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哥特式的女性成长童话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jieyeyi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魔幻玩具铺》中的女主人公梅拉尼的传奇式的经历,展现了她女性主体意识从觉醒到逐渐清晰的过程,揭露了女性是如何遭受父权制压迫以及寻求女性生存空间,建构女性主体意识的过程的艰难。
  关键词:梅拉尼 哥特 父权制 女性主体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创造力的作家。萨尔曼·拉什迪赞誉她是:
  “真正的独一,这个行星上再也不会有任何能与她相像的东西了。”
  卡特的作品涉及多种题材,穿梭于现实与梦幻、传统与现代、道德与娱乐、改编与创造之间,非常具有可读性。她善于利用哥特式风格渲染阴森恐怖的氛围或者描写离奇神秘的情节,使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其作品总是充满了象征、暗喻、隐喻、借喻、指代、借用等手法,用以折射父权制社会下女性生存的困境和女性的社会悲剧。卡特生前视自己为女权主义作家,其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女性生存境遇的关注和对女性解放、两性平等的向往。她“毫不隐讳地从女权主义者的立场审视、谈论男女性关系中浸透的大男子主义……她是带着为妇女争独立、平等、自由、解放的思想和动机闯入这个禁区的。”
  《魔幻玩具铺》是卡特的第二部小说,发表于1967年。这部小说是一部哥特式传奇,也是一部女性的成长童话。故事讲述了15岁的少女梅拉尼情欲初开,对镜欣赏自己的裸体,开始了一次生理上的探索之旅。她偷偷穿上了母亲的婚纱,趁着夜色溜进了花园,却无意中把自己锁在门外。于是在恐惧中她穿着婚纱爬上卧室窗外的苹果树,奋力从窗户跳进自己房间。清晨一觉醒来,她发现婚纱撕成了一堆碎布条,紧接着邮递员带来了父母双亡的噩耗。在自责和悔恨中她和年幼的弟妹踏上了去伦敦的火车,来到舅舅菲利普的玩具铺。收养他们的舅舅是个玩具制造师,他有一双灵巧的手,善于制造精巧的玩偶,但他性格残忍粗暴,钟爱自己制作的木偶胜过任何其他。他命令家人观看并崇拜它们,强迫梅拉尼给他的木偶配戏,在剧中扮演被宙斯化成的天鹅强暴的女人。饱受煎熬的梅拉尼的女性主体意识由觉醒到慢慢增强,像化蝶之蛹完成了痛苦的蜕变。她与舅妈的小弟弟费因相爱,“命运把他们推入了彼此的怀中”。最后一场姐弟乱伦引发的熊熊大火将象征着父权制社会的玩具铺化为灰烬,梅拉尼的苦难之旅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
  哥特是安吉拉·卡特小说的一大特色,她在其所有小说中都或多或少地揉进了这种元素,如恐怖紧张的情节、多重身份、超自然现象、乱伦等,这部小说自然也不例外。全文从始至终都笼罩于哥特式的阴鸷诡谲的气氛中。
  小说开始,梅拉尼在父母出事前的一天晚上,偷偷穿上妈妈的结婚礼服溜到屋外的花园里,在变幻莫测,充满危险的夜晚,她迷失了自己,被迫全身赤裸地爬上卧室窗前的苹果树,身体被树枝划破,遍体是伤。后来到菲利普家后,梅拉尼又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黑暗的,像洞穴的店铺”,在菲利普进行木偶剧表演的地下室里,她看到这样一幅可怖的景象:
  “墙脚下靠着一架木工台,上面堆满了正在雕刻和已经切开的四肢,活像木制假肢作坊的沃布尔吉斯之夜狂欢会……四面的墙壁都挂满了蹦爆竹、舞蹈熊和跳着的阿列奇诺,还有部分组装了的木偶,大小都有,有一些差不多和梅拉尼一样高;有些木偶没有眼睛,有的缺胳膊,有的少腿,有些光溜溜,有些套着衣服,它们在提线下摇晃的残躯都有着奇怪的生命力……”
  启示录怪兽一样粗暴、残忍的菲利普除了咆哮着下命令之外,从不和他的妻子说话。瘦弱得像使用鸟骨头和软纸做成的假人一样的舅妈,在他的淫威下,于新婚之夜便失去了说话的能力,被迫带着菲利普给她做的枷锁一样沉重的雾银项圈,使进食都变得非常困难。菲利普对待自己的外甥和妻弟们更无半点亲情可言,只要他对他们一瞪而过,厨房里洋溢的晨间喜悦便会戛然而止;只要他一坐在那里,饭厅就变得寒冷、沉闷。
  文中运用了哥特小说里常见的预示和超自然现象。在父母离开期间,梅拉尼问起兰道太太为什么给自己织一件黑色的开襟毛衣,她回答说早晚会有什么人需要她为之穿丧服;而父母卧室的报时钟在他们离开去美国的第二天就停在了2:55分。这些都是梅拉尼父母的死难的预言。婚礼服事件的第二天早上,梅拉尼一见到邮递员就已预见到父母的死亡。费因的手受伤后,梅拉尼竟然在菲利普家厨房碗柜抽屉里看到了“一只才切断的手,切口还鲜血淋漓”,这只“长着粉色小指甲的手,有根手指还带了一只银戒指,是有条静脉通向心脏的无名指。”而舅妈和其大弟弟弗朗辛的不正常的姐弟乱伦关系也是传统哥特小说中常见的元素。卡特继承了传统哥特式小说的特点,但并非简单模仿,而是通过不断地颠覆传统哥特小说在女性塑造上的刻板、失真,来突出女性意识,表现女性内心的恐惧与抗争,展现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寻求生存空间的艰难。
  “女性哥特”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女性主义理论家艾伦·莫尔斯提出的。朱利安·弗里诺将其定义为:利用破败的古堡或密闭的房间来象征女主人公和文化二者;作为一种心理形式,它激发恐惧、愤怒、敬畏等各种感情,有时引发女性对自身性别角色、女性性欲、女性生理和生殖的恐惧和憎恶。女性哥特弱化了传统哥特的超自然因素,它强调恐惧的根源并非神秘力量,而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性别角色的被禁锢以及女性空间的被束缚。20世纪的女性哥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更多地被困于家庭生活的小圈子,体现男权制度压迫下女性的心理感受。
  在《魔幻玩具铺》中,安吉拉·卡特颠覆了传统的哥特式小说中恶棍英雄形象,塑造了菲利普舅舅这样一个“蓝胡子”似的暴虐形象,并将故事的女主人公梅拉尼设置在玩具店铺这个幽闭、狭小的空间,充分放大了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控制,体现女性在男权压制下的生存困境。小说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将神话和童话故事巧妙地穿插于其中,并赋予这些神话和传说深刻的象征意义。小说中的少女梅拉尼在面临被男性作为客体凝视、操纵及占有的困境中,逐步意识到沦为男性欲望客体的危险性,继而努力克服对客体身份的依从。她的人生历程的叙述套用了传统童话故事的叙述模式,即远离家乡——走上征途——历经艰辛——身心成长,从而展示建构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艰难过程。
  小说以15岁的梅拉尼在镜前展示、欣赏自己美好的女性身体开始,她“发现了自己的血肉之躯”,并“心神恍惚地启程探索这具身躯的全部,攀越她连绵起伏的山脉,深入她多湿的隐秘峡谷”。她在镜前摆出模特的姿势,穿上窗纱做的新娘睡袍,幻想属于她的新婚之夜。梅拉尼偷穿母亲婚纱的过程生动再现了原罪的神话模型:创世之初,夏娃在撒旦的诱惑之下偷吃了知识树上的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人类始祖从此踏上被流放之路,精神的痛苦和肉体的分裂由此产生。小说中,梅拉尼赤裸身体攀爬卧室窗前的苹果树,全身被擦伤:
  “她的脸和柔软的胸脯都被新生的小树枝划破了。她就像是正和这棵树摔跤角斗。她累得浑身冒汗,而且,她还得拖着身后那件礼服,就像是基督徒背负着拯救世界的重担。”
  如同偷吃禁果堕落的夏娃,梅拉尼背负给她带来罪恶感的婚纱走上了救赎之路,这个过程预示着她日后多舛的命运,饱受磨难的经历。在兰道太太帮助下,梅拉尼卖掉家乡的房子,离开舒适无忧的中产阶级生活,来到阴暗诡异的像蓝胡子城堡一样的玩具铺。她在怪兽一样的菲利普的弹压下活着,像是个“上紧了发条的摆家什娃娃,按照设定的动作运转……失去了自我意志”。她的生活发生了连自己都不敢承认的改变:不许穿裤子,只能着裙装;用肥皂、凉水洗头、洗澡;不许上学,在店里接待顾客,擦永远也擦不完的柜台和现金柜;她去商店为家里采买必需品,但从来都是赊账,然后由菲利普每季用支票付清;在菲利普家永远无法享受圣诞节,因为舅舅怕浪费钱。梅拉尼所遭受的磨难的高潮是通过菲利普的木偶剧来展示的。卡特在这里借用了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原型: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众神之王宙斯,贪恋凡间斯巴达国王的妻子琳达的美貌,化身为天鹅诱奸了她。梅拉尼被迫扮演被天鹅强暴的琳达。卡特在小说中是这样描述天鹅的:
   “差不多和她一样高,一个用复合板做的蛋卵形状的球,喷成了白色,穿了一层用胶水粘上的羽毛。”
  伴随着菲利普“深沉、庄严”的旁白以及小提琴的哀鸣声,天鹅的“脑袋向前探着落下来,依偎着她的脖子。镀金的鹅喙深深地啄进了她柔软的皮肤……她整个都被天鹅覆盖了。淫猥的天鹅骑在她的身上……那只被情欲控制的天鹅差不多把她的裙子半脱下来了……”。最终忍无可忍的费因控制不住愤怒将天鹅肢解后剁成了碎片。
  在身心饱受磨难的过程中,梅拉尼的的女性主体意识在慢慢觉醒。她的成长过程也是其对于被客体化的危险的认识和争取成为主体意识抗争的过程。由开始的消极、被动到后来的积极主动。
  故事开始,15岁的梅拉尼在即将步入成年人之际“发现了自己的血肉之躯”,于是她站在镜前欣赏自己如花苞初绽的女性身体,她幻想自己是各派画家画中的女郎,“她坐在椅子上,双腿分开,脚边摆上一只水碗和一条毛巾。这样假装是在为图卢兹-罗特列克摆姿势,时常让她感觉自己有点过于邪恶”;她还把自己“设制成了一个克拉纳赫的苍白的、神情得意的维纳斯”。此时的梅拉尼女性意识开始觉醒,但是她对自己的身体自恋似的欣赏是通过作为主体的男性的眼睛来完成,因为她脑海中关于完美成年女性的概念均来自于美术和文学作品中的约定俗成的女性形象。她的性幻想是奉献性质的:她愿意随时向假想中的“丈夫”显露自己洁白光滑的长腿;对于娇小的乳房她“感到沮丧”;她害怕发胖,这样会没人爱,到死都是处女。对于自己的身体,她必须要通过别人来爱自己。
  父母出事后,梅拉尼和弟妹被迫来到舅舅家,由中产阶级舒适富裕的生活跌入阴暗幽闭的玩具店,虽然饱受身心折磨,但她强迫自己去接受,因为她认为这都是那个婚礼服之夜造成的过失,她认定当初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时也是她这种感受,而且夏娃是咎由自取。梅拉尼穿上特地给天鹅配戏缝制的薄绸裙时,觉得自己是头戴花冠的精灵,然后饶有兴致地观察自己发育良好的身体,然而后来,她逐渐意识到男性眼中的自己与自己对自身的观察是不一样的:菲利普想把它塑造成自己的标准:“我想要我的琳达是个小女孩。你的乳头太大了”。她的女性身份被降到木偶人的地位,而且遭到男性偶人强暴。菲利普甚至试图操纵费因来毁掉梅拉尼的贞操,只因为她纯净、天真,这样她就是“某种要被改变、被毁掉的东西。”
  在目睹了舅妈的悲惨境遇,以及费因的反抗后,梅拉尼的女性意识由觉醒到变得越来越强烈,最后她选定了自己的立场:憎恨菲利普。她借钱给大家买礼物,违反菲利普舅舅不过圣诞节的禁令;她甚至把她来菲利普家之前所穿的最好的衣服和项链丢弃,穿上久违的裤子,与幻想成为男性客体的,被男性凝视、操纵并占有的日子决裂。她不再是那个“没有经验且依赖别人”的梅拉尼,她变得“年轻、坚韧、勇敢,送走了她昔日的残迹”。通过梅拉尼的成长过程,安吉拉·卡特向读者展示了女性是如何遭受父权制的压迫的过程以及寻求女性生存空间,建构女性主体意识的过程的艰难。
  
   参考文献:
   [1] 安吉拉·卡特,张静译:《魔幻玩具铺》,浙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2] 王晓英、杨婧:《她世界:西方女性文学百部名著欣赏》,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 瞿世镜:《当代英国小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版。
   [4] 张中载:《当代英国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
   [5] 林斌:《西方女性哥特研究》,《外国语》,2005年第2期。
   [6] 田祥斌:《安吉拉·卡特现代童话的魅力》,《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6期。
   [7] 王腊宝:《黄洁:安吉拉·卡特的女性主义新童话》,《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第5期。
  
   作者简介:
   张家慧,女,1974—,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程航,女,1969—,天津市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20世纪80年代,柯云路以《新星》、《夜与昼》等经典巨著为国人瞩目。尤其是《夜与昼》,被誉为是百科全书式描写社会生活的代表作。本文主要从小说的独特题材、艺术结构、语言风格、心理描写等方面,分析形成当年“柯云路热”、“《夜与昼》热”的原因。  关键词:《夜与昼》 题材 艺术结构 风趣 感觉 哲理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曾说:“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
期刊
摘要张爱玲及其作品以持久的艺术魅力几十年来影响不绝如缕,在港台地区甚至出现了一批追随张氏创作风格的“张派”作家。亦舒作为香港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家,虽自称“师承于张爱玲”,对张的继承却不在标志性的“张腔”——绮丽繁复的意象和阴暗而疯狂的艺术世界。在上海/香港的“双城”背景下,她以都市叙事和女性书写,与张爱玲的都市/女性文本构成了某种对话。  关键词:都市叙事 女性书写 张爱玲 亦舒  中图分类号:I2
期刊
摘要本文以鲁迅小说为例分析了文化、社会和人格之间的关系,即鲁迅小说中的社会潜规律。说明了只有三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才能冲出传统链条走向现代化。  关键词:鲁迅 小说 文化 社会 人格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一   鲁迅是五四时代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文化伟人,正是有了他,五四新文化运动才有了一种高屋建瓴的气势,一种凌雪傲霜的风骨,一种所向披靡的真实与震撼。在塑造了一个个小人
期刊
摘要白先勇在《游园惊梦》中运用意识流手法,改变了传统小说的结构形式和叙事方法,拓展了小说人物生活的广度和心理的深度。并由此形成了小说全新的结构布局,丰富了小说的创作技巧。  关键词:白先勇 《游园惊梦》 意识流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主要集中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台北人》,及长篇小说《
期刊
摘要“死亡”是文学作品中的永恒话题,它作为时代悲剧的结语,蕴蓄着生命的奥秘与独特的文学价值。中国现代文学对“死亡”的审美表达,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不同侧面诠释了“死亡”主题的文学史意义,为中国现代小说中“死亡”叙事的审美展现开拓了广阔的艺术空间。文学文本以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阐释完成了本质的超越和审美的认同。  关键词:现代小说 死亡主题 生命意识 悲剧 生存与死亡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9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坛充斥着拒斥神圣性的崇低写作,诗人们对于现实的贫困表示臣服,满足于日常琐碎甚至沉溺于暴力和混乱。这和海子及其诗歌中的神圣性和理想性形成了鲜明对比。本文对海子诗歌的神性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在贫困时代诗人应该有所作为,解除存在之蔽,重回神圣性。  关键词:海子 神性 崇低写作 诗人何为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一 崇低和神圣性的亵渎  海子的逝去是
期刊
摘要冰心的早期散文《往事》以“爱的哲学”领悟人生,讴歌母爱。其散文语言清丽隽永,纯净雅致,温婉精巧,自然天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冰心体”。在“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冰心散文 母爱 温柔 忧愁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冰心在其诗作《诗的女神》中,将她心目中的诗神的特点概括为:“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温柔、忧愁、含蓄,既是年轻的诗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宋元江南建筑技术与装饰做法多保留早期建筑艺术特征的技术滞后现象,对江南建筑历史特征向地域特征的转化以及大众审美倾向对技术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宋元江南建筑 建筑技术 装饰 地域性 滞后现象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宋元时期的江南建筑,地处江南丘陵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从政治上推动了“江南”区域界限的进一步明确和
期刊
摘要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接骨师的女儿》一直在深入探讨着“中国移民母亲”和“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文化冲突, 本文试从“中华文化的认同与不认同的冲突”、“对母亲权威的抗拒”、“教育观念上的差别”三个方面,揭示谭恩美小说里的母女冲突所表现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母女 冲突 文化 中西方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全世界都认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
期刊
摘要“精神胜利法”已作为阿Q的典型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被读者所接受。但是,在他之前, “精神胜利法”是怎样出现的?是在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之后才用以自慰的?透过分析,不难看出阿Q的另一种经常性行为——投机。这种投机的性格与“精神胜利法”有着立体的关联。本文纵向追溯产生投机行为的根源,从而理解投机在这种根源和“精神胜利”之间的中介作用。  关键词:精神胜利 投机 中介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