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规定九年课外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小学生不少于145万字)。如何培养学生从小爱看书、会读书的习惯?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让学生变要我读书为我要读书。
一、创设读书班风,激发阅读兴趣
1.师讲故事诱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二年级的学生,认识的字非常有限,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看电视、爱听故事的特点,鼓励学生课外看动画故事片、儿童节目。利用每周阅读课的时间给学生讲《猜猜我有多爱你》《倔龟》等课外书中的故事、听课外故事录音或引导他们看漫画书。如教学三年级《寓言两则》时,还可以给学生讲《猴子捞月》《叶公好龙》诱发学生想要完整地去看《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
2.师设悬念诱趣
每周阅读课上,教师声情并茂讲述着故事情节,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3.师讲故事梗概激趣
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强,阅读的需求量大,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雷锋的故事》梗概:有这样一个人,他出生于贫穷家庭,小小年纪父母相继去世,不得不寄人篱下……他的感人事迹传遍了全国,成为道德的楷模。他就是人民的好儿子雷锋。本书将带你真切认识那个充满干劲,满心装着他人的雷锋,让许多忘却的感动再现在你的面前。学生听后,都捧着《雷锋的故事》读。
4.奖励促趣
建立“班级图书角”,存书量要达到学生人均3~5册,每天的中午、下午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图书角去找自己喜欢的书读,如果谁的书借出次数最多,给书的主人给予一颗星的奖励,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给予两颗星的奖励,得到的一颗星可以兑换一本课外书,两颗星可以兑换两本课外书以此类推。全班学生借书情况用一个条形统计图展示在教室里,谁借的书多谁的条形统计图就最长,学期结束评选“最受欢迎的图书”“阅读之星”,都可以获得六颗星即六本课外书。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共享了图书资源,还向同学们交流了自己读过的好书,更进一步地激起了相互推荐好书,读好书的愿望。
5.背诵激趣
让孩子们走进经典,品味精品诗文,既是对其文学修养的培养,有助于积累语言。低年级安排学生每周背一首古诗,每周回家先让学生自定篇目,自择方法,记住古诗,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教大家学古诗。 中高年级,利用小组合作,课后收集一学期要背诵的古诗文并背诵,教师搜集那些古诗文的名家诵读录音,每天下午上课前在教室里播放半小时,学生边玩边跟着诵读,每周二晨读各小组背诵比赛,每月展示背诵成果,背诵成绩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加星奖励。
二、注重阅读指导,保持阅读兴趣
1.指导选择适合的书籍
当学生有了读书的愿望,可以适时地在推荐课上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给他们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谜语为主的注音读物。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就可以推荐一些革命故事、儿童小说、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如十岁的蒋方舟写的《打开天窗》《老鼠记者系列》《笨狼的故事》,等。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知识进一步扩充,就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历史故事如《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小说,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如《草房子》《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森林报》。当课堂上学到一些著名作家写的文章时,老师及时推荐这些作家的其他文章,如学习《窃读记》时,学生读《城南旧事》,学习季羡林的《怀念母亲》,学生读《赋得永久的悔》等。
2.家校结合,落实课外阅读
引导家长购书。每一次家长会,老师下发课外阅读书目,列出必背书目、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以降低家长和学生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引导家长促读。让家长明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告知家长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怎样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家长也一同参与督促孩子读书。
3.教给方法,增加阅读量
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报刊,学生既没时间也完全没有必要全部精读细读,而应依据书目和实际需要区别对待,在阅读指导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看书,如浏览法、精读法、批注法、摘抄法。
三、阅读活动展示,巩固阅读兴趣
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或班级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閱读汇报课上,开展“介绍一本好书”的活动、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童话剧表演、读书手抄报展示、相声、小品、成语接龙等。
阅读欣赏课上,轮流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读过的,觉得很精彩的诗文或片段,还可以配乐诵读,也可以将看过的精彩故事讲给大家听。
举行多项竞赛,如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励孩子学以致用的热情投入课外书的阅读活动中。这样一来,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了孩子的内心原动力,使孩子深深感受到多读课外书,可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学期末进行各种评选活动“阅读之星”“最受欢迎的图书”“诗词诵读大王”“最佳读后感”“最佳读书手抄报”“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等,激励学生自主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我想能够做到的,就是竭尽全力为学生架起一座阅读的“桥”,培养其兴趣,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
一、创设读书班风,激发阅读兴趣
1.师讲故事诱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二年级的学生,认识的字非常有限,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看电视、爱听故事的特点,鼓励学生课外看动画故事片、儿童节目。利用每周阅读课的时间给学生讲《猜猜我有多爱你》《倔龟》等课外书中的故事、听课外故事录音或引导他们看漫画书。如教学三年级《寓言两则》时,还可以给学生讲《猴子捞月》《叶公好龙》诱发学生想要完整地去看《中国寓言故事》这本书。
2.师设悬念诱趣
每周阅读课上,教师声情并茂讲述着故事情节,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3.师讲故事梗概激趣
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强,阅读的需求量大,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如《雷锋的故事》梗概:有这样一个人,他出生于贫穷家庭,小小年纪父母相继去世,不得不寄人篱下……他的感人事迹传遍了全国,成为道德的楷模。他就是人民的好儿子雷锋。本书将带你真切认识那个充满干劲,满心装着他人的雷锋,让许多忘却的感动再现在你的面前。学生听后,都捧着《雷锋的故事》读。
4.奖励促趣
建立“班级图书角”,存书量要达到学生人均3~5册,每天的中午、下午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图书角去找自己喜欢的书读,如果谁的书借出次数最多,给书的主人给予一颗星的奖励,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给予两颗星的奖励,得到的一颗星可以兑换一本课外书,两颗星可以兑换两本课外书以此类推。全班学生借书情况用一个条形统计图展示在教室里,谁借的书多谁的条形统计图就最长,学期结束评选“最受欢迎的图书”“阅读之星”,都可以获得六颗星即六本课外书。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共享了图书资源,还向同学们交流了自己读过的好书,更进一步地激起了相互推荐好书,读好书的愿望。
5.背诵激趣
让孩子们走进经典,品味精品诗文,既是对其文学修养的培养,有助于积累语言。低年级安排学生每周背一首古诗,每周回家先让学生自定篇目,自择方法,记住古诗,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教大家学古诗。 中高年级,利用小组合作,课后收集一学期要背诵的古诗文并背诵,教师搜集那些古诗文的名家诵读录音,每天下午上课前在教室里播放半小时,学生边玩边跟着诵读,每周二晨读各小组背诵比赛,每月展示背诵成果,背诵成绩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加星奖励。
二、注重阅读指导,保持阅读兴趣
1.指导选择适合的书籍
当学生有了读书的愿望,可以适时地在推荐课上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给他们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谜语为主的注音读物。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就可以推荐一些革命故事、儿童小说、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如十岁的蒋方舟写的《打开天窗》《老鼠记者系列》《笨狼的故事》,等。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知识进一步扩充,就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历史故事如《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小说,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如《草房子》《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森林报》。当课堂上学到一些著名作家写的文章时,老师及时推荐这些作家的其他文章,如学习《窃读记》时,学生读《城南旧事》,学习季羡林的《怀念母亲》,学生读《赋得永久的悔》等。
2.家校结合,落实课外阅读
引导家长购书。每一次家长会,老师下发课外阅读书目,列出必背书目、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以降低家长和学生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引导家长促读。让家长明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告知家长低、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怎样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家长也一同参与督促孩子读书。
3.教给方法,增加阅读量
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报刊,学生既没时间也完全没有必要全部精读细读,而应依据书目和实际需要区别对待,在阅读指导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看书,如浏览法、精读法、批注法、摘抄法。
三、阅读活动展示,巩固阅读兴趣
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或班级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閱读汇报课上,开展“介绍一本好书”的活动、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童话剧表演、读书手抄报展示、相声、小品、成语接龙等。
阅读欣赏课上,轮流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读过的,觉得很精彩的诗文或片段,还可以配乐诵读,也可以将看过的精彩故事讲给大家听。
举行多项竞赛,如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励孩子学以致用的热情投入课外书的阅读活动中。这样一来,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了孩子的内心原动力,使孩子深深感受到多读课外书,可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学期末进行各种评选活动“阅读之星”“最受欢迎的图书”“诗词诵读大王”“最佳读后感”“最佳读书手抄报”“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等,激励学生自主读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形象地说明了书籍对推动人类文明的作用。一个爱读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也必定是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如果我们想把学生教育好,我想能够做到的,就是竭尽全力为学生架起一座阅读的“桥”,培养其兴趣,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怎样读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