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一生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诗言志:他乡迟暮,借我一生
  不是一年。征戍多年之后,一位解甲退役的征人孑然独行。道路坎坷不平,征人饥渴难耐;而乡关渐近渐清……
  此刻,他遥望家乡,目之所及,不禁叹今忆昔,思绪纷繁。多年的军旅艰辛,终于在这一刻得到抚慰;激烈的战斗场景,只会是梦中的“铁马冰河”;无数次登高怀远的景象,一幕幕在眼前闪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悲凉慷慨、追忆唱叹之作。
  山薇发芽,出生了,征人盼望着:“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所有的征人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征人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随时需要攻战!”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望乡之路,思乡之情,积久成城,忧心不已!当征人再次叹息的时候,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炽烈,但战事频繁,征人自知戍期难定。“谁能替我们带回家信?”
  前三章显示出这样的一个事实:征人“去时里正与裹头”,带着为国征战的荣耀和梦想;“归来头白还戍边”,谁知战争如此残酷,甚至消磨了所有的激情!于是,长期离家在外的士兵,哪个不是朝者自家的方向望穿秋水?哪个不是心中满蕴着思念?然而“燕然未勒归无计!”奔走于战场的征人,无论是日夜思寐还是登高望怀,心中的千丝万缕,也只能在心中独自惦念……前三章形式结构的井然有序和反复巩固,让描绘的景物形象极为具体。这种繁复而有选择的客观描景叙事,感情内隐不露;但征人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却也只有通过景物的微妙细致的比兴,才能客观传神地传达出来。
  与心中惦念形成巨大对比的,是眼前的边关战争景象。
  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以花之盛开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大:“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我们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具体描写的是猃狁的凶悍,周朝军士严阵以待。
  综观前五章,正如杜甫所言,“飘然时危一老翁,十年厌见旌旗红”。征人具体所写是对侵略的反击和对国家的热爱,但征人心中对战争的厌倦、对升平的企羡跃然纸上。当这一切都成为过往,他乡迟暮,“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征人渴望回乡的情怀是不变的。
  二、诗缘情:归来,梦寐以求的伤
  战争“借”去了征人的一生,但归来却是比战争更残酷的心灵创伤。借去的,除了岁月,还有今生今世所有的证据,所有值得留恋的往昔!最令人断肠之处是“杨柳依依”。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正是悲伤的家园之思。征人从追忆中回到现实,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让他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征人将抒情融化到景物的描绘中,把久役将归,又悲又喜的情感表现得那么生动真切。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时空情境变化中,征人深切体验到了岁月的迅疾、生命的无常及战争对普通人生活价值的否定。“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这一章真情倾注,才华鉴影,今人读此四句,仍如亲历,仍萦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领会到了诗境深层的人生痛感。
  王夫之评后二章“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此语中的!一唱三叹的语言形式、委婉悠长的深厚意味,更有因情而生的万般滋味。这种写法,明显更富感染力。诗缘情,“圣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悲夫!世人伤悲,“又多为逆旅耳”,不亦悲乎?
  后记:本文写于教学《采薇》的同时,边教边写,得到的最大的启发是,寻找文本解读的限制和自由度之间的契合点,是阅读教学中教师最需要把握的关键。《采薇》一诗,明写爱国忧时之情,实则包含复杂的情感:既有乡土情思,又含民族责任,还有一生征战、国在家芜之悲!我试着从征人的角度理解该诗,强调战争“借我一生”,并以此为契合点,和学生一起感悟诗中的复杂情感。新课程下,古文的学习是一个点滴积淀的过程,每一首古诗都有诸多值得学习的层面;而我们的教学,首先应该是教师有着深入理解的方面,其次才考虑学生能否产生兴趣、共鸣等。
其他文献
一、真挚的抒怀教人学做真人  (一)在文字中见真性情  在必修二第三单元入选的《赤壁赋》中,通过写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感受“清风”“?水波”“明月”,开展“诵诗章”“饮酒”和“主客对话”等活动来体现被贬黄州的团练副使苏轼此时的豁达与释然。即使在感悟人生寄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之后仍然能够走出现实,寻求到“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是耳目之所托,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期刊
广东清远市佛冈县水头中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并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又在目标中第一次明确地将“口语交际”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及“综合性学习”等并列为语文课程五方面的内容之一。在21世纪,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口语交际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口语交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口语交际教学与读写教学
期刊
有些文言词语用法很特别,兼词就是其中的一种。所谓兼词,就是指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它往往由两个字快读而合成,所以也叫作合音词,如,“诸”“盍”“焉”“旃”“叵”“耳”等。  一、诸  1.用于句中,为“之于”的合音,其中“之”为代词,“于”是介词。例如:  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②穆公访诸蹇叔。(《崤之战》)  以上两例中的“诸”是“之于”的合音,例①中“之”代
期刊
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汉庄中学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崇高的师德、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发挥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和反馈。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社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中学生好胜心强,正是“气可鼓而不可泄之际”。在教育工作中,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句不逊之言而心灵受到伤害并因此一蹶不振,也可能因为教师的一次表扬、赞扬而走向成功并终生难忘。古人说,“良言一句三冬暖”,鼓励的力量
期刊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教教材”,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掌握的情况和程度。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价,整个过程所关注的都是“完成了哪些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多少,考试能得几分”。教师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去“学教材”“钻教材”甚至去“背教材”,教学变成了“教死书”和“死教书”。在这种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里,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
期刊
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弄清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以下几个方面的素养,直接决定着一堂课效果的大小。  一、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会出现盲目教学,教学的方法就可能不适合,教学的任务
期刊
首先谈一下民族地区初中生的阅读能力现状。民族地区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发展落后,大多数民族学生出生后是先学习本民族语言,再学习汉语,甚至有很多学生在小学以前没有学过汉语,汉语水平当然远远落后于同龄汉族学生。而他们使用的却是与汉族地区同龄人相同的课本,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学习难度,让大量的学生从小就一直处于一种拼命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的状态之中。  相较于落后的发展,消息的闭塞更是制约民族地区学生阅读能力
期刊
一堂比较满意的历史课,固然取决于多种主客观因素,如,教师备课的详实与否、对所讲内容熟悉与否、学生与教师配合是否良好、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是否行之有效等。但是,一堂课如何导入也很重要,它好比一出戏剧的序幕,一本书的前言。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开头开得新颖、别致,就会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反之,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提不起精神。  导入有法,导无定法。一堂课如何开
期刊
如果把学习比作一场恋爱,在各门文化课中,更多的学生大概比较愿意和语文拍拖,但那可能是在不写作文的时候。尤其是写作议论文,对于他们来说,真有点“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觉。为什么议论文写作会成为带刺的玫瑰,怎么消除掉这些恼人的隐忧呢?  通过对学生作文的评改总结,发现他们在议论文写作中最头痛的是如何论证,习作中常见发空议论或以例代议的现象,从而导致文章空洞或事例堆砌,草草成文。因此,要排除学生畏怯写作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是语文学科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