以特色资源彰显城市文化个性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色文化资源是彰显城市文化个性的主要依靠。如何识别特色文化资源是目前城市文化工作中的一大难点,因为它蕴藏于基层群众文化之中,很难被高文化层次的学者及政府文化工作者所发现和重视。在六朝文化中,以南京蒋王庙为代表的神庙文化占据重要一席之地。从彰显南京文化特色的角度看,蒋王庙文化对于发展繁荣群众文化,开展姓氏寻根活动,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都有进行开发和利用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特色文化资源;文化个性;蒋子文;蒋王庙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 A
  伴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趋同度越来越高:一样的高楼林立、一样的繁华拥挤、通用的普通话……城市的独特个性在物质建筑中黯然失色。依靠文化、特别是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来彰显城市个性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不二选择。
  城市的特色文化资源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资源、文化风格和文化个性,它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它城市所独有的人文内涵,也是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这种特色文化资源来源于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创造,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结晶,对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也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色文化资源来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才能充分展示自身个性。否则就会缺乏根基,失去特点,难以真实地反映城市的风貌特征、特殊个性,从而被湮没在众多城市的一般性之中。
  特色文化资源蕴藏于大众文化之中,其外显形式也是基层群众文化。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学者及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而言,对之视而不见往往是一种经常性的现象。许多城市十分重视特色文化资源,却又弄不清那些才是真正的特色文化资源,其中的原因即在于此。
  作为历史上的十朝都会,南京的特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些已经得到很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但也还有许多处于沉睡状态,游离于政府及发展研究专家的视野之外,六朝蒋子文死后被尊为神而形成的蒋王庙文化即是其中一例。
  一、蒋子文和蒋王庙文化
  六朝时期,在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民间对鬼神的祭祀颇为盛行。这些鬼神中间,有一类是由真人死后演变而来。这些真人在世时有些是普通民众,有些是当地的小官吏,汉末蒋子文即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关于蒋子文本事,不见正史,东晋(317—420年)干宝《搜神记》卷五有如下记载:
  蒋子文,广陵人也。嗜酒好色,挑达无度。常自谓己骨清,死当为神。汉末为秣陵尉,逐贼至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绶缚之,有顷遂死。及吴先主之初,其故吏见文于道,乘白马,执白羽,侍从如平生。见者惊走,文追之,谓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尔可宣告百姓,为我立词。不尔,将有大咎。”是岁夏,大疫,百姓窃相恐动,颇有窃祀之者矣。文又下巫祝:“吾将大启佑孙氏,宜为我立祠。不尔,将使虫入人耳为灾。”俄而小虫如尘虻,入耳皆死,医不能治。百姓愈恐。孙主未之信也。又下巫祝:“若不祀我,将又以大火为灾。”是岁,火灾大发,一日数十处。火及公宫。议者以为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宜有以抚之。于是使使者封子文为中都候,次弟子绪为长水校尉。皆加印绶,为立庙堂。转号钟山为蒋山,今建康东北蒋山是也。自是灾厉止息,百姓遂大事之。[1]P57
  又《南史·曹景宗传》有如下记载:
  (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旱甚,诏祈蒋帝神求雨。十旬不降。(粱武)帝怒,命载荻欲焚蒋庙并神影。尔日开朗,欲起火,当神上忽有云如伞,倏忽骤雨如泻,台中宫殿皆自振动。帝惧,驰诏追停,少时还静。自此帝畏信遂深。自践阼以来,未尝躬自到庙,于是备法驾将朝臣修谒。是时,魏军攻围钟离,蒋帝神报敕,必许扶助。既而无雨水长,遂挫敌人,亦神之力焉。凯旋之后,庙中人马脚尽有泥湿,当时并目睹焉。[2]P90
  另外,蒋子文的妹妹也因为蒋子文而成了民间传说中的青溪女神:青溪姑。《六朝事迹编类》卷12《庙宇门》“青溪夫人庙”记载:“按《舆地志》青溪岸侧有神祠,世谓青溪姑,南朝甚有灵验,尝见形于人。”传说青溪小姑原为蒋子文三妹,死而为神,故建祠祭之。南京民间有《青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3]P685梁吴均《续齐谐记》还记载一首优美的《青溪小姑歌》:“日暮风吹,叶落归枝。丹心寸意,愁君未知。”[4]1009
  以上仅是关于蒋子文和蒋王庙传说中的一小部分,其他还有“蒋侯召刘赤父”、“蒋山庙戏婚”、“蒋侯爱吴望子”、“蒋侯助杀虎”等种种传说,活灵活现,长长短短总共有十九个之多。[5]P359除了叙说蒋子文的身世之外,更多的是宣扬蒋子文死后成土地神,掌握着人间的生杀予夺大权,具有不可亵渎的神威。同时他还能治病驱邪,助民除害。也正是由于蒋子文在民间有很大的影响,生前还是封建小朝廷的功臣,封建统治者也可以利用他来宣传效忠思想。因此,他在众多的民间鬼神中脱颖而出,成为官方和民间共同祭祀的对象。
  二、蒋王庙文化在南京文化中的地位
  汉末至三国时代,中国北方由于战乱年年,致使大量的北方民众纷纷逃往江南地区。到了南朝时期,江南经济、文化以都城南京为中心,迅速发展起来,逐渐赶上了中原地区。南朝的宗教文化、山水诗、文论、书法、绘画等,不仅是南京文化史上最为辉煌的三阶段(另两阶段为:唐宋时期的诗词、明清时期的小说与戏剧)之一,也是全国文化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正所谓“五马渡边龙化后,南方文物掩中华。”(清·陈恭尹《金陵怀古》)。
  在六朝文化中,以蒋王庙为代表的神庙文化又占据重要一席。首先,它自产生时刻起,一直受到封建社会各朝各代的重视,不仅仅是普通民众虔诚祭祀,更重要的是也受到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顶礼膜拜。
  民众祭祀方面。南朝时候,蒋王庙香火已经极盛。直至今天,每年农历的四月十五日,在南京宁栖路蒋王庙段(蒋王庙社区),在其他神庙的庙会早已销声匿迹的背景下,独有蒋王庙庙会一直持续着,成为当地及附近群众商品贸易和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唐宋两代,蒋王庙及其民间祭祀活动依然持久不衰。晚唐诗人韦庄《谒蒋帝庙》诗云:“建业城边蒋帝祠,素髯清骨旧风姿。”(《全唐诗》卷697-4)古庙巍巍,依稀可见。宋代曾极《蒋帝庙》诗云:“白马千年系庙门,炉烟浮动衮龙昏。”[6]P31510烟火深深,似还未息。元代李文蔚著有杂剧《破苻坚蒋神灵验》,写谢玄率兵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苻坚的故事,共四折一楔子。其中,写到谢玄大兵驻扎钟山时,向蒋神焚香祷告,最终得其相助,大败苻坚。明清两代土地庙盛行,蒋王庙的香火和庙会更是盛极一时。   统治阶级的祭祀方面。《六朝事迹编类》卷十二有如下记载:
  ……按杜佑《通典》:宋高帝永初二年(421年)普禁淫祀,自蒋子文祠以下皆绝。孝建(454—456年)初修复,加蒋候爵位,至相国大都督中外诸军事。明帝(457—464年)初,四方兵起,求救于神,遂封为蒋王。齐永明(483—493)中,崔慧景之难,迎神还台,以求福助。事平授以帝位。……南唐(937—975年)追谥曰庄武帝,更修庙宇。本朝(北宋)开宝八年(975年)焚毁,雍熙四年(987年)邑人张革于旧基重建。景佑二年(1035年),知府陈待制执中复增修之,朝廷敕额惠烈。政和八年(1118年),本县复加修饰,有南唐及景佑、政和庙记可考。[2]P90
  其次,在宗教文化的发展历史上,蒋子文及蒋王庙文化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由于土地能生长五谷,负载万物,养育百姓,非常神奇。因此,在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上,土地之神成为最早被民间祭祀之神。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的发展,原先的这种自然崇拜逐渐转变为人格神崇拜,即将土地神拟人化。甚至随着封建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权制度的完善,更将它视为与封建政权最下层官吏相当的一级小神。由于这些小官吏般的小神与人民最为接近,人民对它颇有几分亲切感。他们普遍祭祀这些小神,希望它们能保佑五谷丰登,家宅平安,添丁进口,六畜兴旺。凡是在世间很难得到满足的愿望,都希望从它们那里得到。
  在土地神人格化的过程中,各地土地神又先后有了各自的姓氏和名讳。东晋以后,民间多奉一些生前作善事者或被认为廉正的官吏作土地神。最早一例即为《搜神记》所载之蒋子文。[7]P140也就是说,蒋子文不仅是南京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土地神,同时也是全国最早有名有姓、并且是由民间真人转变而来的土地神。
  再次,蒋王庙文化在中国民族精神的传承以及文学发展方面也占有一席之地。
  传说中,蒋子文说自己“骨清,死当为神”,还有,他死后能助民除害,能帮助统治阶级平定叛乱、粉碎外敌入侵,以及当统治阶级对他稍有不敬时,能使用法力,令其胆战心惊,等等。如果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可以很清楚的得出这样的结论:真正说“死当为神”这些话的人,真正能让统治阶级完成平叛、退敌以及让他们“胆战心惊”的人,其实就是人民群众自己,而不可能是蒋子文。蒋子文仅仅是人民群众的化身而已。也就是说,人民群众神化蒋子文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说明自己的伟大,统治阶级的渺小。宋代曾极《蒋帝庙》诗云:“阖棺漫说荣枯定,青骨犹当履至尊。”某种意义上说,这句诗的真正意思就是: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才是人世间真正的神!
  另外,蒋子文帮助统治阶级平定叛乱、粉碎外敌入侵的行为,也被中国正义的知识分子赋予了“精忠报国”的民族精神内涵。如明朝大学者张岱的《岳坟柱铭》曰:“呼天悲铁像,此冤未雪,常闻石马哭昭陵;拓地饮黄龙,厥志当酬,尚见泥兵湿蒋庙。”(张岱《西湖梦寻》卷一《越王坟》)显然,下联是借用了蒋子文率领庙中泥兵泥马抵抗外敌入侵的故事,来体现岳飞虽死不息,且还在为北伐而战斗的精神。
  三、蒋王庙文化的挖掘与利用
  限于学识水平,上一节所揭示的蒋王庙文化还仅仅是该文化资源的“冰山一角”。但从中已经能够看出这一特色文化资源的丰富程度及独特之处。也正因此,从繁荣南京文化、彰显南京文化个性的角度看,蒋王庙文化资源具有以下方面进行开发和利用的价值意义。
  1.发展繁荣群众文化
  进入新世纪,群众文化建设已经受到政府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然而研究表明,目前的群众文化活动还存在政府推动有余,群众自发不足,群众参与率不高,以及活动经费短缺等问题。而有着一千八百多年历史的蒋王庙庙会则弥补了群众文化的这些不足,很值得进一步促进其健康发展和繁荣。
  南朝时候,蒋王庙香火已经极盛。为老百姓所喜爱所陶醉的是迎神赛会,请神出庙,与民同乐。其时,仪仗先导,演唱随后,鼓乐喧闹,热闹非凡。沈约《赛蒋山庙会》有如此描述:“仰惟大王,年逾二百,世兼四代。扬玉桴,步瑶席,秦梁楚赵之巫,把琼茅而延伫;燕卫宋郑之音,结流风而成曲。九疑之求蔽日,三山之驾若云。……”[8]P65
  到了近代,蒋王庙的庙会文化活动依然经久不衰。《栖霞区志》记载,二十世纪初,蒋王庙有戏台又称万年台,位于紫金山北麓,紧靠李文忠墓,有200年以上的历史。戏台为砖木结构,下面用青条石砌就,高1.8米。戏台为正方形,台面约40平方米,可供七八十人登台表演。台上有四根二尺多粗的大木柱撑着,上雕八仙过海。戏台飞檐翘角,檐脊有龙、虎等动物雕像,檐角下各系一小铃,梁上和台顶雕有九龙盘顶图。戏台与蒋王庙庙门相对,座北朝南,每年逢蒋王庙庙会(农历四月十五日)、盂兰会(农历七月十五日)等盛大节日都有唱戏活动,逢庙会要连唱三天三夜。到了“文革”期间,戏台才被拆毁。[9]
  进入二十一世纪,虽然蒋王庙及古戏台已杳无踪迹,但庙会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还是南京城区以及周边地区乃至外省部分群众自发形成的南京城区唯一一个大型庙会。它给周边农民在春耕大忙之后,夏收夏种之前,创造了准备农用物资,走亲访友,看戏娱乐的良好机会。庙会期间,绵延两公里的路上,上千个摊位,各种农副产品应有尽有,物资交流十分火爆,成为都市赶集的一道景观。其中民间艺人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更是不可或缺。文化活动之外,庙会其实也为繁荣当地经济,增加村民以及下岗人员的收入提供了一个大市场。
  2.开展姓氏寻根活动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回大陆探亲形成热潮,姓氏寻根活动随之陆续兴起,修家谱、祭祖先成为这一活动的主要内容。调查发现,这一活动主要宣扬了“尊祖敬宗”和“炎黄子孙不忘本”的爱家、爱国精神,因而有其正面的积极意义。
  蒋子文及蒋王庙在海内外蒋氏宗族的寻根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据宗族研究专家调查,蒋氏宗族最常用的堂号仅两个,其中之一就是“钟山堂”。而“钟山堂”正是来源于蒋子文和蒋王庙。“钟山堂”号的蒋氏宗族,其宗祠楹联常用“钟山留祀,竹径宴宾”,其中上联写的也是蒋王庙。   目前,以“钟山堂”为堂号的蒋氏宗族的寻根活动时有耳闻,如1992年续修的淮阴钟山堂《蒋氏宗谱》载光绪壬寅年的谱叙(括号内文字为笔者所加)曰:
  ……而吾族之原籍实始于金陵(即南京)。缘晋初(应为“汉末”),有子文公者,为秣陵尉,善自相,尝谓身有贵骨,死必为神,其后奉诏平寇,阵亡钟山。四月二十六日蒋公圣诞即子文公也,其子遂家焉。及吴大帝都建业(南京),子文公常乘白马,执白羽扇而出,每遇大敌,辄显圣助之,师必凯旋,遂建庙钟山之阳(当为“阴”),即南京紫金山,亦名蒋山。钟山堂本此。敕封蒋候俎豆千秋,南唐又追封为庄武帝。宋景佑中,赐额惠烈庙。曾极诗云‘白马千年系庙门,炉烟浮动衮龙昏。闲关(应为:阖棺)漫说荣枯定,贵(应为:青)骨犹能(应是:当)履至尊。’迄今庙宇巍峨,宛然如昨。其遗泽之长,椒衍瓜绵,流传罔替,金陵推为望族。及前明万历初,始祖讳清奉膺简命,偕弟洪督师淮郡。洪,后入桃源籍。清公移师驻扎清河北境,游览六塘河畔,每谓清流激湍,可绝尘嚣,燕翼之谋于焉,益焉。厥后,得标田百余顷,致仕而遂家焉。其长子讳桥,次子讳楼,难兄难弟,户别门分,式始于此。……
  这段宗谱中的文字,虽然讹错多多,却也反映了民间,特别是自称蒋子文后人的蒋氏宗族对蒋子文传说在经历一千八百年演变后的真实面貌。其中有三处弥足珍贵:一是表明蒋子文后裔宗族依然存在,最起码有认蒋子文为祖先的宗族。希望祭祀蒋子文、并想到南京来拜祭、旅游的愿望自然不会缺少;二是交代蒋子文死后,其后裔居住在南京,为“金陵望族”,且至少在明代还是如此;三是交代了蒋子文生于农历的四月二十六日。
  以上材料充分说明,蒋氏宗族的姓氏寻根活动很值得开展和利用。对于蒋氏宗族而言,自然达到寻根问祖的目的,而对于南京来说,则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提高了南京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而且还可以吸引一大批海内外人士来南京旅游和投资创业。
  3.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
  蒋王庙文化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南京及其周边地区。根据现有文献记载,其影响更广泛存在于原六朝疆域范围内的其它许多地方。东至大海,西至长江中游荆郢之地,南至浙江鄞县东鄮山,北至今天的淮阴北部,都有蒋王庙及祭祀蒋子文的遗迹。直至今天,“蒋王”、“蒋庙”以及“蒋王庙”等以蒋子文名字命名的乡镇(街道)、村等地名依然还有许多。如安徽寿县、灵璧县等地都有“蒋庙村”,苏州市区有地名“蒋庙前”和文物保护建筑“蒋庙”(即明初建造的蒋子文庙)。在蒋子文的家乡扬州市邗江区,有蒋王街道,系由原来的蒋王庙乡、蒋王庙镇演变而来。邻近的泰州市及下属的兴化市城郊也有纪念蒋子文的“白马将军庙”遗址及以之命名的村庄。这些地名与南京的“蒋王庙”、“蒋王庙路”、“蒋王庙社区居委会”(由原来的蒋王庙乡演变而来)等地名,命名方法全都源于蒋王庙,成为蒋王庙文化的辐射。这为各地政府之间和民间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条天然的联系纽带,应该加以好好地开发和利用。例如,扬州邗江区蒋王街道与南京蒋王庙社区所在街道(玄武湖街道)的现代农业都有骄人业绩,完全可以相互合作。扬州蒋子文家乡的蒋王庙文化与南京的蒋王庙文化更可以相互补充,共同开发,共同利用。
  参考文献:
  [1](晋)干宝.搜神记[M].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
  [2](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M].南京出版社,1989.
  [3](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8.
  [4]上海古籍出版社.汉魏六朝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雷闻.评傅飞岚、林富士主编《遗迹崇拜与圣者崇拜》[J].中国学术,2001,(4).
  [6]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50)[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7]卿希泰.中国道教(第三卷第六编)[M].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
  [8]陈济民.金陵逸事[M].南京出版社,1991.
  [9]栖霞区志·文化志[EB/OL].南京市栖霞区政府网.
  [10]陈圣宇.六朝蒋子文信仰探微[J].宗教学研究,2007,(1).
  [11]胡阿祥.蒋山、蒋州、蒋王庙与蒋子文崇拜[J].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2).
  [12]梁满仓.论蒋神在六朝地位的巩固与提高[J].世界宗教研究1991,(3).
  作者简介:韩海浪,男,1966年生,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研究。
  (责任编辑:陈合营)
其他文献
摘要: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六德乡彝族支系的他留人,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民间文化。其祭司铎系集他留社会智慧和力量于一体,既是他留社区宗教的神职人员,又是他留文化的保存者,具有双重的社会文化职能。  关键词:他留人;铎系;社会职能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示码: A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自有史记载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都拥有自己宗教文化的传承者。如,彝族的“毕摩”,傈僳族的
期刊
摘要:关中地区考古资料显示,从百万年前蓝田猿人敲击石块,打制尖状器开始,到北首岭、老官台、泉护村、姜寨半坡的彩陶图纹,先民们对于线条的感觉可能会逐渐清晰且自觉,因为那石块上线条突出的棱或刃,都与他们的生活、生产活动、生命存在方式密切相关。先民们因此而开始隐约地感受到了线条的力量与功能。在记忆不能企及、想象也难以追踪的时代,那也就是我们的先民对于事物形体原初的抽象感受与具体表达。  关键词:形式;仰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汉朝公羊学经典与近代学者对公羊学的研究,驳论了古今对于公羊学的三种流俗误解,即:公羊学乃政治化的儒学;公羊学只重权术霸道;公羊学专注于谶纬方士之学。在学理意义上论证了公羊学在三个层面上的一统化成之功,即:以传经存大义为体,以褒贬权谋制度为用;统心性修为于政治实践;将圣人、圣法之张力在行教化的意义上进行了贯通。从而,揭示了公羊学的历史意义与时代精神。  关键词:公羊学;流俗误解;一统化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之中,而社会结构的转变蕴含着阶级、阶层结构的分化。但当社会阶层的流动渠道阻塞以后,就导致社会阶层固化现象的形成。造成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固化的原因既有经济动因,也有政治动因、文化动因、社会动因。引导社会阶层科学合理分化,防止阶层固化,是我党必须重视解决的时代课题。应大力发展经济,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营造有利于阶层向上分化的政治环境;以社会主义核
期刊
摘要:当前中外某些媒体对日本舆情的分析与报道,混淆了民意与民粹的界限,勾勒出迷离诡异的日本舆情幻影。日本右翼舆论是一种众意,不能与民意混为一谈,而这种众意处处闪动民粹主义的剑影。由于学术界对民粹主义的界定岐说不一,日本某些媒体竭力借用民调歪曲民意,以民粹主义冒充民意,以混淆视听。本文阐述了民粹主义和民意的原理与二者的根本区别,揭露日本右翼势力的民粹主义本质。  关键词:舆情分析;民意;日本右翼舆论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从环境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方面对贫困进行了深入探讨,构建起不同的理论体系。我国理论工作者从反贫困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反贫困理论。从知识扶贫的视角来看,最有代表性的是“素质贫困论”和“系统贫困论”。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扶贫办就把武陵山区划为全国十八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但贫困问题依然严重。特别是武陵山片区知识扶贫现状问题较大:人才极度缺乏
期刊
摘要:“三分法”的哲学思想,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上至古希腊先哲巴门尼德和亚里士多德,下至中国现代的哲学先辈。“三分法”有它的哲学依据,也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今天,“三分法”理论带来的理论创新,对新时代的伦理学,特别是生命伦理学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将对生命伦理学的中道寻求给予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生命伦理学;三分法;实践智慧  B82-05  生命伦理学(bioethics)是二十世
期刊
摘要:基层社会管理是我国整个社会管理的基础。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使既有的村民自治制度遭遇前所未有的新境遇,为此浙江各地在乡村治理制度上作了一些因应性变革,出现了宁波模式、枫桥模式、舟山模式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的村域制度变革的关键是看其能否有效并合理地运用既有的法定的村民自治制度,探寻基层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机衔接且良性互动的途径,而不应演变成新一轮行政权力的扩张。而当下的农村基层社会
期刊
摘要:农民工作为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的特定产物,其劳动权益时常受到侵害,迫切需要法律援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使很大一部分收入略高于经济困难标准,但又无力负担法律维权的农民工这样的“夹心层”也同样可以获得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同时也是由新型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事项的一种重要创新。  关键词: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D926.5  一、研究的背景 
期刊
摘要:广告话语通过凸显与消隐禁忌的策略运作,来自然化其言说的逻辑。红罐凉茶广告,各种逻辑在言说中被组建起来,消费者依次被塑造成“匮乏—恐惧”、“匮乏—节约”、“匮乏—窥视”的主体。只要消费社会潜在的前提“主体的匮乏可以通过消费弥补”被获得认可,即便是破裂的逻辑都可以通过凸显与消隐禁忌的策略获得自我修复,并以此左右消费者心智。  关键词:红罐凉茶广告;自然化;禁忌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