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体育项目在幼儿圆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来源 :早期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间体育项目是一种能够培养幼儿主体精神,让幼儿获得深层次心理快乐和成功感的体育活动。本文全面阐述了在开展民间体育项目应用过程中行政教研层面的支持引领,各年级组的创新尝试和民间体育项目对幼儿园的影响。还从物质保障和创新玩法两个方面详细叙述了开展民间体育项目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幼儿体育;民间体育;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6-0052-02
  【作者简介】袁调芬(1974-),女,浙江绍兴人,绍兴县柯岩中心幼儿园园长、幼教高级教师。
  在传统的幼儿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强调动作的练习,忽视幼儿“玩”的天性;强调体育技能的提高,忽视幼儿愉悦情感的满足;强调幼儿模仿性学习,忽视幼儿的自主体验;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强调集体活动,忽视个别、小组活动等问题。鉴于这些情况,我园通过研究民间体育项目在幼儿园的实践应用,探索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的体育活动。
  一、民间体育项目作为课程资源的缺失与唤醒
  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孩子童年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能够让每个孩子在不断游戏的过程中自然习得知识、体验成功快乐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地被儿童所接受。
  我们目前使用的《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第2版)》中,健康领域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这为幼儿园自主开发健康课程资源预留了较大的空间。长期以来,幼儿教师习惯于依赖教材设计健康教学活动,不懂得有效利用周边的文化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等,更缺乏联系幼儿已有经验和水平,来调整设计健康课程的意识。民间体育项目来源于生活,是一种能激发幼儿运动的兴趣,体验运动的快乐,又能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提高,培养幼儿主体精神的体育活动。民间体育能够不断地让幼儿获得体验的愉快,这种愉快是深层次的心理快乐和成功感,因而,民间体育项目在今天的幼儿园仍具有推广价值。
  二、民间体育项目在幼儿园中应用的基础
  (一)制度保障
  2009年,在我园创建首批县级体育特色幼儿园之际,我们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尝试将一些民间体育项目渗透到幼儿园体育课程之中,明确各班级每天开展的两小时户外活动中须至少有一项民间体育项目,同时提出“行政跟进、教研引领、全员参与”三位一体的研究体制,为民间体育项目在幼儿园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专业指导
  民间体育项目伴随着教师的童年生活,因而,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回顾各类游戏的玩法,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当年游戏的快乐折射到现在的孩子心中。在各班级开展民间体育项目的同时,我们组成指导小组不定期地进入班级进行指导,并邀请专家对课题实施负责人和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深度了解体育项目产生的民族风情和历史背景,增加教师对实施民间体育项目的专业情感,从而在指导幼儿活动时更游刃有余。
  (三)平台搭建
  为了提升教师们运用民间体育项目教学的水平,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民间体育项目创新玩法比赛,比赛中教师们热情空前高涨,每个人都在传统项目的基础上设计了很多新颖游戏,仅跳房子系列,就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设计了12种创新玩法。与此同时,我们以编撰《民间体育项目新玩法活动集锦》为依托,在全园范围内征集民间体育项目的案例。然后将征集到的案例进行规范化加工,使原本零散的经验系统化,为教师进一步组织民间体育活动提供抓手与借鉴。我们还将部分改编的经典体育项目录制成光盘,在街道范围内推广使用。
  三、民间体育项目在幼儿园的实践与探索
  (一)创设园所环境,为实施民间体育项目提供物质保障
  1.户外大环境
  我园有7000多平方米户外场地,水池、沙地、草坪、山坡、小路、水泥地、塑胶地错落其中,户外场地高低不同、软硬各异,有平地有斜坡、有直路有弯道。我们因势利导,在户外场地上分别设置了各种运动区域,力图引发孩子动起来的愿望。如在平整的水泥地、塑胶地上画上富有情趣的、五颜六色、蜿蜒曲折的小路和青蛙跳荷叶的图案,这里成了孩子喜欢的跑跳区,他们可以在荷叶上蹦蹦跳跳,也可以沿着小路走走跑跑;孩子们可以利用园中的小树林,玩“躲猫猫”“打仗”的游戏;在葡萄架下,我们设置了民间游戏的玩法介绍,孩子们可以这儿尝试“踢脚绊绊”“绑线绑”等民间游戏。这些区域的设置让幼儿置身于运动的良好氛围中,促使他们乐于活动、敢于尝试,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锻炼了身体、发展了能力。
  2.班级小环境
  我们通过调查、收集、筛选、改编四个环节,将民间体育项目内容有机地融入课程活动和户外活动中,幼儿每天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器械,尽情地玩耍。富有民俗氛围的、开放式的活动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有效促进了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在各班级家园联系栏上,开设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专栏,教师把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照片张贴在专栏上,让幼儿感到亲切的同时又获得了成就感。在“向您推荐亲子游戏栏目”中,教师会根据一周的活动要求和安排,将部分适合在家里开展的亲子间的民间体育项目张贴在推荐栏上,包括体育项目的名称、所需的材料、活动玩法以及活动照片,这不仅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也促进了家园合作。
  (二)创新游戏玩法,为开展民间体育项目注入新的活力
  民间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材方便、简单易学,因而很快就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但有些游戏娱乐性过强、体育锻炼的价值不足,有些约定俗成的玩法限制了幼儿的自由探索,有的游戏规则过于复杂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还有的与现代教育的原则相违背。于是,我们从游戏的玩法、情境和材料等方面对民间体育项目进行创新,使其真正成为适宜幼儿的民间体育项目。
  1.一物多玩
  在开展民间体育项目的过程中,我们结合民间体育项目材料低结构和开放性的特点,通过改变材料的组合或是投放方式对民间体育项目进行了“一物多玩”的探索。如在打门球游戏中,教师在平整的地面上画一道线,将单纯的打门球游戏改成了“打球过线”游戏。让两名幼儿站在线的两侧,其中一名幼儿将球打过线到对方的地块,对面幼儿接到球后再打回来。在幼儿掌握了这种玩法后,教师可以增加难度,将打球的场地设置成打乒乓球的样式,在场地中间画上球台,按乒乓球的规则进行游戏,这在促进幼儿手眼协调发展的同时也对幼儿手腕力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2.领域渗透
  我们在传统的民间体育项目中渗透了其他领域的知识,如在“赶小猪”游戏中,教师将“小猪”用即时贴装饰成红、黄、蓝三种颜色,然后做好红、黄、教育教学研究蓝三间房子,在游戏时要求幼儿一一对应地将小猪赶到与自己颜色相同的房子里去,这样就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色彩对应的学习。
  3.规则变换
  有的民间体育项目幼儿在刚接触时常常玩得乐此不疲,但时间久了便失去了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改编游戏规则和情节的方法赋予传统项目新的玩法。如“迈大步”游戏,传统的玩法是以猜“石头、剪刀、布”来定胜负,胜者可向前迈一步。教师可以在幼儿熟悉规则后,用掷骰子的方式来取代划拳,由骰子上的数字决定迈出的步数,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让幼儿在原有游戏中获得发展,也满足了幼儿自主活动的愿望,并且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4.情景创设
  结合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和以往的教育经验,教师们为民间体育项目创设了新情境、增添了幼儿化的特质。如在“投沙包”游戏中,我们将游戏分为固定物瞄准与非固定物体瞄准两种,加入打“灰太狼”的游戏情节,使活动更吸引幼儿的关注。在“运沙包”游戏中创设“小马过河”的情境,设置“山坡”“小桥”等障碍,不仅增添了游戏的情趣性,也培养了幼儿任务意识,让孩子们更加投入地进行游戏。
  5.丰富材料
  有些民间体育项目的材料是无法购买到的,于是教师们自己动手制作。通过一次次的研讨、比赛及对乡土资源的挖掘,我们自制了许多安全的适合幼儿操作的民间体育器材,并将这些器材编进《园本课程自制器械集》中。我们根据材质的差异把器械分多个系列,有纸板系列、竹系列、布系列等。我们还将幼儿园常见的体育器械进行改造,在创设游戏情景,弥补成品材料不足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如将呼啦圈与绳子结合,做成“网小鱼”游戏中的渔网,用一根竹竿与布马头做成“骑木马”游戏中的小木马。
  在民间体育项目的收集、整理、运用、开发、创新、再运用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化,教育技能得到提高;幼儿也在民间体育活动中,锻炼了身体,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
  [参考文献]
  [1]金学英.把握五个适度,让教学回归自然[J].早期教育,2008,12.
  [2]刘焱,刘丽湘.研究幼儿园教育改革成效,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J].学前教育研究,2008,11.
  [3]杨水旺.顺其自然方成道法其本质乃见真——对学校办学理念的思考与探索[J].人民教育,2011,6.
  [5]曹卫星.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快提升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水平[J].早期教育,2012,1.
其他文献
摘要 本篇通过论述,认为需要把游戏还给幼儿:1.要让孩子有真正选择的权利和自由;2.游戏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3.游戏活动的难度和幼儿的能力相匹配;4.不要让幼儿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关键词 游戏;还给;幼儿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2)11-0018-0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近年来,国家、省市
期刊
摘要 通过微观的公平教育,“促进每个孩子全面地、富有个性地发展”应是教育公平的终结体现。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教学观摩,对江苏省如皋市幼儿园教师关于“有差异地给予回答问题的公平机会”的想法和做法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无论年老的还是年少的,农村的还是城镇的,高学历的还是低学历的,教师们更多地认为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但在实际课堂实践中,却显示出更多的个体偏向性,课堂里“不能公平地给予每个儿童回
期刊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绘本的出版和研究已经成为出版领域和图书创作领域的一个新亮点,持续得到社会和学界的高度关注。我国对于绘本的研究刚刚起步,关于绘本本身的特质、读者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图文表现规律以及绘本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运用等,都处于初步研究阶段。本文试图从儿童绘本阅读研究的教育学视角,对绘本的图、文特质和阅读价值进行探讨,为未来展开深入研究厘清基本思路。  【关键词】儿童绘本;图文关系
期刊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某种意义上是主要的相关利益(责任)方妥协的结果。学生、用人市场、学校各级管理层、专业学术权威共同构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相关利益(责任)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存在不同利益(责任)方价值取向不对称、课程设置的效率与适应之悖论等挑战。面对挑战,我们不能完全迎合用人市场的需要,亦不能固步自封,完全脱离社会,应该在遵循高等教育(主要指大学教育)本质追求的前提下积极适应
期刊
【摘要】六西格玛作为品质管理概念,已被众多成功企业所借鉴,并以其不断追求品质的改进,受到管理者的追捧。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学习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在追求规模发展、集团发展、多元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品质的发展,通过共同愿景、储备人才、制度管理、把握速度、控制质量、文化传承、特色打造、考核评价等方法和手段,就能实现规模与品质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和的天才。  【关键词】六西格玛;和的天才;规模;品质;协调
期刊
【摘要】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是幼儿进行社会化学习最为便利和灵活的资源。利用家庭和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到扬州市幼儿园开发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幼儿园在利用教育资源时,应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幼儿园为主导,并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家庭资源;社区资源;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
期刊
【摘要】早期阅读是0岁~3岁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上海市3岁以-FJL童家庭内早期阅读的环境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儿童家庭内早期阅读受重视,但整体阅读环境尚不理想;家长早期教育意识提高,早期阅读目标功利化;家长在早期阅读指导过程中存在困惑和需求;而电视、电脑等多媒体对家庭开展阅读产生冲击。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0岁~3岁幼儿家庭阅读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早期阅读;家庭环境;
期刊
[摘要]为了达到提升早期教育与保育质量的目标,可以通过调节五项政策杠杆来实现,其中包括:政策的目标和最低标准;数据、监控和调研;家庭与社区的参与;课程与学校标准;从业人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关键要将这五项既独立又具互补性的政策杠杆统一起来。本文将从三个角度——研究内容、国际概况及挑战与策略,分别对这五项政策杠杆如何提升早期教育与保育教育的质量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早期教育 保育 政策杠杆  
期刊
【摘要】游戏作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其质量是衡量一所幼儿园保教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园在幼儿游戏质量监控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大胆尝试,构建了系统、可操作的评价网络,通过多元、科学的评价形式,帮助管理者与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幼儿园游戏的现状,使游戏的研究和指导更具依据和说服力。体现了“诊断与发展”的监控评价功能,促进了教师自我评价的实现,最终使全园幼儿的游戏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俄国画家马克·夏加尔的作品《我与村庄》为例,主要探究以下几个问题:孩子对名画欣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教师在作品欣赏活动中的角色应该是什么样的?如何为孩子选择名画作品和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方法中的半结构化访谈法,研究者本身也作为研究工具之一,在自然的环境下,对所探究的问题做深入的访谈和记录。运用类属分析法,从共性和差异性两方面对大班幼儿解读名画特点进行阐述。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