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还需返璞归真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hbyc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变得开放、灵活,学生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主人”已不再是一句口号。在实行新课标的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大胆尝新,勇于改革,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然而,在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的过程中,语文课堂时而出现活跃而不扎实、花哨而无实效、热闹而无序的现象。这种现象不能不使人担忧。针对这种现象,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也提出要还原语文本色的观念,他提倡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只有让语文还原本色,返璞归真,语文课堂才能与时俱进。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当前语文课堂的一些常见热闹,做出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课堂设计忌为热闹而失理性
  热闹是教学的“貌”而非教学的本质,所以自然也不是评价教学好坏的标准。相对于传统的“闷”,我们新课程的课堂要“活”。“活”表面上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活”意味着疑惑启发疑惑,灵感激活灵感,情绪感染情绪,智慧撞击智慧。因此这份“闹”绝不是简单的热闹。
  窦桂梅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时候,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压着感情来讲的。更多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想办法引领学生走进思考的空间,为了让学生留下的不仅仅是情感,而是沉甸甸的思考,她不是停留在很多老师期待的“恨”,以及“雪我国耻,振兴中华”的空洞誓言中。没错,那样的课堂将会很“热闹”,但这种“恨”和豪迈,让她觉得恐惧和羞耻。中华的复兴不是靠非理性的仇恨所能够完成的,必须让孩子们明白,除了耻辱和仇恨,我们很要保持着理性的反思。对老师而言,我们要捍卫真相和历史的尊严,无论对我们来说是羞愧、耻辱、还是光荣,历史都有权保留自己真实的面容出现在不同时代人的面前。我们不需要替谁掩盖,也没有权力掩盖什么。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启迪智慧,让孩子们能够安顿好自己的人生,安排好自己和自然、国家、社会的关系。我们用被我们打扮过的历史启迪学生的智慧,那会是什么样的智慧呢,是不是会导向极端的诸如“民粹”之类的东西呢?
  所以我们应当思考:面对有缺陷的教材,理性的阳光应该怎样照耀在孩子的心上?是用政治的强光聚焦于学生稚嫩的眼睛,用存在的民族劣根让他们对世界得到一个变形、扭曲、背离事实的结论吗?
  课堂教学要的不是热闹的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首先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并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其次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抓住和提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问题的价值和讨论的深度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形式和技巧的问题,随着实践的深入和经验的积累,老师会掌握调控和处理课堂“活”与“乱”的技巧和策略。
  二、阅读指导忌为热闹而缺思考
  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确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过分地追求课堂的“热闹”来达到这样的目的,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现在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热闹”过分,“冷场”不足。
  不少老师的教学设计关于阅读指导这一环节都会有这样一个要求:用多种方式读课文。于是,全班齐读,师生共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个性化朗读,分角色朗读……这样热闹纷繁的课堂后面,所表现的是使学生的思维缺失。学生学习的结果只是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浅显理解上。还有的教师担心不用层出不穷的读书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会造成冷场的现象,自己又缺乏必要的课堂调控能力,对自己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导致课堂上教学的重心放不下去。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能够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这不但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世界,获得真切的体验,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因此,表演法常常见诸于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故事性较强的文本教学中。但是,有的教师却将此盲目滥用。他们不看文体,不看课文内容,也不看学生的年龄层次,只管让学生表演,结果弄巧成拙。这样做的后果不仅是教师自己落下个肤浅做作、华而不实之嫌,更主要的是害了学生,宝贵的40分钟在学生的哄笑声中流逝,而他们所得却很少。
  三、多媒体运用忌为热闹而失灵动
  我们常会看见这样的课堂,教师有着扎实的电脑基本功,为上好一节可更是绞尽脑汁。走进课堂,多媒体的运用非常夺人眼球:精美的图片接连不断,柔和的乐曲萦绕耳畔,先进的技术更是让人应接不暇。上出来的课也如行云流水,每一个环节都堪称完美。但是,课堂原本就是缺憾的艺术,是灵动的艺术,完美的课堂,本身就不完美。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令人感动、产生共鸣的情节上或旁边及时注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会帮住其加深对这一内容的印象。从这一点,取代了文本的多媒体,完全是本末倒置、适得其反了。
  现在的公开课上,多少老师被多媒体带着走,让多媒体喧宾夺主,使充满激情的文章变得生硬而机械,夺走了课堂的灵动,这样的课,内容再充分,也只是“语文知识大拼盘”,毫无人文精神可言。
  四、作业设计忌为热闹而失实在
  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作业的布置也越来越多样化。比如“自选作业”、自设作业、画画、手抄报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可多可少。交上来的作业也花样叠出,自选作业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合乎因材施教的原则。
  但是,如果每一天都布置这样的语文作业,看起来琳琅满目,多姿多彩,五彩纷呈。很是夺人眼球。可是,我们在追新求异的时候,我们的根——基础作业呢?常规作业却不见踪迹。感觉有点本末倒置。
  崔老师提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这些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语文是心的教育,是情的教育,让我们带着学生好好地朗读文章,好好地感悟真情,好好地记录心声,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语文教学会在书声朗朗和情意浓浓中达到高效!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之一,“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学理论的精髓,强调了“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做上教”“拿米来教,乃是真教”;作为学生要“在做上学”。他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即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倡导的是教育与生活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让学生不仅通过书本学习,更要从生活实践中学习,学
期刊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就好似一本连环画,情境图占据大量的篇幅,这样的教材是生动活泼的,更是学生所喜爱的。 “情境图”是教材编写专家精心设计的,蕴涵着丰富的教学信息,小学低年级的情境图是训练学生看图说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较好的教材。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教师要深入研究“情境图”。在准确理解“情境图”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发与运用 “情境图”的教学功能,充分挖掘“情境图”的教学资源,
期刊
初中地理的教学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尊重学生独立的个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因为学生的遗传因素、生存环境、主观能动性及心理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就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及创新
期刊
广东省是课程改革的先头兵和领头羊,英德市一中作为课程改革的实验样本校之一也与时俱进,为了适应时代的步伐,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强势推进 “自学—探究—反思”的教学模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政治课堂焕发魅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学—探究—反思”下的趣味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中,多数例题都由生活场景引入新的学习内容,把丰富的生活素材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怕写作文,  不想写作文,写不出作文,更别说写出好作文。教师对每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讲了不少,可学生的作文水平仍是没有提高,教师感到无可奈何,一筹莫展。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还是教师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而以往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转变学习方式就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
期刊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这是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情境或设计富有童趣和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切身体验到“数学就在我身边”,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常设计与数学知识紧密相连的生活实践作业
期刊
近些年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人们正有意识地告别过去那种“灌输式”或“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试图通过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创设一种教学情境,从而充分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问题是,有许多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手段,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展示”或“演练”,语文教学不但具有越来越明显的“技术化”倾向,而且也进入一个“语文味”匮乏的新的误区。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激
期刊
教学是一种体验,而体验需要情境。根据低年级孩子的认知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及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我努力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境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并达到乐学、好学的境界。  一、情况教学法与语文课堂的关系  情境教学法同以往那种“满堂灌”教学方法存在很大不同。在情境教学方式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