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入微课 玩转语法课堂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a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能完美的做到这三者,方为名师。传统的由内而外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知识输出和传授,而新型的微课教学则利用视频资源引导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课内探究谈论答疑解惑,在辩論中形成顿悟。新时期的学生与时俱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而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化繁为简,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关键字] 微课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答疑解惑 翻转课堂
  2016年5月7日上午,笔者通过陈星火老师对“微课教学与翻转课堂”的知识讲座,第一次真正认识并了解到“微课”。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介,教师在5到10分钟的短片里,运用图像,声音,文字针对某个重难点,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改变“导入—新授—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以“任务—自学—讨论—总结”代之。改变“满堂灌”“独角戏”为学生自主参与谈论并答疑解惑。同时学生可以自主借助这个媒介,反复学习,高效学习,翻转了传统课堂。
  陈老师的培训令笔者茅塞顿开。目前,笔者针对中考英语进行一二轮复习相结合,总感觉一面对语法,学生就力不从心。笔者讲了千万遍,学生听着新如从前,困惑许久。恰逢参考书中涉及到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微课二维码,笔者直呼:“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一场对渗透微课教学,玩转语法课堂的初试拉开帷幕。
  笔者考虑到目前几乎所有孩子都已经配备了手机,他们获取网上新信息新事物的能力很快,尤其是对功课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更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与时俱进,能和他们做朋友的,懂他们的。于是,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课前三步曲:
  (1)明确自主学习任务单——賓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定义及在句型中的判断和运用;(2)利用手机扫一扫微课二维码,认真看,反复看,尽量看懂,圈记疑惑处;(3)独立完成附加题,自己做好注解。
  笔者把传统的“课堂内——课堂外”转化为了“课堂外——课堂内”。充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把知识的“传道,授业”转化为学生的“吸收和内化”。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直接的经验,印象极其深刻。同时配套的优秀网络资源,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引人入胜,给学生的固有思维注入了新的血液,令他们愿学,爱学。
  周一例行检查,笔者发现“微课”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李紫怡同学不仅完美的完成了任务,每小题都有自己对这个答案的分析,还附上了自己的批注: “动宾名定”。①定语从句翻译时,把整个从句用来修饰前先行词。②疑惑:I like the place I lived there three years ago.填where 而不是which or that.是不是先行词表地点时都是用where? 吴琪同学英语底子差,对英语几乎是“瞎猫抓死耗子”,但是笔者发现他的任务表尽他所能的填上了他收获得的知识点,更难能可贵之处在于“I hate the people don’t help others when they are in trouble.”这一题的选项里只有“who”答案,他却可以在旁边加上“that”.在王强同学的任务单上,笔者看到了他对宾语从句中考查陈述句的知识点旁写到:“凡是特殊疑问词后有do does did的都排除”虽不全面,但却是他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这些思维的火花实属不易。课堂外,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探索。而课堂内,则是展示交流,答疑解惑,合作双赢。
  周一的英语课,笔者和学生们玩的很嗨,枯燥的语法课堂顿时成了思维碰撞和学识辩论的场所。学困生问题疑惑比较多,他们会要求中游学生和优秀学生代表来回答,抑或是由其它同学自主回答,允许补充,允许生疑。探讨这一题“I like the place I lived there three years ago.”时胡丽沙同学则坚持要用“that or which”.她的理由是根据定语从句的翻译:我住在这里三年来可以修饰the place.全句可以理解为“我喜欢这个我居住了三年的地方”。而周倩则运用了微课中黄老师的话“先行词必然充当了从句中的主语或者宾语,如果没有充当成分则为地点状语”。双方僵持不下,这时,整个课堂的“导演”——笔者我则出面做出协调,并用实例分析在疑似定语从句中的特殊用法。大部分时间笔者则是穿梭在全班教室里,游走在每个学生身边,及时掌握他们对知识的更新状态,并针对小部分不善于沟通,性格内敛的学生或者问题比较深奥的知识点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这堂课学生不仅深刻了解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要义,也从辩论和讨论中形成了顿悟。
  45分钟稍纵即逝,而学生意犹未尽。“今天感觉时间过的好快!”“我从没有哪一天学得像今天一样明白,嘿!”“老师,以后也都这样学吧,好好玩”......学生们的唠嗑,让笔者很欣慰。关于“微课”的处女秀,似乎成功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课堂,教师只做到“传道和授业”,而忽略了解惑。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疑惑。如果教师只注重输出而没有及时获得反馈,如果没有人来及时为学生解答,那么当问题堆积越来越多时,学生自然就“掉队了”。微课教学与翻转课堂势必会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生的自主化学习。改革浪潮已然来袭,年轻的教师们,准备好做“冲浪儿”了吗?
其他文献
对教师来说,在数学课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最为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摸索前进。当然,这里的放手绝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不完善的知识。所以,我们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时,还要多在引导上下工夫,讲究“导”的艺
期刊
【摘要】在初中数学的一些大题或压轴题中,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往往不是最终目地,有可能只是解决最终问题的一些必要条件之一,而利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出一次函数解析式后,再将直线经过的两个点的坐标代入,建立关于一次项系数k和常数项b的方程组,解出k、b后方可求出直线的解析式,又占用较长时间,若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能快速写出直线的解析式,将有利于我们能更合理利用宝贵时间,直奔问题的核心。本文仅就已知两个点的坐标
期刊
现在的孩子阅读能力弱,读书没有感情,更谈不上语感,这样抑制了孩子的思维的发展主动性和情感的陶冶,阻碍了孩子的知识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冷淡之情。学生与文本内容只存在表面上的,无激情的,枯燥的,机械的互动,根本不能唤起学生对文本的情感,致使语文存在费时低效,令人苦不堪言,急在心头。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实现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呢?以下就是我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兴趣是最好
期刊
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开篇文章。第八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人文性价值。作者用生动的语言,雕刻精美隽永的短文,表达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展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在奇特的风景
期刊
[内容摘要]实验教学理论是应新时代新经济新教学要求下产生的用于解决新教学矛盾而产生心得教学理念。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创造相应的教学教学情景中,通过让学生自己操作动手,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强调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师生良性互动。而要实现这种良性互动就需要我们学会灵活、准确的将实验教学的各个部分的教学教学理论综合运用起来
期刊
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来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中学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地理学科也不例外。而地理学科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据此,就中学地理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树立新的教育思想  21世纪是教育世纪。知识经济时
期刊
[内容摘要] 中考主要是考察学生初中三年学习的内容,以此,为保证学生的整体升学率,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在中考改革的环境背景下,重新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明确教学方向,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中考改革 应对  一、立足考纲,抓住考试重点  针对江西省中考改革,为保证课堂教学满足改革要求,使学生可以顺利通过中考考试,初中语
期刊
[内容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教学也离不开生活”。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數学知识成为学生所熟悉的情景,让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就会体会到生活中充满数学。在课堂教学中,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关键词] 中学数学 数学教学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事关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一件大事。  目前,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和因素;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
期刊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课堂教学中不能创设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一句空话。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