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

来源 :作文周刊(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是指教师在教学时,有意创设接近生活实际的生动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积累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获取和理解新知,增长智力。这种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
  情境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独特作用。情境创设的关键是“激情”和“设景”。现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
  一、描绘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都愿意听故事,如果教师能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把学生带到一个故事情境中,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先用故事的形式給学生讲述小女孩悲惨的生活情境和小女孩美好的愿望,将学生带到那雪花飞舞的大年夜,再补充讲述《海的女儿》《丑小鸭》等著名的童话故事,从而引起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二、借助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教师可用教学课件、音乐、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
  如教学《小小的船》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进行这样的情境教学:蓝蓝的天幕上,有一轮圆月,让学生描述看到的月亮;然后再出现新月,并向学生提问: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再用课件播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飞到了蓝蓝的天上,坐在了弯弯的月亮船上。这么美的情景足以让学生沉浸其中,唤起他们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展示实物,创设教学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实物展示直观性强,具体可感。运用实物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间接知识,形成明确概念。
  如教学《琥珀》一文,如果教师在课前展示实物琥珀,让学生对琥珀有感性的认识,从而对其产生好奇的心理,触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顺理成章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播放音乐,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具有开发性、暗示性、审美性等特点,能将听者带入特定的情境。运用音乐渲染情境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能够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沟通起来,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月光曲》时,先播放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美妙的琴声和教师动情的讲述能够扣响学生的情感之弦,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富有暗示性的美好情境,为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基调。
  五、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书本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这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联系生活教学能让书本知识还原到生活具体情境中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并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如教学《新型玻璃》时,教师可以改变过去逐段讲解后填表总结的传统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在自学课文后举行“产品发布会”。模拟真实的生活情境教学使课堂不再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从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
  六、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扮演不同的角色,或者改编、表演课本剧,都可以创设真切、感人的教学情境,强化教学效果。
  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再组织讨论怎样表演课文的内容。最后让几名学生带上头饰进行情境剧表演,可分组轮换,看看哪一组表演得更好。这样不仅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情境教学是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激情和设境,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具体、务实、高效,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好生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学科教育是主要途径。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并存的语文学科更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语文教师,笔者通过反思、研究和实践,找到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学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现代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深入展开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师和家长越来越重视的问题。马克思认为,人应该是全面发展
期刊
对去周至四中支教,我已做好了思想准备,但听说要当班主任,我还是颇感踌躇:一则听已经支教回来的教师说乡镇学校生源不好,素质不高,个别学生极其顽劣;二则四中之前发生了两起校园安全事故,弄得人心惶惶。  虽然我已当了九年的班主任,见识了形形色色的学生和家长,但对即将到来的任务还是有一丝忐忑。8月31日报名这天,我如愿见到了学生们。  他们稚气未脱,脸上挂着或羞涩或从容的微笑,走到我面前登记、注册,完了之
期刊
人的灵魂是有根的。这个根的深浅及发达程度决定着一个人的精神长相或境界。  山,因水而秀美;地,因水而富饶。二者皆因水的滋养而得之。同样,作为灵魂的根,也是需要滋养的,而这种滋养是需要人们通过读书完成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名流才俊正是对书情有独钟,才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旷达;有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情。  印第安人中流传着这
期刊
写作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难点,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写作方面的指导。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限制了学生写作思维深度的发挥,致使学生写作没有灵感和来源。  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地写作,有创意地表达。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改进:  一、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品味  
期刊
三、“换题”训练促感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课文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透过“题目”这个眼睛,我们就能透视文章的内核。教师如果能抓住“题目”这一教学资源,要求学生变换角度重新拟题,并说说前后拟题的优劣,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自觉地走进文本,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体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如《散步》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朗读全文,并准备一下课前老师布置
期刊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同一篇文章有一千种解读的方法。可是,怎样将一篇文章讲授得出彩、新奇,且又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而然地把握了文章的重难点呢?这就在于教师一开始是怎样切入文章的。  美国记者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在当时荣获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那说明这篇新闻定有过人之处。作者说“没有什么新闻”,那为何又要写呢?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又何在?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
期刊
小学生的习作大都要经历由说到写的过程,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逐步积累、沉淀。语文课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教师可借教材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作者所写的内容,更快、更准确地找到作者的写作思路,更好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进而把握作者所要
期刊
人教版高一必修2教材选登了《诗经·小雅·采薇》,其中最后一节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2016年2月19日那一期节目中,点评“昔我往者,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一句时,“雨”的读音出现了分歧。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著名历史学者、北京历史大学历史博士蒙曼认为“雨”应读yǔ,理由是与前面的杨
期刊
学校不仅仅是督导学生学习的地方,也应该是容忍学生犯错误的地方,让学生在学校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更容易促进学生的成长。现在很多学校对学生成绩过于看重,按照学生学习成绩给老师排名、为学生排名,导致老师除了关注学习成绩之外对学生其他爱好和特长一律抹杀,更谈不上对学生错误的容忍。  我从事了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送走了一届届毕业生,在教育教学上也小有业绩。我也曾想:“爱迪生、爱因斯坦这样的学生在我们现在
期刊
2014年7月1日是令我终身难忘的一天。那天,我校教学楼四层阶梯礼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斥着浓浓的难舍难分之情,这里正召开2014届毕业典礼。我以177班班主任的身份做了讲话。看着台下领导及师生们脸上的笑容和肯定的目光,听着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和家长学生们感恩的话语,我感到非常幸福。自我任班主任以来,工作细致入微,认真负责,勇挑重担,始终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各级领导交给的每一项工作任务。和学生融为一体,尊重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