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教学设计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n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中国画中的“四君子”是指什么?(梅、兰、竹、菊),其中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2.词语积累:撇(piě) 蘸水(zhàn) 惬意(qiè) 朱砂(shā) 参差(cēn cī) 肥硕(shuò) 丰子恺(kǎi) 口头禅(chán) 水门汀(tīnɡ)
  二、整体感知
  1.文题是“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2.从文中找出写人物活动的要素,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时间:一个夏天的晚上。地点:屋后的院子里。人物:我、弟弟、华明、爸爸。人物活动: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画竹影,听爸爸讲解中国画知识。
  三、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1.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研究天空中光线、颜色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画笔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
  2.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第三小节的两处描写最有趣:
  ——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这两处都很有趣,特别是华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
  3.为什么小伙伴们能发现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孩子有一颗童心: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模仿力。
  四、研读探究
  1.月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了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描画,试问,孩子们描的竹影是艺术品吗?它美吗?请结合文中语句回答。(第五节“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
  2.那么,怎么画竹才能称得上艺术呢?(“经过选择和布置……竹叶的结合,方向……”)
  3.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富于创造。(投影出示朱竹),这一幅朱竹是艺术吗?它一点也不像,还是红色的!
  (第六节“不在于像不像……”,“一种美的姿势……”)
  4.同学们已经一步步的走进中国画的艺术殿堂了(投影出示中西竹画各一幅)这里出示的两幅画哪一幅更像竹子?哪一幅是中国画?
  5.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吗?照相是对事物真实的反映;符号是抽象地指称事物。西洋画重写实,形似,客观性强;中国画重写意,神似,主观性强。
  6.是谁把孩子们引领到艺术殿堂的?读一读文中对父亲的描写,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简要地作些评价。
  五、拓展延伸
  1.结合画竹影的文意,你认为游戏和艺术有什么关系?艺术起源于游戏(生活);游戏中蕴含艺术和美;生活处处有艺术(美)……
  2.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想想,你在游戏中有美的发现呢?请同学们说说许多有趣的游戏与哪种艺术创造有关。
  大致明确:
  ①堆雪人、堆积木、玩泥巴、玩沙子——建筑雕塑艺术;②骑竹马、过家家、捉强盗、老鹰抓小鸡——戏剧表演艺术;③涂鸦、在身上画手表、在手指头上画人脸、踩脚印画(用水或在沙滩上)——绘画类;④敲击杯碗、玩拨浪鼓等有声玩具——音乐类;⑤女孩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丢手绢——舞蹈类;⑥起外号、编故事、猜谜语、瞎掰歌词——文学类;⑦剪纸、做纸船纸飞机——手工艺
  六、课堂小结,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学生回答,教师演示板书)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往往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结束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七、作业布置
  1.搜集整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快乐作业:
  喜欢画画的,给你童年生活画一幅画。
  擅长写作的,将你童年生活作一篇文。
  爱好唱歌的,为你童年生活填一段词。
  懂得写诗的,把你童年生活写一首诗。
其他文献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  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来。同时,我们还需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组学习顺应了学生喜欢与人交往、爱表现的心理特征,使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机会,是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思维和智慧的碰撞激发出灵感的火花,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建立学习小组并引导小组成员建立活而有序地合作常规呢,根据我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一些思考并进行了实践,现将我的做法和大家做一下交流。  一、学习小组建设  (一)成立原则
期刊
儿子进入一年级开始学习,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识字的局限、自律意识的欠缺等原因,家长必须陪同孩子共同完成作业。  儿子书写很慢,又爱边写边玩,一不提醒,就又不知在玩什么了。话说两三遍,还不一定听进耳朵里。做的题明明一看就不对,但由于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儿子就是看不出来,咬着牙就说对。有一段时间,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我的心情有些差,和儿子一起学习时,我很难做到耐心、平和。批评多了,鼓励少了;指责多了,赞许
期刊
当下,一种千篇一律的满堂讲、满堂问的教学模式相当流行,它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用机械繁琐的习题代替生动活泼的语言训练,忽略了语文教学中读写这一核心,使语文教学收效甚微。有关资料显示,学生对语文课的满意率呈下降趋势。  新课标一直强调语文课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不可偏轻偏重,应该全面发展,这看似全面,其实是无重点。外语学习确实应该讲“听、说、读、
期刊
这是一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刚到12级这个集体。  开学后第三周的星期一,第二节是25班的语文课,我早早地到了教室,先和学生交流了一下那天早晨姜校长讲话的感悟,把我记下的一些启迪心灵、有益写作的句子呈现在大屏幕上,然后开始授课。教室的后门是开着的,不经意地一看,校长坐在那里,当时内心里真的是吓得要命。好在每一堂课我都是抱着会有人来听的态度准备的,所以就投入到教学情境之中,也就忘了校长的存在,可是下课
期刊
21世纪的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进取。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期刊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所选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一套语文教材就几乎包含了美的各个领域,表现了美的各种形态。美的因素比比皆是,既有丰富的内容美,又有精妙的形式美。语文教材中的美无处不在,诚如罗丹所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的任务。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呢?  一、让学生体会想象美  美育教育具有审美功能和教育
期刊
如今社会上流行80后、90后这样的说法,这不仅仅是一种年龄上的称呼,更重要的是包含了这样一种含义:他们身上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在20世纪80、90年代,许多有识之士就曾提出:吃苦耐劳的品质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克服困难和抵抗挫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得到培养的。两千多年前孟子也写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快,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老夫子的
期刊
在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碎问碎答”的弊病时有发生,这些信口而来的问题在很多的时候窒息了课堂的教学氛围,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语文阅读教学中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一、“主问题教学”使阅读教学从“繁琐的提问”走向“新奇的探究”  例如,教学《芦花荡》一文的主问题设想,其主要内容是:  1、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例子,说明环境的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找出课文中对芦花荡周围环境的描写并进行评论
期刊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备受青睐的一种命题方式,那么如何写话题作文,有哪些要求?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写:  一、题目。  文章标题就像人的眼睛,能给人留下第一印象,因此 “题目没有”或“题目不恰当”都要扣分,那么怎样自拟题目呢?  第一、要准确。题目既要符合所给材料内容,又要符合所要求的文章体裁.题文之间宽窄合度,恰如其分,这就要作者整体把握住所给材料的意义,领悟材料的导向,选准最佳立意角度,由此考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