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科学发展观指引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大语文观 教育践行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在新一轮语文改革的浪潮下,如何在大语文教育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呢?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与摸索,下面我就以苏教国标版第六册第19课《放飞蜻蜓》为例,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营造氛围,愉悦入题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课的导入是何等重要。一节课如果导入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学《放飞蜻蜓》一课时,让学生欣赏Flash动画版的童声合唱《晚霞中的红蜻蜓》。精美的动画、翩翩起舞的红蜻蜓,稚嫩的童音,一下子拉住了学生的心、眼、口、手,他们一边打着节拍一边情不自禁地跟着旋律哼起了歌曲。虽然唱得不好,但是看着他们陶醉的样子,我知道效果达到了。孩子们意犹未尽,我轻轻地说:“孩子们,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怀着愉悦的心情一起‘放飞蜻蜓’好吗?”“好”“好”……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就这样,以人为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我们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
二、大胆放手,自主学习
大语文观的主要特征就是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要从课本中解脱出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健全完美的人格。要在学好教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时空中去。
在教学《放飞蜻蜓》时,开始我就抛出一个问题:孩子们捉到蜻蜓时心情怎样?最后孩子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
(陶行知)从课文的结尾入手,感悟陶行知先生的人格魅力。然后要求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陶行知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在交流时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个环节营造了宽松、民主的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三、搜集资料,开阔视野
现代化社会是科学、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带来了快捷与方便。教育学生“绿色上网”,进行阅读、查看,会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
在教学《放飞蜻蜓》之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蜻蜓的知识、陶先生的名言及教育故事。在课堂上,有学生说陶先生是个知识丰富的人,因为他知道蜻蜓的知识、蜻蜓奇特的眼睛和它神奇的尾巴。我接着问:“那么,你知道蜻蜓的哪些知识呢?知道陶先生的教育名言吗?”学生说得头头是道,看着他们高举的小手,发亮的眼睛,我明白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到陶先生的高尚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达到了育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四、运用课件,全面发展
从全面、协调发展的科学观角度讲,我们学习语文不仅仅是独立地学习我国丰富的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还是各种学科的有机整合,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对于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这种时候,就要运用到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
我在教学《放飞蜻蜓》时,有学生说陶先生是个知识渊博的人,他知道蜻蜓眼睛的奇特构造。光书上的一句话,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适时地打开课件,让学生观察蜻蜓的“复眼”。学生“哇”地叫起来“有这么多呀,像蜂窝呀!”相信学生对于“复眼”会牢牢地记在头脑中。
五、课内课外,实践创新
语文教学并不等同于语文课本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要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课堂教学是第一渠道,语文学科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创造性思维意识。
在教学《放飞蜻蜓》时,学生交流了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以及一些伟人赞美陶先生的话,我说:“孩子们放飞了蜻蜓,因为它是益虫,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蜻蜒这样对人类有贡献的动物朋友,可是它们没有得到人类的保护。你能像陶先生这样用一句简短有力的话来呼吁人们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吗?我们举行‘凡人妙言’比赛,有信心吗?”“有。”课后,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了解了很多伤害动物、破坏环境的现象,他们写出了一条条虽稚嫩但充满感情的话语。交流时,学生充满自信地大声说出自己的“妙言”,这些都是他们的原创或再创造,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我相信,有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引,有了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有了激情,有了创新,有了恒心,我们一定会放飞心灵,放飞美丽!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大语文观 教育践行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在新一轮语文改革的浪潮下,如何在大语文教育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呢?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与摸索,下面我就以苏教国标版第六册第19课《放飞蜻蜓》为例,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营造氛围,愉悦入题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课的导入是何等重要。一节课如果导入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教学《放飞蜻蜓》一课时,让学生欣赏Flash动画版的童声合唱《晚霞中的红蜻蜓》。精美的动画、翩翩起舞的红蜻蜓,稚嫩的童音,一下子拉住了学生的心、眼、口、手,他们一边打着节拍一边情不自禁地跟着旋律哼起了歌曲。虽然唱得不好,但是看着他们陶醉的样子,我知道效果达到了。孩子们意犹未尽,我轻轻地说:“孩子们,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怀着愉悦的心情一起‘放飞蜻蜓’好吗?”“好”“好”……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就这样,以人为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我们开始了这节课的学习。
二、大胆放手,自主学习
大语文观的主要特征就是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要从课本中解脱出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健全完美的人格。要在学好教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时空中去。
在教学《放飞蜻蜓》时,开始我就抛出一个问题:孩子们捉到蜻蜓时心情怎样?最后孩子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
(陶行知)从课文的结尾入手,感悟陶行知先生的人格魅力。然后要求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陶行知先生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在交流时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告诉大家。这个环节营造了宽松、民主的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三、搜集资料,开阔视野
现代化社会是科学、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给人们带来了快捷与方便。教育学生“绿色上网”,进行阅读、查看,会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
在教学《放飞蜻蜓》之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蜻蜓的知识、陶先生的名言及教育故事。在课堂上,有学生说陶先生是个知识丰富的人,因为他知道蜻蜓的知识、蜻蜓奇特的眼睛和它神奇的尾巴。我接着问:“那么,你知道蜻蜓的哪些知识呢?知道陶先生的教育名言吗?”学生说得头头是道,看着他们高举的小手,发亮的眼睛,我明白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更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到陶先生的高尚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达到了育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四、运用课件,全面发展
从全面、协调发展的科学观角度讲,我们学习语文不仅仅是独立地学习我国丰富的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还是各种学科的有机整合,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对于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这种时候,就要运用到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
我在教学《放飞蜻蜓》时,有学生说陶先生是个知识渊博的人,他知道蜻蜓眼睛的奇特构造。光书上的一句话,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适时地打开课件,让学生观察蜻蜓的“复眼”。学生“哇”地叫起来“有这么多呀,像蜂窝呀!”相信学生对于“复眼”会牢牢地记在头脑中。
五、课内课外,实践创新
语文教学并不等同于语文课本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要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课堂教学是第一渠道,语文学科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创造性思维意识。
在教学《放飞蜻蜓》时,学生交流了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以及一些伟人赞美陶先生的话,我说:“孩子们放飞了蜻蜓,因为它是益虫,生活中还有很多像蜻蜒这样对人类有贡献的动物朋友,可是它们没有得到人类的保护。你能像陶先生这样用一句简短有力的话来呼吁人们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吗?我们举行‘凡人妙言’比赛,有信心吗?”“有。”课后,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了解了很多伤害动物、破坏环境的现象,他们写出了一条条虽稚嫩但充满感情的话语。交流时,学生充满自信地大声说出自己的“妙言”,这些都是他们的原创或再创造,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我相信,有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引,有了大语文观的教育理念,有了激情,有了创新,有了恒心,我们一定会放飞心灵,放飞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