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汤显祖与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世人仍然不免俗地去争论汤翁与莎翁孰高孰低。自然,在知名度与影响力上,莎剧据说是地球上仅次于《圣经》的印刷物。套用流行语,汤翁与莎翁之间,应至少隔着几个塞翁(塞万提斯。今年亦是塞翁逝世四百周年,但国人势利,不太提及)。
在中国的研讨会上,学者们为汤翁抱不平,譬如,云汤翁比莎翁要伟大得多。莎翁只是个戏子与编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概只能是李玉那样的角色(李玉是清初的文人,写过不少有名的传奇,但因是奴仆出身,故而身份较低),连李渔都不是。而汤翁呢,是明代中后期的典型文人。所谓典型文人,既是进可安邦治国的政治家,又是退则诗酒风流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作家。
上戏剧课时,我也不想免俗,主动和学生们谈论这个今年的热门问题。
首先说,汤翁与莎翁,其实是一个“拉郎配”。因为我分明记得,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一对“男神”是莎士比亚与关汉卿,因为据说二人都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而且彼时都以他们为人民性的代表。但是风水轮流转,过了几十年,关汉卿变成了汤显祖,大家谈论莎士比亚的关注点从“人民性”变成了“人性”。
所以我们谈论莎士比亚,谈论关汉卿,谈论汤显祖,说到底,谈论的还是我们自己,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的我们的头脑与意识。
一位学生发表意见说,汤显祖还是比不上莎士比亚,因为莎士比亚挖掘人性很深,譬如《哈姆雷特》的内心独白云云。但是汤显祖呢,《牡丹亭》里还是中国式的大团圆。我对这种观点早已司空见惯啦。于是,便一边谴责中学语文教育的狭窄性,一边微笑着说出了我的答案。
答案之一来自《易经》大学者潘雨廷。潘先生曾言及汤翁之“临川四梦”,明代王思任以“四梦”为“情侠道佛”,“情侠”可归之于“儒”,因此汤翁的“临川四梦”其实说的就是“儒道佛”,而三教合一正是明代中国人的思想世界。
因之,汤翁在“临川四梦”里体现出来的思想世界,即是中国思想发展到明代时的一个典型样态。儒是现世,道为出世,佛则是度世,最后所达至的是众生平等之佛家境界。这一点,莎翁哪里能够比得上呢?
在世人眼里,知晓汤翁,多是从《牡丹亭》,而将汤翁仅作为一名戏剧家来看待。但汤翁少年时即追随罗汝芳,是陆王心学的信徒,因此在《牡丹亭》里标榜“情教”。而于儒家经典,自是熟稔非常。近来郑志良君偶然发现汤翁讲尚书之书,约二十万言,由门人所撰写的序言即说汤翁以研究《尚书》闻名于世。
汤翁与达观之间的交往尤可一说。达观乃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也是彼时禅宗之代表,与汤翁则是亦师亦友。在一首诗中,汤翁写道:
思达观
何来不上九江船,船头正绕香炉烟。
第一人从欢喜地,取次身居自在天。
语落君臣回照后,心消父母未生前。
看花泛月寻常事,怕到春归不值钱。
这是一首表达汤翁与达观之间的心意的诗。从诗中看,汤翁对于禅宗之境界应是了然于胸,如“第一人从欢喜地,取次身居自在天。”虽是套语,但可表达汤翁对达观及自己的期许。而“语落君臣回照后,心消父母未生前。”则是著名的禅宗曹洞宗的公案与话头,也即达至前述境界的参修之法门。而最后一句“看花泛月寻常事,怕到春归不值钱。”则是汤翁的印证之句,也即通过此句,便能窥见汤翁此时修证的境界到何等地步。因前几句不过是禅宗之套话,最后一句才是转语,最能见作者的修为。解读者多认为此句反映了汤翁对禅宗的“当下性”的领悟。但此语却可商榷,因“看花泛月寻常事”仍是套语,而“怕到春归不值钱”却又似《牡丹亭》里杜丽娘游园之感概,不能说是境界较高的顿悟之语。
或者,此诗仍只是士大夫之禅学,只能代表汤翁此时所至为《牡丹亭》之儒家境界,还未到《南柯记》之佛家之解脱了。而汤翁辞世之《绝笔诗》云“含笑侍堂房,班衰拂蝼蚁。”或者可说近乎其境了。
最后,我又问:《牡丹亭》里杜丽娘生可死、死可生,莎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只能借助药物,而且都是不可逆转的。说起来,虽然“还魂”在中国故事里并不稀奇,但也足以证明汤翁的世界比莎翁更深一层呢。
在中国的研讨会上,学者们为汤翁抱不平,譬如,云汤翁比莎翁要伟大得多。莎翁只是个戏子与编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大概只能是李玉那样的角色(李玉是清初的文人,写过不少有名的传奇,但因是奴仆出身,故而身份较低),连李渔都不是。而汤翁呢,是明代中后期的典型文人。所谓典型文人,既是进可安邦治国的政治家,又是退则诗酒风流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作家。
上戏剧课时,我也不想免俗,主动和学生们谈论这个今年的热门问题。
首先说,汤翁与莎翁,其实是一个“拉郎配”。因为我分明记得,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一对“男神”是莎士比亚与关汉卿,因为据说二人都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而且彼时都以他们为人民性的代表。但是风水轮流转,过了几十年,关汉卿变成了汤显祖,大家谈论莎士比亚的关注点从“人民性”变成了“人性”。
所以我们谈论莎士比亚,谈论关汉卿,谈论汤显祖,说到底,谈论的还是我们自己,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的我们的头脑与意识。
一位学生发表意见说,汤显祖还是比不上莎士比亚,因为莎士比亚挖掘人性很深,譬如《哈姆雷特》的内心独白云云。但是汤显祖呢,《牡丹亭》里还是中国式的大团圆。我对这种观点早已司空见惯啦。于是,便一边谴责中学语文教育的狭窄性,一边微笑着说出了我的答案。
答案之一来自《易经》大学者潘雨廷。潘先生曾言及汤翁之“临川四梦”,明代王思任以“四梦”为“情侠道佛”,“情侠”可归之于“儒”,因此汤翁的“临川四梦”其实说的就是“儒道佛”,而三教合一正是明代中国人的思想世界。
因之,汤翁在“临川四梦”里体现出来的思想世界,即是中国思想发展到明代时的一个典型样态。儒是现世,道为出世,佛则是度世,最后所达至的是众生平等之佛家境界。这一点,莎翁哪里能够比得上呢?
在世人眼里,知晓汤翁,多是从《牡丹亭》,而将汤翁仅作为一名戏剧家来看待。但汤翁少年时即追随罗汝芳,是陆王心学的信徒,因此在《牡丹亭》里标榜“情教”。而于儒家经典,自是熟稔非常。近来郑志良君偶然发现汤翁讲尚书之书,约二十万言,由门人所撰写的序言即说汤翁以研究《尚书》闻名于世。
汤翁与达观之间的交往尤可一说。达观乃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也是彼时禅宗之代表,与汤翁则是亦师亦友。在一首诗中,汤翁写道:
思达观
何来不上九江船,船头正绕香炉烟。
第一人从欢喜地,取次身居自在天。
语落君臣回照后,心消父母未生前。
看花泛月寻常事,怕到春归不值钱。
这是一首表达汤翁与达观之间的心意的诗。从诗中看,汤翁对于禅宗之境界应是了然于胸,如“第一人从欢喜地,取次身居自在天。”虽是套语,但可表达汤翁对达观及自己的期许。而“语落君臣回照后,心消父母未生前。”则是著名的禅宗曹洞宗的公案与话头,也即达至前述境界的参修之法门。而最后一句“看花泛月寻常事,怕到春归不值钱。”则是汤翁的印证之句,也即通过此句,便能窥见汤翁此时修证的境界到何等地步。因前几句不过是禅宗之套话,最后一句才是转语,最能见作者的修为。解读者多认为此句反映了汤翁对禅宗的“当下性”的领悟。但此语却可商榷,因“看花泛月寻常事”仍是套语,而“怕到春归不值钱”却又似《牡丹亭》里杜丽娘游园之感概,不能说是境界较高的顿悟之语。
或者,此诗仍只是士大夫之禅学,只能代表汤翁此时所至为《牡丹亭》之儒家境界,还未到《南柯记》之佛家之解脱了。而汤翁辞世之《绝笔诗》云“含笑侍堂房,班衰拂蝼蚁。”或者可说近乎其境了。
最后,我又问:《牡丹亭》里杜丽娘生可死、死可生,莎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只能借助药物,而且都是不可逆转的。说起来,虽然“还魂”在中国故事里并不稀奇,但也足以证明汤翁的世界比莎翁更深一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