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起点与学生起点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e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2018年第9期导读分为重磅推荐、作者面对面、读者心得和名师讲题四大板块,试图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搭建导读的平台,让阅读更深入。
  【作者面对面】
  “本期话题”栏目中5篇文章较全面地呈现衢州江山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试点的研究成果,从实验过程、评价内容、评价维度、评价标准等作案例分享,很有借鉴价值。衢州江山市城南小学赵峥峥老师以《“态度与习惯日常表现”评价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为例,与大家分享其研究过程,可以看到赵老师及团队对过程性评价研究所收到的成效。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好的评价是实用的,既好操作又有效果,从赵老师的面对面的解读,我们应看到其应用或推广的价值。
  在“课堂新探”栏目中,杭州学军小学周菲老师与大家分享了《童味·童心·“童思”——以“磁立方制作活动日历”为例谈数学拓展性课程的几个基点》实践过程,提出:还原童味,拓展在知识的原味解读中生长;顺应童心,拓展在学习的本真体验中生长;扶持童思,拓展在数学的反思中生长。进一步明确“以学生立意,为学生生长”为目标的数学拓展课程,不是为“涨”知识,而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数学活动课。
  两位作者的分享,都谈到知识起点与学生起点是创设数学学习活动的立足点,知识的延伸、应用、拓展都应尊重学生的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起点设计有成长价值的活动。
  【读者心得】
  丽水市庆元县蔚文小学吴梦玲老师、屏都小学叶婉琳老师在阅读本刊后,谈所思所得,吴老师选取佘江华老师的《善用“童言”真意,提升教学效率》为例,道出了一位3年教龄老师的思考,这应该也是吴老师关心的话题,更是文章的观点引起了吴老师对“童言”的关注。文中作了三个方面阐述,“童言”的意义与特点;创设“童言”环境,激发学习热情;摆正“童言”“术语”关系,贴近学生思维。吴老师大胆地提出“用儿童的语言完成对儿童的教育”的观点,表达了对学生对话的看法。叶老师选取《抓住问题本质,突破教学难点——以“烙饼问题”教学为例》谈到一位新教师在抓问题本质时所遇到的困惑,以及突破教学难点时无力适从的感受,从文章到自己的课堂,这样的阅读延伸会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两位老师是否也在提醒自己要学会了解知识起点与学生起点呢?
  【重磅推荐】
  在《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上经常能读到郜舒竹教授的文章,郜教授是学生研究与教材研究的专家,他的文章深入浅出,便于直接应用于教学,很适合一线教师阅读。在2017年第9期《让学生经历“反问题”的思考》和《“小数乘法”起点在哪儿》两篇文章的导读推荐中,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寻找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学习桥梁,在知识起点与学生起点上思考数学教学。
  (一)理知识起点
  郜教授文章的标题《“小数乘法”起点在哪儿》仅标题就很吸引人,已让我们产生思考,教材中“小数乘法”起点是否与文中一样呢?文中摘要提出,从小数乘法的“怎么算”到“何时这样算”;从乘法的“重复加”到拓展“放缩”的意义理解。
  翻阅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浙教版等教材对“小数乘小数”的内容编排,在内容选择上都以计算长方形面积作为例子引入,其中浙教版同时安排了求面积和求总价两个内容,主要介绍转化成整数计算的方法,在怎么算上强调较多,没有定义小数乘小数就直接开算。如下圖:
  郜教授提出,两个小数相乘已失去了“相同加数求和”的含义,对于一个算式,如果仅知道怎么算,不知道何时这样算,显然是计算教学的缺失,他认为小数乘法的起点不应该是怎样算的问题,而是如何理解两个小数相乘的过程。
  郜教授提出,乘的本质是缩放。读者可反复读“乘的本质是缩放”这一段,对乘法会有新的认识。张景中院士的文章也提出,现代数学中,并不一定从加法出发引入乘法,“几个几”的说法,不是数学语言,而是直观描述,从集合概念出发,建立乘法的概念。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可描述建立乘法概念也是很好的,作为教师当然不应该只满足于这些,所以郜教授给我们提供的解读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解读教材与教学设计应是有帮助的。郜教授的解读说明教师掌握本体性知识的重要性,提醒教师看教材要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能力。
  在长方形面积的再认识中,郜教授提出用长与宽的缩放来认识1.2米×0.8米的长方形面积。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值得我们去思考,他说:在小学三年级通过“数方格”以及“重复加”所得到的长方形面积公式,不能直接应用于边的长度为小数或分数的情况。数学课程中此类问题很多,其本质是关于正整数范围内的规律,如何应用于更广范围的继承性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长方形长宽出现小数时,让学生看到、想到其算式的存在,或在图上的意义,如下图:
  (二)想学生起点
  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方法很多。例如,基于了解学情的实证研究,郜教授在文中提出,要为学习小数乘法做好准备,在更多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为学习小数乘法做准备。文中提出小数乘法的第一课的做法,在小数乘法这个单元,起始阶段应当让学生熟悉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两个小数相乘,充分了解小数相乘的现实意义。文中罗列常见量,提出常见量的概念性和背景性的意义。
  文中提出,从“教师教的活动为主”转变到“学生学的活动为主”,其关键是如何设计学习活动。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目标指向很关键,教师设计活动时的着力点是在“学什么”的问题上。
  从整数乘法到小数乘法,再到分数乘法,都是乘法意义的一次跨越,从知识起点和学生学习起点的角度来看,教学活动要从运算意义、运算过程和运算方法上为学生的学习起点做准备。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教研室 323800)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增强发现和提出教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以“认识平行”一课为例,围绕“图形归类理性化、揭示概念结构化、寻找平行方法化、创作平行多样化”四方面进行教学问题分析与追思,可以有效探寻教学重构的路径。  【关键词】问题分析 教学重构 路径驱动 平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指
数据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做决策和预测。在当今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与数据打交道,如“今天降水概率20%”“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达到3.8%”“某地因台风受灾的面积达60%”“火车站的日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等都是用数据描述客观世界中的某些现象。面对纷繁复杂的数据信息,现代公民需要具有一定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对数据进行选择与判断,做出合理的决策,并进
【摘 要】使用先前研制的数学问题情境框架,从背景素材特征、语境呈现方式、语境干扰程度和任务挑战水平四个维度对特级教师俞正强“平均数”一课的教学情境进行编码分析,最后得到启示:1.情境创设应有利于激活经验;2.新授课使用的情境应聚焦“本原性数学问题”的诱发、引导和深入,适当减少无关的干扰和波折;3.尽可能使情境引发高层次思维。  【关键词】问题情境水平;课例;数学  PISA的数学素养观引发了人们对
【摘 要】课堂起点是教学的基础。实践证明:有效课堂须建立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起点上,对教材进行处理和整合,引领学生思维,丰富数学思想。以“梯形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提供材料的切入点,引发学生思维;敏锐捕捉新知的生长点,引导学生思维;充分挖掘习题的深化点,拓展学生思维。从而引领学生感悟数学策略与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起点 思维 引领  课堂起点是教学的基础。它包含教材的逻辑起
【摘 要】以“圆柱侧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教学为例,对教材中的一道习题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检验猜想,论证猜想,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发现圆柱侧面积和体积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和本质属性有一种更深的理解与领悟。  【关键词】一题一课;侧面积体积知识;关联  一、教学内容及设计构想  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30页有一道关于圆柱的综合性习题:下面4个图形的
近几年,学校都在积极倡导和实践自主发展教育,目的是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以促使学生能全面、充分、多元、和谐、可持续地发展。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如何有效地渗透自主合作学习,追寻自主课堂,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初步提炼出了小学数学“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这一模式,笔者设计并执教了“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在此和大家分享
【摘 要】虽然动手操作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关注,但课堂教学中重“做题”轻“操作”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通过对具体教学实例的分析,从精选操作内容、把握操作时机等方面来谈如何提高学生“做数学”的机会及“做数学”的效率,从而让操作在数学课堂上发挥最大的效益。  【关键词】做中学 有效操作 思维品质  如今,从“双基”走向“四基”,作为教师不能把教学目标仅盯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两个方面,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
【摘要】本研究以甘肃省科技馆为例,随机选取了92名入馆幼儿并观察其学习行为发现,幼儿参与场馆学习的人数偏少,频次不高;时间偏短,存在明显的展品学习偏好;学习时长随幼儿年龄增长递增,与幼儿来馆频次呈显著正相关;幼儿是操作学习的主要发起者,操作方式因展品操作难度而异,幼儿的操作偏向常规操作,创造性操作少;与家长互动较多,与同伴互动较少,与场馆工作人员的互动更少。建议家长重视非正式学习的价值,充分利用场
自2017年笔者所在学校成为浙江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首批试点学校后,校数学组对照《省小学生数学学科分项等级评价建议》,在原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注重发展性评价作为评价的目标,力图构建一套立足于学校实际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  本文主要整理“作业及课外阅读”板块评价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所指的作业指的是浙江省小学数学学生综合评价表中的基础性作业和挑战思考性强的作业;
【摘 要】教材分析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更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就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而言,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调整主题图的呈现方式,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通过“猜出规律、读出规律、分出规律、再猜规律”的教学安排,让学生深入理解规律,破解规律难点。这一案例可以为探索细致解析教材,实现凸显课程本质的教学效果提供佐证。  【关键词】教材分析 课程本质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