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元旦刚过,大家都还沉浸在新年到来的喜悦之中,而贵州有一位19岁姑娘小夏却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终点。让一段本该青春靓丽的生命戛然而止的元凶居然是一台让小夏期待已久的隆鼻手术,这样的真相让人痛惜不已。愈演愈烈的审美焦虑低龄化到底该如何应对?本期我们继续邀请心理学专家进行解读。
现象:“低龄化”席卷整容界
除了命丧手术台的小夏,搜索网络,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青少年整容的案例比比皆是。下面我们来看两组数据。
2018年9月新学年开学,有记者在成都采访时发现,成都某高二班级全班37名同学基本全做了双眼皮手术。记者还了解到,暑假期间,不仅割双眼皮手术火爆,隆鼻、削下巴等整容手术也受到学生群体的青睐,有的是孩子要求整容,而有的是家长主动带孩子去整容。
2018年年底,重庆市西南大学学生处直属的路客通讯社调研部针对600多名大学生展开了整容低龄化趋势的调查。受访者中有过整容想法的人达到了72. 23%,其中年龄在22岁以下的受访者占比达82.19%。问卷显示,承认有过整容经历的受访者仅占1.9%。超过半数承认选择整容是为了取悦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更完美”,约4成人表示整容是因自卑、害怕因样貌而受到歧视。
原因:“以貌取人”带歪青少年
以上案例和数据,无一不在向我们强调,整容低龄化的浪潮已经席卷了整个社会。
许多学生都表示:整容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就像买化妆品、新衣服一样,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做一些好的改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有家长坦言:“美丽是一种前期投资,越早越好”;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投入几万元,到韩国去整容;有的人把生活费省下来,专门等假期去做……
为什么整容低龄化会愈演愈烈?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直播平台的“网红”通过直播短时间内便能积攒巨大的关注度与财富,让许多孩子觉得“念书不如做网红”;小时候父母和老师都会偏爱长得好看的孩子,长大之后,很多用人单位也对人有相貌上的要求,这让人觉得,“如果长得好看,小时候会得到来自于父母和老师更多的优待。长大以后,也会有更多的选择。”这一切的现象,都在无声地向青少年及其父母传达一个讯息——颜值是在社会上立足的“敲门砖”。“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贯穿始终,花钱整容是让自己不输在起跑线上迅速而必要的投资——“别人的孩子都做了,我家孩子也不能落后,不然以后会吃亏的。”浪潮之中,车轮滚滚向前,越来越多人的焦虑盲从加速了低龄化现象的发酵。
危害:审美焦虑,一条不归路
有人觉得整容像买化妆品、衣服一样,但其实整容是一个单向行为,不能一劳永逸,更不能一键撤销。一旦对某一个部位做了整形,就需要不停维护。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肉毒杆菌注射,短时间之内,会有非常明显的抗皱功效,会让皮肤显得光洁。但是,注射一次肉毒杆菌,功效只能维持3~6个月,过了这个有效期之后,皱纹又会卷土重来。而经常注射会损伤面部神经,导致局部纤维化,肌肉萎缩、局部凹陷,甚至会造成永久性肌肉瘫痪。而整容行业的不规范,巨大的个体差异,以及个体对术后综合反应的预判不足,都是整容的风险巨大、整容失败案例层出不穷的原因。
整容对于身体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整形医生也建议,如果真的要整容,最好在18岁成年之后,因为青少年的身体尚在发育,过早整容会有更大的负面影响。而整容对心理上的伤害也是不可小觑的——在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不通过自己自身的努力,只需要在手术台上躺几个小时,恢复一段时间,就能获得一个更加精致的五官,这样的诱惑是极其巨大的。而一旦尝到这种甜头,就没有那么容易主动停止——脸上的玻尿酸、肉毒杆菌过期了还要再注射,鼻子隆完了,要动眼皮,眼皮动了,又想开眼角……本来只想开个双眼皮,最后却被忽悠“换脸”因此背上巨额“美容债”的学生大有人在,而原本一张脸健健康康、青春洋溢,却因为整容依赖上瘾停不下来,最后把自己整成“蛇精”甚至毁容的也不是个案。2015年因“蛇精女”照片走红的李蒽熙曾在某综艺节目中放言:“宁愿低头把自己扎死,也不愿丑死,要美不要命。”而她当时不过15岁。
整容,只是审美焦虑的表现之一。其实这种焦虑还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许许多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表现。比如,不锻炼,靠药物或其他过激手段减肥;比如,不化妆就不敢出门见人;还比如,拍照,不开美颜功能,不后期PS,就无法发布朋友圈。甚至还有人戏称“谁占领了美颜镜头,谁就占领了中国的手机市场”……成年人尚且如此,就别提青少年更加容易被这种风气影响,很有可能会过早地过度关注外表,将大把时间、精力、金钱投入其中,妄想不劳而获。
对策:一定要告诉孩子的
1.健康、自然的身体是最美的
整形、吃减肥药,或者通过别的非健身途径的减肥,可能是会在短时间之内,让人轻轻松松“脱胎换骨”,但是后患无穷,实为饮鸩止渴。或许坚持健身锻炼是一件让人避之不及、难以坚持的痛苦任务,但因坚持锻炼而逐渐结实匀称的身体,才会柔韧、轻盈,敏捷、有力,真正地因充满向上的生命力而美丽。
2. 多元、丰富的生命是最美的
比起20世纪90年代的“环肥燕瘦”,近几年我们的审美更加趋向于标准化,精致化。不管男性女性,大家都在拼命追求有通天山根的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欧式的深邃轮廓,还有“能扎死人的锥子脸”……只要不符合这个要求的,一概不够精致不够美。试想一下,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那是最标准的,可是你能分出来,谁是谁?而人的辨识度,吸引力,恰恰来源于那些不标准甚至有点“丑”的长相特点。比如“卷福”的马脸与高颧骨,比如“小雀斑”的雀斑与大嘴巴……因为这些各式各样“非标准件”的存在,一个人才区别于其他人,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3. 努力得到的是最美的,真正属于自己的
在青春的岁月里,蓬勃的生命力自带光环,而美貌却只有很短的保鲜期。在人生漫长的下坡路上,人的内在气质才是唯一可以与衰老抗衡的砝码。我们经常会感叹某位明星人到中年之后,比年轻的时候更有魅力更迷人了,那就是因为TA多年的内修为其不断衰老的外貌开了外挂。
急功近利靠外力获得的,大都会在短时间之内又重新失去,正如整容。美丽的容颜或许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关注和赞美,但想要真正赢得喜爱和尊重,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修炼内在品质,积累人生阅历,而这,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内心的自信和从容才是最棒的整容术。
作家毕淑敏女士说:“美丽是一种天赋,自信却像树苗一样,可以播种,可以培植,可以蔚然成林,可以直到天荒地老。”愿孩子们都获得内心的富足,并因此而美丽。
现象:“低龄化”席卷整容界
除了命丧手术台的小夏,搜索网络,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青少年整容的案例比比皆是。下面我们来看两组数据。
2018年9月新学年开学,有记者在成都采访时发现,成都某高二班级全班37名同学基本全做了双眼皮手术。记者还了解到,暑假期间,不仅割双眼皮手术火爆,隆鼻、削下巴等整容手术也受到学生群体的青睐,有的是孩子要求整容,而有的是家长主动带孩子去整容。
2018年年底,重庆市西南大学学生处直属的路客通讯社调研部针对600多名大学生展开了整容低龄化趋势的调查。受访者中有过整容想法的人达到了72. 23%,其中年龄在22岁以下的受访者占比达82.19%。问卷显示,承认有过整容经历的受访者仅占1.9%。超过半数承认选择整容是为了取悦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更完美”,约4成人表示整容是因自卑、害怕因样貌而受到歧视。
原因:“以貌取人”带歪青少年
以上案例和数据,无一不在向我们强调,整容低龄化的浪潮已经席卷了整个社会。
许多学生都表示:整容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就像买化妆品、新衣服一样,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做一些好的改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有家长坦言:“美丽是一种前期投资,越早越好”;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投入几万元,到韩国去整容;有的人把生活费省下来,专门等假期去做……
为什么整容低龄化会愈演愈烈?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直播平台的“网红”通过直播短时间内便能积攒巨大的关注度与财富,让许多孩子觉得“念书不如做网红”;小时候父母和老师都会偏爱长得好看的孩子,长大之后,很多用人单位也对人有相貌上的要求,这让人觉得,“如果长得好看,小时候会得到来自于父母和老师更多的优待。长大以后,也会有更多的选择。”这一切的现象,都在无声地向青少年及其父母传达一个讯息——颜值是在社会上立足的“敲门砖”。“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贯穿始终,花钱整容是让自己不输在起跑线上迅速而必要的投资——“别人的孩子都做了,我家孩子也不能落后,不然以后会吃亏的。”浪潮之中,车轮滚滚向前,越来越多人的焦虑盲从加速了低龄化现象的发酵。
危害:审美焦虑,一条不归路
有人觉得整容像买化妆品、衣服一样,但其实整容是一个单向行为,不能一劳永逸,更不能一键撤销。一旦对某一个部位做了整形,就需要不停维护。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肉毒杆菌注射,短时间之内,会有非常明显的抗皱功效,会让皮肤显得光洁。但是,注射一次肉毒杆菌,功效只能维持3~6个月,过了这个有效期之后,皱纹又会卷土重来。而经常注射会损伤面部神经,导致局部纤维化,肌肉萎缩、局部凹陷,甚至会造成永久性肌肉瘫痪。而整容行业的不规范,巨大的个体差异,以及个体对术后综合反应的预判不足,都是整容的风险巨大、整容失败案例层出不穷的原因。
整容对于身体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整形医生也建议,如果真的要整容,最好在18岁成年之后,因为青少年的身体尚在发育,过早整容会有更大的负面影响。而整容对心理上的伤害也是不可小觑的——在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不通过自己自身的努力,只需要在手术台上躺几个小时,恢复一段时间,就能获得一个更加精致的五官,这样的诱惑是极其巨大的。而一旦尝到这种甜头,就没有那么容易主动停止——脸上的玻尿酸、肉毒杆菌过期了还要再注射,鼻子隆完了,要动眼皮,眼皮动了,又想开眼角……本来只想开个双眼皮,最后却被忽悠“换脸”因此背上巨额“美容债”的学生大有人在,而原本一张脸健健康康、青春洋溢,却因为整容依赖上瘾停不下来,最后把自己整成“蛇精”甚至毁容的也不是个案。2015年因“蛇精女”照片走红的李蒽熙曾在某综艺节目中放言:“宁愿低头把自己扎死,也不愿丑死,要美不要命。”而她当时不过15岁。
整容,只是审美焦虑的表现之一。其实这种焦虑还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许许多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表现。比如,不锻炼,靠药物或其他过激手段减肥;比如,不化妆就不敢出门见人;还比如,拍照,不开美颜功能,不后期PS,就无法发布朋友圈。甚至还有人戏称“谁占领了美颜镜头,谁就占领了中国的手机市场”……成年人尚且如此,就别提青少年更加容易被这种风气影响,很有可能会过早地过度关注外表,将大把时间、精力、金钱投入其中,妄想不劳而获。
对策:一定要告诉孩子的
1.健康、自然的身体是最美的
整形、吃减肥药,或者通过别的非健身途径的减肥,可能是会在短时间之内,让人轻轻松松“脱胎换骨”,但是后患无穷,实为饮鸩止渴。或许坚持健身锻炼是一件让人避之不及、难以坚持的痛苦任务,但因坚持锻炼而逐渐结实匀称的身体,才会柔韧、轻盈,敏捷、有力,真正地因充满向上的生命力而美丽。
2. 多元、丰富的生命是最美的
比起20世纪90年代的“环肥燕瘦”,近几年我们的审美更加趋向于标准化,精致化。不管男性女性,大家都在拼命追求有通天山根的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欧式的深邃轮廓,还有“能扎死人的锥子脸”……只要不符合这个要求的,一概不够精致不够美。试想一下,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那是最标准的,可是你能分出来,谁是谁?而人的辨识度,吸引力,恰恰来源于那些不标准甚至有点“丑”的长相特点。比如“卷福”的马脸与高颧骨,比如“小雀斑”的雀斑与大嘴巴……因为这些各式各样“非标准件”的存在,一个人才区别于其他人,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3. 努力得到的是最美的,真正属于自己的
在青春的岁月里,蓬勃的生命力自带光环,而美貌却只有很短的保鲜期。在人生漫长的下坡路上,人的内在气质才是唯一可以与衰老抗衡的砝码。我们经常会感叹某位明星人到中年之后,比年轻的时候更有魅力更迷人了,那就是因为TA多年的内修为其不断衰老的外貌开了外挂。
急功近利靠外力获得的,大都会在短时间之内又重新失去,正如整容。美丽的容颜或许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关注和赞美,但想要真正赢得喜爱和尊重,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修炼内在品质,积累人生阅历,而这,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内心的自信和从容才是最棒的整容术。
作家毕淑敏女士说:“美丽是一种天赋,自信却像树苗一样,可以播种,可以培植,可以蔚然成林,可以直到天荒地老。”愿孩子们都获得内心的富足,并因此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