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国贸专业学生商务能力的若干思考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ao61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05年,对外贸易额达到142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外汇储备余额为8189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国际贸易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扩大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越来越复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纠纷日益严重,对国贸人才又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而目前外贸人才无论在数量上和素质上离现实要求均有很大差距,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瓶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高校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加快改革,提高国贸专业学生的商务能力,为我国培养出合格的国贸人才。
  
  一、高校培养国贸专业人才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偏实际,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对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国内二十多所高校国贸专业课程的调查来看,80%以上的课程集中在《国际贸易理论》、《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投资》、《世界经济》等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只是局限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结算》等少数课程,远远满足不了实际的需要。在理论知识的讲授上,过于详细和复杂,而且重复现象严重,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不利于兴趣的培养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虽然大部分学校建有国贸仿真实验室、EDI网络模拟平台或贸易流程模拟系统,但多数建设不规范或缺乏有效的利用,课时少、指导教师少、操作少、范围窄,根本达不到锻炼实际能力的要求。
  
  2、业务知识的学习单一,实用性知识比重偏轻,脱离具体的行业和产品
  业务知识仍是重点学习贸易术语、贸易方式、信用证、汇票、提单等主要单证,而对其它基础技能和相关技能,如运输、通关、保险、资金流程、国际金融、资本核算、贸易规则、国际谈判、经贸地理、信息检索方面只是粗略的讲授或根本没有涉及,同时没有和具体的行业和产品结合起来。学生缺乏对主要行业和产品的了解,不利于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在实践,也不利于学生产生行业兴趣和职业方向定位。
  
  3、提高学生外语运用能力还不够
  通过对天津市三十多家外贸公司对外贸毕业生需求情况做问卷调查,其中90%的单位把英语口语排在首位,72%对外贸毕业生的口语不满意,只有13%认为外贸毕业生的口语很好。虽然高校对国贸专业的英语要求较高、课时也较多,四年总计可达1120个学时;很多高校还将六级成绩和学位挂钩,但英语课程仍是以阅读、写作、应试为主,对学生的听力、口语、专业英语、商务英语和实际交流能力的强化不够。
  
  4、安排学生去相关部门实践、实习的机会不多
  高校很少有自己的实习基地或是密切的外贸实习单位。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去联系实习单位是很难成功的,企业出于各方面的考虑都不愿接受实习生,更谈不上培养了。因此,学生缺乏在具体岗位上的真正的业务实践。
  
  5、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式缺少创新和改进,不能做到因时而变
  很多高校对于国贸专业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或是目标定位不正确;课程设置上很多课程重复或不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变化、更新;教材选用上缺乏标准,很多教师为了轻松,选择很浅显的教材,或是多年不更新教材;教学方式还是以传统的灌输式为主,对于互动式、讲座式、座谈式、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缺乏广泛尝试和运用,造成教学单调,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6、教师聘用、教学质量监督、学生考核制度有待进一步改进
  高校的教师聘用注重理论水平、科研水平,现在更是要求博士学位。这对提高国贸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固然重要,但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上却面临重大问题。通过这种标准聘用的教师95%都没有国贸业务的实际经验,都停留在理论和感性认识上,很难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而有业务经验转行的人,连硕士学位都很少,根本没法进入高校教学。
  
  二、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商务能力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是研究其它要素的前提,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在当今的国际、国内新形式下,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考虑三个方面。
  (1)必须考虑学生现行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1500多名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93.5%的学生认为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就业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初次就业的具体知识技能要求,而且也要关注其日后择业的需要;不仅应使学生获得当前就业必备的知识技能,而且应获得继续学习与提高的能力。
  (2)必须考虑外贸行业岗位群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应教给学生外贸岗位群直接需要的知识技能,还应当加强与此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技能、关联知识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的教育,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必须考虑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工作现场技术的持续更新会不断地促使传统低技术岗位的减少和高新技术岗位的增加,而技术发展的综合化与精确化特征又必然促使职业知识技术含量普遍上升。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国际贸易的方式方法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外贸岗位技能的变化。因而,培养目标定位必须强调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并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2、借鉴“2+1”订单培养模式和“E&T”培养模式,实行产学合作
  “2+1”订单培养模式是一种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用人单位就业的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外贸相关企业合作,参照企业要求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为导向的规范教育。学生一、二年级在学校学习,第三年在企业兼职学习,第四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学校负责学生的专业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企业负责岗位实践要求、业务规范等培训和学生实习成绩考核工作。由于该模式具有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和用人协议的主要特点,加之“订单”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因而校企双方责任分工明确,培养目标更加贴近实际需要,培养效果更加突出。
  “E&T”培养模式是一种企业参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特点是:由学校负责知识教育和能力系统-E(Education)系统(由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三大模块组成)的教学;企业负责素质训练系统-T(Training)系统(由素质训练、技能培训两大模块组成)的培训。由于该模式注重教育与能力、素质训练的同步性、注重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加之设计有不同形式实践教学项目,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教材、操作指导书和实用的实践教学成绩考核方式、指标体系及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模式与控制体系,因而可使学校教学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使有专业经验或实战工作经历的人士指导就业,学生能更有效的贴近市场需要。
  
  3、完善国贸专业的课程建设
  首先应建立与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和相关行业、产品的联系,在已开设的专业课基础上融入相关知识,并开设纺织、机电、材料、化工等主要行业和产品的方向选修课及和其它学科设立交叉课程,拓展知识水平。设置随机课程机制,关注贸易、经济的新形势、新变化,以报告会或讲座的形式讲授前沿知识。还可以考虑和企业、经贸委、咨询公司合作,借助他们的人力资源,对于实际操作、业务技巧、就业等薄弱环节设立联合课程。
  应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建设特色实验室,安排足够的学分和学时,配备有实践经验的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全程指导,加强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训练。和相关企业、部门积极联系,建立实习基地,拓宽实习基地分布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制度,并组织学生贯彻实施。
  
  4、改善教学方式和考试制度
  改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采用精讲、启发式、小组讨论式、案例分析式、研讨会、座谈会、社会调研等多种教学方式。例如以讲座的方式讲授各国的贸易习俗和贸易环境,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讲授贸易规则。教学中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涉及到实践内容就要及时进行实践操作,改变过去的先理论再实践的脱节方式。建立校园局域网内的网上教学和资源共享系统。教师把课件、作业、课后学习资料传到网上,供学生下载,并设立网上交流、答疑系统。改革传统的纯理论的、试卷式的单一考试方式,引入英语口试、面试、实践操作能力测验等各种能力考核制度。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除了引进知识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学历高的教师,也要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业务型教师(可以不要求学历太高,但应在实验室建设、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指导能力)。还可以同企业、商委联合,从那里聘请人才,建立流动教师队伍。改革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既要考虑教师的学术研究也要考虑教学质量,改善目前教师为了高职称,专注于自己的论文或研究而忽视教学质量的现状,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做到科研与教学并重。同时,建立实效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估机制,对优秀教师给予奖励。
  
  参考文献:
  [1]傅纯恒,黄海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2004,(11)
  [2]张健订单教育运作的内在机制与操作要领[J]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
其他文献
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即我国战国时期产生的《学记》指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特别强调了要把教育放在首位,自始至终都要重视教育。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深知“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记》也强调了教师要“时观而佛语,存其心也。”即要求教师要经常仔细的观察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怎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期刊
素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施教者的“素质”,家长的修养尤其需要加强。  一个合格的家长必须时时自问:我想让孩子具备哪些素质?这些素质我自身是否具备?  一个合格的家长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前,你要注意以下事件:某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博士后跳楼身亡,某知名高校化学家吞剧毒自杀,原因是“压力大”或没能得到某院士衔……某调查称,中国人普遍缺乏“幸福感”,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是“
期刊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最不愿遇到的问题不是学生学不会,而是学生不愿学、不愿做。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本文结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提出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和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体育游戏 练习 兴趣 娱乐    一直以来,在我国的体育课堂上,利用练习来使学生获得锻炼和学会知识及技能是我们一贯的教学方式,而游戏大多是起到课后放松的作用。那么游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我院教学的实际,就解决电工学课程中教学内容多学时数少的矛盾,对其理论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初步想法及尝试。  【关键词】电工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作为基础课程的电工学,对于拓宽学员知识面,加强基础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工学课已不仅仅是为某“专业”服务的打下一定基础的技术基础课,它本身就代表着一个技术领域。据了解,国外电工学课程的设置并不针对专业
期刊
新课程改革最为突出的一个重要标志,即凸显“学生是学习主人”的主体地位。我所创建的“三点三助”教学法,其主旨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苦与乐转化,时时凸显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一、针对新知识的生长点展开讨论,有助于知识的内化和开放思维    精心设计能像雨后彩虹引起学生有兴趣思索的问题,创设激发知识内化和有助于思维开放的情趣,让新知识生长点自然而然成为首选的讨论题。比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我在
期刊
新课程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即“评价体系不仅要学生的成绩,而且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样的评价体系要包括多元的评价指标,多元的评价方式,多元的评价主体几个方面。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往往过分关注学生成绩而忽视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这就要求改革现行过分关注选拔功能的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评语评价就是发展性评价的一个环节。  评语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为适应新课改形势的要求,必须深化课堂改革,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为此,我从2003年加入了学校课题组,承担了邹城市研究课题,在历史课上进行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验研究,经过3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和体会。    一、研究依据    理论依据:以“三个面向”重要
期刊
一堂成功的课应该有三个特点:活动性、主动性、互动性。何谓活动性?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也就是说变传授式教学为活动式教学,让学生自学自悟,淡化教师的讲解分析,强化学生活动。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就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自我参与学习活动,自我掌握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自我反馈、组织调控学习,自我激励、总结,评价学习。教学时要把教师指令性学习活动转变为学生主动
期刊
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课,学生感受到了时间的来去匆匆、时间的短暂,萌发了珍惜时间、用功读书、将来能像作者一样干一番大事业的决心和愿望。  课尾,我为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学了这篇文章,同学们心中产生了很多的感受,下面我们来个仿写名言,看看能不能像作者一样写出对时间感悟的名言,大家有信心吗?”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都埋头写起来。  生1:青蛙冬眠了,有再睡醒的时候;潮水退了,有再涨
期刊
时常在办公室中听到有人抱怨,某些题目讲过很多次,但仍然有很多学生不理解。通过谈话发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其中有学生的原因,但教师没有营造好上课的气氛,没有调动起学生情绪是主要的原因。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就没有良好的课堂收益。作为一名教师,若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营造好良好的课堂气氛。从教育学的角度讲,良好的课堂气氛具有良好的感召力,容易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行动中,在感情上得到满足、愉悦、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