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身处窘境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imao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这个老年人最多的国家,越来越多失去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正在考验养老体系的建设,也使得养老问题更加凸显。家庭负担过于沉重、养老机构不愿接收……我国3300万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称为“失能老人”)“失落”重重。
  生活自顾不暇 生命不知所终
  “唉……我实在没力气给他换尿布了,但又没有任何办法。”72岁的贾治莲唉声叹气地说,自己还患有高血压、风湿病,有时候晕得什么都不知道,照顾丈夫真是力不从心。
  贾治莲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南关街道办事处居民,大她7岁的丈夫李世英因患肠癌已卧病在床1年多。老两口膝下只有一个养女,女婿已过世,女儿在外边打工边照顾14岁的外孙,无法长时间照顾父亲,所有重担全落在了她身上。与这个家庭相似情况的家庭并不少,许多失能老人的护理压力主要压在家庭成员身上,不少“护理员”就是自己的老伴。
  除卧床的失能老人外,一些高龄空巢老人尽管没有卧床,但已没法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实际上已半失能,他们往往靠自己苦撑着和社区、邻居的帮助而生活。
  还有部分高龄老人,则承担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对生活没有一点希望,面临的是重重失落。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公山湾村今年84岁的白和老人,不光享受不到子孙的照料,反而还承担着照顾儿子的重担。老人老伴去世多年,今年43岁的儿子白雨兵3年前因车祸脊椎粉碎性骨折,儿媳5年前因车祸身亡,14岁的孙子在50多公里外的旗里上初中。因儿子伤势严重,行动也已不便的老人每天得为儿子做饭、服侍饮食起居。白和老人摸着眼泪说,眼下全家3口人靠他每月204元养老金和儿子每年4000元低保金维持生活,“我这把老骨头如果不在了,真不知道儿子和孙子怎么生活呀”。
  护理难度较大 养老院不愿接收
  眼下,许多失能老人已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由于护理难度较大,他们想进养老机构却往往会遭到“婉言拒绝”。一些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照顾失能老人工作量大,特别是容易出现意外,大多数养老院不愿接收他们入住。
  吉林省长春市华宇老年公寓负责人张亚军表示,养老院会“酌情选择”入住老人,对于那些“可留可不留”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一般不会接收。养老院本来护理人员就少,工作量大,照顾失能老人根本就忙不过来。现在他们的老年公寓里40多名入住者基本都是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王广州研究员说,失能老人养护收费相对要高,这原本是不错的商机,然而养老机构普遍不愿接手这“烫手的山芋”,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危险性太大。失能老人一旦发生意外,家属一闹事,赔偿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对民办养老机构来说,也许几年的辛苦就白费了,且会对养老机构的声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入住率,养老机构得不偿失。
  “安度晚年”难保证
  在一些山村,60岁以下的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许多高龄老人生活水平较低,且不少空巢老人饮食水准多年未改善,有的甚至仍吃着与30年前没啥区别的饭。
  两块馍,一碗开水,是陕西省蓝田县普化镇胭粉台村73岁的孙广玉老人的午餐。曾接连遭遇次子、三子和老伴去世的他,5年前因脑中风留下半身不遂后遗症,唯有右手能动,勉强做些家务。
  “好几年没闻到肉香味了。”孙大爷说,他一年四季主要靠馍和开水度日,靠捡破烂为生的大儿媳妇隔十天八天前来帮他蒸一两锅馍,自己偶尔煮点面条和稀饭。如今他自己全靠每月60元的低保金生活,穿的都是别人送的旧衣服,每月还需花30多元药费。“农村人混一天是一天,将来的事情不敢想了。”
  不少专家表示,空巢老人特别是失能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凸显,应及早着手构建失能老人养老社会支持网络,确保失能老人老有所养。首先,政府应建立失能老人特别是失能空巢老人重点保障机制。其次,探索建立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再次,建立养老机构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另外,还应制定相关标准,以使相关服务的发展专业化、规范化。
  社区养老业须加速发展
  关爱“空巢”老人,应当广泛动员包括志愿者在内的社会力量,上门帮助老人们排遣寂寞、干一些家务活儿。另外,政府应在社区建立适当规模的场所,组织老人活动,为他们提供医疗卫生、心理咨询、家政等服务,也可以引进企业开展公益性老年人综合服务项目。最终,让90%的老人居家养老,6%的老人进养老院,4%的老人能得到特殊护理,这样的结构模式符合我国的国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研究员说,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均寿命增加了,但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没有太多延长。目前,全国80岁以上丧偶的老人大约占到一半,生活不能自理的也大约占一半。估计20年以内,全国80岁以上的老人要达到1亿人以上。这必然会加大社会医疗保障压力,而且会是“无底洞”式的。当前,我国应对老龄化加速的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就我国庞大的老人群体而言,最适合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眼下,最需要完善居家养老体系,应当将居家养老场地纳入社区建设规划。
其他文献
生活中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有简单,有繁复;有低调,有张扬;有荤,也有素。如今,疲惫不堪的都市人越来越意识到,也许,朴实无华的“素生活”才是抵御浮躁的一剂良药。  “素食”能长寿  清代文人朱锡绶说:“素食则气不浊”,可如今“气浊”的人却不少。越来越多的人经常在暴饮暴食、大鱼大肉下生活,肉吃得多,酒喝得也不少,而且往往追求重口味,油、盐放少了,觉得不香;辣椒、花椒放少了,觉得不过瘾,结果每个月总有那
期刊
来自美国的贝天牧(Tim Baker)夫妇,20年间在中国救治、收养孤残儿童超过3000名。贝天牧夫妇的故事被很多网友在论坛和微博中分享、热传,网友将贝天牧誉为“洋雷锋”“当代白求恩”。  爱心,聚成“牧羊地儿童村”  位于京津之间的天津武清区有一片牧羊地,贝天牧夫妇在这里为孤残儿童建立了一个家,取名为“牧羊地儿童村”。这个儿童村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孤残扶助机构,先后收养3000多名孤残儿童。  
期刊
“亮亮,赶快跑,给你爸爸送去!”1999年冬天,4岁的王亮第一次接过爷爷递来的饭碗,第一反应就是“奔跑”,跑回家的速度够快,高位截瘫的父亲才不会挨饿,才不会吃到冷饭。  如今,这样的奔跑王亮已经持续了12年。她带父上学的经历,再次引发了网民关于“孝心”的讨论,她的行为,也让很多成年人反思:“我们的孝心是否褪色?”  学会奔跑,让重病的父亲活下来  2011年9月,王亮带着高位截瘫的父亲走进重庆梁平
期刊
老人们爱聊天,扎堆聊,找子女聊,和老伴聊  由一位大学教授创立的我国首条免费老年人心理危机求助热线,就是一条陪老人聊天的电话线。5年来,他们与8600多名老年人聊天中总结出了现在的老人普遍存在的几个心理问题,并希望告知所有人,让老人心理健康,其实很容易——陪他们“唠嗑”。  徐坤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一名教授,2006年,她创立了一条“爱心传递热线”800-810-0277,就是专门陪老人免费“唠嗑
期刊
有不少老人在痛失爱人的几年后,又找到了自己的另一伴,在经历了几年“磨难”,有幸修成“正果”,和和美美两人相伴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美好时光,而更多渴望在晚年“有个伴”的老人则依然徘徊在婚姻的殿堂外。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些老人成功获得幸福,而又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一些老人寻找后半生的幸福呢?  老年人再婚的喜与忧  79岁的丁老通过“单身老人联谊会”结识了75岁的何阿姨,同样热爱文学、音乐的两位老人很快走到了
期刊
7月12日,由中共贵州省委老干部局组织召开的“嫦娥工程——中国人的探月梦”老干部专题报告会在贵阳召开。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天体化学家、地球化学家欧阳自远教授主讲。  在报告中,欧阳自远通过大量科学数据和生动的图片,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从地球生命起源到人类的空间探测活动史,以及人类在月球探测方面的尝试和努力;回顾了世界各国月球探测的历程和成果;畅谈了探月的战略意义、科学内涵以及我国在月球探测
期刊
“爸爸,如果你们老了,我还没长大,怎么办?”  6年之前,我家3岁的小丫头向我们发出了惊天之问。  错愕之下,我安慰小姑娘:“你放心,在你没长大成人之前,爸爸妈妈是不会老的。”  显然这是一种精神胜利法。工作劳累,内心纠结,环境污染,对于晚育的我们来说,事实上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前也恐很难阻挡衰老的到来。  我们该怎么考虑自己的未来?  孩子是指望不上了。我的家人选择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我在放弃
期刊
7月17日,贵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揭牌,标志着贵阳市唯一的市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成立。  据悉,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融中西医之长,走中医西并重的发展之路,将西医的先进诊疗技术和中医传统特色有机结合,初步成为以理疗、康复为一体,以治疗中风后遗症、肩颈腰腿痛、常见老年性疾病为特色的专科医院。为此,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挂牌成立了贵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揭牌仪式上, 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桂云
期刊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一向给人的印象是沉稳有余、“杀气”不足。其实,这位国际奥委会掌门人也有远见卓识和“豪门气魄”。 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70岁的罗格任期内第四次主持奥运会,也是他的最后一次。  “一次令人惊奇的跳跃”  罗格1942年出生于比利时根特,年轻时是一位出色的橄榄球和帆船运动员,曾夺得帆船项目的世界冠军和亚军,并参加过三届奥运会。他又是一名整形外科医生,担任过根特医院整形外科部主任和布
期刊
近日,铜仁市委副书记张政一行到市委离退局调研视察,看望在活动中心各个活动场所活动的老干部,与市关工委上班的老同志座谈,慰问市委离退局工作人员。张政充分肯定了市委离退局的工作,他希望离退局要继续做好“活血化瘀”工作,并要求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老干部工作,把老干部工作做实、做细、做周到,做老干部的主心骨、贴心人。(铜仁市委离退局 杨聪训)  六盘水倡导十种老干部工作者精神  六盘水市在开展“三忠诚”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