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队伍是高校学生基层活动的组织者,是高校团学工作的主力军,也是构建和谐团总支的重要力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培养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然后详细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培养机制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的有效培养。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培养机制;研究
0 引言
大学生团学干部与普通学生的联系最为密切,是从事团学工作老师的首要依赖力量,对团学各项工作的开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培养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团学干部队伍,就成为摆在团学工作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显得尤为重要了。
1.当前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流动性过快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团学干部流动性较快,严重地影响了团学工作的延续性。有些团学干部面临着即将毕业,不得不更换新的团学干部,另外还有部分团学干部面对学生工作的压力性,为了学习成绩不得不选择逃离团学组织,新接替的团学干部因缺乏工作经验和时间而无法较快胜任现有工作,这些无疑会给团学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影响着团学工作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1.2创造性发展滞后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团学干部主要是听从负责团学工作老师的行动安排,服从负责团学工作老师的管理,处于一种被动的强制和管理的地位,无法充分发挥大学生团学干部开展工作的创造性发展。这些团学干部过多地被动接受任务,创造性发展滞后,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思路被严重地限制了,逐渐丧失了团学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校团学工作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1.3培养内容单一化
目前,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的培养内容过于单一化,尚未真正为大学生的个性化、创新性发展提供足够宽松的空间,势必会影响到团学干部的纵向性发展和团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另外,高校对大学生团学干部的培训仅仅注重理论性培训,缺乏一定的实践性操作知识培训,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对提高团学干部个人能力的成效性偏差。
1.4考核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团学干部的考核只是采用主观式的考核办法,考核机制不健全,其考核评价的意义一般不大。对大学生团学干部进行考核时往往仅凭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主观判断,依靠平时印象进行相应的考核打分,个人主观性较强,缺乏对团学干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团学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团学工作的成效性。
2.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培养机制的对策探讨
2.1要转变团学干部的培养观念
在新形势下,为有效增强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的培养机制,首先要转变团学干部的培养观念,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独立解决问题与临场应变能力,积极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自我个性与创造性,促使他们逐渐从“助手型”转变成“主体型”,真正发挥出团学干部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要不定期地组织团学工作的研讨与交流,让团学干部总结工作规律,分享工作成果,有效提高大学生团学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学习研究型的团学干部队伍。
2.2要建立规范化、长效化的团学干部培养机制
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增强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培养机制的成效性,就要建立规范化、长效化的团学干部培养机制。对大学生团学干部的培养必须要注重长期性和持续性,不是一劳永逸的,不能仅仅在团学工作初期培养一次就完事,而应该在团学工作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理论知识、业务技能以及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促使团学工作日益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深入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学生团学干部的流动性,增强大学生团学工作的延续性,从而进一步减少团学干部更替所造成的团学干部再次培养消耗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2.3要规范团学干部的选拔、激励、监督和管理机制
在新形势下,要规范大学生团学干部的选拔、激励、监督和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增强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的培养机制。首先,要规范大学生团学干部的选拔程序和机制,努力选拔出那些德才兼备、业务素质过关、具有较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团学干部,才能确保带领其他同学做好团学工作。其次,要建立团学干部的激励机制,积极奖励那些团学工作优秀的干部,提升他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努力工作的自信心。最后,还要健全大学生团学干部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教师和学生加大对团學干部的监督力度,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权力,及时制止和遏制他们的偏差行为,以确保大学生团学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模范性。
2.4要采取“帮、带、传、教”的团学干部培养方法
在新形势下,要认真把握团学共组的发展规律,采取“帮、带、传、教”的培养方法,努力增强大学生团学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高校大学生团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与延续性,这就要求团学干部之间要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努力形成“以老带新”的工作局面,老干部要定期为新干部开展信息引导、工作指导,有效促进新干部的成长。同时,新干部还要多向老干部请教,学习、掌握老干部保留下来的工作总结和工作流程,以尽快了解、适应团学工作现状,减少因不熟悉工作而出现的失误,努力为团学工作提出创造性、建设性的工作思路。
2.5要注重多元化和差异性的团学干部培养内容
在新形势下,在培养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时,一定要注重多元化和差异性的培养内容,不能不分层次、不分类型地进行单一化的培养。对此,要根据不同的学识层次、不同的自身素质进行不同强度、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培养,努力设计出因人而异的满足各自需求的团学干部培养计划,增强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培养的多元化与差异性,真正做到因人而异、按需施教。
2.6要建立团学干部的全面跟踪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
在新形势下,要建立团学干部的全面跟踪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进一步促进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培养的合理性与实效性。对大学生团学干部进行考核与评价时,必须要成立专门的评价小组或者机构,确定明确的考核指标,通过团学干部进行的自述报告,全面、客观地对团学干部的工作进行系统、综合的和考核与评价,绝不能仅凭个人的主观判断而去考核、评价团学干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建立健全各种培养机制,开展大量的实践和探索活动,才能全方位地提高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推动高校团学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参考文献:
[1]朱明,易灿灿.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长效培养机制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1,06:112-113.
[2]钟佐彬.新形势下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5:41-42.
[3]谭莉.三本院校团学干部培养机制创新研究[J].才智,2014,26:189.
[4]胡新煜,薛凝,刘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5:144+143.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培养机制;研究
0 引言
大学生团学干部与普通学生的联系最为密切,是从事团学工作老师的首要依赖力量,对团学各项工作的开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培养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团学干部队伍,就成为摆在团学工作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显得尤为重要了。
1.当前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流动性过快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团学干部流动性较快,严重地影响了团学工作的延续性。有些团学干部面临着即将毕业,不得不更换新的团学干部,另外还有部分团学干部面对学生工作的压力性,为了学习成绩不得不选择逃离团学组织,新接替的团学干部因缺乏工作经验和时间而无法较快胜任现有工作,这些无疑会给团学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影响着团学工作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1.2创造性发展滞后
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团学干部主要是听从负责团学工作老师的行动安排,服从负责团学工作老师的管理,处于一种被动的强制和管理的地位,无法充分发挥大学生团学干部开展工作的创造性发展。这些团学干部过多地被动接受任务,创造性发展滞后,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思路被严重地限制了,逐渐丧失了团学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高校团学工作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1.3培养内容单一化
目前,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的培养内容过于单一化,尚未真正为大学生的个性化、创新性发展提供足够宽松的空间,势必会影响到团学干部的纵向性发展和团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另外,高校对大学生团学干部的培训仅仅注重理论性培训,缺乏一定的实践性操作知识培训,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对提高团学干部个人能力的成效性偏差。
1.4考核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团学干部的考核只是采用主观式的考核办法,考核机制不健全,其考核评价的意义一般不大。对大学生团学干部进行考核时往往仅凭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主观判断,依靠平时印象进行相应的考核打分,个人主观性较强,缺乏对团学干部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团学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团学工作的成效性。
2.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培养机制的对策探讨
2.1要转变团学干部的培养观念
在新形势下,为有效增强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的培养机制,首先要转变团学干部的培养观念,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独立解决问题与临场应变能力,积极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自我个性与创造性,促使他们逐渐从“助手型”转变成“主体型”,真正发挥出团学干部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要不定期地组织团学工作的研讨与交流,让团学干部总结工作规律,分享工作成果,有效提高大学生团学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学习研究型的团学干部队伍。
2.2要建立规范化、长效化的团学干部培养机制
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增强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培养机制的成效性,就要建立规范化、长效化的团学干部培养机制。对大学生团学干部的培养必须要注重长期性和持续性,不是一劳永逸的,不能仅仅在团学工作初期培养一次就完事,而应该在团学工作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理论知识、业务技能以及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促使团学工作日益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深入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学生团学干部的流动性,增强大学生团学工作的延续性,从而进一步减少团学干部更替所造成的团学干部再次培养消耗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2.3要规范团学干部的选拔、激励、监督和管理机制
在新形势下,要规范大学生团学干部的选拔、激励、监督和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增强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的培养机制。首先,要规范大学生团学干部的选拔程序和机制,努力选拔出那些德才兼备、业务素质过关、具有较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团学干部,才能确保带领其他同学做好团学工作。其次,要建立团学干部的激励机制,积极奖励那些团学工作优秀的干部,提升他们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努力工作的自信心。最后,还要健全大学生团学干部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教师和学生加大对团學干部的监督力度,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权力,及时制止和遏制他们的偏差行为,以确保大学生团学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模范性。
2.4要采取“帮、带、传、教”的团学干部培养方法
在新形势下,要认真把握团学共组的发展规律,采取“帮、带、传、教”的培养方法,努力增强大学生团学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高校大学生团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与延续性,这就要求团学干部之间要开展广泛、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努力形成“以老带新”的工作局面,老干部要定期为新干部开展信息引导、工作指导,有效促进新干部的成长。同时,新干部还要多向老干部请教,学习、掌握老干部保留下来的工作总结和工作流程,以尽快了解、适应团学工作现状,减少因不熟悉工作而出现的失误,努力为团学工作提出创造性、建设性的工作思路。
2.5要注重多元化和差异性的团学干部培养内容
在新形势下,在培养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时,一定要注重多元化和差异性的培养内容,不能不分层次、不分类型地进行单一化的培养。对此,要根据不同的学识层次、不同的自身素质进行不同强度、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培养,努力设计出因人而异的满足各自需求的团学干部培养计划,增强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培养的多元化与差异性,真正做到因人而异、按需施教。
2.6要建立团学干部的全面跟踪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
在新形势下,要建立团学干部的全面跟踪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进一步促进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培养的合理性与实效性。对大学生团学干部进行考核与评价时,必须要成立专门的评价小组或者机构,确定明确的考核指标,通过团学干部进行的自述报告,全面、客观地对团学干部的工作进行系统、综合的和考核与评价,绝不能仅凭个人的主观判断而去考核、评价团学干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建立健全各种培养机制,开展大量的实践和探索活动,才能全方位地提高高校大学生团学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推动高校团学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参考文献:
[1]朱明,易灿灿.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长效培养机制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1,06:112-113.
[2]钟佐彬.新形势下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5:41-42.
[3]谭莉.三本院校团学干部培养机制创新研究[J].才智,2014,26:189.
[4]胡新煜,薛凝,刘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5:14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