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地读细细地品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gu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如茉莉》是一篇清新、朴实的散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感受父母之间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内涵。根据这一重点,我设计了“三读三写”的环节。
  
  一、实施“三读三写”
  
  1 撰写批注品味爱
  同学们,母亲说爱如茉莉,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都藏在一个个细节中(板书:细节),请你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细节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在书中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学生分别找出文本中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细节描写来做批注,体会文中父母之间的真爱,感受到真爱蕴藏于平凡的生活细节之中。
  2 创作小诗回味爱
  是啊,正如作者在原文中所写的,真爱无痕,挚爱无声。课文中的这些细节是多么令我们感动啊!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从这些质朴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这份爱虽然平凡,却是那样的真切又富有诗意!这样的爱不正像一首诗吗?让我们再次阅读文中细节,一起来抒写这份诗意的爱。
  出示练习,让学生填空。
  爸爸和妈妈的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
  爱是吃完后再告诉的信息,
  爱是_______,
  爱是_______,
  爱是_______……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学生写小诗,并朗诵自己的作品。是的,爱在心里,爱在细节当中,充满细节的爱,总是这样一次次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同学们,文中关于爱的细节描写,在你们心灵的感悟下,化作了一首首美丽温馨的小诗。真爱如诗啊!
  3 个性表达感悟爱
  爱如茉莉,比起爱如玫瑰,爱如牡丹,显得更加的平淡平凡,但是却更有特点、更令人回味。请大家再次阅读文中细节,回想自己的生活,你是否也感受过如茉莉般的爱呢?爱其实简简单单,有时候一个眼神、一句温暖的话、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体现了爱。请把你记忆中最平凡最温馨的一个细节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学生在淡淡的音乐声中写出自己对生活中爱的感悟。然后朗读交流。
  同学们每一次的朗读,就像茉莉那淡淡的清香,在教室,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弥散。爱就在不经意间传递。你们给予了别人爱,也得到了别人的真爱。在悠悠的音乐声中,一切显得那么静谧、美好,每位学生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学生品味了爱,抒写了爱,感悟了爱,语文和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二、教后反思
  
  1 撰写批注是落实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爱如茉莉》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围绕“从哪些细节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进行专题批注,然后再让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在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课堂氛围中达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难点,感受作者父母之间平淡而感人的真爱。这种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批注,师生共同讨论交流的模式,真正实现了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
  2 创作小诗是体现个性化理解的需要。同样的文本,同样的爱的细节,不同的学生来读,也一定会有不相同的感受、理解。因此,在“一读一写”的环节之后,要求学生再读文本,根据自己对文中细节的理解,写一首关于爱的小诗。这个环节的设置,实际上是一种发展型评价模式的要求。不对学生采取一刀切,正视学生的实际发展。每个学生的心理体验不同,对文中细节的感受力不同,他所创作出来的小诗也应该异彩纷呈。比如,有一个学生写道:爱是直奔医院的关心,爱是爸爸紧握的手,爱是妈妈恬静的微笑,爱是爸爸蹑手蹑脚的动作。另一个学生写道:爱是爸爸的一句叮嘱,爱是爸爸布满血丝的双眼,爱是妈妈麻木的腿脚,爱是爸爸妈妈的心意。这些个性化的表达,凸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3 个性表达凸显了浓浓的“语文味”。在《爱如茉莉》一文的教学中,我安排了“请你再次阅读文本感人的细节,回忆自己生活中一个爱的细节,写一段话”的教学环节,就是深度感悟文本的方式。
  在片段练习中,每个学生都写出了对自己生活中爱的感悟。一位学生写道:李老师,不知道你记不记得,你刚来的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放学时,我独自回家,所以您特别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你回家一定要打一个电话给我,不然我会不放心的。”爱就是一句话,爱是平平凡凡的,如同茉莉的清香,如同午后纯净的阳光。从师生情,到同学情,到亲情,学生稚嫩的表达描绘了人生最动人的画面,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领悟到爱是生命中的至美,即使平凡如茉莉,也是馨香永远。
其他文献
很多学生摸不着习作的门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构思。如何指导学生构思,帮助学生还原习作写作过程呢?  首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围绕自己拥有的材料和思考所得,确定写作的目的及其材料。“课标”的字里行间诸如“独特感受”“有创意地表达”等表述,还是重视学生这些能力培养的。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项最具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活动,而忽略了“独特感受”和“有创意地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创造性就无从谈起,学生的灵感也可
期刊
人生和语文天然不可分,像水与乳的交溶,肉与灵的融合,人与文表里如一,和谐共生,构建了人的鲜活而智慧的生命。    一    人的有机休很复杂,而人生其实很简单。“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若是始终不渝地守护住自己善良、仁爱之心,一辈子就会活得安宁而愉快。唯有简单,才是人生走向光明的幸福旅程。  语文很丰富,教学语文其实也很简单。“语文是什么?就小学而言,我们可以回答说: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
期刊
语文学习主体关注的焦点不在于弄懂课文直接传输的内容,而在于怎样才能正确、快速地接受课文传输的信息,怎样学会像作者那样搜集、整理、加工各种社会信息,形成自己的思想感情,又怎样准确、简洁、生动地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会学生采用合适的解读途径和处理加工方法,准确高效地提取或开发利用文本的信息价值,应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为此,提请注意以下几点:    一、“常态阅读”与“特殊阅读”兼顾    文本类
期刊
我猜不出党有多么多么高大,  也猜不出党有多么多么漂亮,  我只知道党在我心中,  是明亮温暖的太阳。  太阳照耀黄山、黄河,  太阳照耀长城、长江……  祖国的山山水水就壮丽、秀美,  祖国的山山水水就富饶、鲜香。  太阳照耀北京、上海……  中华大地就熠熠闪光——  北京奥运精彩纷呈,  上海世博璀璨辉煌……  太阳照耀山区、水乡,  山区、水乡就天天变样:  一座座茅屋变成了漂亮的小楼,  
期刊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最后的姿势》一课,是一曲师爱的颂歌,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让人的心灵受到震撼,让人的心灵受到洗礼。作者用平实的叙述、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勾勒了谭千秋老师在地震突如其来之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护卫学生生命的高大人物形象。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诠释了深沉、博大的师爱,升华了大爱无疆的师魂。这是人生的高度,这是英雄的气概,这是雄鹰的飞翔,感天动地,直击人心。    一、环境描写有序铺陈
期刊
一、隐性课程资源的内容    “隐性课程资源”是指在教学中因“正规教学内容”的需要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的诸多因素。其主要内容包括:  1 衍生资料。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文本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情感经历之间有较大距离的情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根据需要适时补充与文本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与文本有关的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加深理
期刊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师:最近,我在《儿童文学》杂志上读到了一篇叫《蒲公英》的散文。它的第1自然段写得很有意思(媒体映示:夕阳晚风飘)咱们一起来读读。  生:(读)夕阳晚风飘  师:这个自然段只有5个字。读后,你想说些什么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生:虽然这一自然段很简洁,但是它把夕阳落下的意境。表达得很美。  师:夕阳、晚风、飘。谁在“飘”?  生:蒲公英在晚风中随风飘荡,这番景象太美了。  生:
期刊
好课如松,简约而丰满。松,根系坚韧有力,深深扎入泥土,枝干通过它从大地汲取养分;松,外形是简约的,一根笔直的干撑着伞一样的冠。松,又是丰满的,主干挺拔,枝干有力多变,针叶丰满浓密。那根系就像从文本中发掘出的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价值的东西,它是学生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的依托。那粗壮的干宛若课的清晰的主线。那从干上向外伸展的有力的枝和枝上缀生的浓密的针叶,不就是课堂上在合适处切入的丰厚的语文训练么?从松
期刊
一、启发渲染,激活体验    1 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风筝吗?喜欢它什么?前一段时间老师布置大家假日放风筝,觉得有意思吗?  2 欣赏放风筝的定格画面:儿童在广场开心放飞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风筝。  3 互动交流,激活学生已有的经历和体验,提高对风筝的认识。  ,  [设计意图卜一课堂的揭题非常关键,应有感染性和激活性,利用启发谈话、点击回忆、呈现真实画面,强化刺激,调动学生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有
期刊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南京市拉萨路小学特级教师江和平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感慨颇多。课堂里教师和学生自自然然,率性随意。共同构建了一个快乐、自由的“师和生的园子”。    一、自然随意地“聊”    师:我家有一个——  生:大园子。  师:不够大。我家有一个——  生:大园子。  师:是回忆的语气,慢慢地说。我家有一个——  生:大园子。  师:这园子里样样都有,可热闹了,可好玩了。我们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