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作为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但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文言文教学正面临新的挑战,几千年的文言文的文化精华正在逐渐被时代的长河所淹没。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探讨活泼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笔者特将小学的文言文教学融入创新化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得到激发,以学定教得以真正体现。
关键词:文言文;小学;教学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1]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但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生活的快节奏和各种语系的冲击,人们逐渐摒弃了繁杂迂腐的表达方式,依托于文言文的中华传统文化也逐渐淡出中华大地上的炎黄子孙的思想,文言文正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2]随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文言文教学特别是小学文言文教学应该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寻
要学文言文,必先从了解文人入手。或衣冠楚楚,或举止文雅,或学识渊博,或开放豁达,说起话来之乎者也,走起路来昂首阔步,学起习来悬梁刺股……中国文人身上体现的气质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也是塑造学生道德品行的绝好良机。
在学习文言文之前,先让学生比较古代文人的姓名和现在的有什么不同,再让每个学生给自己起个字号,并一起交流各字号的意思。此项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古人姓名的来源和意义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定位,给自己取了丰富多彩的字号,学习了重要的知识,又激发了学习的乐趣。
文人自古清高,自命不凡,举手投足无不温文尔雅。借着取字号的机会,上台展示,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于是学习的氛围实现了历史的穿越:一名学生踱着方步,来到台前,拱起双手,身体微微前倾:各位,本人姓王,名玲玲,字翩翩,号山阴舞伶(住在南山北面,酷爱跳舞),能与各位同窗苦读,实属荣幸。学生听后无不报以热烈掌声。就这样,他们在自己的活动中,懂得了古人名字号的意义,还知道了大量文人的特点,感悟了文人的神韵,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品性得到了熏陶,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演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3]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有的即使是精心设计了诸多的教学环节和多彩多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也终究摆脱不了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大大降低。
针对文言文单一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不妨试试其他更有效的途径——演一演。小学阶段接触的文言文多数是短小精悍的名篇,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掩耳盗铃》等,意思浅显易懂,不必费神去逐词逐句地翻译,只消分配一任务:熟读课文,全班5~6人一小组,设计课本剧,即兴演出。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变成了导演,变成了演员,他们在自己的团队中都有自己的角色,自己的台词,每一位演员为了自己的演出,会主动探究,团队协作,互帮互助,从学习和交流中揣摩角色的特点,借助于自己的理解加以发挥,也借助小组的表演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学生表演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加以点评,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文本的深刻内涵。如此的课堂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学习氛围浓厚,效果明显。
三、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画
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接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因而它也决定了我们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4]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在学习《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具有鲜明而具体的人物形象的文言文时,不妨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让文本以文字承载的静态知识转化为以图画承载的动态知识,人物的故事和鲜明形象跃然纸上,趣味性大大加强,教师也易于操作。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编
理论来源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5]学生从课本中获得的认识,仅仅是停留于思想之中,那是最肤浅的。能用所学到的知识正确而有效地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那才是教育的根本。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小学生来说固然有难度,但也不是难到无从下手的地步,只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开拓创新,就能够寻求到一条适合学生的路子。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课《学弈》就是一篇很好的例子。学了课文之后,学生会读会背,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学生的理解是表面的,是暂时的,不能深刻而长久地掌握并将文章的精髓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于是,教学中,在基本理解文章之后,专门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创编,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这一设计强调了学以致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学 书
鲁公(颜真卿曾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通国之善书者也。使鲁公诲二人书,其一人专心致志,惟鲁公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远客将至,思开门而迎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 画
勇谨(班级中绘画技能较好),通班之善画者也。使勇谨诲二人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勇谨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鸟雀将至,思援弹弓而弹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6]在小学“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步骤,开创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探寻自主互助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文言文乐学、会学,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M].上海:中华书局,1997.
[2][3][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2011.
[6]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管江小学)
关键词:文言文;小学;教学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1]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但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生活的快节奏和各种语系的冲击,人们逐渐摒弃了繁杂迂腐的表达方式,依托于文言文的中华传统文化也逐渐淡出中华大地上的炎黄子孙的思想,文言文正面临着尴尬的境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2]随着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文言文教学特别是小学文言文教学应该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寻
要学文言文,必先从了解文人入手。或衣冠楚楚,或举止文雅,或学识渊博,或开放豁达,说起话来之乎者也,走起路来昂首阔步,学起习来悬梁刺股……中国文人身上体现的气质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魅力,也是塑造学生道德品行的绝好良机。
在学习文言文之前,先让学生比较古代文人的姓名和现在的有什么不同,再让每个学生给自己起个字号,并一起交流各字号的意思。此项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到古人姓名的来源和意义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定位,给自己取了丰富多彩的字号,学习了重要的知识,又激发了学习的乐趣。
文人自古清高,自命不凡,举手投足无不温文尔雅。借着取字号的机会,上台展示,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于是学习的氛围实现了历史的穿越:一名学生踱着方步,来到台前,拱起双手,身体微微前倾:各位,本人姓王,名玲玲,字翩翩,号山阴舞伶(住在南山北面,酷爱跳舞),能与各位同窗苦读,实属荣幸。学生听后无不报以热烈掌声。就这样,他们在自己的活动中,懂得了古人名字号的意义,还知道了大量文人的特点,感悟了文人的神韵,学生参与积极,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品性得到了熏陶,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演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3]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有的即使是精心设计了诸多的教学环节和多彩多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也终究摆脱不了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大大降低。
针对文言文单一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不妨试试其他更有效的途径——演一演。小学阶段接触的文言文多数是短小精悍的名篇,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叶公好龙》《掩耳盗铃》等,意思浅显易懂,不必费神去逐词逐句地翻译,只消分配一任务:熟读课文,全班5~6人一小组,设计课本剧,即兴演出。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变成了导演,变成了演员,他们在自己的团队中都有自己的角色,自己的台词,每一位演员为了自己的演出,会主动探究,团队协作,互帮互助,从学习和交流中揣摩角色的特点,借助于自己的理解加以发挥,也借助小组的表演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学生表演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加以点评,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文本的深刻内涵。如此的课堂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学习氛围浓厚,效果明显。
三、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画
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接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因而它也决定了我们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4]实践告诉我们: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在学习《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具有鲜明而具体的人物形象的文言文时,不妨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让文本以文字承载的静态知识转化为以图画承载的动态知识,人物的故事和鲜明形象跃然纸上,趣味性大大加强,教师也易于操作。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编
理论来源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5]学生从课本中获得的认识,仅仅是停留于思想之中,那是最肤浅的。能用所学到的知识正确而有效地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那才是教育的根本。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小学生来说固然有难度,但也不是难到无从下手的地步,只要我们转变教学观念,勇于开拓创新,就能够寻求到一条适合学生的路子。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课《学弈》就是一篇很好的例子。学了课文之后,学生会读会背,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学生的理解是表面的,是暂时的,不能深刻而长久地掌握并将文章的精髓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于是,教学中,在基本理解文章之后,专门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创编,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这一设计强调了学以致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其中不乏经典之作:
学 书
鲁公(颜真卿曾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通国之善书者也。使鲁公诲二人书,其一人专心致志,惟鲁公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远客将至,思开门而迎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 画
勇谨(班级中绘画技能较好),通班之善画者也。使勇谨诲二人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勇谨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鸟雀将至,思援弹弓而弹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6]在小学“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步骤,开创轻松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探寻自主互助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文言文乐学、会学,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M].上海:中华书局,1997.
[2][3][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2011.
[6]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管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