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劇魅影》这部作品在世界音乐剧发展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演唱角度来看,这一音乐剧基于美声唱法,同时又将通俗音乐元素融入其中,如此便成为了音乐剧声乐演唱技巧的优秀典范。文章主要是通过例证分析法来解读《歌剧魅影》中的一些经典唱段,继而对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运用的特点进行总结,希有助于相关研究。
【关键词】:音乐剧;美声唱法;《歌剧魅影》;应用
从音乐剧发展的整个历程来看,一直在受到欧洲古典风格的歌剧艺术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特别是在西方“巨型音乐剧”的发展期,即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段时间,音乐剧不但对歌剧的音乐形式和体裁进行了继承,还对歌剧的演唱方法进行了融会贯通,以至最后获得成功。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歌剧魅影》便是该时期的突出代表,此剧的主要音乐表现形式正是美声唱法。
一、《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唱段中美声唱法的运用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剧院魅影》的同名唱段,非常经典,表现的是女主人第一次见男主人时感激又敬畏的矛盾心情,魅影将其带到地下宫殿时,两人合唱该段。歌曲第一段为快板、活泼的d小调;第二段为d小调转g小调,增强了演唱力度,随后又转入e小调。二人合唱时为小高潮,转为f小调,接下来又以二度模进的方式转回g小调,结尾回到a小调。由此可看出,音域跨度之大,约两个半八度,对演员演唱功底和美声演唱的技巧要求自然非常之高。先是在低声区演唱时采取流行唱法,气息下沉并借助胸腔共鸣,其后的高音区尤其是在最后一段,有持续的几个high C还有最后一个high E的高音,这时一定要采用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要借助强大气息,喉头下沉,才能支撑声音,使其平稳、圆润又不失饱满,与此同时还需进一步打开口腔位置,实现共鸣,同时又借助高音位的色彩方法,形成华丽音色,极具穿透力。通过对人物思想情感的表现,形成极大的戏剧冲突。这种唱法将美声唱法在演唱咏叹调时的技巧基本都采用了,包括高位置的发声状态、混声、整个腔体共鸣,低音区时的口腔共鸣、高音区时的头腔共鸣,表演的整个过程中,呼吸一直维持连贯。这也成为了音乐剧中声乐演唱的经典。
二、《Think of me》唱段中美声唱法的运用
《Think of me》是经典独唱段落。唱段始于D大调,转为降E大调结合,节拍上两种交替进行,即4/4拍与12/8拍,同时在结束的时候将华彩乐章融入,整个唱段体现出了非常大的音乐旋律跨度,近两个八度,这对演唱者的美声技巧提出了极高要求,这样演唱的时候才能够将自然流畅表现出来,突出抒情味道。唱段之初是通过运用气声唱法唱出中低音旋律,对声音的要求是舒展、流畅,要表现出悲哀低沉的情绪与对爱人深深情感。在从低声区到高声区八度的大跳转换时又将气息下沉,喉头牢牢地稳住,运用头腔共鸣使声音圆润、有穿透力。歌曲高潮部分是花腔式结尾,通过气声和胸腔共鸣技巧将音乐的线条凸现出来,声音具有极强的颗粒感,全曲最高峰的时候口腔打开到了最大限度,最后通过“炫技”的旋律收尾。
三、《The music of the night》唱段中美声唱法的运用
《The music of the night》属于独唱歌曲,其兼具小夜曲与催眠曲的风格,演唱于幽灵魅影向女主人公表达爱意之时。歌曲属于再现式结构,包括三个乐段。前两个是重复乐段,后一个是单乐段,有一句尾声。在起初的中音低声区,要求维持较好的、深位置的气息,所以需要多使用气声,同时使用上滑音技巧,这就很好地发挥出了魅影对克丽斯汀的倾慕之情。同样的旋律也出现在了第二乐段,但由于人物的情绪的渐渐变化以及歌曲的主题的升华,音乐由bD调转到E调,音乐更具流动性,旋律先是豁然开朗接着又渐渐转为暗沉,继而转入bD调,演唱时真声所占比例更大,在用气息维持音乐连贯的同时又使气声少一些,此时咽喉壁的力量增强,以便于声音和情绪的结合更好的表达。第三部分处理高音方面,就要显得更加空灵,第一个高音“soar”在演唱的时候需要慢慢地进行,接下来的乐段可以用宣叙调的唱法唱出来。第二个高音“be”在演唱的时候就要将音量全部释放,气息支撑声音进入头腔,继而形成非常强强的穿透力,将情感上的层层深入表现出来。到了最后一个音“bd2”,气息就渐渐减弱且减慢了,声音变得很慢很轻,一直到结束。一整首歌曲,都很好的体现了美声演唱技法的运用。
四、美声唱法在《All I ask of you》唱段中的运用
《All I ask of you》这首歌曲主体部分是男、女主人公的对唱与合唱。在开始时的中低声区,演唱的时候应该将气息放平,同时通过胸腔共鸣将浑厚自然的声音唱出来,就像交谈一样维持说话语气的感觉,然而过于直白亦不可。伴随着音乐调性的改变,相应的歌曲的音区也在升高,至曲末高音演唱部分,调性的跳跃为:bA调—bB调——C调,而高音的变化是:ba2—bb2,再c3—e3。对长乐句的演唱要求是气息需具备连贯性,尤其是“爱我,这正是我所盼”这一句的二人合唱部分,更是需要将美声唱法的呼吸法完全表现出来,同时气息要能够对声音很好的支撑,以便维持声音的平稳,这一过程中不可断。而且演唱的中间亦不可换气,要保持声音与气息的结合达到最佳状态,保持口腔完全打开,这样声音便由咽喉壁紧贴后脑勺由头顶上发出去了,这就将美声唱法在歌剧演唱中的诸般要求与技巧完全展现出来了。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了解到在音乐剧诞生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就歌剧而言,音乐剧中少不了美声唱法这一声乐表现形式,同时由于具有艺术魅力独特而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虽然在媒体的多元化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音乐剧将一些现代声乐表现特征融合进来,诸如时尚、通俗、流行等,然而美声唱法对于自身的发展也在努力适应着,希望能够在音乐剧中得到更好的融入,从而将声乐艺术的时代性更好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陈晓艳.《雅俗共赏——论歌剧与音乐剧之比较》.电影评介,2006.
[2]慕羽.《西方音乐剧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赵婷.《从< 歌剧魅影> 中唱段分析看音乐剧声乐演唱特征》.首都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音乐剧;美声唱法;《歌剧魅影》;应用
从音乐剧发展的整个历程来看,一直在受到欧洲古典风格的歌剧艺术很大程度上的影响。特别是在西方“巨型音乐剧”的发展期,即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段时间,音乐剧不但对歌剧的音乐形式和体裁进行了继承,还对歌剧的演唱方法进行了融会贯通,以至最后获得成功。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歌剧魅影》便是该时期的突出代表,此剧的主要音乐表现形式正是美声唱法。
一、《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唱段中美声唱法的运用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剧院魅影》的同名唱段,非常经典,表现的是女主人第一次见男主人时感激又敬畏的矛盾心情,魅影将其带到地下宫殿时,两人合唱该段。歌曲第一段为快板、活泼的d小调;第二段为d小调转g小调,增强了演唱力度,随后又转入e小调。二人合唱时为小高潮,转为f小调,接下来又以二度模进的方式转回g小调,结尾回到a小调。由此可看出,音域跨度之大,约两个半八度,对演员演唱功底和美声演唱的技巧要求自然非常之高。先是在低声区演唱时采取流行唱法,气息下沉并借助胸腔共鸣,其后的高音区尤其是在最后一段,有持续的几个high C还有最后一个high E的高音,这时一定要采用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要借助强大气息,喉头下沉,才能支撑声音,使其平稳、圆润又不失饱满,与此同时还需进一步打开口腔位置,实现共鸣,同时又借助高音位的色彩方法,形成华丽音色,极具穿透力。通过对人物思想情感的表现,形成极大的戏剧冲突。这种唱法将美声唱法在演唱咏叹调时的技巧基本都采用了,包括高位置的发声状态、混声、整个腔体共鸣,低音区时的口腔共鸣、高音区时的头腔共鸣,表演的整个过程中,呼吸一直维持连贯。这也成为了音乐剧中声乐演唱的经典。
二、《Think of me》唱段中美声唱法的运用
《Think of me》是经典独唱段落。唱段始于D大调,转为降E大调结合,节拍上两种交替进行,即4/4拍与12/8拍,同时在结束的时候将华彩乐章融入,整个唱段体现出了非常大的音乐旋律跨度,近两个八度,这对演唱者的美声技巧提出了极高要求,这样演唱的时候才能够将自然流畅表现出来,突出抒情味道。唱段之初是通过运用气声唱法唱出中低音旋律,对声音的要求是舒展、流畅,要表现出悲哀低沉的情绪与对爱人深深情感。在从低声区到高声区八度的大跳转换时又将气息下沉,喉头牢牢地稳住,运用头腔共鸣使声音圆润、有穿透力。歌曲高潮部分是花腔式结尾,通过气声和胸腔共鸣技巧将音乐的线条凸现出来,声音具有极强的颗粒感,全曲最高峰的时候口腔打开到了最大限度,最后通过“炫技”的旋律收尾。
三、《The music of the night》唱段中美声唱法的运用
《The music of the night》属于独唱歌曲,其兼具小夜曲与催眠曲的风格,演唱于幽灵魅影向女主人公表达爱意之时。歌曲属于再现式结构,包括三个乐段。前两个是重复乐段,后一个是单乐段,有一句尾声。在起初的中音低声区,要求维持较好的、深位置的气息,所以需要多使用气声,同时使用上滑音技巧,这就很好地发挥出了魅影对克丽斯汀的倾慕之情。同样的旋律也出现在了第二乐段,但由于人物的情绪的渐渐变化以及歌曲的主题的升华,音乐由bD调转到E调,音乐更具流动性,旋律先是豁然开朗接着又渐渐转为暗沉,继而转入bD调,演唱时真声所占比例更大,在用气息维持音乐连贯的同时又使气声少一些,此时咽喉壁的力量增强,以便于声音和情绪的结合更好的表达。第三部分处理高音方面,就要显得更加空灵,第一个高音“soar”在演唱的时候需要慢慢地进行,接下来的乐段可以用宣叙调的唱法唱出来。第二个高音“be”在演唱的时候就要将音量全部释放,气息支撑声音进入头腔,继而形成非常强强的穿透力,将情感上的层层深入表现出来。到了最后一个音“bd2”,气息就渐渐减弱且减慢了,声音变得很慢很轻,一直到结束。一整首歌曲,都很好的体现了美声演唱技法的运用。
四、美声唱法在《All I ask of you》唱段中的运用
《All I ask of you》这首歌曲主体部分是男、女主人公的对唱与合唱。在开始时的中低声区,演唱的时候应该将气息放平,同时通过胸腔共鸣将浑厚自然的声音唱出来,就像交谈一样维持说话语气的感觉,然而过于直白亦不可。伴随着音乐调性的改变,相应的歌曲的音区也在升高,至曲末高音演唱部分,调性的跳跃为:bA调—bB调——C调,而高音的变化是:ba2—bb2,再c3—e3。对长乐句的演唱要求是气息需具备连贯性,尤其是“爱我,这正是我所盼”这一句的二人合唱部分,更是需要将美声唱法的呼吸法完全表现出来,同时气息要能够对声音很好的支撑,以便维持声音的平稳,这一过程中不可断。而且演唱的中间亦不可换气,要保持声音与气息的结合达到最佳状态,保持口腔完全打开,这样声音便由咽喉壁紧贴后脑勺由头顶上发出去了,这就将美声唱法在歌剧演唱中的诸般要求与技巧完全展现出来了。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了解到在音乐剧诞生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就歌剧而言,音乐剧中少不了美声唱法这一声乐表现形式,同时由于具有艺术魅力独特而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虽然在媒体的多元化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音乐剧将一些现代声乐表现特征融合进来,诸如时尚、通俗、流行等,然而美声唱法对于自身的发展也在努力适应着,希望能够在音乐剧中得到更好的融入,从而将声乐艺术的时代性更好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陈晓艳.《雅俗共赏——论歌剧与音乐剧之比较》.电影评介,2006.
[2]慕羽.《西方音乐剧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赵婷.《从< 歌剧魅影> 中唱段分析看音乐剧声乐演唱特征》.首都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