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胡索炮制方法和功能主治历史沿革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wy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延胡索;炮制;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4-0134-03
  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干燥块茎。其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用于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仆肿痛[1]。延胡索的药用最早记载于陈藏器《本草拾遗》(公元739年)与李珣《海药本草》(约公元10世纪)。历代处方用名有延胡索、玄胡索、玄胡、元胡、延胡等,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用“延胡索”作为药名。笔者现通过追溯延胡索炮制起源和发展历程,对延胡索的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等内容进行较系统整理和总结,为制订延胡索生熟异用饮片的临床规范使用指导原则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正确应用延胡索不同炮制品提供指导。
  1 炮制历史沿革
  1.1 净制
  关于净制的记载,有宋代《洪氏集验方》“去土”[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去皮”[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去壳”[4]、《严氏济生方》“炒去皮”[5]、《妇人大全良方》“去根皮”[6]、《仁斋直指方论》“擦去皮”[7],以及元代《世医得效方》“微炒,去壳”、“醋煮”[8]。
  1.2 切制
  关于切制的记载,有宋《博济方》“锉碎”[9]、《证类本草》“捣为末”[10]、《圣济总录》“大者七枚捣末”[11],以及元代《卫生宝鉴》“捣细用”[12],明《普济方》“研”[13]和《本草蒙荃》“咀片”[14]。
  1.3 炮制
  1.3.1 炒制 关于炒制的记载,宋代《博济方》首先记述了“于银器内炒”[9],同一时期还有《严氏济生方》“炒令专色,不可焦”[5]、《仁斋直指方论》“微炒”或“略炒”[7]、《证类本草》“熬,捣为末”[10]、《圣济总录》“用须炒过,咀片”[11]、《本草衍义》“炒赤色”[15]、《杨氏家藏方》“炒香”[16],元代《世医得效方》有“新瓦上炒过,为末”[8],明《普济方》载“铁石器内炒”[13]。
  1.3.2 醋炒 关于醋炒的记载,宋代有《博济方》“醋炒”[9]、《圣济总录》“米醋炒黄”[11]、《妇人大全良方》“醋纸裹煨令熟,用布揉去皮”[6]、《严氏济生方》“去皮醋煮”[5],明《医宗必读》“醋炙”[17],元《世医得效方》[8]和明《炮炙大法》“醋煮”[18];另外,明代尚有《普济方》“米醋炙黄”[13]、《医学纲目》“醋纸包煨熟,用布擦去皮”[19]及《本草乘雅半偈》“醋润蒸之,从巳至亥,俟冷取出,焙干研细用”[20]。
  1.3.3 酒炒 关于酒炒的记载,明代有《医学纲目》“酒煮玄胡索细末”[19]、《医学入门》“酒磨服”[21]、《万病回春》“酒炒”、《本草乘雅半偈》“酒润……蒸之,从巳至亥,俟冷取出,焙干研细用”[20],清代有《类证治裁》“酒焙”[22]和《验方新编》“酒炒”[23]。
  1.3.4 盐炒 关于盐炒的记载,宋代有《仁斋直指方论》[7]和《类编朱氏集验医方》[24]。
  1.3.5 蛤粉炒 只有宋代的《魏氏家藏方》载“蛤粉炒”[25]。
  1.3.6 米炒 关于米炒的记载,宋代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糯米内炒赤色,去米”、“炒”、“微炒”,“糯米同炒赤,去米”[3],《妇人大全良方》[6]和《圣济总录》[11]“与糯米同炒米赤为度”、“延胡索粳米炒米熟用”,明代有《普济方》“拌糯米炒赤去皮”[13]。
  1.3.7 炮 宋《圣济总录》[11]和明《普济方》[13]有相关记载。
  1.3.8 煨炒 明《普济方》有“煨炒”记载[13]。
  1.3.9 焙 明《仁术便览》载有“微焙”[26]。
  1.3.10 灰炒 宋代《类编朱氏集验方》[24]和《是斋百一选方》[27]载有“灰炒”。
  2 不同炮制品功效与主治
  关于延胡索生品的功效和应用,历代医籍有较详细记述,如《卫生宝鉴》“玄胡气温,味辛,破血,治气。妇人月水不调,小腹痛,温暖腰膝,破散癥瘕,捣细用”[12],《本草正义》记载“《开宝本草》主破血”、“《日华》:‘破癥痞’”[28]。《本草约言》记有延胡索乃“阳中之阴,可升可降。破结血而止痛,活滞血而调经,治产后败血之要药也”[29]。说明延胡索生品有明显破血作用。另外,《本草纲目》有“玄胡索味苦微辛,气温,入手足太阴厥阴四经,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30],《本草约言》记述“珍珠囊云:……女中之要药,亦治男子心气小腹痛”[29],《本草正义》记述“专治上下诸痛,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28],《本草从新》记述“治上下内外诸痛……为活血利气之药”[31]。表明延胡索生品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关于延胡索的活血祛瘀作用,《医宗必读》载“玄胡索走而不守,惟有瘀滞者宜之,若经事先期,虚而崩漏,产后血虚而晕,则不可服”[17],《本草新编》强调“延胡索,破气、破血之药也。无气之滞,无血之瘀,用之能安然无恙乎。用之于补血、补气之内,补血而不能救其破血之伤,补气而不能救其破气之损,况全无补剂,其伤损之大,更何如哉”[32],而《本草便读》将其归为肝家血分药,“延胡索辛苦而温,色黄气香,其形坚实,肝家血分药也,能行血活血,而又能理血中气滞,故一切气血阻滞作痛者,皆可用之。若病不因气血阻滞而涉虚者,又不宜用。延胡索木属肝经血分之药,而能治胃痛者,以肝邪瘀滞乘胃而作痛也”[33]。总之,延胡索生品功效以破血和止痛作用为主,常用于血瘀气滞引起的疼痛。
  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历代医籍出现关于延胡索不同炮制品的炮制作用和适用症的记载。如宋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延胡索糯米内炒赤色,去米,治妇人产后血刺痛”[4],《博济方》“延胡索,于银器内炒,治妇人脐腹痛”,并对醋炒延胡索的主治作了说明,“延胡索,锉碎,醋炒,治一切气攻刺痛”[9]。明代《本草纲目》在附方中针对不同病证选用了延胡索不同炮制品,如治疗“妇女血气腹中刺痛,经候不调。用玄胡索去皮醋炒”、“产后诸病……用玄胡索炒研,酒服一钱,甚效”、“疝气危急……玄胡索盐炒”、“坠落车马筋骨痛不止。玄胡索末,豆淋酒服二钱”[30]。《雷公炮制药性解》载“一切因血作痛之证并治,酒炒行血,醋炒止血,生用破血,炒用调血”[34]。《本草通玄》“辛温。入手足太阳、厥阴四经。行血利血,止痛,落胎,通络,利小便。玄胡索间理气血,故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理一身上下诸痛,确有神灵。时珍颂为活血化气第一品药,非虚语也。往往独行多功,杂以他味便缓。上部酒炒用,中部醋炒用,下部咸水炒用”[35]。《本草从新》[31]和《本草求真》[36]均记载“生用破血,炒用调血,酒炒行血,醋炒止血”,《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延胡索,盐炒,治小肠气痛”[24]。《得配本草》还补充了延胡索不同炮制品作用部位有所不同,即“破血生用,调血炒用,止血醋炒。上部酒炒,中部醋炒,下部盐水炒”[37]。总之,历代医家已将延胡索不同炮制品应用于不同的病证,说明其不同炮制品在临床应用上是有区别的。   笔者在查阅明清医药文献时,发现已有文献明确记述了延胡索醋炒、酒炒后应用,或酒、醋煮服效果更好,并对醋炙、酒炙的炮制作用作了论述。如宋代《证类本草》有“延胡索主破血,产后诸病因血所为者,妇人月经不调,腹中结块,崩中淋露,产后血晕,暴血冲上,因损下血,或酒摩及煮服”[10]。明代《医学入门》认为“玄胡索善理气痛及膜外气块,止心气痛及小肠、肾气、腰暴痛,活精血,调妇人月经,腹中结块,崩中淋露,又破血及堕落车马疼痛不止。酒磨或煮服,醋煮亦好”[21],《万病回春》载“延胡索,酒炒,治胃脘痛滞气壅塞”[38],《本草正义》“延胡虽为破滞行血之品,然性情尚属和缓,不甚猛烈,古人必以酒为导引,助其运行”[28]。这些记述与现代认为延胡索用醋或酒炮制后利于其成分煎出的观点相一致。
  3 讨论
  从宋代开始,延胡索的净制要求为“去皮(壳)”,采用擦去皮、炒去皮的方法,但对去皮的目的没有论述,之后历代医药书籍对去皮的操作逐渐淡化,目前延胡索净制已不再去皮。
  历代对延胡索药用均强调了“研”、“捣”等破碎方法,在复方应用时也多强调研细末,如《瑞竹堂经验方》载“没药玄胡散:延胡索、海带各五钱、没药四钱、良姜三钱,治男子妇人,急心气腹痛。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服,不拘时候”[39]。这种破碎要求一直沿用至今,目前延胡索生品和制品均以研碎或切片形式用于临床,利于其药效的发挥。
  由宋代开始,延胡索炮制方法应用了火加热方式,有“炒法”、“煨法”、“炮”等,其后发展为多种辅料制法,有加固体辅料炒如糯米炒、蛤粉炒、灰炒,有液体辅料制如酒炒、酒煮、醋炒、醋煮、盐炒等。其炮制方法呈现多样化,历经各代发展至今,延胡索的炮制方法主要保留了醋炙和酒炙方法,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了延胡索、醋延胡索饮片,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还收录了酒延胡索饮片[40]。
  延胡索炮制方法呈现多样化后,历代医药书籍对不同辅料的应用和不同炒法作了论述,其炮制理论的记述多见于明清医药书籍中。纵观各家论述,可以归纳出延胡索生熟饮片的功效还是存在差异的。一般生品延胡索以破血为主,炒用调血,酒炒行血,醋炒止血;病在上部者用酒炒品,中部者用醋炒品,下部者用盐炒品。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30.
  [2] 洪遵.洪氏集验方[M].宋咏梅,张云杰,点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2.
  [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M].刘景源,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10.
  [4] 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M].侯如艳,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46.
  [5] 严用和.严氏济生方[M].刘阳,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66.
  [6] 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6.
  [7] 杨士瀛.仁斋直指方[M].孙玉信,朱平生,点校.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25.
  [8]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M].许敬生,王晓田,点校.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342.
  [9] 王衮.博济方[M].王振国,宋咏梅,点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54.
  [10] 唐慎微.证类本草[M].曹孝忠,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740-434.
  [11] 赵佶.圣济总录: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2869.
  [12] 罗天益.卫生宝鉴[M].许敬生,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76.
  [13] 朱橚.普济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536.
  [14] 陈嘉谟.本草蒙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614.
  [15] 寇宗奭.本草衍义[M].张丽君,丁侃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75.
  [16] 曹洪欣.海外回归中医古籍善本集萃:杨氏家藏方[M].影印本.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5:614.
  [17] 李中梓.医宗必读[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79.
  [18] 缪希雍.炮炙大法[M].北京:中国书店,1985:17.
  [19] 楼英.医学纲目:下册[M].高登瀛,卢兆麟,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212.
  [20] 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校正本)[M].冷方南,王齐南,校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614.
  [21] 李梴.医学入门[M].田代华,金丽,何永,点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47.
  [22] 林佩琴.类证治裁[M].孔立,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94.
  [23] 鲍相璈,梅启照.验方新编[M].李世华,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37.
  [24] 朱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M].郭瑞华,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44.
  [25] 曹洪欣.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续):魏氏家藏方[M].王咪咪,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0.
  [26] 张洁.仁术便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307.
  [27] 王缪.是斋百一选方[M].刘耀,点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47-48.
  [28] 张山雷.本草正义[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8.
  [29] 盛维忠.薛立斋医学全书:本草约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419.
  [30] 李时珍.本草纲目[M].校点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804.
  [31] 吴仪洛.本草从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35.
  [32] 陈士铎.本草新编[M].柳璇,宋白杨,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58.
  [33] 张秉成.本草便读[M].张效霞,校注.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38.
  [34] 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M].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51.
  [35] 包来发.李中梓医学全书:本草通玄[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506.
  [36] 黄宫绣.本草求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119.
  [37] 严洁,施雯,洪炜.得配本草[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1.
  [38] 龚廷贤.万病回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4:333.
  [39] 沙图穆苏.瑞竹堂经验方[M].宋白杨,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3.
  [40] 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全国中药炮制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61.
  (收稿日期:2013-05-03,编辑:梅智胜)
其他文献
关键词:肾阳;温阳;冠心病心绞痛  中图分类号:R259.4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4-0107-02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或/和冠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脂质代谢紊乱及脂质沉积是重要的病理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其病理基础。《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有“心病者,胸中痛,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剖宫产术后DVT形成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100 AXaIU/kg,皮下注射,每日2次;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
期刊
关键词:名医经验;唐旭东;通降法;慢性胃病  中图分类号:R25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4-0110-02  慢性胃病临床可见胃脘胀满疼痛、纳差食少、恶心呕吐、嗳气呃逆、泛酸烧心等症状,属中医“胃脘痛”、“嘈杂”等范畴,相当于西医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唐旭东教授认为,慢性胃病是一个长期反复发作的慢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赤芍颗粒中芍药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Symmetry Shield-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 芍药苷在0.266~5.3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00%,RSD=2.22%。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工虫草和天然虫草中麦角甾醇的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2)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8∶2),检测波长280 nm,柱温25 ℃,流速1.0 mL/min。结果 麦角甾醇进样量在0.197 7~3.954 9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1.00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1%,RSD=
期刊
摘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建研究型中医院的战略规划。本文根据其建设目标,在剖析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工作现状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创建研究型中医院特色诊疗技术挖掘保护平台,并从科研成果、临床疗效、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平台的建设确立四大目标,认为该平台的建设是“以传承弘扬中医特色为使命,构建现代化研究型中医院”过程中的产物,是医院注重中医药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深刻体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肠艾舒对荷瘤小鼠CT-26大肠癌的抑瘤作用及其对肿瘤组织Ki67、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右前腋下接种CT-26细胞造模,空白组(NS 0.6 mL)、化疗组(卡培他滨205.5 mg/kg)、中药高剂量组(肠艾舒51.38 g/kg)、中药低剂量组(肠艾舒17.13 g/kg)隔日灌胃,15 d后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Ki67、
期刊
关键词:代谢组学;糖尿病;中医证型;中药;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9.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4-0126-04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在受到外界刺激或扰动后其代谢产物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它以一类指标分析为基础,运用高通量的检测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地研究生物体的代谢终端产物,以求获得相关的生物标记代谢物,从而揭示生物体在疾病时的整体状态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测定当归配方颗粒中阿魏酸含量、水分和浸出物含量,为评价及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并对当归配方颗粒及当归饮片的质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16 nm;柱温:28 ℃;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系统。结果 阿魏酸在0.033~0.165 μ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舒郁散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行为变化、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及海马神经肽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及舒郁散小、大剂量组,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应激刺激造模,采用糖水消耗实验、悬尾实验观察大鼠行为改变,采用ELISA检测脑组织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肽表达。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