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笔者给合多年教学实践,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了谈看法。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求异思维; 创造思维; 发散思维; 想象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语文课标也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师责无旁贷。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是学生热爱学习、积极思索的内在动力,是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是调动创新意识的动力。语文教师要努力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外部情境,不断推动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有效推动学生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推进创新思维、提升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通过歌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初中生活泼好动,对歌曲有很大的兴趣的特点,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择一些歌曲可以活跃、生动课堂氛围,又能使学生产生轻松自如的心理,为学生愉悦地去探索、去创造奠定基础。笔者在教《愚公移山》这一课时,就为学生播放《愚公移山》这首歌,既为新课的学习铺路搭桥,又让学生在怡然自得中放飞思维。在教学《斜塔上的实验》一课时,师生之间就共同讨论了地球重力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一些有关的重力试验,看看大小皮球从高处落下的具体情况,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所做试验的具体情况,同时,阐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动手实践,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真理而在思维上标新立异。
二、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创设语文实践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创新教育的培养贯穿于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学应变传统的概念化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为实践性教学。如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将其改编,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个个都积极地研究教材、把握剧本,都真正成了剧中人,想过把“演员”瘾,这样也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为学生开创了语文实践天地。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结尾,或是在中间。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就在对课文的空白大胆想象和描述中迸发出来。如在教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后,我启发学生:战斗胜利后,战友们会对邱少云怎样呢?你来为这个故事续上一个结尾。学生们顿时兴致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有从战友角度说的,有从连长角度说的,有从朝鲜人角度说的,还有从邱少云亲人角度说的……。多么丰富鲜活的想象呀!在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中,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创设教学情境,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情景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情景的创设可分为提供具体活动的场景和提供学习资源两类。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例如,在上《皇帝的新装之后续》作文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游行后皇帝将会有些什么举动呢?”很多学生都说诸如“把大臣们、骗子都杀了”之类的话。可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他没杀,而是把那小孩接到宫里重用,让他教所有人做人的道理”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还时我抓住这一时机,叫同学进行探讨。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各抒己见,每一种见解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又如教《捞铁牛》一课结尾写道:“他们用同样的方法捞起了其他几只铁牛。”教学时,我问学生“用同样的方法”与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是不是完全一样?捞其他几只铁牛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我提这类问题也是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有美感参与的、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并且有开拓创新特色的思维活动。具体说,是在问题情境中,对已有信息改造加工并提高它们之间的联系,生成新的信息的高级反映过程,是一种有创见性的思维活动。它可分为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形式,当然也包括幻想,“幻想也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杨振宁语)。如讲到《祝福》中祥林嫂死因时,许多学生提出了种种看法,有的认为是环境迫害而死,有的认为是流言淹没而死,有的认为是个人性格中的奴性成分使之走向死亡……学生提出的这些说法,教师都应鼓励,应该肯定学生对问题的创见性。有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如让学生“反弹琵琶”:《项链》一文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请对这种说法予以批判;勤奋一定出人才吗?请阐述自己的观点,等等。
四、启发学生的想象,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开创新能力之路
创新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想象力就没有创新。想象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我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就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对诗歌精练语言的理解,体会其优美的意境,捕捉诗人强烈而含蓄的思想感情,“猜测”出诗歌背后的深层的意蕴,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例如,在教《天净沙·秋思》时,让学生通过对诗歌的理解,画出一幅《游子思乡图》来。教《秋思》时让学生分别画出三幅秋天的画面。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点尝试,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7-01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 求异思维; 创造思维; 发散思维; 想象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语文课标也明确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师责无旁贷。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兴趣是成才的起点,是学生热爱学习、积极思索的内在动力,是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是调动创新意识的动力。语文教师要努力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外部情境,不断推动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有效推动学生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推进创新思维、提升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通过歌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初中生活泼好动,对歌曲有很大的兴趣的特点,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择一些歌曲可以活跃、生动课堂氛围,又能使学生产生轻松自如的心理,为学生愉悦地去探索、去创造奠定基础。笔者在教《愚公移山》这一课时,就为学生播放《愚公移山》这首歌,既为新课的学习铺路搭桥,又让学生在怡然自得中放飞思维。在教学《斜塔上的实验》一课时,师生之间就共同讨论了地球重力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一些有关的重力试验,看看大小皮球从高处落下的具体情况,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所做试验的具体情况,同时,阐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动手实践,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真理而在思维上标新立异。
二、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创设语文实践天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创新教育的培养贯穿于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学应变传统的概念化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为实践性教学。如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将其改编,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个个都积极地研究教材、把握剧本,都真正成了剧中人,想过把“演员”瘾,这样也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为学生开创了语文实践天地。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留有一定的空白,或是在结尾,或是在中间。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学生的创造力往往就在对课文的空白大胆想象和描述中迸发出来。如在教完《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后,我启发学生:战斗胜利后,战友们会对邱少云怎样呢?你来为这个故事续上一个结尾。学生们顿时兴致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有从战友角度说的,有从连长角度说的,有从朝鲜人角度说的,还有从邱少云亲人角度说的……。多么丰富鲜活的想象呀!在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补充中,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感悟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创设教学情境,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情景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情景的创设可分为提供具体活动的场景和提供学习资源两类。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设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例如,在上《皇帝的新装之后续》作文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游行后皇帝将会有些什么举动呢?”很多学生都说诸如“把大臣们、骗子都杀了”之类的话。可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他没杀,而是把那小孩接到宫里重用,让他教所有人做人的道理”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还时我抓住这一时机,叫同学进行探讨。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各抒己见,每一种见解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又如教《捞铁牛》一课结尾写道:“他们用同样的方法捞起了其他几只铁牛。”教学时,我问学生“用同样的方法”与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是不是完全一样?捞其他几只铁牛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我提这类问题也是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有美感参与的、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并且有开拓创新特色的思维活动。具体说,是在问题情境中,对已有信息改造加工并提高它们之间的联系,生成新的信息的高级反映过程,是一种有创见性的思维活动。它可分为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形式,当然也包括幻想,“幻想也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杨振宁语)。如讲到《祝福》中祥林嫂死因时,许多学生提出了种种看法,有的认为是环境迫害而死,有的认为是流言淹没而死,有的认为是个人性格中的奴性成分使之走向死亡……学生提出的这些说法,教师都应鼓励,应该肯定学生对问题的创见性。有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如让学生“反弹琵琶”:《项链》一文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请对这种说法予以批判;勤奋一定出人才吗?请阐述自己的观点,等等。
四、启发学生的想象,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开创新能力之路
创新离不开想象,可以说没有良好的想象力就没有创新。想象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我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就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对诗歌精练语言的理解,体会其优美的意境,捕捉诗人强烈而含蓄的思想感情,“猜测”出诗歌背后的深层的意蕴,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例如,在教《天净沙·秋思》时,让学生通过对诗歌的理解,画出一幅《游子思乡图》来。教《秋思》时让学生分别画出三幅秋天的画面。
以上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点尝试,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