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所以喝彩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_ic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读秦文君的《第一声喝彩》文中的一段描述,心中感慨颇多:“……有一天,路过那个鲜花盛开的院子,女主人守着那两枝挑出的红玫瑰,一脸慈爱,那种真情流露有种晶莹剔透的美丽。忍不住告诉她:我被感动了,我正在心里为她喝彩。
  女主人吃惊,微微开启的唇中没说出一个字,连老花眼镜滑下来也没发现。然后,她再见到我时,眼里充满亲切神情。有一次她一定要送我一束黄玫瑰,说:“从没人这么说过我。”我回家把玫瑰数了数,一共十朵,我把其中的一朵送给楼下的漂亮女孩,剩余九朵插入花瓶。那九朵玫瑰代表着我内心的期盼:让我们每个人生活都有地久天长的喝彩声。因为我深知,每声喝彩意味着什么……”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我也一直深深赞同这个观点,确实,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如今,读了《第一声喝彩》更让我幡然醒悟到:教育不仅要有爱心,而更重要的是把那种爱表达出来——喊出喝彩声,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学生也才能从心底里真正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产生更有效的教育。
  我班男生L:性格比较外向,不管课上课后总喜欢和同学讲话,成绩很不理想。说实话对这样的学生,我基本上是持厌恶态度,但本着教育的目的,我找他多次进行了说服教育,但效果甚微。某天中午又找他进行谈话,严肃地指出了他的学习和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再次对他提出以后的要求。整个谈话过程一直是我在讲,他一言不发,既没反对也没有赞成,听完后他就走了。因为不断的失望,所以对这次的谈话效果我也没有寄予太多的期望。
  不久,学校举行运动会,期间,我突然看到他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角落,眼眶红红的,问他缘由,他说报了800米比赛,可比赛时不知为何没有他比赛的项目,心里非常难过。听了他的话我没多大在意(其实,在审核时,我删除了他的报名项目),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安慰他、告诉他今后还有机会,好好努力,要让老师看到你的前进。
  双休日的家校路路通上,我意想不到地收到了他回复的短信,精心撰写了百多个字,我读着信息,感受到了他想上进的心理,原来他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颓废,他有一颗上进的心,譬如:他多想为班级服务、他很想提高成绩、他更想赢得老师的表扬、他有美好的甚至远大的理想,他的心理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不健康。只是老师对他的关注太少,他茫然,他甚至想破罐子破摔。读着想着L的短信,我的眼睛潮湿了,我自责,我怎么就没有在意到呢,平时因为对他的厌恶感我确实没有在意过他期待的目光,我当即就回复他了:老师读懂你了,老师一样“爱” 你,老师和全班同学希望在下周看到你闪光的表现……
  周一早晨,如往常一样我早早到校,老远就看到了他在讲台前打扫整理的忙碌身影,我怔在教室门口静静的甚至可以说是惊讶地看着,我和他目光对视交流着……,周二早晨依然这样的场面,下午班会课,我总结了上周的班级情况,同时特意地表扬了两天来的班级学生表现,浓重地提及L的良好表现,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第一次掌声,我看到了他激动的脸上闪烁的泪花。
  回首反思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现在才发现我的教育中,我对学生不是没有爱,或许因为少了喝彩声,致使学生根本看不到我那份发自内心的、没有表现出来的“爱”。反思后我觉得对待学生好象是对待一件产品一样,百般挑剔,学生看到的往往是我冷若冰霜的脸,难以听到我的赞许声,仔细想想,是呀,教他快两年了,对他的关心似乎才刚刚开始,而我以前对他的关心连我自己都觉得象是在呵斥,怎么不先问问他的想法呢?怎么没有想过他的感受呢?怎么没有发现他整理的讲台是最干净的呢?怎么没有问问他喜欢讲话是什么原因呢?
  又一个晚上,我再次收到了他的短消息:“老师,其实我(包括全班同学)很喜欢上你的课。你的上课很严谨,有时讲话很逗。但你笑容太少了,同学们都有点怕。不过,同学们对你有极高的评价!特别现在我倒觉得你很可爱。今天您给我的评价和全班同学给我的掌声我将永远记住,我知道老师在意我的提高,在意我的进步,我会用行动证明我的努力。”品味短信,回味无穷,我心激灵,坚信我的努力不会白费,他心中差点枯萎的理想种子一定会重新发芽、开花、结果。
  现在,更多的学生愿意和我进行信息交流、思想沟通,在我和学生们的交流和沟通中,我悟出了更多的责任、更多的理解、更多的爱意、更多闪光的爱生之情。
  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作为一名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在孩子发展中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实践证明,从爱出发,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那么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一定会有进步。
  当我们看到学生凸现的亮色,不妨就大声喝彩。这样不仅使学生变得日臻完美,生活充满爱,也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博大,因为只有诚实而又热情的人才会由衷的为别人喝彩。学生的进步离不开老师的教育,更离不开老师的肯定,有人说过:“大爱无声”,但对学生说出我们的爱、喊出我们的喝彩更能促动学生的心灵,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更有利于获得素质教育的双赢。
其他文献
一个亲切的笑容,一个信任的眼神,带来了心灵的愉悦,内心的感动;一个鼓励的手势,一句期望的话语,带来了信心的增强,行动的果断。这就是赏识,这就是赏识教育的魅力!作为从事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用赏识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不再师道尊严,不再严词呵斥,给学生一个良师,给学生一个益友,还学生一份自信,还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本文就是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赏识教育的成功典型案例,现与大家描述分享如下:  [案例
期刊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学困生。他们往往心理承受力差,认知前提差,思维能力差,始终把自己定位在班级的最末端。课上无精打采,思想神游;作业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考试乱涂一气,不知“云里雾里”。毫不客气地说:“错误”总是伴随在他们日常的学习中。如何妙用“错误”对症下药,让“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飞翔?下面我结合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的“一波三折”谈几点体会:  一、初次交
期刊
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如今,新课标又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语文教师们普遍感到:作文更难教了。有人认为:学生极为有限的生活范围使他们缺少写作素材,只有把他们带到社会中去,带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然后写作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这种想法固然不错,偶尔为之也未尝不可,但我们总不至于每写一篇文章都得如此大张旗鼓、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自主学习活动日益受到教师的青睐和孩子们的喜欢。幼儿只有在自主活动中其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智慧的潜能才会得到激发,童心童趣才能得以激活,从而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更能促进孩子多元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 倡导 自主 飞扬 个性  “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勿宁展个性。”这是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名言。
期刊
写在文前:很奇怪的,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是独立的与众不同的个体,演绎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不同情节的故事。不管是怎样的孩子,他们出生的时候都是可爱的天使,作为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我们该做的就是在他们迷失方向的时候,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不偏离社会的轨道,继续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健康茁壮成长!  又迎来了新一届的高中生,阳光的男孩女孩们聚到了一起,不管认识不认识,三五成群,叽叽喳喳的,兴奋得有讲不完的话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倡多读善思的同时,特别强调重视语文材料的积累,引人注目地在阅读方面作出了前所未有的量化要求,其意义非同一般。应该说,这为改革语文教学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因此,对语文积累的重新认识与研究成了语文教学的新课题。  语文积累包括语言积累、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因此我们要跳出“小语文”的习惯思维,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使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明确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
期刊
[摘 要] 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现象,物理课堂中的很多理论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教师就是要通过课堂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充满物理,并学会用物理知识服务于我们的社会生活,真正做到课标中指出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既然物理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他们充分认识到
期刊
[摘 要] 儿童的天性是好奇与好动,他们比成年人更具模仿性和创造力。他们处在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段”。他们非常需要通过充满生命力的多样化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刺激记忆效果。利用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质作为教学中的突破口,通过种种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取得让人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英语 活动 学习 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期刊
一、背景:因为“进得来”,生本课堂陷入“人满为患”的窘境  随着城镇化建设,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小学受教室和师资所限,平均每个班的学生数大都在50人以上,学生数最多班级的将近60人。有人戏称课堂教学就如一位驾驶员驾着一辆乘着五六十名乘客的大巴行驶在高速公路上。  1.保姆式的教学让学生丧失了习惯养成的机会  因为学生人数过多,教师课堂注意力受到严重限制,所以往往选择偏重于满堂灌的“保姆式”教学,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