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觉得iPhone是“上帝手机”吗?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ji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hone面世都快两年了,可是一家叫“Create with Context'’的设计咨询和调研公司,最近针对iPhone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却仍然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有一种好玩的说法是,用iPhone人的特点就是不敢承认iPhone不好用。这份报告的调研对象既不是技术专家,也不是铁杆苹果粉,而是市场上最普通的三类手机消费者——iPhone用户、了解很多iPhone信息但是没有iPhone的以及从没碰过iPhone的。这些人在使用细节上的直接反馈,让iPhone的很多设计缺陷跟优点一样暴露无遗。更难得的是,他们在报告里还以iPhone为例提出了评价触摸屏手机的“拇指八法则”,让苹果的死忠派也很难指责他们是在瞎说。拇指八法则,让躲藏在情感背后的界面交户体验直接跳出来。如果你拥有iPhone或者其他什么正在流行的触摸屏手机,不妨对照这8条看看。如果你的触屏体验不完美,那么不要老是埋怨自己手指头长得太粗,或者是菜鸟阶段操作不熟练,实际上很可能全是手机本身设计的毛病,只是你没特别留心注意,或者仅仅没勇气否定它而已。
  
  拇指法则一:尽量尊重用户已有的操作习惯
  
  挑刺iPhone:大多数人,即便是第一次接触iPhone的用户也能够成功地在不同的应用软件间进行切换。每款手机的说明书操作可能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必须遵循软件中内嵌的线索。比如手机的搜索框一般都在屏幕最上方,主要的功能都设有直观的大按钮。事实上,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设计,没几个人会一下子真心喜欢。
  按说在这一点上iPhone没什么问题。可是调查报告中所提到的大众有很多可能对数字产品使用经验甚少,以前积累的知识不足以让他们拿起来就用。而得先求助于说明书,难免会发出“玩不转”的牢骚。不过有人就说了,没有使用经验就意味着会对功能抱有无止境的幻想,如果在设计中过多考虑这部分人的感受,就会让整套UI(User Interface)变得混乱无比。
  话外音:“OK,它运行得跟日历表一样标准,操作起来非常舒服。”
  
  拇指法则二:避免交互的不一致
  
  挑刺IPhone:在Google地图里找星巴克,在YouTube上看视频,iPhone屏幕上的蓝箭头都用来表示“看细节”,可是在视频购买页面上的相同位置,却是个灰箭头,也表示同样的意思uS?还有,同样都是“+”,在世界时钟页面表示新建一个时区,在浏览《纽约时报》主页时就让人有点犯迷糊,“+”被放在页面下方,是指建一个新书签,新图标?还是重新打开新地址?
  由此可见,系统在引导菜单交互工作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是菜单按钮的定义和运行方式却并不一致。比如,我们最爱的一个iPhone功能就是,大多数事情都可以直接点击拖放完成操作,但是有的地方用户必须要先按“编辑”键,然后才能进行点击。那干嘛不设计成一样的呢?
  话外音:“挺奇怪的,‘取消’键一般都被搁在另外那个地方啊!”
  
  拇指法则三:不同组件间应有清晰的定义联系
  
  挑刺iPhone;调查显示。在用iPhone使用Google地图时,有些用户很难搞懂地址栏和“搜寻”按钮有何不同。所以当同一窗口用不同组件工具来实现相同功能时,一定得让人清楚地明白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个有点类似于我们在百度或者Google上查地图,搜索到的行车路线总不是最精确、最经济的。要么前80%的路都重叠,区别只是最后从主路不同的出口拐出来;要么只是因为输入的起始点名称稍有差别,自动生成的最佳路线就一个向东、一个往西。既然“殊途”都能“同归”。那么机器的智能化肯定可以变得更高级一点。让人猜?不好玩!不过现阶段看来,也只能时刻注意人脑跟机脑相互配合、相互启发。
  话外音:“这个按钮跟那个方框肯定有关系,不然它们怎么会离得那么近?可问题是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拇指法则四:在活动组件之间要留适当的距离
  
  挑刺iPhone:“日历表上的‘+’和右箭头离得也太近了”,一个iPhone新手说,他本打算按一下右箭头,从11月跳到12月,结果一下按到了附近的“+”上,并且类似的错误重复出现了好几回。
  平时我们遇到的手机误操作事件实在太稀松平常了。误拨打、误发短信、误删号码…键盘手机尚且如此,触摸屏就更难逃厄运了。我们追求屏幕越大越好,字体越疏越妙,空间再变却永远有限,即便3G版的iPhone只缩减成一个按键——唉,我最细的小手指头直径也有1公分,可你们的距离却只有0.01公分,真是让人追悔莫及。只好瞪大双眼,明察秋毫,尽量降低犯错几率,并且提前多想好几个给自己找台阶下的借口,比如误发牢骚短信给老板后如何转危为安,给心仪已久的美女误拨电话后如何变被动为主动。
  话外音:“老天,又误操作了!我本来不是打算把这短信发给那个MM的,肯定会被她暗地里咒骂死的。
  
  拇指法则五:为滚页过头做好准备
  
  挑刺iPhone:浏览视频图标的时候,好几个使用者都在用手指垂直滚动菜单时不小心点到了下方的“Top25”。唉,这个图标摆得太不是地方,偏偏又那么灵敏!大家一边享受着手指滚动的奇妙,一边提心吊胆,要在适当的地方“适可而止”才好,于是纷纷开始大练巧劲儿。似乎暂时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谁用谁小心,只能如此。
  话外音:“嘿,我怎么老是跑到另外一个界面去了?这滚动条怎么比女人的心思还敏感!”
  
  拇指法则六:不要过于依赖“多重触屏”
  
  挑刺iPhone:手指一张一翕,页面就会一层层地放大和缩小,这是iPhone的独门秘笈和招牌动作,遥想当初只看到演示视频的时候,大家就已经被震得五迷三道了。可调查报告里的很多用户,都直言这个功能其实很不完善,起码不像看上去那么好用。
  人们知道按说明书应该怎么用,可是自己的手指似乎没那么潇洒灵活,随心自如地让页面跟着指头放大或缩小,其实对很多人都是件挺困难的事。但是因为iPhone的很多程序只设计了这样的“华山一条路”,有时候的确很无奈,如果能设置多种办法来实现同一操作目的,也不至于搞得有时候手忙脚乱。
  话外音:“只要另一只手拿着点东西不能来帮忙,我就单手完成不了这个操作。为什么非得设计成左右手一起上阵呢?”
  
  拇指法则七:给点击动作提供直接的视觉反馈
  
  挑刺iPhone:在对话框里从右往左边扫的动作表示把字擦掉,也是iPhone很酷的功能之一。使用者总是认为,看到某图标或数字,按它一下,就应该进入下一层菜单,可事实并非全都如此。有时候你以为你点了某按钮,却没看到有什么相应的变化。很多用户就开始犯嘀咕:是手没用上劲?还是死机了?还是自己眼花?
  手机已经设计成这样了,所以对我们来说,更高的操作技巧只能是增强记忆力,尽量多练习以保证每一个动作都弹无虚发。实在搞不清楚,试着再按一回吧。
  话外音:“我到底刚才按没按下这个钮?呃……不确定哎……因为真的看不出有啥反应。”
  
  拇指法则八:提供交互式的预设
  
  挑刺iPhone:在“一看就懂”这方面,iPhone还是手机中做得比较好的。所有第一次接触iPhone的使用者,都能一下就明白在买音乐时出现的图片可以水平拖动,即使看不懂唱片封面在说什么,你也能成功地把那张专辑买下来。用iPhone看相册时只要瞧一眼标题,你马上就知道可以垂直地翻动。看来,苹果再特立独行,也不能忽视长久以来积累的设计习惯,或者说是它逐步培养起来的消费者的操作习惯。不过在最后再来褒奖这个似乎没什么意义,现在连山寨机都讲究一目了然的菜单设计,苹果当然应该更进一步。下一代iPhone还会带给我们什么简约却惊世骇俗的东西?这些拇指法则说不定会启发它。
  话外音:“只要不是外星人,一般都会明白,你的手指应该从左向右滑。”
其他文献
韩国:淘汰制将取代“铁饭碗”    以前在韩国,如果公务员没有受到拘禁以上的刑事处分或者罢免,就不会被强制免职。因此,一旦成为公务员,基本上一辈子就可以依靠国家吃饭,退休公务员可以按照退休前3年工资的76%获得年金,而一般国民年金只有退休前3年工资的50%。  现在,“铁饭碗”要被淘汰制取代。根据韩国政府有关“公务员淘汰制”的规定,每个政府机关都要对其职员表现进行评估,一定比例的不合格者将被分派做
期刊
对于很多应届毕业生来说,公务员考试又是人生的一场恶仗,它似乎演变成了第二次高考。如果按照近年报考公务员人数与录取人数来看,说“国考”是“千军万马过钢丝”也不为过。但在北京大学经济社会学博士、北京锡恩管理顾问公司总裁姜汝祥眼里,应届生千军万马地去考公务员无异于一场“荒诞剧”。  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六成的人相信有基层工作经历者比应届生更胜任公务员。“我们承认应届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但我们认真去思考
期刊
何谓“50佳第一工作场所”?即“最适合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场所”前50强。之所以要做这个评选,是因为对于职场新人来说,第一份工作的意义远比我们认为的要多。它更像一个成年仪式,这一刻的选择会引发每个人一生职业发展走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是《职场》举办“50佳第一工作场所”评选的第二年,也是我们立志于要把这个评选做得更专业和具有公信力的进一步尝试。2008年的“50佳”评选,《职场》与全球知
期刊
2008年底的就业焦虑,比往年来得都更猛烈一些。捧起铁饭碗,吃上公家饭,在危机声四起的职场里又成了很多人的第一工作愿望。于是哪里有暖阳,哪里就成了方向。105万报名者,98%以上的淘汰率,使国家公务员考试成了“中国最难的考试”。  同样的“热考”之风在遭受金融风暴最甚的美国,也刮得格外强烈。据报道称,截止到2008年12月6日,奥巴马团队已收到30多万名申请者简历,他们希望成为白宫的一名公务员。在
期刊
当穿惯了T恤牛仔裤的我踩着高跟鞋踉踉跄跄地从德勤大楼走出来的时候,感觉自己还是不能完全适应这身行头,尽管已经穿着它东奔西跑面了很多家单位。想想将来要是真做了咨询顾问,就得天天一身职业装面对客户,到时候不习惯也不行啦!  回想起刚才的小组面试,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最后一个环节面试官挨个儿问问题的时候轮到我却跳了过去呢?是对我完全不感兴趣?还是心中已经确定这个孩子可以顺利通过,进入下一轮筛选了
期刊
对于没有经历过经济低迷的大多数职场中人来说,了解我们身边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变化,了解美国的企业在渡过经济危机时所做出的人力资源制度的调整,将有助于我们知晓危机对我们职业生涯正在(或将要)带来的变化。同时,也让我们有了重新检视自身的空间和时间。        特别策划下期预告:   《五大职位面试胜经》  在2009年危机的特殊时期,面试将有什么特殊变化?如何在面试前做足功课?如何了解面试背后隐藏
期刊
人们总是倾向于低估他人提供帮助的意愿,人们远比你想象的更愿意提供帮助。  寻求帮助者通常错误地认为,如果采用间接手段—借助表情而非直接询问传达其要求,他们将较容易获得帮助。然而,潜在帮助者却表示,他们更易于帮助那些直接提出要求的人。    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害羞的人,因此不能从事任何需要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职业?你是否因为不敢与人说话,而拿着一份调查问卷站在街边无所事事?你是否一想到需要去说服和哀求
期刊
调研背景分析:一方面,由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第一工作场所”的理解相对模糊,而对机会的渴求非常强烈,这导致很多大学生对职业选择缺少理性,因此对于招聘公司而言,吸引最一流的员工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挑战。另一方面,毕业3年内的员工已经度过了职场适应期,但对企业文化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完成学业到职业转换后迅速进入职业发展的再规划阶段,在这个阶段所在公司面临巨大的保留压力。  调研目的界定:本调研着眼于职业转
期刊
听“50佳”企业代表葛兰素史克、联想、英特尔、安永为你讲述对应届毕业生的培养经验,以及2009年毕业生需要注意的就业关键词。      2009年应届生,管理你的期望    中国有句古话,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其实说的就是“第一份工作”对人的重要性。不论男女,第一个选择都非常重要,在其将来个人职业发展的几十年里,这都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机会——尽管我们可以在之后去转换不同的角色或者职业发
期刊
80后是革命的,也是尴尬的。说他们革命,是因为他们完全不同于上几代的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出生长大、极具商业人格;说他们尴尬,因为他们在职场中并没有完全掌握话语权和管理权。客观的就业环境让他们面临:前有企业紧缩、有经验有能力老员工的挤压,后有“90后”们的奋力猛追。但北京大学经济社会学博士、北京锡恩管理顾问公司总裁姜汝祥却给80后很高的评价。“在未来越来越商业的经济环境中,商业人格才是最重要的。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