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在作文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下)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n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加强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整合,从课内外资源中挖掘写作训练素材,让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加宽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语文教学中要整合教学资源。”由此可见,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学语文教材其入选范文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挖掘课内外资源中的相关素材,及时将课文学习与写作训练有机整合,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习得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积累鲜活的语言以及作者观察和思维的方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努力探索读与写的对应结合点,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以读学写,读写互促,读写共进,实现读写结合。
  四、大胆进行作文评改改革,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手段。我们一改过去以教师批改、教师讲评为主的传统作文评改方式,将作文的改与评都放在课堂上,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在此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学习小组的组建和组内成员任务的分配,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修改文章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式作文评改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小组活动动态化:每组推选一名负责人,全面负责本组学生的评改活动。小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组合。
  2.评改标准明确化:每节作文评改课上,教师根据评改内容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评改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小组采用不同层次的评改标准。
  3.技法指导专业化:首先要求小组内自评,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然后组内成员合作讨论,对其习作发表看法,提出修改意见,并由评改组组长记下评议结果。
  4.成果展示多样化:各小组经过相互讨论后,推荐一篇佳作,由全班师生共同评议。先请各组代表朗读该组推荐文章,其余学生认真听读;朗读完毕后全班共议,各抒己见。各小组代表全班展示作文修改成果,全班总结修改作文方法,大家在讨论中得到启发,共同进步。
  至此,“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始有终地贯串了学生的写作前、写作中与写作后,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学习体系,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研究开发高中“自主·合作·探究”作文教学的校本教材,给学生习作提供规范性指导
  通过各个阶段的作文教学实施,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学生习作,我们将这些习作分类归纳整合,以“素材积累”“技法指导”“佳作展示”为主要板块,形成了有特色的、指导性强的我校作文教学校本教材——《次第花开》。
  其中,“素材积累”板块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搜集的课内外的作文素材,该板块的学习使学生笔下有“料”,有“米”可“炊”;“技法指导”是作文序列教学中归纳总结的有效的、操作性强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授人以渔,使学生有法可依;“佳作展示”是展示学生合作探究中修改、评价出的习作成果,使学生有例可鉴,有章可循。
  全书紧紧围绕高中作文备考,为学生丰富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技法、提供写作范例,让学生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妙笔生花。
  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教师也如同学生一样进行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研究,认真斟酌、反复推敲,力求精益求精,该环节促使教师和学生一同成长,共同进步。
  经过课题组教师的实践探索,我们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1.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建构了高中作文教学体系,编写了作文教学导学纲要,改变了传统的高中作文教学和作文评改模式。
  2.编写了作文校本教材——《次第花开》。
  3.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初步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兴趣、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4.在“自主·合作·探究” 作文教学的研究实践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科研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团队精神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学海无涯,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是一个值得教师终身研究的大命题。
  我们课题组成员将进一步结合自己的工作学习实践,不断钻研创新,使“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教学研究活动能够更高效,更深入人心,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以及工作水平,使我们的教学成绩更上一层楼。
  【作者单位:河南省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三、“换题”训练促感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文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透过“题目”这个眼睛,我们就能透视文章的内核。教师如果能抓住“题目”这一教学资源,要求学生变换角度重新拟题,并说说前后拟题的优劣,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自觉地走进文本,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体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如《散步》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朗读全文,并准备一下课前老师布置
期刊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同一篇文章有一千种解读的方法。可是,怎样将一篇文章讲授得出彩、新奇,且又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把握了文章的重难点呢?这就在于教师一开始是怎样切入文章的。  美国记者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在当时荣获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那说明这篇新闻定有过人之处。作者说“没有什么新闻”,那为何又要写呢?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又何在?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
期刊
小学生的习作大都要经历由说到写的过程,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逐步积累、沉淀。语文课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教师可借教材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作者所写的内容,更快、更准确地找到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好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进而把握作者所要
期刊
人教版高一必修2教材选登了《诗经·小雅·采薇》,其中最后一节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2016年2月19日那一期节目中,点评“昔我往者,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一句时,“雨”的读音出现了分歧。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著名历史学者、北京历史大学历史博士蒙曼认为“雨”应读yǔ,理由是与前面的杨
期刊
学校不仅仅是督导学生学习的地方,也应该是容忍学生犯错误的地方,让学生在学校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更容易促进学生的成长。现在很多学校对学生成绩过于看重,按照学生学习成绩给老师排名、为学生排名,导致老师除了关注学习成绩之外对学生其他爱好和特长一律抹杀,更谈不上对学生错误的容忍。  我从事了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送走了一届届毕业生,在教育教学上也小有业绩。我也曾想:“爱迪生、爱因斯坦这样的学生在我们现在
期刊
2014年7月1日是令我终身难忘的一天。那天,我校教学楼四层阶梯礼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浓浓的难舍难分之情,这里正召开2014届毕业典礼。我以177班班主任的身份做了讲话。看着台下领导及师生们脸上的笑容和肯定的目光,听着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和家长学生们感恩的话语,我感到非常幸福。自我任班主任以来,工作细致入微,认真负责,勇挑重担,始终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各级领导交给的每一项工作任务。和学生融为一体,尊重学
期刊
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是指教师在教学时,有意创设接近生活实际的生动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积累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获取和理解新知,增长智力。这种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  情境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独特作用。情境创设的关键是“激情”和“设景”。现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  一、描绘故
期刊
诗歌既形象具体又押韵好记,极受学生欢迎。教师完全可以把诗歌有意识地作为教学手段大量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以诗趣增学趣。  一、用诗出习题  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乘法运算的时候,给学生出“诗”一首:一进十八洞,一洞十八家,一家十八个,个个纺棉纱。每人纺四两,共有几多纱?  清代徐子云在其《算法大成》中有代数诗一首: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净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
期刊
学校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温馨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思想上受到启迪、精神上得到愉悦,心理上得到抚慰,真正快乐地享受每一天的生活,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人生的美好,进而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的精彩人生。要想铸就学生的“飞扬个性”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全员参与,活动彰显个性  个性化教育如班级誓言、班级整体发展目标、阶段化发展目标、班级日记、班主任寄语等,是促进一个班集体整体观念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期刊
中国古典诗词曲如历史长河中的明珠,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那些诗词曲的语言虽然短小,却含义丰富,构思巧妙,让我们在一次次品读中为之倾倒。  古代诗词曲中的情感传达方式是非常丰富的,典型画面的建构是古代诗词曲情感传达的主要的方式。在古代诗词曲中,诗歌主要情感的传达常常通过建构一个或者几个连续画面来展现。古代诗词曲中画面的建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以情铸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指在表现诗人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