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构思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词曲如历史长河中的明珠,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那些诗词曲的语言虽然短小,却含义丰富,构思巧妙,让我们在一次次品读中为之倾倒。
  古代诗词曲中的情感传达方式是非常丰富的,典型画面的建构是古代诗词曲情感传达的主要的方式。在古代诗词曲中,诗歌主要情感的传达常常通过建构一个或者几个连续画面来展现。古代诗词曲中画面的建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以情铸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指在表现诗人情感的时候不直接抒发情感,而是把诗人的情感外化为一种能够和诗人的内心相通的景物,从而形成一种情感的物化。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将思乡之情外化为一幅充满乡愁的画面:黄昏中枯萎的老树、栖息的乌鸦,道路边的小桥流水,一户户人家的炊烟升起。在这倦鸟归巢、炊烟袅袅的黄昏,诗人想起了远方的亲人,不禁肝肠寸断。全诗中没有一处提到“思乡”二字,但浓浓的乡愁卻从词句中传达了出来。
  再如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人为了表现“离愁”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冷清寂寞的庭院中,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抬头望去,一钩残月挂在空中。这样一幅画面,让人如何不思念远方的故人?
  二、画面剪辑
  在古代诗词曲中,诗人经常打破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创作,选取类似蒙太奇的手法进行画面的剪辑和组合,抓住最能表达情感的瞬间形成画面,表现情感。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这样写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选取了两幅画面来表达情感。画面一:秋季巴山夜雨绵绵,连池水都胀满了。画面二:我和你一起坐在屋内,一起挑亮烛光,共同回忆起那个秋雨绵绵的夜晚。两个画面完成了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让人在绵绵的秋雨和跳跃的烛光中感受到作者和妻子之间的深情厚谊。
  柳宗元的《江雪》中也有这种画面的剪辑,画面一:远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画面二:近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两幅画面中,第一幅描绘了寒冷的冬天山中、小路中寂寥无人,万籁俱寂的远景;画面二,主人翁出场,在寒冷的冬天中孤身钓鱼,充分表现出诗人超乎世俗之外的孤傲的情怀。
  古代诗词曲中的这种画面剪辑手法跳出事情发展的顺序和时间的顺序,让最能凸显诗人情感的画面集中表现并且加以挑选,让不同的画面彼此映照,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内容和更加丰富的思想内涵。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红桂中学】
其他文献
写作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难点,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写作方面的指导。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限制了学生写作思维深度的发挥,致使学生写作没有灵感和来源。  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地写作,有创意地表达。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改进:  一、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品味  
期刊
三、“换题”训练促感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文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透过“题目”这个眼睛,我们就能透视文章的内核。教师如果能抓住“题目”这一教学资源,要求学生变换角度重新拟题,并说说前后拟题的优劣,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自觉地走进文本,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体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如《散步》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朗读全文,并准备一下课前老师布置
期刊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同一篇文章有一千种解读的方法。可是,怎样将一篇文章讲授得出彩、新奇,且又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把握了文章的重难点呢?这就在于教师一开始是怎样切入文章的。  美国记者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在当时荣获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那说明这篇新闻定有过人之处。作者说“没有什么新闻”,那为何又要写呢?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又何在?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
期刊
小学生的习作大都要经历由说到写的过程,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逐步积累、沉淀。语文课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教师可借教材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作者所写的内容,更快、更准确地找到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好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进而把握作者所要
期刊
人教版高一必修2教材选登了《诗经·小雅·采薇》,其中最后一节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2016年2月19日那一期节目中,点评“昔我往者,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一句时,“雨”的读音出现了分歧。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著名历史学者、北京历史大学历史博士蒙曼认为“雨”应读yǔ,理由是与前面的杨
期刊
学校不仅仅是督导学生学习的地方,也应该是容忍学生犯错误的地方,让学生在学校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更容易促进学生的成长。现在很多学校对学生成绩过于看重,按照学生学习成绩给老师排名、为学生排名,导致老师除了关注学习成绩之外对学生其他爱好和特长一律抹杀,更谈不上对学生错误的容忍。  我从事了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送走了一届届毕业生,在教育教学上也小有业绩。我也曾想:“爱迪生、爱因斯坦这样的学生在我们现在
期刊
2014年7月1日是令我终身难忘的一天。那天,我校教学楼四层阶梯礼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浓浓的难舍难分之情,这里正召开2014届毕业典礼。我以177班班主任的身份做了讲话。看着台下领导及师生们脸上的笑容和肯定的目光,听着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和家长学生们感恩的话语,我感到非常幸福。自我任班主任以来,工作细致入微,认真负责,勇挑重担,始终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各级领导交给的每一项工作任务。和学生融为一体,尊重学
期刊
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是指教师在教学时,有意创设接近生活实际的生动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积累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获取和理解新知,增长智力。这种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  情境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独特作用。情境创设的关键是“激情”和“设景”。现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  一、描绘故
期刊
诗歌既形象具体又押韵好记,极受学生欢迎。教师完全可以把诗歌有意识地作为教学手段大量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以诗趣增学趣。  一、用诗出习题  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乘法运算的时候,给学生出“诗”一首:一进十八洞,一洞十八家,一家十八个,个个纺棉纱。每人纺四两,共有几多纱?  清代徐子云在其《算法大成》中有代数诗一首: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净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
期刊
学校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温馨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思想上受到启迪、精神上得到愉悦,心理上得到抚慰,真正快乐地享受每一天的生活,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人生的美好,进而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的精彩人生。要想铸就学生的“飞扬个性”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全员参与,活动彰显个性  个性化教育如班级誓言、班级整体发展目标、阶段化发展目标、班级日记、班主任寄语等,是促进一个班集体整体观念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