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推动”和“唤醒”的智慧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bf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来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已为我国众多的教育工作者所熟知。我个人认为,这是所有关于教育的论断中最生动、最形象、也最接近教育本质的一句。
  首先,这句话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的,是树与树、云与云、一颗灵魂与另一颗灵魂的关系。
  其次,这句话中提出的对云的“摇动”、对树的“推动”,以及对灵魂的“唤醒”,基本吻合教育的广义概念——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
  然而,当教师成为与学生比翼而飞的两朵云,比肩而立的两棵树,成为与学生相互独立的两颗灵魂,没有了居高临下的权威,教师要凭什么才能推动学生这朵云,要凭什么才能撼动学生这棵树,要凭什么才能唤醒学生这颗灵魂?
  教师能够凭借的只有智慧。
  无论“推动”还是“唤醒”都需要智慧。只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开启智慧,换句话讲,只有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教育的智慧。
  事实上,有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学习和工作中探索并实践着教育的智慧:苏万青老师研究课堂、研究学生,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其中蕴含的是教育的智慧(见14~16 页);焦淑玉老师认真学习“雕玉”之术,做学生的好朋友,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其中蕴含的是教育的智慧(见16 页);王岭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实现从“有为”到“无为”,追求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其中蕴含的是教育的智慧(见47~48页);陈经纶中学着力培养个性化学生,还教育的本来面目,其中蕴含的是教育的智慧(见17~18页)……教育的智慧还体现在教师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和每个细节:以母亲的心情给学生写评语(见54页);站在学生的角度、学生的位置思考问题,为学生送上真诚的赏识(见50~51页);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见62 页);有意“为难”学生,给他们创造迎难而上的机会(见59页);坦然接受学生的爱心,甚至坦然接受那些饱含真情的小礼物(见52 页)……如此等等举动,都是教师在力图以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以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以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
  叶澜教授认为,智慧型教师要具有以下特征: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作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到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出个性的独特风格。教育对于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
  如果你希望自己拥有教育的智慧,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就请对照一下叶澜教授的话,看看自己离教育智慧还有多远?要享受教育的幸福还需要走多远?□
  编辑 王雪莉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及学校教育系统的改革,馆校合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为例,介绍了馆校合作模式,分析了这种模式的特点,同时指出其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馆校合作;博物馆;学校  博物馆与学校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主动调整自身的行为策略,促进合作并实现教育产品的供给。然而,在实践层面上,博物馆依然并非介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博物馆和学校之间
【摘要】数学新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从过去的偏重知识技能的落实这单一的目标转向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四维合一的多元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四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是优化教学的首要条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四维目标;整合策略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四维合一的多元目标是《基
课改进行到今天,人们逐步认识到,关注学生的发展,首先要关注教师的发展。确立教师在课改以及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导作用,才会引领学生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会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教师主体地位的确立必须以教师的持续发展与不断提高为根基。课改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的落实,是教师自我生命自由与健全发展、专业化素质与通识素养全面提高的具体显现。   课改以来的无数案例表明,学生素质提高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课文大多是文学佳品,是自然美、艺术美、人性美的荟萃。山水有情,草木知意,为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证。那么,如何用文本之美去激活学生的思维,滋润学生的心灵,推动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呢?我的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能够透过文字,对它所展示的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有敏锐的感知力。      一、形美以感目   ——让学生拥有“绘
首先来谈谈我对德育的认识。    德育是帮助学生获得一生幸福的重要途径。以往我们谈论德育,强调的是各种社会规范对人的制约,而“幸福”多指向自由、愉快的心理感受,与“制约”之间似乎是一对矛盾。然而我为什么把“幸福”寄托于德育呢?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他的社会性。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最重要的纽带就是道德。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意识,不能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不能被周围的人
【摘要】针对现今的作文教学似乎进入了一种无米之炊的境地,笔者提出立足文本的观点。语文教学的主要素材是文本,运用所教的文本来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可以有的放矢,更具有操作性。文章以经典作品《白杨礼赞》为范本,从几个角度谈写作,结合学生的当堂练习,展开作文教学。  【关键词】文本;作文教学;白杨礼赞  语文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就一篇课文而言,所教的内容虽有一定标准,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又有些微差别,如何教
【摘要】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是新时代公民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基于一年级学生科学观察力的现状,本文从真实的教学案例入手,通过认知体验、探究体验、评价体验、生活体验四个方面,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观察力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一年级学生;科学素养;观察力  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对每个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是胡锦涛同志在优秀教师座谈会上讲话中对教师的谆谆教诲。这里蕴涵着对教师的殷切期望,也切中当前教师职业心态存在的问题。  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教师的职业心态。当前,在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种静不下心来教书,潜不下心来育人的动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这种职业倦怠,从内在来看,来源于教师自身修养有待加强,教师的敬业、勤业、创业、乐业的精神都需要通过师德
【摘要】我国历史悠久,拥有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教师在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能够充分彰显文化之美,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同时能让学生基于美术学科,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传统文化;备课  小学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美术学习的起始时期。因此,美术学科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有效的水墨画教学,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我国传统文化,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在此过程中,创意教学是现代社会发展对美术教学活动提出的最新要求,教师必须对其加强重视,确保能够更为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本文首先分析水墨画教学对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价值,然后以此为基础,综合探究水墨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分别从教学素材、古典环境、学习兴趣、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发挥空间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