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龚祖华的专业成长之路最早始于那段在村小工作的经历。
1987年,师范毕业的他被分配到当时的开县正坝区桃溪小学天门村校,包班(教所有科目)五年级。这是一所大山深处的乡村小学,天黑下来的时候,整个学校静得出奇,时而响起的几声鸟叫,听得独自留守学校的他心里发慌。
刚毕业的激情与寂寥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落差。看着清冷的月光从纸糊的窗縫冷冷地落在窗前,龚祖华不止一次地问自己:“这难道就是我一辈子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吗?”性格倔强的他暗自发誓,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把时间都花在教学钻研上,花在学生身上,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白天,他和孩子们一起背诗歌,练武术;晚上,叫上离学校近的学生,给他们讲故事、唱歌、做游戏。“那时候还没有系统的教育教学意识,只是觉得学生怎么能轻松、快乐地学习,我就怎么教。”龚祖华回忆,当时开展了很多突发奇想的创造性教学。比如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上讲台给其他同学讲题,每单元结束后让每个孩子出1—2道题,然后再综合成单元测试题等。慢慢地,他与学生的距离近了,与家长的关系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期末统考中,班上的成绩从全学区倒数第一名跃居到了顺数第一名。
突出的教学成绩,让他第二年就被调到当时的正坝太兴小学任教。“也是从这里开始,我才发现自己之前的那些所谓的‘成绩’根本不值一提,自己与优秀的教师差距还非常大。”龚祖华说,那时候条件艰苦,为了改进自己的课堂,他用录音机把上的课录下来,一字一句地反复推敲,不断打磨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对很多年轻教师来讲,公开课就是专业成长最好的“炼炉”。通过两年时间的辛勤付出,龚祖华不仅在各类公开课比赛中拔得头筹,还多次被其他学校邀请去上示范课。正因为如此,他开始有了很多外出学习的机会。1990年,龚祖华第一次到南充市聆听了尝试教学法的创始人邱学华老师的学术报告,白天认真听、认真记,晚上回到宾馆再讨论、再消化、再总结。从这次报告中,龚祖华不但近距离感受了大师的风采,而且还萌发了写作的冲动。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针对“带分数加法”中的一幅插图,老师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圆与圆之间的间隔距离不一样呢?”龚祖华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当天晚上,再次回顾了教研活动中老师们讨论的情景,提笔写下了《要认真观察数学课本中的插图》一文。投稿并刊登在了《学生之友》1990年第5期的第11页,龚祖华准确地向记者描述,第一篇文章的发表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
“当时,心中除了激动与兴奋之外,也多了几分冷静的思考。”龚祖华开始更加自觉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边实践,边总结。坚持每天上完课之后写一些教学后记,用文字记录课堂,把易逝的课堂锁定为长存的文字。
至今为止,龚祖华在全国40多家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和学生辅导文章400余篇,还合作编写并出版了《小学各科学习方法指导》《快快乐乐学数学》等少儿辅导读物。在笔耕不辍的龚祖华看来,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技巧的提高,不能只做一辈子教书匠,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要勇敢地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方向努力。
龚祖华
高级教师,重庆市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数学教研员。
1987年,师范毕业的他被分配到当时的开县正坝区桃溪小学天门村校,包班(教所有科目)五年级。这是一所大山深处的乡村小学,天黑下来的时候,整个学校静得出奇,时而响起的几声鸟叫,听得独自留守学校的他心里发慌。
刚毕业的激情与寂寥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落差。看着清冷的月光从纸糊的窗縫冷冷地落在窗前,龚祖华不止一次地问自己:“这难道就是我一辈子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吗?”性格倔强的他暗自发誓,既然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把时间都花在教学钻研上,花在学生身上,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白天,他和孩子们一起背诗歌,练武术;晚上,叫上离学校近的学生,给他们讲故事、唱歌、做游戏。“那时候还没有系统的教育教学意识,只是觉得学生怎么能轻松、快乐地学习,我就怎么教。”龚祖华回忆,当时开展了很多突发奇想的创造性教学。比如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上讲台给其他同学讲题,每单元结束后让每个孩子出1—2道题,然后再综合成单元测试题等。慢慢地,他与学生的距离近了,与家长的关系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期末统考中,班上的成绩从全学区倒数第一名跃居到了顺数第一名。
突出的教学成绩,让他第二年就被调到当时的正坝太兴小学任教。“也是从这里开始,我才发现自己之前的那些所谓的‘成绩’根本不值一提,自己与优秀的教师差距还非常大。”龚祖华说,那时候条件艰苦,为了改进自己的课堂,他用录音机把上的课录下来,一字一句地反复推敲,不断打磨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对很多年轻教师来讲,公开课就是专业成长最好的“炼炉”。通过两年时间的辛勤付出,龚祖华不仅在各类公开课比赛中拔得头筹,还多次被其他学校邀请去上示范课。正因为如此,他开始有了很多外出学习的机会。1990年,龚祖华第一次到南充市聆听了尝试教学法的创始人邱学华老师的学术报告,白天认真听、认真记,晚上回到宾馆再讨论、再消化、再总结。从这次报告中,龚祖华不但近距离感受了大师的风采,而且还萌发了写作的冲动。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针对“带分数加法”中的一幅插图,老师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圆与圆之间的间隔距离不一样呢?”龚祖华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当天晚上,再次回顾了教研活动中老师们讨论的情景,提笔写下了《要认真观察数学课本中的插图》一文。投稿并刊登在了《学生之友》1990年第5期的第11页,龚祖华准确地向记者描述,第一篇文章的发表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
“当时,心中除了激动与兴奋之外,也多了几分冷静的思考。”龚祖华开始更加自觉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边实践,边总结。坚持每天上完课之后写一些教学后记,用文字记录课堂,把易逝的课堂锁定为长存的文字。
至今为止,龚祖华在全国40多家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和学生辅导文章400余篇,还合作编写并出版了《小学各科学习方法指导》《快快乐乐学数学》等少儿辅导读物。在笔耕不辍的龚祖华看来,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技巧的提高,不能只做一辈子教书匠,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要勇敢地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方向努力。
龚祖华
高级教师,重庆市开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数学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