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浪费,我们教学的硬伤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tha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新课堂。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的教学活动充满了新意与生气。但同时,我们注意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浪费”现象仍然比比皆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现象一:媚俗的语言
  语言是教学的主要中介,但教学中常常充斥着这样的语言:“你太聪明了,答得太好了,真了不起”等。这种毫无启发性的语言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心智、浪费了教学时间,而且还有损素质教育的严肃性,更容易造成相互吹捧的教学炒作。
  这两类媚俗的语言的背后,一是课堂上教师将“对话”当成“问答”,表面上师生、生生之间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而不是师生、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二是教师对新型师生关系缺乏深刻思考,从一味惩罚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种表扬与夸奖的滥用,会导致学生习惯性上瘾,也会导致学生思维方面浅尝辄止和输出方面的随意支付。
  现象二:作秀的过程
  课堂活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活动必须服从教学目标,以利于知识的讲授和学生的发展。但课堂上,我们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如一位老师一堂课安排了两次讨论、两次探索、四次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乱乱哄哄。这种问题症结主要在:活动多,而且掌握火候不准,有活动没体验。
  有活动值得肯定,活动太多则过犹不及。活动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而进行的,是印证、运用、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活动是载体,不是目的。而且活动多了,难免目的性差,设计不周全。如果活动与动手动脑相脱节,活动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相脱节,没有体验与反思,只能说是一种无效而无价值的浪费。
  我们认为,课堂活动应该在教学目标的限度内让学生形成一些体验,发现一些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适度的活动来巩固、运用、拓展学科知识,服务于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的实效性,以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
  现象三:片面的形式
  其一,小组合作有形式而少内容。课堂上教师大都采用过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但往往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时机及过程缺少认真细致地设计。甚至出现了:只要有疑问,不论难易,甚至学生已经异口同声地说出了答案了,教师还要求在小组讨论这样的浪费现象。且不说问题设计毫无讨论价值,就是讨论时间的随意性也大,有时学生才刚刚进入讨论状态或切入讨论正题,小组合作学习却在教师的要求下草草结束。代之而来的是教师预设的结论。
  对学生而言,这种讨论犹如合同中的霸王条款,学习好、思维快的意见和想法替代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的更多的变成了花瓶摆设与陪衬,或者只是少数宠儿充当课堂焦点,缺乏的是真正平等的交流与沟通。
  其二,自主学习变成放任自流。新课堂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个性还给学生,有的教师上课便让学生自己看书,没有目标及具体要求,没有提示,没有指导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学生一看到底;还有的教师片面理解了新课程与新教材,搞所谓的学习超市,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定,学生喜欢哪一些就读、就学哪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学就怎样学;学习伙伴由自己选,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自主。
  其三,探究性学习成了唯一。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两种互动统一的学习方式。注重探究性学习,这值得肯定。但探究性学习不能超越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急功近利者往往就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以为创新,就得全盘否定旧的,将探究性学习当成了唯一,完全抛弃了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种片面的形式就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重形似不重神似,浪费的是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损毁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严谨性,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认知与情感、抽象与具象、能动与受动、个体与群体等因素加以协调平衡,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辨证统一,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完整的认识与发展过程。
其他文献
孔子云:“学而时习““温故而知新”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在复习中,方法是达成目的的桥梁。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初中语文复习课上,鉴于初中生身心发展及思维模式的特点,更需要有效、适宜的方法来架构复习内容。  一、巧用媒体展示,使复习形式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语文复习课是对知识的再学习,教师和学生往往没有新授课有激情。语文复习不应是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
期刊
很多时候,我们作为老师在反思一节课的好坏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本节课的目标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也就是说我们更多的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太过于注重自己的感觉,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  现在的高中生中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在被动的学习,而造成被动学习的原因,我想除了学业的压力之外还有就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足,出于成绩的考虑又不得不学,面对这种情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
期刊
教师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人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美国学者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育专家们也指出,如果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而从不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那么他永远不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师反思在教师发展以及课堂教学实践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反思的方法、方式又有哪些呢?  一、 新课改下教师反思方法  (一) 立足课堂实践阵地,反思教学得失  课堂是教师活动的主场所
期刊
今年湖北省语文高考卷将改用全国卷。题型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对文言文的考察依然是重点,从高考文言文的出题角度来看,21分的分值中,考核学生对字、词、句理解的题目就占了15分,足见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的重要性,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些文言文的教学方式。  1.巧妙的导语激发兴趣  本来一篇难懂的文言文,如果教师的导语够精彩,会一下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讲《赤壁赋》
期刊
新课标在适应学生差异性方面很有特色,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同时拓宽了知识面,选入了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内容,并分A、B层次编排,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得以充分发展。  学生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是有差异的,所以,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让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在施教过程中,应贯彻两项原
期刊
教师能力,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这里所说的主要为两种能力。一种是教师独立阅读文本的能力,一种是基于此种能力的课程开发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进一步普及,全国所有语文教师共用“一套教材+一套教师参考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时代特点,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突出的也是语文教师亟待提高的能力,就是教师独立阅读文本的能力和基于此种能力的课程开发能力。  现在有不少高中语文教
期刊
讨论话题:学语文的喜与忧。  主持人:班长 王德明  班级:2010级7班(高一)  【目标确立】  当大家议论一个学生学习的优劣时,常爱归结为聪明或用功。其实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绝不可能这么简单,还有这样一些因素在起作用:学习的动机、目的、意志品质、情绪状态、注意力、兴趣、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学习的客观环境、身体条件、教师和家长的德才水平等等。可以说,学习效果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而在众多的
期刊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下册,对中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散文的学习,让我们领略到古代士人的思想。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那股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精神力量——士文化。  一、“士”的起源  士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士作为介于贵族统治阶层和广大庶民阶层,掌握着文化资源,而且具有一定人身自由的一个特殊阶层,在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士原来也指原始社会末期与氏族部落首领和显贵同族的武士,进入阶级社会
期刊
当你能飞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飞;当你有理想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理想。给理想一次开花的机会,终有一天你会收获理想的芬芳。  ——题记  初中,这个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个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语文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语文可以陶冶你的情操,丰富你的生活,可以让你热爱生活,爱上文学,可以让你缓解压力,平衡各科,等等。那么,初中语文应该如何学习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要想学好初中语文,就要多读
期刊
校运会体育委员组织同学进行入场式彩排,好不容易指挥大家排好队,训练时有几位同学一直窃窃私语,练习原地踏步走,一位同学干脆站着不动,口号声也是七零八落。体委不时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我先询问那位站着不动的同学是否病了,安排他在旁边休息;同时主动提出,由我带大家喊口号。也许是受我激昂高亢的口号声影响,先前的不良状况很快有了好转。  当晚,那位同学主动找我,坦言并非身体不好,而是当天的测验不够理想,心情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