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在高校程序设计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特点,分析了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教学体系进行分析,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能力培养 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教学 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C语言程序设计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软件工程、数据分析、数据库设计等方面都用的到,对于计算机类与非计算机类学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后续专业课程的敲门砖。通过C语言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形成程序设计的思想,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实际编程的能力。在进行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当中,面临着各种各样教学的问题。因此,为了加强C语言的整体教学水平,需要变更教学理念,使得其课程体系的改变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1.教学层次的差异性。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的层次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基础的入门课程以后,并不能进行良好的实践。因此,为了能够使得C语言的教学体系能够得到全面性的完善,在进行阶段性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利用教学层面的差异性,让编程的结构体系能够逐步性的得到相应的控制。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锻炼。但在教学中,层次的差异性很难避免,很多学生接受C语言的熟练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C语言教学的整体设计时,需要利用教学改革设计让C语言的程序设计效率得到相应的提升,从而使得课程设计的整体效果更加良好。
2.实践与理论还未能全面融合。在进行上机操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并不能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灵活性的运用,从而使得上机效率并不算高,这样在程序的调试当中也容易出现逻辑性的问题。C语言程序设计的上机实践定位不够准确,只注重理论实践得不到应用,所以应该优化上机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这样,在理论课程的持续配合下,其辐射范围才能逐步性的扩大。
3.教学方法不灵活,缺乏引导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程基本上也都是采用满堂灌的单项式教学法,或者按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方法,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没有突出课堂的特色,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进行创造思维的空间。以至于学生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完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体系。在进行方案的整理设计中,通过调研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增加相关知识,创建相关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个人或小组进行项目开发。这样,就能让情景的创建效率得到显著性的提高。一般情况下,C语言程序还具有晦涩难懂的情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在C语言的学习中,需要对原本的教材进行系统性的扩充。这样,在课程体系的逐步完善中,学生的适应能力也能逐渐地加强。在进行整体的体系设计中,还要结合其教学体系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对待。这样,在进行授课的方式上,其教师在理论的教学内容上会更加清晰,从而使得教师在理论课程的讲解上会更为清晰。同时,在对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还要对C语言的课程体系进行初步性的规划。这样,在課程体系的整体设计上,学生就能在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中探索出更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通过精选案例、分解任务、讲练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语言程序设计上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并使得整体的教学体系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完善。
2.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在教学实践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行业的整体需求,让课堂教学的传统需求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互融合,可以采用网络学习和利用网络等技术解答学生问题。同时,还要不断开拓学生的整体思维模式,让创新型教学案例能够得到综合性的展示,从而使得整体教学效果更为良好。
3.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做过的才能理解”,理解了才能更好地应用。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上,其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性也会逐步性的发生改变。尤其是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学生的上机实验。这种方式授课,可以使学生听懂教师所讲授的理论内容,加深理解并真正掌握课堂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这种授课方式,正好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适当的布置一些理论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学习,同时还要结合上机操作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使课程教学设计体系能够逐步性的得到完善。在进行体验式的教学中,同样需要利用教学层面的变化因素让教学实践改革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使得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更为良好。
4.分层次实践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在进行分层次的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让学习C语言的效率得到相应的提升。同时,在分层的教学中,还要结合现状让实践教学体系逐步性得到优化。这样,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学生能够获取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整体的体系教学中,需要根据其模块的分工情况,让学生进行分小组的讨论学习。这样,在集中学习中,其模块的划分效果或更为显著。同时,在模块的集中区域,可以采用多种信息板块的枢纽进行分层教学的改革,让学生在C语言的学习中能够学以致用。
5.分组进行项目研发,注重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师照本宣科的授课模式,针对于案例让每个学生找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编程,引导学生对程序进行优化。分小组进行研发,小组研发的同学可以进行相互沟通,现代企业不仅需要的是熟练的专业知识,而且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针对此种情况,按照每组5-6人对全班进行分组,小组进行研讨,如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提交给老师,注重团队协作能力,也提前与社会的合作精神相接轨。
6.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的探索。针对于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最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卷面分数)+实验成绩。平时考核形式包括做题(有以组为单位做题、提问、讨论、作业、测试等形式),以百分制计数,平时考核还计算出勤情况。实验成绩按照平时实际上机操作实践情况计分。按照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60%+实验成绩*10%进行计算。把考核尽量放在平时,平时的小考核也算成绩,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
三、结语
基于能力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十分重要,其能够使得整体的教学效率得到全面性的提升。通过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相应的解决问题、实际编程能力、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汪滢. 基于能力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 科教导刊(下旬),2016,(09):97-98.
[2]吴刚,刘付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05):67-70.
关键词:能力培养 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教学 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C语言程序设计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软件工程、数据分析、数据库设计等方面都用的到,对于计算机类与非计算机类学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后续专业课程的敲门砖。通过C语言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形成程序设计的思想,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实际编程的能力。在进行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当中,面临着各种各样教学的问题。因此,为了加强C语言的整体教学水平,需要变更教学理念,使得其课程体系的改变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1.教学层次的差异性。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的层次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基础的入门课程以后,并不能进行良好的实践。因此,为了能够使得C语言的教学体系能够得到全面性的完善,在进行阶段性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利用教学层面的差异性,让编程的结构体系能够逐步性的得到相应的控制。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锻炼。但在教学中,层次的差异性很难避免,很多学生接受C语言的熟练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C语言教学的整体设计时,需要利用教学改革设计让C语言的程序设计效率得到相应的提升,从而使得课程设计的整体效果更加良好。
2.实践与理论还未能全面融合。在进行上机操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并不能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灵活性的运用,从而使得上机效率并不算高,这样在程序的调试当中也容易出现逻辑性的问题。C语言程序设计的上机实践定位不够准确,只注重理论实践得不到应用,所以应该优化上机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这样,在理论课程的持续配合下,其辐射范围才能逐步性的扩大。
3.教学方法不灵活,缺乏引导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程基本上也都是采用满堂灌的单项式教学法,或者按从易到难的循序渐进方法,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没有突出课堂的特色,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进行创造思维的空间。以至于学生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完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体系。在进行方案的整理设计中,通过调研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增加相关知识,创建相关情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个人或小组进行项目开发。这样,就能让情景的创建效率得到显著性的提高。一般情况下,C语言程序还具有晦涩难懂的情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在C语言的学习中,需要对原本的教材进行系统性的扩充。这样,在课程体系的逐步完善中,学生的适应能力也能逐渐地加强。在进行整体的体系设计中,还要结合其教学体系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对待。这样,在进行授课的方式上,其教师在理论的教学内容上会更加清晰,从而使得教师在理论课程的讲解上会更为清晰。同时,在对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还要对C语言的课程体系进行初步性的规划。这样,在課程体系的整体设计上,学生就能在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中探索出更多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通过精选案例、分解任务、讲练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语言程序设计上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并使得整体的教学体系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完善。
2.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在教学实践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行业的整体需求,让课堂教学的传统需求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互融合,可以采用网络学习和利用网络等技术解答学生问题。同时,还要不断开拓学生的整体思维模式,让创新型教学案例能够得到综合性的展示,从而使得整体教学效果更为良好。
3.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得,做过的才能理解”,理解了才能更好地应用。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上,其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性也会逐步性的发生改变。尤其是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学生的上机实验。这种方式授课,可以使学生听懂教师所讲授的理论内容,加深理解并真正掌握课堂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这种授课方式,正好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适当的布置一些理论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学习,同时还要结合上机操作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使课程教学设计体系能够逐步性的得到完善。在进行体验式的教学中,同样需要利用教学层面的变化因素让教学实践改革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使得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更为良好。
4.分层次实践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在进行分层次的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让学习C语言的效率得到相应的提升。同时,在分层的教学中,还要结合现状让实践教学体系逐步性得到优化。这样,在不同层次的教学中,学生能够获取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整体的体系教学中,需要根据其模块的分工情况,让学生进行分小组的讨论学习。这样,在集中学习中,其模块的划分效果或更为显著。同时,在模块的集中区域,可以采用多种信息板块的枢纽进行分层教学的改革,让学生在C语言的学习中能够学以致用。
5.分组进行项目研发,注重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师照本宣科的授课模式,针对于案例让每个学生找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编程,引导学生对程序进行优化。分小组进行研发,小组研发的同学可以进行相互沟通,现代企业不仅需要的是熟练的专业知识,而且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针对此种情况,按照每组5-6人对全班进行分组,小组进行研讨,如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提交给老师,注重团队协作能力,也提前与社会的合作精神相接轨。
6.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的探索。针对于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最终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卷面分数)+实验成绩。平时考核形式包括做题(有以组为单位做题、提问、讨论、作业、测试等形式),以百分制计数,平时考核还计算出勤情况。实验成绩按照平时实际上机操作实践情况计分。按照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60%+实验成绩*10%进行计算。把考核尽量放在平时,平时的小考核也算成绩,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
三、结语
基于能力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十分重要,其能够使得整体的教学效率得到全面性的提升。通过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相应的解决问题、实际编程能力、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汪滢. 基于能力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 科教导刊(下旬),2016,(09):97-98.
[2]吴刚,刘付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05):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