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秘密的明信片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a8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愿意倾诉,同时他们也愿意分享秘密,只要能隐藏自己的身份。
  
  每个人心中大概都会有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的秘密。它们可能是尴尬的,可能是难以启齿的,可能是一段难以言喻的感情,也可能是你心灵阴暗的一瞬。尽管秘密有强烈的愿望向人倾诉,但有些秘密我们可能并不想去面对,也并不寄希望能得到认同。大部分时候,我们可以深藏这些秘密。但对有些人来说,秘密造成的伤害会更沉重,甚至形成难以逾越的障碍。
  弗兰克·沃伦就是其中之一,他曾遭受过一次极大的屈辱。虽然在我面前,他一直拒绝透露屈辱的细节,但他说小时候的遭遇折磨了他几十年,他不知道该跟谁说。弗兰克说:美国的青少年其实过得很不容易,需要经受很多考验。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成年以后显得比较有教养,但青少年时期未必如此。不少人在中小学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受冷落,甚至受欺侮,从而导致心理创伤。
  这是弗兰克发起“明信片上的秘密”的动力之一,虽然后来的影响远超他的想象。
  2004年11月的一天,已经稳步进入殷实中年的弗兰克偶然间想到了一个很有些浪漫的主意。他买了3000张明信片,贴好邮资,到华盛顿的地铁站散发。他希望有兴趣领取明信片的陌生人用匿名的方式写上自己愿意倾诉的秘密,然后寄回到“马里兰州德国镇铜脊路13345号”——那是弗兰克的家庭住址。接下来,他将在美术馆等公共场合和互联网上集中展现这些秘密,从而形成一个人人都可以参加的社区艺术项目,他把这个项目命名为“Post Secret”(明信片上的秘密)。
  第一张明信片设计得很是简明扼要。“邀请你在这个艺术项目中匿名贡献一个秘密。你的秘密可以是遗憾、恐惧、背叛、欲望、罪过或是童年的耻辱。可以是任何事,只要它是真实的,而且在此之前你未曾与任何人说过。”弗兰克还注明,希望秘密简明、清楚、有创造性。
  “明信片上的秘密”被媒体报道后,迅速燎原开来。很快,弗兰克就用不着再去地铁站。美国各地的人们得知这个项目以后,主动将写好秘密的明信片寄到他家,每天平均150张左右。除了定期到公共场合巡展,每个星期日,他还从当周收到的大约1000张明信片中挑选20来张,放到个人博客网站上(http://postsecret.blogspot.com/)与公众分享。
  


  弗兰克的博客开通三年来,点击量已超过2亿次,平均每天有近20万人浏览,名列英文世界个人博客网站前十名。
  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时,网站上发布了这么一张明信片:“Asians Scare Me”(亚裔让我害怕)。看起来有些种族歧视意味,但明信片背面的信息才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想法:“你别害怕,在弗州案以后,我们比你有更多理由不安。”作者应该是一个亚裔。在弗州案后为自己的身份不安。当周博客上还有一个邮件,作者说:“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在意自己是亚裔,在弗州理工惨案以后,我更害怕了。知道别人有同样的担心真好,我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感觉要好多了。”
  这个朋友的想法其实部分解释了弗兰克的公共艺术项目如此受欢迎的原因。看到别人跟你有类似的秘密,你会觉得自己在世界上并不孤单。无数的心理障碍都源于一种负面假定:我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或者最不受欢迎的人,或者最无能的人,诸如此类。其实你不是,你面临的挑战其他人也同样需要应对。
  在弗兰克家里,我一边陪着他清理刚刚收到的一大叠明信片,一边采访。他笑着递给我一张,上面写着: “我都不好意思了,堕入情网的次数太多。”明信片上的图案是一个卡通人物,背后七支丘比特之箭穿过红心。
  弗兰克给我看的第二张比较严肃,作者是一个女性,她写道:“虽然他伤透了我的心,但我希望他一切都好,当然是以秘密的方式。”看得出来,他已经被这张《伤透的心》打动,“你看作者多善良,这种情绪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容易表现出来。”很多人愿意倾诉,同时他们也愿意分享秘密,只要能隐藏自己的身份。
  弗兰克说:“的确,在个性以外,写明信片的人当然也有共性,他们希望发现真我,或者为日常生活中违背心愿做的事情寻求解脱,也有的期望为生活中的难题寻找答案。这类因素推动着人们参与到明信片项目中来。”
  接下来是一个让人发笑的秘密,明信片上写着:“今年的情人节,我给最亲爱的买了一盒巧克力,去年大甩卖的时候买的。”他说:“驱使人们倾诉秘密还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有人大概就是想分享自己那些搞笑的故事。”他指着这张巧克力明信片说,“这个小伙子显然无法跟女朋友分享这个故事,所以他就写张明信片跟大家分享。”
  弗兰克每周都有一个烦恼,按照怎样的标准去百里挑一,选择最合适的明信片放到博客上呢?他喜欢能够体现人类情感复杂性的秘密,真诚、有趣、性感、欢乐、悲伤,都可以。具有哲理意味当然好,迷惘的也不错。另外,弗兰克喜欢不同材料的明信片。美国人不拘泥于用正规出版的明信片书写秘密,他们随心所欲,从而成就了这个社区艺术项目特殊的创造性和美感。
  在2008年9月28日更新的网页上,他选中的一张明信片是对大选年政治热情的反证,“我们给选战帮忙只是因为那个组织者很有魅力。”背景上有“奥巴马”“美国”之类的字样,作者将这个秘密写在民主党爱荷华州初选期间发给志愿者的胸牌上。
  另一张特别真诚,“如果我重新恋爱结婚,我未来的丈夫应该感谢你,谢谢你给了我这么好的第一次爱情。”一个女性对前男友的依恋秘密地记录在一张情侣照上。
  这一张很有创造性,有人用一美元的钞票分享自己的秘密,“我真怕死。”
  我让弗兰克找几张从材料挑选来说最具创意的明信片。几年下来,他已经收集到20多万张明信片,其中有两张让他爱不释手,一张由星巴克咖啡杯做成,上面写着:“我给那些不礼貌的顾客倒不含咖啡因的咖啡。”
  另外一张原本是胎儿的B超图片,文字为:“那天我在商店碰到她,她也许不知道,我几乎有了他的孩子。我想告诉她这件事情。”作者和那个“她”的男友或者丈夫有过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而“她”并不知情。
  弗兰克喜欢用这张B超来解释他的创意取得成功的原因,“我提供了一个机会,大家可以去掉面纱,也许只有那么一瞬间,让阳光照进自己的内心世界,来表达从未与人分享过的感受、恐惧或者担忧。”
  四年来,这个社区艺术项目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美国的众多大媒体相继报道过这个简单构想带来的惊人成功,著名的哈珀科林斯出版社邀请他编辑了四本明信片图册,他几乎每周都收到邀请奔赴美国各地演讲,其中主要是大学。弗兰克收集到的明信片中,谈及情感的明显占据大多数,这一点也不奇怪,年轻学生心里的秘密最多,他们 最有激情去分享。
  弗兰克建议我到演讲的现场看看,去直接感受他的明信片项目到底有多受欢迎。我挑选出美国南部的佛罗里达大学,我比预定时间提前了一个半小时到达佛大的学术交流中心,演讲大厅外已经排起长队,沿着走廊绕了好几圈。
  我跟队伍中的几个大学生聊了会儿天,为什么大家这么热衷通过明信片传递秘密?心理学专业的女生谢丽说:“如果只将秘密留在心里,我们就很难成长。如果我们说出这个秘密,那就像交给邮局寄走了一样。我们自己获得了解放,可以继续前行。”
  跟她一起排队的辛迪念会计专业,她觉得将秘密告诉弗兰克比告诉妈妈更好。为什么?“如果你将秘密用明信片寄给弗兰克,它还是你自己的秘密,别人看过了也不知道那就是你的秘密。如果告诉妈妈,她会告诉所有人,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你的秘密。”
  弗兰克的演讲以自我介绍开场,“大家好,我叫弗兰克,我收集各种秘密。”他问大家:“曾经给我写过明信片的请举手。”大约十几个观众做出回应。谢丽是学心理学的,她说:“了解到别人的秘密以后,你就知道自己并不孤独。”
  心理困惑导致孤独感加重,从而引起心理问题,如果没有积极干预,一条通向幽暗的人生窄路就会形成。倾诉对缓解心理压力极为重要,读者通过了解他人的困惑也获得审视自身的机会。“明信片上的秘密”恰好为两种人——倾诉者和倾听者——同时提供了一个方便、有趣的平台。
  “明信片上的秘密”具有某种心理疗效,但不可能取代任何临床诊断和治疗,它毕竟只是一个社区艺术项目。弗兰克也收到过一些情绪极为低落者发来的明信片,因为匿名的缘故,他很难提供直接帮助。博客上链接的自杀救助热线也许会起到正面作用,他和妻子定期给这个热线做志愿者。2006年,弗兰克通过自己这个超大流量的博客为热线筹集了75000美元。
  弗兰克目前已经将生意交给妻子和雇员去打理,自己集中精力发展“明信片上的秘密”,他没有画上句号的想法。还有更重要的,他收集到的秘密很快将达到30万个。他拥有其他人无法想象的特权,可以透过30万个窗口了解30万个心灵。
  “你自己会不会被这么多秘密淹没?”在为大学生们签名售书的间隙,我问弗兰克。他笑了,“这么大的数量,已经形成一个很独特很有规模的档案。我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建成一个数据库,供心理学家和其他所有感兴趣的人研究。”
  弗兰克从不透露储藏明信片的地点,他告诉我:“每一张明信片都像艺术品,它们待在一个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安全而且舒适。我一定要对得起人们的信任。”
  
  (本文作者供职于美国国际广播机构,现常驻华盛顿,并作为执行制片人,推介中国电视片荣膺美国广播电视最高文化成就荣誉“皮博迪”大奖Peabody Awards。)
其他文献
调研背景分析:一方面,由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第一工作场所”的理解相对模糊,而对机会的渴求非常强烈,这导致很多大学生对职业选择缺少理性,因此对于招聘公司而言,吸引最一流的员工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挑战。另一方面,毕业3年内的员工已经度过了职场适应期,但对企业文化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完成学业到职业转换后迅速进入职业发展的再规划阶段,在这个阶段所在公司面临巨大的保留压力。  调研目的界定:本调研着眼于职业转
期刊
听“50佳”企业代表葛兰素史克、联想、英特尔、安永为你讲述对应届毕业生的培养经验,以及2009年毕业生需要注意的就业关键词。      2009年应届生,管理你的期望    中国有句古话,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说的就是“第一份工作”对人的重要性。不论男女,第一个选择都非常重要,在其将来个人职业发展的几十年里,这都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机会——尽管我们可以在之后去转换不同的角色或者职业发
期刊
80后是革命的,也是尴尬的。说他们革命,是因为他们完全不同于上几代的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出生长大、极具商业人格;说他们尴尬,因为他们在职场中并没有完全掌握话语权和管理权。客观的就业环境让他们面临:前有企业紧缩、有经验有能力老员工的挤压,后有“90后”们的奋力猛追。但北京大学经济社会学博士、北京锡恩管理顾问公司总裁姜汝祥却给80后很高的评价。“在未来越来越商业的经济环境中,商业人格才是最重要的。而‘
期刊
iPhone面世都快两年了,可是一家叫“Create with Context'’的设计咨询和调研公司,最近针对iPhone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却仍然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有一种好玩的说法是,用iPhone人的特点就是不敢承认iPhone不好用。这份报告的调研对象既不是技术专家,也不是铁杆苹果粉,而是市场上最普通的三类手机消费者——iPhone用户、了解很多iPhone信息但是没有iPhone的以
期刊
在被“裁员”笼罩的岁末年初,原本想借助“跳槽”越跳越好的职场人变得“安静”了许多。这不仅仅是因为企业“裁员”的举措让很多人力求先“保住饭碗”,更是因为2009年一季度中国大陆企业雇佣前景不乐观。  在这份由万宝盛华公司近日发布的企业雇佣前景报告中我们发现,京广沪招募预期创两年来最低。在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大连、广州、青岛、深圳、武汉、西安十个参加调查的公司中,除了西安、青岛和成都,其他七个城市
期刊
眼下的和可以预见的未来的就业难题,让自主创业成了更多大学毕业生的又一条出路。但创业从来就是艰辛的,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走得更远?以“史”为镜,让调查数字告诉你答案。  社科院最近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称,2009年有将近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而这其中并不包括2008年底不能就业的100万高校毕业生。是考公务员、继续深造、还是创业?据往年统计数据,我国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不到总数的1%,
期刊
要知道,人生最宝贵的两项资产,一项是头脑,一项是时间。时间能给你多少,那是上帝需要决定的事;但是能否拥有一个聪明的头脑,却可以让我们自己选择。连被沃伦·巴菲特的长子霍华德评价为“比他全世界第二聪明的爸爸还要聪明”的投资大师查理·芒格也在其著名的“格栅理论”里强调:真正的永续的成功只属于那些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模式去思考并解决问题的人——其实他要告诉我们的唯一重点就是:无论财富还是成功,都只是正确思考的
期刊
如果要一起逃难,我要找庄淑芬,因为她超可靠。如果要练金钟罩,我要找庄淑芬,因为她口袋有很多Know—how。如果要打曹操,我要找庄淑芬,因为她带得动孔明加关张赵。这女生本事这么高,我真庆幸我和她,不只是君子之交。——蔡康永    “我从小就希望当一个有作为的人,不敢说有用的人,所以说做个有所作为的人,来一趟不容易,不敢浪费生命,所以好好的表现,奉献,帮助别人,好好利用自己的长处。”在奥美的会议室里
期刊
很多优秀的想进入咨询业的毕业生之所以没能遂愿,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抓住面试的本质。    应聘者往往局限在某个咨询公司的面试流程一共有几轮、英文面试最可能会问什么问题、笔试的“模拟题”有哪些或者面试官可能会让做的Case是什么——这和我们在学生时期考不好试的原因一样:记在心里的不是“树木的脉络”而是“叶子”。其实无论哪家咨询公司,面对面Interview的面试问题通常只有以下三种类型:    当遇到
期刊
人在职场。第一要务当取一惊天动地、万年长青的英文名。    一般等我们有意识的时候,我们就有名字了,这个跟长相一样,基本上都被爸爸妈妈的基因水平所限制。所以,在职场中投胎时,给自己起一个好的英文名字,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以下有一些总结:  有格调的名字通常很短。并且绝对和鲜花无关。  Helen很有可能是个老处女。Tom无论在美国还是哪里。都是大众好人。Bob有点儿年轻自负,属于大龄儿童。E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