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

来源 :七彩语文·习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p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噼噼叭叭(啪啪)的鞭炮声把我从美梦中惊醒,我穿上妈妈精心为我挑选的新衣服,揣上爆竹,前脚刚跨出房门,爸爸就把我叫住了。(节日喜庆的简单陈述、“我要玩”的急迫、爸爸的出其不意,到底下文会带来怎样的故事呢?)
  他把一大碗堆成富士山一样的饭(嗬,这碗饭可真不少!夸张也要适度些哟)递到我手里。我看到饭上面油光光的红烧肉,口水就流下来了,一把抓起筷子,把嘴巴凑过去,(多么准确的动词啊!读着就想到了小作者垂涎欲滴、迫不及待的样子。)刚想来个“风卷残云”(语言好幽默),却被爸爸重重地拍了一下头,呵斥道:“傻小子,这是祭祖宗的,你怎么能动呢?只有等祖宗用完了,我们才能吃,不然祖宗会生气的。”(真实地写出了爸爸对民间祭祖传统的坚守。)
  我看到爸爸满脸严肃,便使劲吞了口唾沫,跟在爸爸屁股后面(改为“身后”)来到堂屋,只见堂屋正面的桌子上整整齐齐摆了好几个牌位和(加“几幅”)黑白照片。爸爸把饭摆在桌子上,让我跪在照片面前。爸爸也跪在堂桌前一边上香烧纸,一边絮絮叨叨地说:“老祖宗,保佑我们年年发大财,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的……”边说边示意我学他的样子朝照片叩拜作揖。(“絮絮叨叨”“叩拜作揖”再次凸显了爸爸的虔诚,和后文“我”的不谙世事形成对比。)
  我跪在旁边,一边认真地听爸爸念叨,一边盯着那碗香喷喷的饭菜……咦,搞了半天,那碗饭还是满满的,老祖宗怎么还不快点吃呢?(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单纯真实的孩童。)我趁爸爸低头为全家祈福的时候,抓起“富士山”顶塞进嘴里。爸爸三叩九拜完毕,一抬头,看到“富士山”上多了个豁口,就厉声问我:“祖宗的饭是不是你吃了?”我急忙吞下嘴里的饭说:“我怎么敢抢老祖宗的饭吃呀?”“那这饭怎么缺了一口?”爸爸严厉地问。我吐吐舌头,指着老祖宗的牌位,大声说:“是老祖宗吃了!”爸爸又好气又好笑,伸手刮下粘在我鼻尖上的饭粒,拍拍我的屁股说:“你这个小祖宗。”(一连串的神态、动作的描写,再一次表现出爸爸的虔诚、对“我”的无奈和宠爱。)
  趁爸爸转身的时候,我又抓起一把老祖宗的饭塞进嘴里,一溜烟地跑了。(孩童的年幼可爱跃然纸上。)
   (指导老师 任胡叶)
  
  祭祖是传统风俗中一件严肃而又隆重的大事,然而孩子眼中的祭祖却与成人世界大不相同,爸爸的严肃虔诚与“我”的好奇贪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小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他眼中的祭祖。
  小作者特别擅长用一连串动作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如小作者在写“我”趁着爸爸不注意的时候偷吃“富士山”时,连续描写了“抓起”“塞进”“急忙吞下”“吐吐舌头”等一系列动作,顿时,一个机灵的“小馋猫”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此外,小作者的用词也很精当。在写爸爸的语言时,小作者用了“呵斥”“厉声”“严厉”这三个词表现爸爸的神态,情感色彩相同用词不同,可见小作者平时的词汇积累十分丰富!
其他文献
从小到大,你肯定收到过一些礼物。也许是一个漂亮的洋娃娃,也许是一件好看的衣服,也许是一本喜欢的书;或许这个礼物是一个无形的礼物,一句鼓励的话,一份温暖,一份快乐……总之,这份礼物  是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别人赠予了你,饱含了深深的  情谊的,你也非常珍惜它。请以“礼物”为话题,完成  一篇习作。    记得有一天,我大姑家姐姐到我家玩。姐姐带来了一个大包。我看着姐姐带来的包,我想:这个大包里面装了些
期刊
我过过(去掉“过”)了许多个生日,也收到了许多的礼物。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妈妈在我出生不久之后,托阿姨帮我买的。  刚买回来的时候,它还会唱歌,可是现在它已经唱不出来了。妈妈把它给我时我还小,什么都不懂。听妈妈说我当时只知道拉它的长耳朵玩。我想大家读到这里应该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样子(“样子”改为“玩具”)了吧。对了,它就是一只小兔子,不过它比其他玩具要大多了。  现在,它还在我的床上静静地坐着,每天晚
期刊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  一天,老师带学生(还是初中生)尽情游览了八达岭长城。归来,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让学生写一写长城。有一位同学憋了半天,憋出一句话:“长城长呀长,真是长长长!”  当然,这个例子是特殊了点,面对作文题半天只吭哧出一句话的现象毕竟太少太少。但是,作文写得不具体,确实是个普遍现象。经常有学生问我:“于老师,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具体呀?”  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咱们今天试着先从
期刊
第一眼看到他,你会因为他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而立刻喜欢上他;和他相处一会儿,你又会被他绘声绘色讲述的一个个精彩故事深深吸引。他喜欢阅读,课余时间常常徜徉在书的世界里,他能捧着书本,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他喜欢写作,他习惯用文字记录童年美好的一切。他就是兴化市新生小学的“小作家”——郎正潇。    畅游书海,采撷语言的浪花  郎正潇的爸爸是一位爱读书的老师,他希望儿子从小就爱上读书。郎正潇上幼儿园时,爸爸就
期刊
星期天,平平和强强从体育馆看完球赛回来,看到一幅公益广告:迎接青奥会,做好东道主。强强问:“青奥会,你知道吗?”平平摇摇头:“不清楚。”强强说:“我们还是东道主呢,什么都不知道,真是惭愧。”平平也有同感,说:“这样吧,我们去搜集青奥会的材料吧,如果有价值,就出一期板报,让同学们都了解一下。”强强一听来劲了,他新当选宣传委员,正准备大干一场呢。征得班主任陆老师同意,就定了下来。  一周后,两人碰头,
期刊
不少同学一听说写一件事,就犯愁,觉得无事可记。其实,生活中有不少事是在对话中进行的,对话即事,事就在对话中。对话完了,事也就结束了。  请看下面一篇有趣的作文。  改名的故事  爸爸、妈妈就我这一个宝贝女儿,因此给我起了个“似玉”的名字。再加上我姓花,连起来就是“花似玉”。可是,我越长越黑,爸妈说我的长相也不如小时候俊了。他们担心我的将来会跟名字相反,于是“酝酿”给我改名儿。  一天晚上,爸爸对我
期刊
  
期刊
七彩书架    淘气,真是一个奇怪的词。你看,有时候吧,大人说,你真淘气!是瞪着眼睛说的。有时候,大人说:你怎么这么淘气呢?又可能是笑着说的。关于淘气啊,真是有说不完的故事。  《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里的一群小男孩子,能一下子都变成了马,有时《开心卜卜》里的卜卜呢,上学第一天,把自己的名字写成了“十十”,他还把爸爸的皮夹子塞进了微波炉里,把奶奶的老花眼镜放到了浴缸的最最下面,把玩具小耗子放进了来作
期刊
请看课文《第一次抱母亲》中对护士的描写: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作者只写了护士的一个平凡的动作,一句平凡的话语,但我们从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护士的为人——对工作十分负责,对病人十分关心!这一“行”一“言”就是细节描写。  再接着看课文最后一段: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
期刊
写人,就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你写的这个人,自然包括他(她)的外貌。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身材、长相、衣着、打扮。这些合起来,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外貌”。外貌如果写得真实而具体,读者就会有如见其人的感觉。再说了,人是一面相,“外貌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果戈里语),它是表现人物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要了解、掌握一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写好人物外貌。  方法总是针对问题而提出来的。为了便于说明我要说的方法,我们不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