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监控评价提高游戏质量

来源 :早期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yib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戏作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其质量是衡量一所幼儿园保教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园在幼儿游戏质量监控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大胆尝试,构建了系统、可操作的评价网络,通过多元、科学的评价形式,帮助管理者与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幼儿园游戏的现状,使游戏的研究和指导更具依据和说服力。体现了“诊断与发展”的监控评价功能,促进了教师自我评价的实现,最终使全园幼儿的游戏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
  【关键词】游戏;质量监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6-0037-09
  【作者简介】董磊(1969-),女,上海市人,上海市浦东新区小螺号幼儿园园长、小学高级教师。
  2008年,上海市教研室在全市开展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研究,点燃了各基层幼儿园游戏研究的热情。随着大家对于游戏活动作用和价值的进一步认识,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将游戏研究作为解读幼儿行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一所有着七年游戏研究历程,每年都要承担区里游戏活动展示、具有一定研究成果的幼儿园,我们倍感幸运与压力。幸运的是,研究的团队越来越多,彼此交流的通道宽敞了;感到压力的是如何保持幼儿园在上海浦东新区层面游戏的引领地位。我们对前期研究的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发现的问题引起了我们对于游戏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重视。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项小组,边实践、边调整,不断完善游戏质量监控与评价的方法、内容和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游戏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前期准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将监控评价的过程比作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持续互动的一个历程,那么,给教师提供的作息安排、评价指南、观察要点及提示等等就是先行的“粮草”。遵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制定的《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中“保证每天有1小时的自主游戏和自由活动时间”的要求,我园结合幼儿园课程安排的实际,在“一日活动形式、内容与时间配比表”中,明确了在一日活动中游戏时间的保证。如下图:
  表一、表二的主要功能是规范一日活动中游戏及其他活动的时间。此外,为了确保各类游戏的开展以及合理分配好幼儿园专用活动室的安排,我们做了相关的规定:小班每天上午都是角色游戏,下午的区角活动中30%结构游戏,30%表演游戏及沙水活动,30%个别化学习;中班1周4次角色游戏,1次专用活动室(含沙水活动),下午的区角活动中每天有30%结构游戏;大班1周安排2~3次角色游戏(上半学期可2~3次,下半学期可减少到1~2次),1次全班性结构游戏(下半学期可增加到一周2次结构游戏),1次为专用活动室含沙水活动,下午区角30%为结构游戏。依据这些规定以及幼儿园专用活动室总安排,各班自行制定一周的游戏活动安排表。如表三:
  表三的主要功能是既保证了各类游戏的开展,又为监控评价的时间安排提供了依据。
  除了时间和形式上的统一,教师最关注的还是监控评价看什么。为此,我们先后为教师提供了《游戏课程实施操作要点》(表四)《角色游戏中幼儿社会性情感及行为观察要点与提示》(表五)以及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中关于游戏评价的若干要求(略)。
  《游戏操作要点》融入了几年来全园教师在游戏研究中的经验和建议,既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又是大家行动的指南;而《角色游戏中社会性情感和行为观察要点及提示》则是从发展幼儿社会性情感和社会行为的角度出发,为教师观察、解读、支持幼儿游戏行为和能力提供的更为细化、操作性更强的行动参考。《角色游戏中社会性情感和行为观察要点及提示》在整个监控评价过程中尚处于试行调整阶段,它的完善从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临控评价的效益。
  二、游戏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实施
  1.围绕“幼儿与教师”的监控评价主体,构建系统、可操作的评价网络在游戏监控评价的系统内,既要看幼儿游戏中的表现,又要看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幼儿和教师分别来自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
  其中,游戏监控评价小组成员由固定成员和非固定成员组成。固定成员由园长、保教主任、科研负责人组成,非固定成员为每一学年各年级组的骨干教师1名及聘请的专家。通过多方参与的监控评价,既能解决监控评价小组人员和时间上的不足,又能倾听到来自不同角度的声音,尤其是能够倾听到评价主体的声音,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片面、主观评价的现象。
  2.运用“多元与科学”的监控评价方式,提高幼儿园游戏质量。
  我们力求评价形式的多元化,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清楚游戏,使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
  连续跟踪式评价。即评价人员连续几次对同一主题进行观察评价,了解该主题的发展情况,或评价人员连续几次对于同一个(组)幼儿(教师)进行观察评价,了解幼儿(教师)的行为变化。此外还有评价小组成员分别对一个班级游戏的不同主题进行一对一铺开跟踪观察,旨在了解全体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连续跟踪式评价对于关注幼儿游戏情节、捕捉幼儿游戏亮点、了解师幼游戏发展现状具有较好的作用。
  玩伴介入式评价。即评价人员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孩子的游戏,通过制造矛盾、推进游戏情节等形式了解幼儿游戏的发展空间。玩伴介入式评价的优势在于能更加客观地了解孩子的真实体验和想法,避免了从成人的角度去猜测孩子的某些不确定行为。此外,对于挖掘孩子的游戏潜质也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
  谈话访问式评价。即评价人员通过和孩子、教师面对面的谈话,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了解教师的游戏观和儿童观。谈话访问式评价给予了评价主体话语权,更加适用于对教师的评价。
  案例解剖式评价。即评价人员通过对游戏案例的解剖与分析,判断教师对幼儿游戏特征的了解与把握情况、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分析能力以及对自我的认识。案例解剖式评价一般在游戏现场进行,因为具有真实性、公平性。
  定量分析式评价。即评价人员通过对幼儿或教师某些方面量化的记录来分析汇总被评价人某些方面的现状。如评价孩子在游戏中的交往能力,可以一方面通过孩子游戏中交往的情节复杂程度来判断,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记录在一段时间内孩子交往的频率与时间长度来判断。定量分析式的评价对于专题性的研究有着很好的实际意义。   3.体现“诊断与发展”的监控评价功能,促进教师自我评价的实现。
  现代管理学认为: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诊断性与发展性。因此,从着手启动游戏质量监控与评价活动至今,我们始终坚持这样一个理念和目的:即通过对游戏现场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诊断,了解我园在游戏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我园游戏质量提供信息和建议。
  监控评价实施的初期,在游戏评价现场经常会出现“藏”“教”现象。“藏”:每班都会有几个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为了怕孩子影响到整体评价结果,会故意安排这些孩子跟随着能力强的孩子,或做宝宝,或做病人,唯恐一个人晃在外面被问长问短;“教”:每次评价都会有教师暗地里鼓励能力强的孩子在评价人员面前故意表现,如请你买东西、请你去做客等等,孩子动作忸怩,一看就知道并不是真心实意。分析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将监控评价与考核混淆在一起,另一方面是评价小组的评价内容不透明,模糊了教师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仅干扰了评价的结果,更不利于看清游戏的真实状态。于是,我们通过讲座、公示评价内容、邀请部分教师列席评价现场等形式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评价的目的。除了进入游戏现场的评价外,我们还坚持每月一次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叙事教研。即每一位教师讲述一个在本月发生的关于角色游戏的典型故事,从故事中引出问题抛给大家,也可以自问自答,故事讲完后组员随意发言,最后由评价小组成员进行点评。叙事教研气氛宽松,组员丝毫没有压力,但对评价小组的成员来说,正是一次了解教师游戏发展现状的机会。随着教师对游戏监控与评价的进一步认识,大家慢慢地从被动到主动,从“藏”到“露”,从“教”到“放”,最后会主动告诉评价人员在游戏中发现的现象。幼儿园现在正在试行的《角色游戏中社会性情感和行为观察要点及提示》目前已经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和建议,第二稿的更新工作就要启动。这项工作获益于游戏质量监控与评价,同时又为质量监控评价的实施提供更科学有效的依据。
  虽说游戏监控与评价不直接与考核挂钩。但是,为了调动教师游戏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掘教师中游戏研究的“好手”,我们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评选“游戏特色教师”“游戏新秀”等形式,帮助教师将他控内化成自控,变等待为需要,逐渐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管理,以至最终促成教师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通过角色游戏有效的质量监控评价,一方面,幼儿的游戏时间得以充分保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不断在新的、更高的起点出发,进行游戏的研究和指导,最终使全园幼儿的游戏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评价[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张珊明.国外有关儿童游戏的文化研究进展[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11).
  [3]黄琼.学前教育我的梦想与追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4]卢家楣.情感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游戏活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要 教育实习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教育实践能力的机会。但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实习生普遍地产生了消极感受,这已影响到教育实习课程效果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质量。本文深入剖析了实习生消极实习感受产生的原因,并基于此,提出了改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课程的建议。  关键词 学前教育;教育实习;消极感受;课程改进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
期刊
摘要 学前教育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教育和社会问题。为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务院关于当前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纷纷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其中,绝大多数省市均采用“县级财政投入为主”的幼儿教育投入体制。通过对四川X县的调研,我们认为以县级财政投入为主的幼儿教育成本分担体制不適合西部农村的实际情况,西部农村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应以中央和省级政府为主体;西部农村幼儿教育政府间成本
期刊
摘要 本篇通过论述,认为需要把游戏还给幼儿:1.要让孩子有真正选择的权利和自由;2.游戏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3.游戏活动的难度和幼儿的能力相匹配;4.不要让幼儿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关键词 游戏;还给;幼儿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017(2012)11-0018-0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近年来,国家、省市
期刊
摘要 通过微观的公平教育,“促进每个孩子全面地、富有个性地发展”应是教育公平的终结体现。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教学观摩,对江苏省如皋市幼儿园教师关于“有差异地给予回答问题的公平机会”的想法和做法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无论年老的还是年少的,农村的还是城镇的,高学历的还是低学历的,教师们更多地认为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个孩子”,但在实际课堂实践中,却显示出更多的个体偏向性,课堂里“不能公平地给予每个儿童回
期刊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绘本的出版和研究已经成为出版领域和图书创作领域的一个新亮点,持续得到社会和学界的高度关注。我国对于绘本的研究刚刚起步,关于绘本本身的特质、读者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图文表现规律以及绘本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运用等,都处于初步研究阶段。本文试图从儿童绘本阅读研究的教育学视角,对绘本的图、文特质和阅读价值进行探讨,为未来展开深入研究厘清基本思路。  【关键词】儿童绘本;图文关系
期刊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某种意义上是主要的相关利益(责任)方妥协的结果。学生、用人市场、学校各级管理层、专业学术权威共同构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相关利益(责任)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存在不同利益(责任)方价值取向不对称、课程设置的效率与适应之悖论等挑战。面对挑战,我们不能完全迎合用人市场的需要,亦不能固步自封,完全脱离社会,应该在遵循高等教育(主要指大学教育)本质追求的前提下积极适应
期刊
【摘要】六西格玛作为品质管理概念,已被众多成功企业所借鉴,并以其不断追求品质的改进,受到管理者的追捧。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学习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在追求规模发展、集团发展、多元发展的同时,更注重品质的发展,通过共同愿景、储备人才、制度管理、把握速度、控制质量、文化传承、特色打造、考核评价等方法和手段,就能实现规模与品质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和的天才。  【关键词】六西格玛;和的天才;规模;品质;协调
期刊
【摘要】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是幼儿进行社会化学习最为便利和灵活的资源。利用家庭和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到扬州市幼儿园开发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幼儿园在利用教育资源时,应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幼儿园为主导,并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家庭资源;社区资源;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
期刊
【摘要】早期阅读是0岁~3岁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上海市3岁以-FJL童家庭内早期阅读的环境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儿童家庭内早期阅读受重视,但整体阅读环境尚不理想;家长早期教育意识提高,早期阅读目标功利化;家长在早期阅读指导过程中存在困惑和需求;而电视、电脑等多媒体对家庭开展阅读产生冲击。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0岁~3岁幼儿家庭阅读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早期阅读;家庭环境;
期刊
[摘要]为了达到提升早期教育与保育质量的目标,可以通过调节五项政策杠杆来实现,其中包括:政策的目标和最低标准;数据、监控和调研;家庭与社区的参与;课程与学校标准;从业人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关键要将这五项既独立又具互补性的政策杠杆统一起来。本文将从三个角度——研究内容、国际概况及挑战与策略,分别对这五项政策杠杆如何提升早期教育与保育教育的质量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早期教育 保育 政策杠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