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例肠瘘病人的护理体会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12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肠瘘;护理
  肠瘘是腹部外科中常见重症疾病之一,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可引起全身及局部病理生理功能紊乱,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病死率高(15%~25%)。肠瘘一旦发生即有不同范围的腹膜炎症状和体征。肠内容物进入其他脏器、体腔、体外并引起感染、体液丧失、内稳态失衡、器官功能受损及营养不良。对2012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1例肠瘘病人采取了综合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2年3月~2014年4月在治疗左半结肠,乙状结肠肿瘤,行肿瘤切除术,肠吻合过程中,共发生吻合瘘11例,其 6例给予肛门内置管治疗,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 52 岁~68 岁,平均年龄 61.8 岁。肿瘤部位及分期:6例中降结肠肿瘤 2 例,乙状结肠上段肿瘤 4 例,Ⅱ期者 1 例,Ⅲ期者 5 例。6 例均行肿瘤切除术行结肠与结肠之间、结肠与直肠上段吻合术。肠瘘出现时间:最短者术后第 6 天。出现最长者为术后第 12 天,均为管状瘘
  2 护理
  2.1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需加强监护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伤口情况.协助判断是否脱水、营养不良等。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使息者处于半卧位。肠瘘手术切口及瘘口皮肤多出现愈合差或皮肤感染等.因此每日更换1~2次敷料.用0.5%碘伏棉球擦拭干净.周围皮肤可用氧化锌软膏涂擦,防止漏出液侵蚀局部皮肤而破溃感染。如局部肠液溢出较多时.白天可敞嚣.用负压吸引器吸出溢出的肠液.减少肠液对瘘口周围组织侵蚀.利于炎症、水肿消退.肉芽组织生长.从而促进瘘口愈合。患者需长期卧床.需协助患者翻身叩背,预防压疮.同时要鼓励患者咳嗽,痰量多者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给予吸痰.预防肺部感染。做好患者口腔护理及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预防口腔溃疡及泌尿系感染.并对患者四肢进行按摩.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2.2心理护理
  由于腸瘘病程长。往往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应了解患者在疾病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增加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维持体液平衡 禁食、胃肠减压,保持有效吸引,避免因食物引起的神经及体液调节所致的肠液大量分泌,减少消化液的持续漏出。收集和回输引流的消化液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避免污染。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征及症状、体征的变化;正确记录出入量;遵医嘱收集血标本,分析血清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结果等。若病人出现口渴、少尿、皮肤弹性差及生命体征的改变,应及时调整输液种类、速度和电解质。
  2.4负压引流护理 在瘘口内放置持续负压吸引管和滴液管,以充分稀释、引流溢出的肠液,减少肠液对瘘口周围组织的侵蚀,有利于炎症消退和瘘口愈合。根据瘘口情况选用合适的引流管。引流管的顶端应放置在肠壁内口附近,但不可放入肠腔内,滴液管应放在引流管顶端附近。固定引流管并覆盖敷料。根据肠液粘稠度、流出量调整。一般负压以4kPa或更低些为宜,但肠液粘稠、流出量大时,负压可略大些,最高可达6.6kPa。、但应避免负压过小致引流不充分或过大造成肠粘膜损伤、出血。冲洗的目的是保持引流管内湿润,防止分泌物干涸成痂状妨碍引流。肠液稠厚、流出量多、刺激性强时,应加快冲洗速度。一般每日的冲洗液量为3000~5000ml左右。冲洗液为等渗盐水。观察记录冲洗液量及肠液量:肠液量的计算是24小时引出液总量减去已冲洗的等渗盐水量。多发瘘需同时冲洗和引流时,冲液瓶和吸引瓶应作标记,分别记录冲洗瓶和引流瓶内液量。保持引流通畅,若双套管有堵塞,可取出内管清洗或转动外管。及时清除双套管内的堵塞物,可将双套管的内管取出清洗,或缓慢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松动外套管,若无效,另行更换双套管。
  2.5堵瘘的护理 外堵法适用于已形成完整、管径直的瘘管,用医用黏合胶、盲端橡胶管等方法将瘘管堵塞,达到肠液不外漏,瘘口自行愈合的目的。护理时注意外堵物是否合适,如肠液有外漏,应调整外堵方法。应及时清除溢出的肠液,并及时更换敷料,瘘口周围涂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内堵法是用乳胶片或硅橡胶片等放入肠腔内,将瘘口堵住。护理应注意观察有无因堵片损伤周围组织而致炎症,或因堵片位置不当引起机械性肠梗阻。若堵片移动导致肠液溢出量增大,必要时更换堵片。
  2.6术后护理
  2.6.1严密观察病情 复杂的肠外瘘手术创伤大、术中失血失液多,术后腹腔内可继续渗血、渗液。故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以及腹腔引流管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和量,警惕出血性休克的发生。
  2.6.2观察有无伤口感染、腹腔感染和再次瘘的发生:观察伤口局部有无红、肿、痛的感染征象;观察有无持续高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等腹腔内感染的征象;术后可能因远端肠道不通畅、功能失调、胃肠减压不充分或营养状况欠佳等,有再次发生瘘的可能,临床可有“先胀后瘘”的表现,应注意观察。
  2.6.3 营养支持 TPN直至肠功能恢复。开始进食时以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糖类、低渣饮食为主,随肠功能恢复,逐步增加蛋白质和脂肪量。
  2.6.4 加强引流护理 肠瘘术后留置的引流管较多,包括腹腔负压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导尿管等。应妥善固定并标明各种管道,避免扭曲、滑脱;每天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注意连接紧密,勿错接;保持各管道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各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2.6.5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胃肠道或瘘口出血:原因是消化液腐蚀瘘附近组织和血管、胃肠黏膜糜烂、应激性溃疡。一旦发生应安慰病人,局部应用血管收缩药。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充分引流漏出的肠液、有效地控制感染。体液失衡、循环血量减少、腹腔内感染是引起肝肾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记出入液量、合理输液、有效控制感染、减少毒素吸收,以预防肝肾功能障碍。活动在瘘口封闭后进行。先开始肢体被动活动、深呼吸;随着体质增强,指导病人自行床上活动,当瘘口愈合,可指导病人早期离床活动。
  3 讨论
  必须重视营养支持并根据医嘱提供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的相应护理。由于大量营养物质从瘘流失,加之禁食、感染及消耗,若不注重营养补充,机体将迅速发生衰竭,随着病情的稳定、漏出液减少、肠功能恢复,逐渐恢复肠内营养;此时多通过鼻胃管或空肠造瘘管给予肠内营养剂,应注意营养的温度,逐渐增加灌注量及速度,避免引起渗透性腹泻;加强喂养管的护理。术后肠瘘病人由于长时间禁止经口进食及切除部分肠段,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有所下降,故应告诫病人出院后切忌暴饮暴食,早期应以低脂肪、适量蛋白质、高碳水化合物、清淡低渣饮食为宜;随着肠道功能的恢复,可逐步增加蛋白质及脂肪含量。早期活动可增强肌肉收缩力、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避免骨突处组织受压过久而发生褥疮;还可增加肺通气量,避免肺泡萎缩,有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预防坠积性肺炎、肺不张;还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量,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增加局部组织灌流量。随着体质的恢复,指导病人自行床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若腹部伤口愈合、无其他制动因素,可指导病人早期离床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坚持每天进行适量户外锻炼。
  参考文献:
  [1]黎介寿主编.肠外瘘.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86 99.
  [2]陈晋萍.肠外瘘患者的护理.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59 1060.
  [3]陈永佩,普雪琼.11例重症胰腺炎术后并发肠外瘘的护理.西南军医,2008,10:4 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160例,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本院收治的16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在运用合理的治疗措施以及护理办法之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在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同时,采用合理、科学的护理办法,对患者的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护理措施  支原体肺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应用CT、B超定位引导的价值。方法:制定合理的穿刺计划后,在CT及B超引导下,在C形臂检查床上操作。结果:穿刺建立引流通道77个部位,最终全部穿刺成功,其中CT定位引导下穿刺成功45个部位;CT联合B超引导成功12个部位;B超引导下成功20个部位。结论 在进行PTBD操作时,合理运用CT、B超引导能明显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X线计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消痞散结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中医科门诊确诊FD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症治疗,试验组给予经验方四君子汤加减,疗程4周。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分别复发5例(9.1%)19例(35.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叶酸对患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型高血压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在常规降压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叶酸的服用;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常规的降压治疗,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实际的临床实验中,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叶酸的服用,在治疗效果上比常规的降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仰卧拔伸手法结合中频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本院门诊1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等分为2组,观察组应用仰卧拔伸手法+中频治疗,对照组应用电针+中频治疗,分别对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仰卧拔伸手法;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与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0名,,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及盐酸二甲双胍片,每周2天测7段血糖,检测时间6月。比较服药后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两组显示两组降糖效果均可,但相对口服鹽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组副作用小,病人依从性好。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胃肠道、低血糖等副作用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低于盐酸二甲双胍片,服用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用坦索罗辛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入我院治疗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143例,分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为67例,服用坦索罗辛,实验组患者为76例,坦索罗辛加用双氯芬酸钠栓,采用两组白细胞含量、治疗效果作为观察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实验证明,实验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更为可观,坦索罗辛联合双氯芬酸钠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健脾行气、滋阴通便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口服西沙必利同时给予麻仁胶囊治疗,观察2组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0 %,对照组86.0 %,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采用罗马3协作委员会制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中药经验方清宣合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根据诊断标准及症候分类标准筛选出的风热闭肺型和痰热闭肺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静脉滴注或口服规定剂量的头孢呋辛或阿奇霉素、对症治疗等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方清宣合剂,分别观察治疗3、4、5、6、7天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4、5、6、7天后、治疗组患
期刊
摘要:目的: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气虚型内伤发热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补中益气丸,观察2组疗效。结果:2 组患者体温在疗程结束后均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方用补中益气汤随证加减,药用:生黄芪 30 g 人参 15 g 当归 15 g 柴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