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核心素质需求差异研究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d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虽然中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就业岗位的有限增长与大学生实现就业之间的矛盾仍然很突出。由于用人单位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导致他们对大学毕业生素质的需求有差异。对比分析这种差异,对高校教育模式的转变、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提高就业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用人单位;大学生;核心素质;差异研究
  
  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但是供需之间“数量”的矛盾并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唯一致因,“质量”的差异才是问题的关键。核心素质是大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时的共同关注点,也是影响就业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不同性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核心素质的需求存在着差异,本文① 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高校应改进教育模式、有针对性培养大学生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定义界定
  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1]企业招聘大学生时主要考察的是个体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以及达到的程度,也就是上述定义中的质量水平。我们在综合分析不同用人单位的录用偏向之后,根据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共同要求,对大学生的核心素质作如下的界定:大学生核心素质指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对大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起决定作用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主要指学历层次、知识广博度、专业知识及基础知识;二是工作态度,主要指敬业精神、团结协作、主人翁意识、积极进取精神。
  (二)资料收集
  本研究主要是以对重庆市有代表性的高校三、四年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为基础进行的。其中用人单位部分是针对重庆市272家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及其相关人员进行的调查,这些单位从性质上划分主要有:政府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及其他(包括三资企业)。问卷数据的收集整理主要采用SPSS统计软件和相关的统计学知识,从技术层次上保证了样本数据的信度。
  
  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核心素质要求的共同点
  
  1﹒需求的重点是统招本科层次的大学生
  学历在某种意义上起着评价一个人知识、文化层次甚至是能力素质高低的标准的作用。调查显示,在“学历”层次上选择“大学统招本科”的占87.9%,居于首位;其次是统招专科,占5.1%;而自考、成教的选择比例很小(参见图1)。近九成的用人单位选择具有统招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充分说明随着政府机构改革逐渐深入,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私营企业、个体及其他企业(包括三资企业)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需要,各单位都要求大力提高员工的知识文化水平,本科学历是他们需求的重点。
  


  2﹒最看重的知识要素是大学生的“知识广博度”和专业知识
  在我们所列的四项知识要素指标中(参见图2),用人单位选择最高的是“知识广博度”(48.2%),其次是“专业知识”(45.6%)。
  


  知识广博度成为各用人单位在挑选大学生时的重点关注要素。这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越来越走向整合。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正在向更高更新的层次上走向相互融合,未来的创新点往往集中在学科的交叉点上,客观上需要大量具有广博知识的人才才能有所创新。与此同时,当今人才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大,一方面要求求职者必须是知识结构多元化、基础知识厚、专业口径宽、适应能力强、转型快、文理相通的复合型人才,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迅速进行调整;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作为效率和利益的追逐者,需要的是能够高效办公、高额创利、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快速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优秀员工。因此用人单位必然将大学生的知识广博度作为最看重的核心素质。
  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仅次于知识广博度,这是因为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的“T”型人才,即在广博的基础上还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才有可能在某个领域向纵深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外,用人单位对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能力的选择比例仅占2.2%和2.6%,这说明大学毕业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已基本适应大多数工作岗位的需求,用人单位不再将其作为核心素质要求,这也说明用人单位择人标准的变化。
  3﹒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工作态度
  调查显示,有58.7%的用人单位认为敬业精神是工作态度中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团结协作、主人翁意识、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调查结果分别为18.8%、13.6%、9.2%(参见图3)。
  


  敬业精神是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着强烈的事业心、神圣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的热情和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政府等事业单位需要每一位公务员都具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敬业精神,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企业需要每一位员工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才能高效率地运转,而这同时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基石。[2]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说,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海尔人正是靠着每个职工做好每一件事的敬业精神,才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因此,敬业精神是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要求,是团体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的必备的核心素质。
  4﹒对大学生工作态度的基本要求是团结协作精神
  用人单位在重视敬业精神的同时也将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放在重要的位置。其原因主要是:其一,人是社会的人,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人总是在与他人协作中体现价值,成就事业的;其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高风险高投入的项目越来越多,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任务客观上要求各部门之间加大合作力度,联合攻关。其三,生产规模化发展决定了任何一个用人单位的长远发展都必须建立在本单位内部员工的团结合作基础之上,这就要求员工能够协调内部关系,发挥团队组织的强大凝聚力、向心力,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工作目标。因此,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也十分看重其是否具备团结协作精神。
  
  三、性质各异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核心素质需求不同
  
  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核心素质需求差异集中在学历层次、专业知识以及工作态度三方面。
  1﹒对学历层次的需求差异较大
  政府等事业单位与私营企业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目标的不同导致二者对大学统招本科生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政府等事业单位对大学统招本科生的需求比例最大,达到83.9%,比其他单位高出10.3个百分点(参见图4)。这说明政府整体上对其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因为这部分人员的行为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其素质高低对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学历层次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力的基础,政府工作人员的能力决定了执政水平。社会矛盾的复杂性要求公务员有更高的理论水平和灵活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以及电子政务的高水平工作方式,要求公务员高效能地实施或者执行上级领导的指示,以达到执行有力、實施到位。这也客观上引导政府等事业单位提高对求职者学历层次的要求。
  


  私营企业对大学统招本科生的需求比例相对较小。调查显示,私营企业对大学统招本科毕业生的选择比例是81.5%,比政府等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分别低12.7和8.5个百分点,比个体及其他(包括三资企业)低6个百分点。私营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中的活跃团体,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发展空间,比起国有企业拥有更灵活的投资运作和资金运转优势。此外,一般情况下高学历员工的录用意味着高成本,私营企业本身所具有的员工的高流动率使得其在选择员工时更加注重成本,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以寻求利益的最大化。[3]有近20%的私企对员工的学历并没有过高的要求,这表明了大多数私企规模不大、对技术要求不高,追求产出效益的私企更多需要的是应用性人才。
  2﹒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差异很大
  就知识水平而言,对员工的专业知识要求最高的是国有企业,其次为政府等事业单位,再次为私营企业(见图5)。
  


  国有企业尤其国有大中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实力雄厚、工业化程度高、对技术创新的要求高、追求高效益、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大。而随着管理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政府等事业单位更强调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专业知识的需求较国有企业低很多。相比而言,私营企业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更低一些,主要是由于自身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低,那些具有较宽知识广博度的人才更能适应这类企业的需要。
  3﹒用人单位在工作态度上的侧重点有所差异
  (1)国有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的敬业精神的重视程度高于其他单位(见图6)。
  政府等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对“敬业精神”有要求的比例为62.1%。私营企业、个体及其他(包括三资企业)占55.4%,比前者低6.7个百分点。
  


  政府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表者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保护者,国有企业作为国民收入的经济支柱,他们比其他单位具有更高的发展要求,在职员的敬业精神方面重视程度较高。随着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以及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政府等事业单位更加注重公务员素质,尤其看重体现公务员核心素质的敬业精神。国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改变员工工作态度、提高员工积极性入手,着重培养企业员工的工作负责程度、认真程度及敬业程度,培养他们高度的敬业精神,以促使企业拥有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4]从另一层面上来讲,国有企事业单位掌握着公权力,只有很强的敬业精神才能维护好国家利益,看重敬业精神反映了对民权的尊重。非国有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敬业精神的需求比例相对较低,这说明各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员工核心素质需求的侧重点由于本单位职业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非国有企事业单位比国有企事业单位更加重视大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
  由图6可以看出,私营企业、个体及其他(包括三资企业)对“积极进取”的要求比例为12.2%,比国有企事业单位高出6.6个百分点。积极进取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包含充满理想、拼搏进取、敢于创新、充满自信、勤奋向上等具体特征,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也是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必要保证。由于国家对这类企业政策保护较为欠缺,其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和风险更大,尤其需要员工的顽强拼搏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以不断开拓创新,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使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
  
  四、结论和启示
  
  1﹒结论分析
  (1)对统招本科毕业生的需求量大的同时又存在差异
  用人单位需求统招本科生多于其他层次的大学生,不同所有制性质的用人单位对统招本科生需求程度各异,国有企事业单位对统招本科生的需求高于其他所有制单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未达到此学历水平的大学生就业,客观上提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还应随社会需求而改变,即继续加大本科层次大学生的培养。
  (2)对大学生知识广博度的注重程度高于专业知识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将大学生的知识广博度放在首要位置,这与我国高校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有一定的差异。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对大学生进行的专业知识方面的培养要多于知识广博方面的训练,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学科正在走向高度的融合,专业之间需要更多的相互兼容,社会需求显示只具备专业素质而知识面狭窄的人才已经不再占据优势地位,这就要求高校调整培养方案,重视对大学生知识广博度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3)将大学生工作态度中的敬业精神作为用人的首选
  


  用人单位将工作态度中的敬业精神作为录用新人的首选,这客观上提示大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则难以实现就业。工作态度主要体现在是否具有敬业精神与强烈的责任感两方面。调查显示有83%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具有很强和较强的工作责任感,但认为自己责任感很强的仍只有37.8%,同时有15.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责任感一般,这也提示大学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的培养。
  (4)不再重点要求大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
  用人单位不再将大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作为重点要求,这说明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大学毕业生已基本具备相应的外语水平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启示
  就业的实质是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之间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由于现阶段劳动力市场还不够完善,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还没有形成,使得要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就必须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核心素质要求的差异,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人才,从而提高大学生初次就业率。
  (1)调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继续加大本科层次教育
  据统计,2007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共2380所(不含港澳台高校),其中普通本科院校742所,高职院校1109所,独立学院317所,分校办学点118所,军事院校94所(其中专科4所),[5]如果将独立学院和分校办学点都归为本科层次,那么具有本科层次教育水平的高校共有1267所,仅占到所有高校的52.24%。虽然近几年来具有本科高校数量在不断增加,但专科教育还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当前教育发展应着重继续扩大本科教育范围,使我国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培养适应社会的大学生。
  (2)改革高校培养模式,注重大学生知识广博度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校的培养模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专业课程的安排,而对开设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知识广博度的学科重视程度不够。例如,工科专业很少设置人文艺术类、社会科学类、管理类、经济类等课程,文科专业对工程技术类、自然科学类等课程也很少涉及。
  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认识到对“T”型人才的培养才符合就业市场的需求。高校必须加大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加强通识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把握所学专业学科内涵的基础上开设各种诸如管理类、经济类、艺术类,法律类、社交类、自然科学类等方面的课程,既注重专业技术课程的设置,也注重公共基础课的合理安排,强调知识的适用性和广泛性,培养具有广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大学生顺利而又高效地就业。
  在培养模式上还要促进高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深度联合,创新培养人才的机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使教育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6]
  (3)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宽泛的知识面等构成大学生的核心素质,这也正是用人单位需求的重点,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就高校而言,一方面要加强实践环节,将实践环节与学分挂钩,作为学生完成学业的一部分。可以组织一些诸如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动画制作、辩论赛等考察专业技能和知识面的活动,组织志愿者服务、支教、暑期下乡等考察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的活动。另一方面,针对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核心素质的需求差异,重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尤其重视在实践中通过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对敬业精神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还要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愿和用人单位对各种能力侧重点的不同,进行职业规划设计,转变就业观念,以促进顺利就业。
  就大学生而言,在校期间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把握机会,积极参与各种广而深的实践活动(广是指活动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深是指活动可以加深专业知识),在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加知识的广博度,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工作积极进取等良好的品德,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注释:
  ①本文是重庆大学《大学生素质现状与社会需求差异的比较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对重庆市8所大学和272家用人单位进行的问卷调查阶段成果,调查以匿名填写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次问卷分两个部分,大学生部分的问卷共包括27个题目,114个选择条目,發出问卷1700份,回收1618份,回收率为95.2%;用人单位部分的问卷共包括13个题目,55个选项条目,发放350份,回收319份,回收率为91.1%。
  
  参考文献:
  [1]黄雁玲,李志英﹒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谈我国的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2006(9)﹒
  [2]王宝萍﹒劳动者的主人翁意识决定企业的未来[J]﹒中国西部科技,2006(23)﹒
  [3]郭丹,丁金华,宋合义﹒国有企业与三资企业管理环境的比较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4]罗青兰,李瑞﹒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状与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7)﹒
  [5]中国教育部﹒2007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学生名单[DB/OL]﹒http://www﹒eol﹒cn/gxmd_2920/20070428/t20070428_230723﹒shtml,2007-04-13﹒
  [6]金海燕,谢红梅﹒健全高校与企业沟通机制理顺毕业生供需矛盾[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之一的大学法人化为切入点,分析了面向21世纪日本国立大学的制度创新——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基本理念及对这一改革的评价。  关键词: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等社会发展趋势及与政府、市场的关系的调整等都密切相关,日本的大学改革也是如此。日本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国立大学正在经历着
期刊
摘要:教育有自己的形态。一定的教育形态只能与一定的历史时代相适应。教育形态为三大根本因素所决定,这三大因素是: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水平、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水平、教育自身的发展水平。农牧时代的教育形态是“信仰教育”,工业时代的教育形态是“知识教育”,信息时代的教育形态是“思维教育”。思维教育是当代思维科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和教育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思维教育以发展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为教育行为的主导和核
期刊
摘 要: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一重要时期的全过程,直接参与和领导了武汉大学上世纪80年代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实践,目睹了90年代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在回忆和总结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作者阐述了未来教育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呼吁进行一次教育改革的启蒙教育,以便使我国教育改革深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关键词:高教改革;改革开放;回眸与前瞻;教育体制     197
期刊
摘 要:独立学院制度是近年来一种新生的高等教育制度。本文从制度伦理学的视角对独立学院的制度安排进行审视,从独立学院的制度形成、独立学院的制度执行、独立学院的制度创新等方面对其进行“善”的审视和伦理反思。从而,为完善这一新型的制度形式提供一种参照。  关键词:独立学院;制度安排;制度伦理学    任何一个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以来,社会经济
期刊
摘要:当下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席卷世界,高校不可能再按照传统的精英教育的办学思想去解决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笔者通过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研修期间对美国大学的办学理念和运作过程进行了了解。美国高等教育管理者面对高等教育的转变进行了积极的思想解放,认为:现代大学必须负起提供教育机会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功能;构建机动化的组织管理架构;平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树立具有感召作用的使命感和普世意义的价值
期刊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让学生在技能上可将所学用于实践,在思想上初步培养教师应有的品德素质,还可以加强高师院校和中等学校的合作,检验其办学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水平,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靠依据。各校不仅出台一系列文件保障教育实习有计划进行,实施一系列举措促进其高质量完成,还激励一线教师和相关学者围绕出现的问题开展各种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远程教育的日益推广,研究人员逐渐把重
期刊
摘要:教育的外部性,是指教育的举办和产出除了达到国家和个人的教育目的外,还会给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带来经济、非经济的影响,但教育却不能得到受影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直接补偿。对教育的外部性进行界定、分类与度量,找出适用于教育外部性内部化的措施,对于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功能,更好地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具有巨大的价值。  关键词:高等教育;外部性;内在化    乐志强先生在《高教探索》2007年第5期发表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关键事件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在中部六省“211工程”高校采集样本数据,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六个维度结构,然后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研究发现, 高校最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由六个维度构成, 即员工的配置与选拔、激励机制、职业安全、员工参与、绩效管理与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该结论为评价我国中部六省“211工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测量工具。  关键词:“211工程”高
期刊
摘要:在学生评教时,学生的态度会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影响评教的学生态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讨了学生评教误差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评教态度”、“对课程的态度”和“学习态度”三个基于学生态度的因素显著影响了学生评教的数据误差,并且通过“教学效果”的感知误差显著影响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的感知误差。  关键词:学生评教;影响因素;评教误差;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摘 要:以英国四所研究型大学为例,对其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英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经费管理特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英国;研究型大学;收入;支出    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高等教育系统长期以来坚持独立办学、保证学术自由和科研自由的传统。以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要工作职责的研究型大学,更是英国知识进步与创新的重要发源地。本文以剑桥、牛津、华威和诺丁汉四所研究型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