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明亡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军开始征战中原,明朝在南方的宗室藩王们先后建立了政权,继续用大明国号,与清军抗衡。1646年,明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即位,改元永历。在南明四个政权中,永历政权是存在时间最久的一个,先后延续了十六年。时中国处于长期的战乱之中,真正的国家权力几近真空,呈现出有两个王朝的无政府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朱由榔为保其明王朝的尊严,为向百姓宣示大明帝国还存在,在永历二年开始铸行明朝年号的钱币,这是他打出“光复明室”大旗的关键步骤。永历通宝反应了当时社会真实的经济情况,也反映出货币铸行者的经济意图。本文基于永历钱币的铸行时间、
铸行形制及其历史意义与历史价值进行了研究论述。
关键词:永历王朝;钱币;历史意义;价值
李自成率兵攻下北京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军开始征战中原,明朝的宗室藩王们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先后建立的各个政权与清军抗衡,称为南明政权。从史载与出土文物和存世遗物来看,南明各个政权都曾铸造新钱。其中要数“永历通宝”钱的铸期最长,铸额最大,品类最杂,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是密切相关的。永历王朝前后坚持抗清16年之久,它不但在反抗满清的史册上留下了重重的一页,而且还留下了大量值得后人去研究探索的“永历通宝”钱币。本文就永历钱币的铸行背景、铸行时间、铸行形制,及其历史意义与价值进行探讨,请方家指正。
一、永历钱币铸行的历史背景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起义军进攻北京紫禁城,明思宗朱由检在景山自缢。旋即,其堂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为帝,年号弘光,不久便为清兵所杀。接着,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建号隆武,后亦成了清兵的俘虏而被杀。隆武一死,一班明末遗臣便急忙拥万历帝(神宗)之孙朱由榔在肇庆登基为帝。
朱由榔生于天启三年,他的父亲桂王朱常瀛是万历皇帝的第七子,封于湖南衡州。张献忠攻陷衡州时,朱常瀛避到广西,后病死于梧州,其子朱由榔被隆武帝袭封为桂王。按明朝继承制,皇位应由明神宗的直系男性后裔继承,而当时明神宗的后裔中也只有朱由榔是最适合的人选。于是,在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人的奉请下,朱由榔于隆武二年(1646年)十月初十(一说是十四日)于肇庆称监国。以原两广总督丁魁楚为首席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原广西巡抚翟式耜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左侍郎管尚书事,同时任命了各部院官员。十月十六日,赣州失守,朱由榔于二十日急急乘船避往广西梧州。十一月初三,原隆武朝大学士苏观生等人在广州拥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监国,并在该月的初五抢在朱由榔之前正式称帝,改明年号为绍武元年。十月初八,朱由榔在广西梧州得知朱聿鐭已在广州即位,便于十一月十二日重返广东肇庆,十八日宣布即皇帝位,改明年为永历元年。“以府署为行宫称帝,改元永历,建立了抗清政权”,①这期间,永历政权与绍武朝廷曾互不相让而激战。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攻占广州,绍武帝自杀。永历朝廷于二十六日再度离肇避于广西。
永历政权移至广西桂林后,清廷加紧穷追猛打的攻势,时永历帝听从了其皇后王氏的劝告,捐弃兼嫌,与先前的敌人,推翻明王朝的农民军结盟,先后派人到各地联络李自成大顺军的余部,组成广泛的抗清统一战线,李自成余部高一功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等联合抗清。永历二年(1648年)三月,他们联合湖南全州打了个大胜仗,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度兴起,在江西降清将领金声桓和在广州降清将领李成栋也先后反清归明。永历王朝兵力大振,永历帝择定广东肇庆这个自己登基称帝的发祥地为行宫。为此,李成栋来到肇庆,征集各类能工巧匠,亲自督修行宫,并赶制了一艘长达三十三舱的“龙舟”,以迎永历帝还肇庆。
七月二十九日,永历帝抵肇庆,八月初一,朱由榔正式进宫举行盛典。菲律宾群岛上的西班牙殖民当局,葡澳当局,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代表团到来庆贺。期间,暹罗、安南等国的使节也来修好。
朱由榔回驻肇庆后,重置朝班,理顺军政,他不但斥资修筑肇庆皇城内外的军事设施,铸造铁炮,购置较先进的欧式枪炮和其他装备外,还建设行宫“万寿宫”(位于今人民中路肇庆市职业学校操场西北角),“建行宫时,即雕石狮一对。……對狮呈东西两座,坐北面南,通体由整块汉白玉石雕成”,②(该石狮现置于肇庆市博物馆址阅江楼石阶两侧。高172厘米,长140厘米),由此可见当时万寿宫之辉煌,耗资之巨大。与此同时,朱由榔还在行宫旁建文华殿,该殿于永历三年九月建成,永历帝移驻文华殿内批阅奏章,并在该殿内“开科取士,授刘苣等8人为庶吉士。”③
此期间,永历政权控制的区域有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江西、四川等省。一时声威大震,出现了南明时期抗清斗争少有的高潮。在这大好形势的背景下,永历帝“在肇庆开铸‘永历通宝’钱”④。虽然,永历王朝在肇庆期间的铸钱地点尚未明瞭,但据载:肇庆于康熙二十五年曾设铸钱局,制造钱币,肇庆成为当时两广钱币发行中心。该钱局旧址后改建为‘淡天阁’、天章书院、端溪书院。笔者相信,这未解之谜随着时间及考古资料的新发现其历史真相必能大白。
二、永历钱币铸行的时间与形制
钱币与经济密切相关,从钱币铸造的精或劣,厚或薄中,可看到当时政权的兴与衰、强与弱,及其财政收支的盈与亏。凡币制紊乱,币值低落,其政权必贫且弱。
“史载,1647年桂王朱由榔即位于肇庆,建立政权,改元永历,铸行‘永历通宝’。此钱铸期较长,铸额较大,品类繁杂,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小平背文纷杂,有户、工、御、敕、督、部、道、府、留、粤、辅、明、定、国、二厘等字。折三背文为‘五厘’,折十背文为‘壹分’。这‘二厘’、‘五厘’、‘壹分’表示对银作价。” ⑤“永历通宝”于永历二年(1648年)开始铸行,它铸行的时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永历二年至六年初,是永历政权在广东,云南,四川等地区抗清时期,在清军连续进攻下,政权处于不停的变动中,铸造地点也常常发生变化。永历六年二月至十三年二月,朱由榔退入缅甸前,在云贵地区铸造时期,铸地相对固定。 永历通宝版别较多,品类繁杂。其钱的面文差异有几种:一就是“二水永历”(这钱把“永”字写成上“二”下“水”)(见图一);
二就是“三角通”(把“通”字上的横折点,写成一个倒三角形)(见图二);三就是“双禾一目”(把繁体“历”字内写成上为双“禾”字,下为“目”字,而正确写法应为上“林”下“日”)(见图三);
四就是:“双禾一日”等。(见图四)此外,各地所铸的永历钱币大小轻重也不尽一致,“经实测得知,平钱直径2.45厘米,重3.4-3.6克;折十钱直径4.6厘米,重3.4克。”⑥在笔者所供职的肇庆市博物馆里,就珍藏有若干枚永历钱币,其中背文有“留”字款的钱径为2.5厘米、孔0.6厘米、厚0.1厘米;(见图五)背文为“五厘”的钱径为3.2厘米、孔0.8厘米、厚0.1厘米;背文为“壹分”的有两种,大型的径为4.6厘米、孔1厘米、厚0.2厘米,小型的径为3.5厘米、孔0.8厘米、厚0.1厘米。
近几十年来,在永历政权活动过的地方曾陆续出现或出土过永历钱币。其一,在永历帝登基的肇庆,就有人在市郊北岭山南侧的岗峦上拾到出土的永历通宝。肇庆市博物馆老馆长谢子熊先生曾撰文,他在“19883、1987年先后两次在市郊犀牛岗捡到永历通宝各一枚,都是楷书钱文”。其二,在翟式耜授命驻守的桂林,曾出土过背文分别为“御”、“部”、“道”的永历通宝。其三,在湖广总督何腾蛟驻守的湖南永州地区,出土了背面分别铸着“御”、“部”、“道”的永历通宝,其形制比桂林出土的略小,钱文的书法也不同。其四,在陈邦傅父子曾驻守过的得州(今桂平)地区,也出土有背文分别铸有“粤”、“明”的永历通宝。其五,在李定国军队驻扎过的湛江地区,也曾出土过永历通宝。
此外,在贵州地区出土了稍为大型的永历通宝,其背文分别是 “一分”和“五厘”,这应为孙可望所铸。因为,永历帝于永历六年( 公元1652年) 二月初移驻到贵州的安龙时,湖广全境已被清军所占领, 明朝的军队已被清军消灭殆尽, 永历帝只有联合抗清的孙可望和李定国。孙可望和李定国原为张献忠广西军的余部, 是一支农民起义军队, 曾长期反抗明朝的统治,后在清军的进攻之下,放弃反明而与永历王朝联合抗清。据载:“1652年永历帝稳住安龙,孙可望就遵义原有钱局改称永历钱局,停铸兴朝通宝,改铸永历通宝贵州遵义版。”⑦目前仅见小平背无字、五厘、壹分三种。
还有,在云南出土的背文为“一分”和“五厘”的小型永历通宝,就应为李定国所铸。因为永历帝在安龙五年期间,其行动受到孙可望的限制与刁难, 不得已密诏李定国, 于永历十年(公元1657 年)正月二十六日在李定国的保驾下前往云南昆明, 云南是李定国的势力范围, 故云南出土的永历通背“一分”和背“五厘”应为李定国所铸。
另,折二钱中有钱文为行书、篆书二体的“永历通宝”钱,这应是郑成功所铸的钱币。郑成功在台湾抗清时一直使用永历钱,直至到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年) 六月失败为止, 整整坚持了23 年之久。郑成功父子所铸的永历通宝与众不同, 都为折二钱。
三、永历钱币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永历钱币涉及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中国明清交接期这段历史发展的记录。“永历通宝”的出现,有它自己独特的政治和经济背景,那时中国正处于长期的战乱之中,真正的国家权力几近真空,呈现出两个王朝的无政府状态。朱由榔为保全明王朝的尊严,为向百姓宣示大明帝国还存在,他铸行明朝年号的钱币,这就成为了他打出“光复明室”大旗的关键一步。经济决定政治,永历通宝反应了当时社会真实的经济情况,也反映出货币铸行者的经济意图。永历通宝是属乱世的产物,这种货币铸行后,完成了其应有的政治使命,达到充实府库、资济军国之目的,它起到了推动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但后期由于私铸者日甚,钱法大乱,使恶钱泛滥成灾,“其结果导致钱价跌落,物价上涨,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⑧
永历钱的复杂,不亚于“天启通宝”。据史载,天启年间因兴建宫殿,费用惊人,为增加财政收入,政府大肆增设铸炉,日夜鼓铸。这就是天启钱数量多,版别复杂的根本原因,故泉家有“永历通宝”的恶钱不亚于“天启通宝”之说。永历通宝的复杂有几个方面,第一,以铸地分,有湖南,广西,云贵,台湾等地造;第二,以大小分,有小平,折二,折三;权银钱又有二厘,五厘,壹分;第三,以书体分,钱文有正楷,隶书,篆书,真书,行书等字体;还有上点二水永,上划二水永,常式永等版式的区别;背文有素背及字背等多种。因其时处于战乱年代,史料对永历钱的铸行情况少有记载,于是,这些复杂的永历钱便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个难解的谜,令不少泉家对其进行穷追不舍的探究并争相珍藏。
永历钱币市场价格不菲,特别是一些传世稀少的品种更是随着时间而飞涨。笔者在撰写此文时,曾翻阅了一份2007年《中国古代钱币市场价目表》,当时一枚背文“御”字的永历通宝钱市场行情标出参考价格为550元人民币。相信今日之价格即使是翻几十倍也不一定能买到了。然而,永历钱币的价值重要的不是在于其市场价值上,更多的是在于它的研究价值上。
永历王朝所留下的永历通宝钱币甚有研究价值。例如:在众多版本的永历通宝钱中,其中有一种小平钱,背文分别铸有永历帝的敕文:“御、敕、督、部、道、府、留、粤、辅、明、定、国”十二字,故称为敕文钱。其意就是,皇帝令各级文武官员留守广 东,辅佐南明王朝安定国家,恢复大明江山。历史上,把这种旨意铸在钱背上的情况是少见的,很有研究价值。虽然,崇祯通宝的背文也有几十种,但都是纪天干或是纪局和地名的标志;而隆武帝所铸的“隆武通宝”钱仅有少数背纪“户、工”等字,没有一个是将御旨铸在钱背上的。故敕文钱便成了泉家們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对此研究最早记载的是清乾隆年间翁树培的《古泉汇考》,他将该钱上的敕文准确地排列出来并加以注释,一直为近现代学者所沿用。对于敕文钱的铸行时间,笔者认为,永历政权在鼎盛时,曾建立抗清统一战线,获得永历政权建立以来空前未有的大捷,这一时期两广政治、经济相对稳定复苏,完全具备大量发行货币的条件,永历通宝的敕文钱很可能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再者,永历钱上所铸的篆、隶、真、行等各具风格的书体也是泉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家都知道,大凡古钱的钱文,大多是出自历代书法家之手,它显示出我国书法艺术的巨大魅力。所以,永历钱币上的各种书体是否也出自书法家之手?若是,出于谁之手?那敕文是否在肇庆所书?这些都留给后人值得探讨的问题。故永历钱币之价值,远远不是其市场价值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其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方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永历王朝在风风雨雨的16年中,留下了很多值得注意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其所留下的永历钱币形象而系统地把永历王朝的盛衰兴废展现了出来,该钱币以形制多样、种类繁杂,背铸敕文等特点而著称于世,观察永历钱币的演变与发展,不但能佐证其经济活动的发展状况,当时社会环境的变迁,而且还能补史传记叙之不足。它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优秀的古代货币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所以,充分运用历史文献和新的考古资料去研究永历钱币的铸行过程,弄清其从发生演变到消亡的完整脉络,对它在制作、形制、文字特点及其在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钱证史,以史证钱,是历史赋予我们后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①肇庆市文物志编辑委员会编:《肇庆市文物志》1987年12月版,第2页。
②肇庆市文物志编辑委员会编:《肇庆市文物志》1987年12月版,第189页。
③肇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肇庆市志》下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887页。
④肇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肇庆市志》下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887页。
⑤高英尼·《中国古代钱币》,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年10月,第282页。
⑥高英尼·《中国古代钱币》,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年10月,第272页。
⑦
⑧高英尼·《中国古代钱币》,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年10月,第267页。
作者职称:文物博物助理馆员
铸行形制及其历史意义与历史价值进行了研究论述。
关键词:永历王朝;钱币;历史意义;价值
李自成率兵攻下北京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军开始征战中原,明朝的宗室藩王们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先后建立的各个政权与清军抗衡,称为南明政权。从史载与出土文物和存世遗物来看,南明各个政权都曾铸造新钱。其中要数“永历通宝”钱的铸期最长,铸额最大,品类最杂,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是密切相关的。永历王朝前后坚持抗清16年之久,它不但在反抗满清的史册上留下了重重的一页,而且还留下了大量值得后人去研究探索的“永历通宝”钱币。本文就永历钱币的铸行背景、铸行时间、铸行形制,及其历史意义与价值进行探讨,请方家指正。
一、永历钱币铸行的历史背景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起义军进攻北京紫禁城,明思宗朱由检在景山自缢。旋即,其堂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为帝,年号弘光,不久便为清兵所杀。接着,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建号隆武,后亦成了清兵的俘虏而被杀。隆武一死,一班明末遗臣便急忙拥万历帝(神宗)之孙朱由榔在肇庆登基为帝。
朱由榔生于天启三年,他的父亲桂王朱常瀛是万历皇帝的第七子,封于湖南衡州。张献忠攻陷衡州时,朱常瀛避到广西,后病死于梧州,其子朱由榔被隆武帝袭封为桂王。按明朝继承制,皇位应由明神宗的直系男性后裔继承,而当时明神宗的后裔中也只有朱由榔是最适合的人选。于是,在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人的奉请下,朱由榔于隆武二年(1646年)十月初十(一说是十四日)于肇庆称监国。以原两广总督丁魁楚为首席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原广西巡抚翟式耜为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左侍郎管尚书事,同时任命了各部院官员。十月十六日,赣州失守,朱由榔于二十日急急乘船避往广西梧州。十一月初三,原隆武朝大学士苏观生等人在广州拥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监国,并在该月的初五抢在朱由榔之前正式称帝,改明年号为绍武元年。十月初八,朱由榔在广西梧州得知朱聿鐭已在广州即位,便于十一月十二日重返广东肇庆,十八日宣布即皇帝位,改明年为永历元年。“以府署为行宫称帝,改元永历,建立了抗清政权”,①这期间,永历政权与绍武朝廷曾互不相让而激战。十二月十五日,清军攻占广州,绍武帝自杀。永历朝廷于二十六日再度离肇避于广西。
永历政权移至广西桂林后,清廷加紧穷追猛打的攻势,时永历帝听从了其皇后王氏的劝告,捐弃兼嫌,与先前的敌人,推翻明王朝的农民军结盟,先后派人到各地联络李自成大顺军的余部,组成广泛的抗清统一战线,李自成余部高一功与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等联合抗清。永历二年(1648年)三月,他们联合湖南全州打了个大胜仗,几乎收复了湖南全境。时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再度兴起,在江西降清将领金声桓和在广州降清将领李成栋也先后反清归明。永历王朝兵力大振,永历帝择定广东肇庆这个自己登基称帝的发祥地为行宫。为此,李成栋来到肇庆,征集各类能工巧匠,亲自督修行宫,并赶制了一艘长达三十三舱的“龙舟”,以迎永历帝还肇庆。
七月二十九日,永历帝抵肇庆,八月初一,朱由榔正式进宫举行盛典。菲律宾群岛上的西班牙殖民当局,葡澳当局,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代表团到来庆贺。期间,暹罗、安南等国的使节也来修好。
朱由榔回驻肇庆后,重置朝班,理顺军政,他不但斥资修筑肇庆皇城内外的军事设施,铸造铁炮,购置较先进的欧式枪炮和其他装备外,还建设行宫“万寿宫”(位于今人民中路肇庆市职业学校操场西北角),“建行宫时,即雕石狮一对。……對狮呈东西两座,坐北面南,通体由整块汉白玉石雕成”,②(该石狮现置于肇庆市博物馆址阅江楼石阶两侧。高172厘米,长140厘米),由此可见当时万寿宫之辉煌,耗资之巨大。与此同时,朱由榔还在行宫旁建文华殿,该殿于永历三年九月建成,永历帝移驻文华殿内批阅奏章,并在该殿内“开科取士,授刘苣等8人为庶吉士。”③
此期间,永历政权控制的区域有广东、广西、湖南、云南、贵州、江西、四川等省。一时声威大震,出现了南明时期抗清斗争少有的高潮。在这大好形势的背景下,永历帝“在肇庆开铸‘永历通宝’钱”④。虽然,永历王朝在肇庆期间的铸钱地点尚未明瞭,但据载:肇庆于康熙二十五年曾设铸钱局,制造钱币,肇庆成为当时两广钱币发行中心。该钱局旧址后改建为‘淡天阁’、天章书院、端溪书院。笔者相信,这未解之谜随着时间及考古资料的新发现其历史真相必能大白。
二、永历钱币铸行的时间与形制
钱币与经济密切相关,从钱币铸造的精或劣,厚或薄中,可看到当时政权的兴与衰、强与弱,及其财政收支的盈与亏。凡币制紊乱,币值低落,其政权必贫且弱。
“史载,1647年桂王朱由榔即位于肇庆,建立政权,改元永历,铸行‘永历通宝’。此钱铸期较长,铸额较大,品类繁杂,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小平背文纷杂,有户、工、御、敕、督、部、道、府、留、粤、辅、明、定、国、二厘等字。折三背文为‘五厘’,折十背文为‘壹分’。这‘二厘’、‘五厘’、‘壹分’表示对银作价。” ⑤“永历通宝”于永历二年(1648年)开始铸行,它铸行的时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永历二年至六年初,是永历政权在广东,云南,四川等地区抗清时期,在清军连续进攻下,政权处于不停的变动中,铸造地点也常常发生变化。永历六年二月至十三年二月,朱由榔退入缅甸前,在云贵地区铸造时期,铸地相对固定。 永历通宝版别较多,品类繁杂。其钱的面文差异有几种:一就是“二水永历”(这钱把“永”字写成上“二”下“水”)(见图一);
二就是“三角通”(把“通”字上的横折点,写成一个倒三角形)(见图二);三就是“双禾一目”(把繁体“历”字内写成上为双“禾”字,下为“目”字,而正确写法应为上“林”下“日”)(见图三);
四就是:“双禾一日”等。(见图四)此外,各地所铸的永历钱币大小轻重也不尽一致,“经实测得知,平钱直径2.45厘米,重3.4-3.6克;折十钱直径4.6厘米,重3.4克。”⑥在笔者所供职的肇庆市博物馆里,就珍藏有若干枚永历钱币,其中背文有“留”字款的钱径为2.5厘米、孔0.6厘米、厚0.1厘米;(见图五)背文为“五厘”的钱径为3.2厘米、孔0.8厘米、厚0.1厘米;背文为“壹分”的有两种,大型的径为4.6厘米、孔1厘米、厚0.2厘米,小型的径为3.5厘米、孔0.8厘米、厚0.1厘米。
近几十年来,在永历政权活动过的地方曾陆续出现或出土过永历钱币。其一,在永历帝登基的肇庆,就有人在市郊北岭山南侧的岗峦上拾到出土的永历通宝。肇庆市博物馆老馆长谢子熊先生曾撰文,他在“19883、1987年先后两次在市郊犀牛岗捡到永历通宝各一枚,都是楷书钱文”。其二,在翟式耜授命驻守的桂林,曾出土过背文分别为“御”、“部”、“道”的永历通宝。其三,在湖广总督何腾蛟驻守的湖南永州地区,出土了背面分别铸着“御”、“部”、“道”的永历通宝,其形制比桂林出土的略小,钱文的书法也不同。其四,在陈邦傅父子曾驻守过的得州(今桂平)地区,也出土有背文分别铸有“粤”、“明”的永历通宝。其五,在李定国军队驻扎过的湛江地区,也曾出土过永历通宝。
此外,在贵州地区出土了稍为大型的永历通宝,其背文分别是 “一分”和“五厘”,这应为孙可望所铸。因为,永历帝于永历六年( 公元1652年) 二月初移驻到贵州的安龙时,湖广全境已被清军所占领, 明朝的军队已被清军消灭殆尽, 永历帝只有联合抗清的孙可望和李定国。孙可望和李定国原为张献忠广西军的余部, 是一支农民起义军队, 曾长期反抗明朝的统治,后在清军的进攻之下,放弃反明而与永历王朝联合抗清。据载:“1652年永历帝稳住安龙,孙可望就遵义原有钱局改称永历钱局,停铸兴朝通宝,改铸永历通宝贵州遵义版。”⑦目前仅见小平背无字、五厘、壹分三种。
还有,在云南出土的背文为“一分”和“五厘”的小型永历通宝,就应为李定国所铸。因为永历帝在安龙五年期间,其行动受到孙可望的限制与刁难, 不得已密诏李定国, 于永历十年(公元1657 年)正月二十六日在李定国的保驾下前往云南昆明, 云南是李定国的势力范围, 故云南出土的永历通背“一分”和背“五厘”应为李定国所铸。
另,折二钱中有钱文为行书、篆书二体的“永历通宝”钱,这应是郑成功所铸的钱币。郑成功在台湾抗清时一直使用永历钱,直至到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年) 六月失败为止, 整整坚持了23 年之久。郑成功父子所铸的永历通宝与众不同, 都为折二钱。
三、永历钱币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永历钱币涉及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中国明清交接期这段历史发展的记录。“永历通宝”的出现,有它自己独特的政治和经济背景,那时中国正处于长期的战乱之中,真正的国家权力几近真空,呈现出两个王朝的无政府状态。朱由榔为保全明王朝的尊严,为向百姓宣示大明帝国还存在,他铸行明朝年号的钱币,这就成为了他打出“光复明室”大旗的关键一步。经济决定政治,永历通宝反应了当时社会真实的经济情况,也反映出货币铸行者的经济意图。永历通宝是属乱世的产物,这种货币铸行后,完成了其应有的政治使命,达到充实府库、资济军国之目的,它起到了推动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但后期由于私铸者日甚,钱法大乱,使恶钱泛滥成灾,“其结果导致钱价跌落,物价上涨,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⑧
永历钱的复杂,不亚于“天启通宝”。据史载,天启年间因兴建宫殿,费用惊人,为增加财政收入,政府大肆增设铸炉,日夜鼓铸。这就是天启钱数量多,版别复杂的根本原因,故泉家有“永历通宝”的恶钱不亚于“天启通宝”之说。永历通宝的复杂有几个方面,第一,以铸地分,有湖南,广西,云贵,台湾等地造;第二,以大小分,有小平,折二,折三;权银钱又有二厘,五厘,壹分;第三,以书体分,钱文有正楷,隶书,篆书,真书,行书等字体;还有上点二水永,上划二水永,常式永等版式的区别;背文有素背及字背等多种。因其时处于战乱年代,史料对永历钱的铸行情况少有记载,于是,这些复杂的永历钱便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个难解的谜,令不少泉家对其进行穷追不舍的探究并争相珍藏。
永历钱币市场价格不菲,特别是一些传世稀少的品种更是随着时间而飞涨。笔者在撰写此文时,曾翻阅了一份2007年《中国古代钱币市场价目表》,当时一枚背文“御”字的永历通宝钱市场行情标出参考价格为550元人民币。相信今日之价格即使是翻几十倍也不一定能买到了。然而,永历钱币的价值重要的不是在于其市场价值上,更多的是在于它的研究价值上。
永历王朝所留下的永历通宝钱币甚有研究价值。例如:在众多版本的永历通宝钱中,其中有一种小平钱,背文分别铸有永历帝的敕文:“御、敕、督、部、道、府、留、粤、辅、明、定、国”十二字,故称为敕文钱。其意就是,皇帝令各级文武官员留守广 东,辅佐南明王朝安定国家,恢复大明江山。历史上,把这种旨意铸在钱背上的情况是少见的,很有研究价值。虽然,崇祯通宝的背文也有几十种,但都是纪天干或是纪局和地名的标志;而隆武帝所铸的“隆武通宝”钱仅有少数背纪“户、工”等字,没有一个是将御旨铸在钱背上的。故敕文钱便成了泉家們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对此研究最早记载的是清乾隆年间翁树培的《古泉汇考》,他将该钱上的敕文准确地排列出来并加以注释,一直为近现代学者所沿用。对于敕文钱的铸行时间,笔者认为,永历政权在鼎盛时,曾建立抗清统一战线,获得永历政权建立以来空前未有的大捷,这一时期两广政治、经济相对稳定复苏,完全具备大量发行货币的条件,永历通宝的敕文钱很可能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再者,永历钱上所铸的篆、隶、真、行等各具风格的书体也是泉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家都知道,大凡古钱的钱文,大多是出自历代书法家之手,它显示出我国书法艺术的巨大魅力。所以,永历钱币上的各种书体是否也出自书法家之手?若是,出于谁之手?那敕文是否在肇庆所书?这些都留给后人值得探讨的问题。故永历钱币之价值,远远不是其市场价值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其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方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永历王朝在风风雨雨的16年中,留下了很多值得注意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其所留下的永历钱币形象而系统地把永历王朝的盛衰兴废展现了出来,该钱币以形制多样、种类繁杂,背铸敕文等特点而著称于世,观察永历钱币的演变与发展,不但能佐证其经济活动的发展状况,当时社会环境的变迁,而且还能补史传记叙之不足。它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优秀的古代货币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所以,充分运用历史文献和新的考古资料去研究永历钱币的铸行过程,弄清其从发生演变到消亡的完整脉络,对它在制作、形制、文字特点及其在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钱证史,以史证钱,是历史赋予我们后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①肇庆市文物志编辑委员会编:《肇庆市文物志》1987年12月版,第2页。
②肇庆市文物志编辑委员会编:《肇庆市文物志》1987年12月版,第189页。
③肇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肇庆市志》下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887页。
④肇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肇庆市志》下册,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887页。
⑤高英尼·《中国古代钱币》,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年10月,第282页。
⑥高英尼·《中国古代钱币》,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年10月,第272页。
⑦
⑧高英尼·《中国古代钱币》,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年10月,第267页。
作者职称:文物博物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