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不忘本 各美其美竞芳菲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q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复工复产、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江苏省文联主办,江苏省曲协、苏州市文广旅局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苏州赛区)的比赛,于5月30日至31日在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成功举办。正所谓“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刻钟”,这一备受曲艺界瞩目的比赛在两天的时间里,共有来自江浙沪地区和中国曲协香港会员联谊会的135名演员携40个评弹滑稽类节目分4场展开激烈角逐,平均每个节目的上场表演时间十余分钟左右,涉及曲种包括苏州评弹、扬州评话、杭州小热昏、滑稽小品、独脚戏、沪书等8个,尤以包括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在内的苏州评弹居多,可说是时间紧、任务重、挑战大。
  最终,经由王瑾、刘旭东、杨鲁平、张祖健、翁仁康、殷伯达、黄群、曹伟明、籍薇(按姓氏笔画多少为序)组成的评委会,按照相关评奖规则,进行严格、公平、公正评审后,发布了此次比赛的提名结果:节目奖提名3个、表演奖提名6人、文学奖提名4个、新人奖提名5人。他们将和随后举行的本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浙江余杭赛区(南方鼓曲唱曲类节目)、安徽合肥赛区(相声小品三书类节目)、山西长治赛区(北方鼓曲唱曲类节目)的提名奖获得者一起,竞技摘取“牡丹奖”。
  与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有所不同的是,本届大赛遭遇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于疫情防控需要,赛前所有参赛演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等全部接受了新冠肺炎病毒的核酸检测及体温监测,并签署疫情防控承诺书;比赛现场更是为了防止人群聚集,不设观众席,只有大赛评委和部分工作人员分隔开一定距离在台下就座观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比赛取得圆满成功。
  笔者有幸跟随中国曲协有关工作人员前往苏州,全程目睹此次所有参赛节目和相关情况,不胜感慨和钦佩。谨此,就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个人浅见,就教于方家。

“守正”“创新”出好书


  现今,每两年举办一届的中国曲艺牡丹奖是全国曲艺界的专业性最高奖。作为全行业的权威奖项,可以说评奖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推动曲艺界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全国性评奖的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怎样发挥奖项的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极其考验大赛评委们在拔尖推优中的衡量标准及分寸把握,殊为不易。
  就本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苏州赛区)的提名结果来看,在全部18个提名中,节目奖提名数量最少,只有3个,分别是中篇苏州评弹《初心》、中篇苏州弹词《顾炎武》和《军嫂》;其次是文学奖提名4个,比节目奖提名多1个,分别是中篇苏州评弹《钱学森》(作者:徐惠新、姜永春、李大成),中篇苏州弹词《大律师史良》(作者:言禹墨、鹿牧、邢晏春、邢晏芝),中篇苏州弹词《瞧这一家子》(作者:陆建华) ,中篇苏州评弹《郑和下西洋》(作者:方金华)。二者合计7个,不足此次比赛总提名数量的一半,足见其精挑细选的分量之重。
  并且,无论节目奖提名还是文学奖提名,最大赢家都是苏州评弹,尤其是俗称“小书”的苏州弹词。原因何在?
  一是由于江浙沪一带尽管不乏扬州评话、杭州小热昏、滑稽小品、独脚戏、沪书等地域性更强的多样曲种,但苏州评弹无论从地域流布、群众基础、从艺人数,还是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看,无疑更普遍深受这一带百姓的欢迎。其艺术基础宽广厚实、传统曲(书)目承继有序、说新唱新络绎不绝,自然在比赛中选拔起来就有更多选择余地,不至于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二就題材而言,此次比赛中尽管也不乏《玉蜻蜓·庵堂认母》《双珠凤·楼会》《玉蜻蜓·文宣荣贵》《夜探晴雯》《三笑·佛楼》《杨乃武·密室相会》《武松·叔嫂初逢》《杨乃武·别姑》《杨贵妃魂断马嵬坡》《玉蜻蜓·苏婆献计》《包公·冷宫母子会》等苏州评弹传统经典曲(书)目,但《初心》《顾炎武》《军嫂》《钱学森》《大律师史良》等新曲(书)目的亮相无疑更值得鼓励与提携。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一生心系苏州评弹,他在谈及苏州评弹时曾说:“对老书,有七分好才鼓掌;对新书,有三分好就要鼓掌。”可见,继承与守正固然重要,发展与创新实则更为艰难与可贵。只有不断“创新”,“守正”才能获得持续不断的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从而实现“出人、出书、走正路”,推动曲艺从“高原”迈向“高峰”。
  三从篇幅来看,提名作品均为中篇苏州评弹。相对于传统长篇,中篇书(曲)目的演出历史较短、艺术延展亟需提升,更需要相应的奖励和政策给予适当扶持。虽然业界对中篇苏州评弹多有争议,但作为长篇书(曲)目的有益补充,只有相互补台,才能好戏连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精神需求。

“说说”“唱唱”竞芳菲


  曲艺是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表演艺术形式,无论多么思想精深的曲本文学、艺术精湛的曲唱音乐,如果没有棋逢对手的舞台演出助力,通过曲艺演员个人或多人的“说说”“唱唱”将之形神兼备地演绎出来诉诸观众视听,都如散沙一盘无法立体地令人耳目一新。人们常说“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演出之于曲艺艺术的特殊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本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共设立的江苏苏州赛区、浙江余杭赛区、安徽合肥赛区、山西长治赛区4个分赛区中,此次率先启动的江苏苏州赛区的比赛集中将主要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评弹滑稽类节目汇聚在一起竞争,事实上颇有点“残酷”——相对于全国现存的400多个曲种而言,虽然苏州赛区的比赛涉及曲种仅有8个,看起来貌似不多,但也正因此,竞争反而更加激烈。如苏州评弹一个曲种就有31个节目参赛,占到苏州赛区参赛节目总数的四分之三。而在苏州评弹的演出团队中,既有苏州市评弹团、上海评弹艺术传习所(上海评弹团)等这样的传统名团大团;也有来自无锡、常州、常熟、张家港、昆山等各市区的地方强团,这些团队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教育文化之发达、交通之便捷、群众基础之好等,足以支撑其评弹艺术的发展不遑多让苏州、上海等地,用“百般红紫斗芳菲”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从说唱本体来看,参赛中以“说”见长的曲种主要有苏州评话、扬州评话和沪书。三者同是演员徒口讲说表演故事,但区别则不只是所用方言不同——苏州方言、扬州方言和上海当地语言。这三个曲种各自有着近百年甚至数百年丰厚可考的历史渊源,特别是苏州评话和扬州评话,其传统书目之多、表演之讲究、流派之细分程度,各自用一部专著来叙述也未必能够穷尽。相比之下,沪书虽只有近百年历史,但参加此次比赛的演员黄震良却不容忽视。有着“中国故事大王”之称的黄震良,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脱颖而出,在沪书界引起不小的震动。他参赛的作品《领奖风波》此前曾获得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金奖,几经打磨和精心准备后,如今再次呈现,以一波三折的故事、绘声绘色的表演、寓教于乐的理念等,被大赛评委们认可,获得表演奖提名。仅以此窥,欲分高下,竞争何其激烈!
  再者,仅本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苏州赛区)获得表演奖提名的就有6人,分别为毛新琳、曹雄、黄震良、张建珍、赵松艳、王金福(艺名:王池良)。如果说黄震良是“老戏骨”,那58岁的国家一级演员毛新琳功底实力也不差,在各类文艺大赛中摘金夺银也不少,还多次被提名中国曲艺牡丹奖,距离摘取“牡丹”仅一步之遥……这次比赛他演绎的苏州弹词《迷功名》被认为“将老儒生陈平的多次赶考、屡试不中、心力交瘁,刻画得入木三分、动人肺腑、催人泪下”,再次获得表演奖提名自在情理之中,然其能否走得更远、终而摘取“牡丹”,还需拭目以待。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或许算是本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苏州赛区)的比赛明显有别于其他几个分赛区的一个突出特点。

“前浪”“后浪”同奋进


  最近一段时间里,“前浪”“后浪”梗被网络炒得沸沸扬扬,一度成为“网红”热词。其实,任何行业都不例外,也并不鲜见。纵观本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苏州赛区)的比赛,“后浪”们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获得新人奖提名的5位演员中,金一戈、吴啸芸二人都34岁,谢英33岁,倪真扬26岁,年纪最小的祁晔只有24岁。
  单就祁晔而言,别看岁数不大,为这一次短短一刻钟的演出,他在台下的打磨已历时3年,如果再加上此前的评弹学校4载求学生涯,7年寒暑的辛勤付出才让他距离摘取“牡丹”更进一步。这看似“后浪”滔滔,实则甘苦自知。在比赛中,祁晔演出的节目是苏州评弹的经典片段《玉蜻蜓·庵堂认母》,其作者便是评弹表演艺术家、鼎鼎大名的“蒋调”唱腔开创者蒋月泉。更何况,一个分赛区的40个节目中,除了祁晔演绎的《玉蜻蜓·庵堂认母》,苏州市吴中区评弹团还以此曲参评表演奖,其主要演员张建珍也勇夺表演奖提名。此外,上海评弹艺术传习所(上海評弹团)演出的《玉蜻蜓·苏婆献计》、苏州市评弹团演出的《玉蜻蜓·文宣荣贵》均出自《玉蜻蜓》。相当于同题竞赛,各有所长亦有所短。“前浪”们人生阅历丰富、演出经验甚多、厚积而薄发,但若不能明显技高一筹,便难以说服评委和大众;“后浪”们青春年少、社会经验不足是短板,演绎起来或许稍欠火候,可一旦有一二亮点纷呈就足以打动评委有心栽培。如此看来,究竟谁能更胜一筹?无论对“前浪”还是“后浪”来说,挑战都不可谓不大。
  事实上,“前浪”“后浪”并非总是竞争关系。比赛本身,对每一位参赛选手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何况,近年来由中国曲协等单位组织举办的全国少儿曲艺大赛、“西岗杯”全国相声新人新作推选活动、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曲艺名家创作示范工程,以及丰富多样的曲艺创作培训班、曲艺节目展演活动、“送欢笑”到全国各地专场演出等,或“前浪”坐镇点评,专为“后浪”提供一展才艺的舞台;或“前浪”携手“后浪”同台演出,举手投足间言传身教;或以名师带高徒的实际行动,“前浪”耳提面命、谆谆教诲“后浪”们如何做到德艺双馨,不负韶华……“前浪”与“后浪”和谐相处、携手同奋进的事实,俯拾皆是。从本届大赛苏州赛区新人奖提名5人的数量来看,相较节目奖提名3个、文学奖提名4个,也不难发现众评委们提携“后浪”们的拳拳之心。
  毛主席曾对青年人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今年3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的回信中,勉励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想来,今日之“前浪”皆是昨日之“后浪”,当下之“后浪”也终将成明日之“前浪”。映射在包括曲艺在内的文艺评奖领域,二者当是继承与创新、交流与切磋、尊重与理解、竞争与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心开启新征程的共赢关系。
  (作者:中国艺术报社编辑)
其他文献
山东评书《铁道游击队》是20世纪50年代由山东评书老艺人傅泰臣根据刘知侠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长篇评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山东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出较早、影响较大的曲艺大书新作品。作为在新社会背景下开展的传统曲艺表现现代革命英雄题材的一次探索和尝试,山东评书《铁道游击队》在创作中得到了当时曲艺界、地方文化主管部门乃至小说原著作者、广大观众的极大关注和热情帮助,在运用传统艺术形式塑造革命英雄形象、
期刊
马伟兄的扬州评话《王少堂》出版发行,既可喜可贺,更可珍可重。这不仅仅只是忆旧的情结,追思的意义,更是文化承传的价值所在。扬州市曲艺研究所的这个举动,是为我们那些光荣而伟大的先贤所开辟的精彩盎然、底蕴丰厚的文化历史长河,增添了新的充盈着时代精神的文化积累,是中华民族文化记忆崭新的延续和流淌,使古老的扬州评话艺术精粹在与现代扬州评话艺术水乳交融般的妥帖自然中呈现出别样的光彩,同时也讴歌了我们文艺工作者
期刊
曲艺,历史悠久,口口相传,它利用方言特色讲故事,在我国文化艺术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活跃在人民群众中,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流行音乐兴起,曲艺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是在农村,曲艺仍然是群众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笔者有多年文化工作经验,同时通过下派基层驻村书记,与民间演艺团队接触,感受到根植于农村的广阔天地,曲艺大有可為。  据史料记载,清末以来,蒙城县便有了曲艺表
期刊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离不开互联网,其冷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东北大鼓艺术应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或自媒体共同合作,建立推广平台,为东北大鼓的发展寻找更多的经济支援。在新的媒体环境下,东北大鼓艺术的推广和宣传在运用传统媒介平台传播的同时,必须加强与“互联网+”的融合,利用新媒介平台进行品牌构造、运营,构建立体化的传播平台,扩大传播范围,提高其传播效率,擴大东北大鼓在老百姓
期刊
在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总体得到控制时,江淮等地又遭受了洪水的侵袭,此次汛期时间长、范围广,蒙洼蓄洪区成为了抗击洪灾的一个重要支点。为保证淮河上下游广大居民的安全,19万蒙洼人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家园构建起了抗洪一线的坚固阵地。一、战歌一曲唱真情  洪灾无情义,人间有真情。蒙洼群众以小我奉献大我,全国上下就以大我回馈小我。以党员为基干,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干部群众和志愿者密切协作,在短时间内就完成
期刊
2019年12月29日,我的恩师刘兰芳先生荣获2019“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称号,文旅部非遗司司长陈通亲自为她颁奖。  “一尺台,嬉笑怒骂,说不尽悲欢离合,她演绎的是百姓生活;一张口,家国忠义,道不完古往今来,她延续的是文化根魂。”这是先生登台时主持人的致辞,凝练地道出她的艺术成就,而台下如雷鸣般的掌声则是观众最真诚的褒奖。作为弟子,我站在台下,也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成绩是一个人在不懈努力后
期刊
我在日本横滨的中华街长大,耳濡目染下对中国充满了好奇。18岁那年,我毅然来到北京,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追寻我的中国梦。  2015年夏天,我参加了有相声“洋教头”之称的丁广泉先生举办的“快乐课堂”相声班,而后在丁广泉先生的引荐下,又认识了快板师父姚富山先生。洪亮的声音、独特的唱法、讲究的站姿是他最吸引我的地方,也让我对快板这种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产生了莫大的兴趣,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它。  即使已经在
期刊
马如飞“定制”的《常熟乡名》  苏州弹词演出向有弹唱开篇的惯例。所谓开篇,是正书开说之前加唱的一阕唱篇。唱词内容独立成篇,以七言韵文为主,一韵到底,平仄格律仿唐诗。如古典小说常以诗词开场引出正文,开篇则属于弹词演出之小引。马如飞在《南词小引自序》中对“吾道”是这样介绍的,“亦曰稗官,亦曰南词,而借此谋生亦复不少。其小引,或谓唐诗,或谓开篇。”  弹词开篇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清代中期,弹词艺人就已开
期刊
莺歌柳书又名“莺歌柳子”,是流传在鲁西南、鲁南及豫东、苏北一带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莺歌柳书是北方曲艺中的稀有曲种,最早由明代的柳子戏曲牌【莺歌柳】演化而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到本地方言、音调和风土人情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声腔韵味。在清中后期,莺歌柳书在鲁豫苏交界处颇有影响,民国初年急剧萎缩,豫皖等地分支已成绝响。目前仅有菏泽遗有鸿麟一爪,被称为民间曲艺“活化石”,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
期刊
评弹艺术与传播手段的关系向来密切,后者为前者润色,前者为后者添香。在网络信息架构日益完善的当下,于实地表演、电波传声和荧幕留影之外,评弹艺术更要重视拓展新媒体传播的路径,我们苏州媒体人就一直在从内容生产、平台搭建、受众喜好和影响力辐射等方面,思考苏州评弹在新媒体上的发展。  “看苏州”是苏州广电总台在2016年建立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它集新闻资讯、视频直播、网络问政、城市服务、创意活动等功能于一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