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训练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姜夔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綠筠枝。
  (1)这是一首______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出自姜夔的______。
  (2)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绕”字的表达效果。
  (3)后三句用的是湘妃的典故,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仙姿
  贺铸
  莲叶初生南浦①,两岸绿杨飞絮。向晚鲤鱼风②,断送彩帆何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注]①南浦为送别之地,在古人的诗词中带有伤离叹别的含义。 ②鲤鱼风指九月风。
  (1)本词前两句并未从主人公登楼所见写起,而是回忆昔日离别时的情景。作者以色彩鲜明、生机盎然的春天乐景来写,含义丰富;其中的意象如同离人纷乱的思绪,飘飘忽忽,引动着万千离愁。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断送彩帆何处”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1.(1)咏物,《扬州慢》。(2)水边本是情人约会的理想之处,红梅掩映更富诗情画意,而词人在水边徘徊,写的却是离别后的悲哀。一个“绕”字道出了百般无奈,万种离愁。(3)湘妃的典故既照应标题中的“潭州”,又借斑竹暗喻红梅,用湘妃对舜帝的相思比拟离别恋人对自己的相思。
  2.(1)哀情,飞絮。(2)女主人在秋风习习的傍晚,还一直向江中眺望,她目送着一只只彩舟,可自己所盼望见到的人他在哪里呢?真是山长水阔知何处,心中无限离恨苦,说不尽惆怅失意之情。以问句形式带出,在结束时以写景作答,意在景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其他文献
今天的初中生,生活在高科技带来的巨大变革的社会中,网络、电视、电影、手机……正铺天盖地拥进了他们的生活。这些视听媒体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学习、生活的空间,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但同时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手握鼠标,QQ聊天盛行了,他们与老师、家长的交流却少了;游戏攻略精通了,他们对课本教材却生疏了;网络日志、博客熟稔了,他们本该阅读积淀的文学名著却荒废了;网络语言漫天飞,
期刊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五言,两句骚体,如此直截了当地喊了出来,却成为千古绝唱,奥妙何在?  我反复吟咏,反复揣摩,渐渐地,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诗人,他像一座石雕般一动不动孤零零地矗立在幽州台上。那神情、那气概、那临风而立的身影,有点像屈原,又有点像李白。他,风雅中透出几分豪情,激愤中渗出一丝悲哀,迷茫中显出几许失望。他是孤独的
期刊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与《卖油郎独占花魁》同为冯梦龙“三言”中的名篇,两位女主人公——杜十娘和花魁娘子有颇多相似之处:貌美聪慧,却不慎误入青楼;虽为名妓却早已厌倦风月生活;心有所属,矢志从良。然而,同样的从良路,二人却走得一苦一乐,一个“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一个终成神仙眷属。杜十娘和花魁娘子为什么有不同的命运呢?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笔者仅从两位男主人公的角度对两位花魁不同的命运作以比较。    一
期刊
新课标特别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新课标又强调学校、社区、社会等多方面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等。由此,各类校本课程纷纷登上了教学舞台。其中能够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乡土教材倍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因为从身边的生活中开发课程资源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但是,乡土教材的开发也有其随意的因素,如何让几十篇文章的组合反映一个地域的文化,并让学生们从中受益,这不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1999年8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从2000年秋季开始,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
期刊
引 言    金龙老师在《语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冬季专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阅读教学忧思录》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把时下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值得忧思的内容概括为“阅读目标的偏离”和“阅读主体的消亡”两个方面。这可以说是抓住了阅读教学问题的关键。然而品读再三,仍感意犹未尽。阅读教学的问题,绝不是这两个方面可以涵盖的,它应该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故不揣冒昧,狗尾续貂,略加补正如下。    忧思之三 阅读
期刊
温家宝总理探望“初度”九十五岁的季羡林先生时,送去一盆君子兰,并送去一句经典的话语——“红衣少年”,一时间“红衣少年”的美称传遍大江南北,飘荡在学术界那清冽而高远的天空,将北京的秋天点缀得更加美丽和清新。不久,《光明日报》刊载了季老的散文《九十五岁初度》。我展读这篇佳构,为那“红衣少年”坦然的心态而折服;我细研这篇新作,为那学术巨擘诚挚的情怀而感染。  从容看生死,信笔写真心。  九十五岁高龄的季
期刊
庐隐被茅盾先生誉为“‘五四’的产儿”、“觉醒了的一个女性”,在时代的感召下,她凭借着女性特有的视角和自己率真的性情,以鲜明的创作个性、众多的文学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五四”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篇章。庐隐是1921年7月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时参加成立大会的唯一女性。在当时读者的心目中,庐隐与其同乡冰心齐名,堪称新文坛上的双星座。然而,庐隐一生坎坷,在三十六岁时便因难产而辞世。对
期刊
在诗歌鉴赏的备考练习中,同学们常常出现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等问题。为此,现将诗歌鉴赏中20种常用表现手法进行简洁盘点,以便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    1.对比(对照)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该诗通过“春残”、“鸟稀”、“花尽”、“花飞”与“幽竹”的对比,突出幽竹的高尚精神。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
期刊
微笑在瞬间  北 溟    大年三十,我乘上了南去的列车,换了票,找到铺位,草草地安顿一下,就躺下了。  悠悠一觉醒来,天尚未晚,我略略扫视一下车厢中我住的这个单元,连我在内只有两位旅客。那一位卧在我对面的铺位上,用毛毯蒙着头,很委屈地蜷缩着。我暗自庆幸运气不佳的不只我一个,朝里一侧身,继续睡觉养精神。  夜色渐渐浓了,车厢里的灯显得很亮。这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估计那位蒙头旅客开始吃“年夜饭”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