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物流费用,换低整体成本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343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找到物流成本最佳平衡点,使得供应链系统成本最低而非物流成本最低,这是个值得所有企业都重新认真思考的问题。
  2007年伊始,旭日公司要求物流部拿出新一年的物流方案,并明确要求一月底前完成物流成本预算,预算目标要使吨物流成本比2006年下降3%。公司要求物流部优化现有物流系统,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工作效率,达到物流成本下降的目标。
  物流部王经理从统计员那里得知,2006年度吨物流成本为415元/单位,构成情况如下:
  ·厂家到目标市场的运输(服务)费用310元/单位。
  ·货物到达目标市场的装卸费用30元/单位;
  ·货物在目标市场的仓储费用25元/单位(包括重新包装所需的费用),
  ·货物在目标市场内的汽车配送费用50元/单位。
  王经理经过认真测算,让物流费用下降3%并不是很难的事,公司的降费目标可以轻易达成。但2006年发生的几件事,却让王经理需要开始考虑物流成本之外的一些事情。
  
  思考2006年
  
  在2006年里,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引发了王经理的思考:为什么有时候,物流部门实施的成本节约措施,到最后却往往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处理由这些措施引发的一大堆问题?许多举措看似提高了物流成本,为什么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物流成本的最佳平衡点到底在哪里?
  2006事件一:在市场大起大落的4~8月,目标市场的几个仓库要么断货,要么库存过高,销售压力极大。为此,物流部采取了弹性物流措施,避免了以后出现类似问题(参见2006年9月《价格剧烈波动引发的物流难题》)。
  2006事件二:2006年5月,为了配合公司在C地的市场拓展计划.物流部破天荒地以提高物流成本为前提,开展建库工作。结果,建库对公司在C地站住脚跟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基本控制了C地市场,市场开拓取得极大成功(参见2006年7月《物流如何随销售而变》)。
  除了这两件事以外,王经理还注意到物流本身已经存在的问题:
  2006年,旭日公司完成的销售量比2005年增加了60%,但从销售部门过来的物流订单数量只增加了22%,这意味着,平均每个订单的货物数量比以前增加了31%!为了使每个物流订单能够及时完成出货操作,仓库必须要提高库存量,这就必然要增大储存面积。这就是下半年几个目标市场的仓库面积越来越不够用的原因。部分目标市场只有通过客户自提的方式来解决库容不够的问题(参见2007年1月《客户自提破解均衡发货难题》)。
  另外,库存报表反映出,除了仓库的库存量逐渐增大外,在途货物数量也在同比例增长!公司上下没有人对在途货物数量的增长提出过疑问,大家都认为,销量上去了,仓库库存量增加,每批次货物的发运量增加,在途货物量增加,都是自然的。
  
  提升物流成本,值得吗?
  
  王经理桌下压着A货运公司的报价单,这份从厂家到各目标市场的报价,比现在的运输价格足足高了20%!物流部没有一位同事认为这份报价是合理的,但没人把它当回事。
  王经理之所以保留了这份报价单,是因为他注意到,这份报价单提供的运输时间把现在12天的运输时间缩短到了5天!王经理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份报价单,有必要弄明白这7天的价值!
  如果保持现有各仓库库存不变,各仓库每天需要进库货物约3000单位。如果货物的平均在途时间是12天,即使不考虑提前量因素,总在途货物数量就是36000单位,这与目前报表上38000单位的在途货物数量是基本一致的。如果缩短了7天的在途时间,理论上可以减少21000单位的在途货物数量,这对全公司而言,就是减少了至少2亿元的库存。而且,如果货物在途天数能减少7天,仓库就不需要保持现有的库存水平。
  若为了减少2亿元的库存而采用A货运公司,旭日公司需要多付出的成本是:每吨60元/单位的运输费用增加×110万单位=6600万元资金支出。
  而较低的库存水平(在途货物视为库存货物)可以获得的好处包括:
  -更灵活的库存策略和变现能力;
  ·抓住销售机会的能力更强;
  ·对市场反应更敏捷;
  ·更高的管理效率。
  王经理陷入两难:为了完成公司的目标,不得不降低物流成本;然而,快速.高效、灵活的物流策略,却是注定要产生更高的显性物流成本的。
  
  不同往年的物流成本预算
  
  往年制定物流成本预算时,王经理总是按照公司要求,详细测算各项物流费用,认为最低的肯定是最好的。今年,王经理抛开了物流部门自己的预算目标,从公司总体利益出发,给公司上交了一份不同于往年的物流成本预算,大致内容如下:
  1.吨物流成本:437元/单位,比上年增加5.30%,构成如下:
  ·厂家到目标市场的运输(服务)费用334元/单位;
  ·货物到达目标市场的装卸费用29元/单位;
  ·货物在目标市场的仓储费用25元/单位(包括重新包装所需的费用);
  ·货物在目标市场内的汽车配送费用49元/单位。
  2.厂家到目标市场的运输(服务)费用增加的原因:物流部决心采取快速方式运输40%的货物,在该运输方式下,货物将于5天内到达目标市场。货物的平均在途天数缩减到9.2天,为此,公司将减少占用资金8400万元;但将会多花费约2420万元的物流费用。
  3.预计采用快速运输方式后,各目标市场仓库面积不用增加,仓库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快速运输方式将优先用于市场紧俏品种、价格变化快品种、高利润品种,及临时紧急运输品种,以应付市场突变情况,获取更高利润。
  4.物流部希望借助于快速运输系统,逐步开展高效率的物流管理工作,进一步将快速、高效的物流服务延伸到目标市场的汽车配送工作中去,解决长期以来客户对配送时间冗长的抱怨。
  
  物流成本升,整体成本降
  
  这份物流成本预算报告能否得到上司批准,王经理心里也没底。显然,更高的物流成本将提高产品成本,降低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或利润水平。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物流成本的有限上升,带来的可能却是系统整体成本的大幅下降。
  长期以来,公司把物流部门当做一个费用部门,认为这是一个只会花钱的部门。因此,公司总在不厌其烦、无休无止地要求物流部门降低物流费用;而物流部门呢,只好转而向物流供应商施加压力,要求供应商降低运输价格。
  供应商的态度也非常明确:降低费用?可以!但服务水平也得降!
  因此我们看到,运输时间从10天延长到了11天,从11天延长到了12天;客户去仓库的平均等待时间也从30分钟延长到了60分钟;货物配送时间也从12小时延长到了16小时……
  结果在途货物数量越来越多,仓库库存越来越高,物流系统服务水平越来越低,客户的抱怨却越来越多,公司的仓库面积越租越大,库存资金占用逐月上升,忠诚客户却越来越少。
  如何找到物流成本最佳平衡点,使得供应链系统成本最低而非物流成本最低,这是个值得所有企业都得重新认真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短线产品,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入市,快速上量。但短线产品不知什么时候的猝死,也常常令经销商“一夜回到解放前”。是否能挖掘短线产品的长线潜力,降低退市风险呢?这就要求操作短线产品时,为长线拓展埋下一些伏笔。    选品牌    最好选择名牌产品,或区域品牌产品。短线产品一般是新品,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们把它当作短线产品操作,但要认识到一个事实:只有卖不好产品的商家,没有卖不好的产品。除非是质量等方
期刊
技术封杀    重点推出的产品,在研发、出品、上市前就要完成技术、专利、商标等方面的保护。国内著名的Y品牌冷饮,产品一向以构造复杂、不宜模仿而著称,现在旗下最畅销的几大系列产品,对手都很难模仿,连其副品牌都经过注册,甚至申请了专利。    门槛封杀    产品从规划和研发伊始,就已经在工厂利润、中间商利润、运输费用、零售价格等方面设置了门槛,使得一般跟随者因无利可图而望而却步。  比如Y品牌在20
期刊
有的客户在业务代表面前总喜欢天花乱坠地吹嘘自己,内容无非是自己在工商、卫生、质监、税务、消防、环卫、公检法、金融等各部门均有如何如何了不起的关系。但一般说来,一个客户各方面社会关系都非常好的情况比较罕见。你要多留个心眼。  渠道之于销售,如血管之于人体。但并非所有渠道都可选择录用,“有渠道就有市场”更是一厢情愿。产品要快速、高效、优质、优价地到达终端,选择合适的渠道是第上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期刊
长期以来,非家族的“外人”主管往往是一副受害者的形象,备受同情。人们往往指责经销商老板任人唯亲。赏罚不公。但经销商制度执行难的真正原因,往往出在这些核心身上。    水落石出曝出管理积习    李老板是全国知名乳品A品牌的市级经销商,年销售额2000万元。2006年7月,A公司调整渠道结构,在李老板区域又增设了两家经销商。眼看月销量从近200万元直线下降至不足70万元,李老板心如刀绞,但他还是和指
期刊
中国联通的管理体系,基本以分权为主,尤其是营销、权力都在下面,上面的省公司、市公司很多事情都说了不算,得让县里来决策。于是我们看到:联通的产品,大多是套餐,千奇百怪的套餐;移动的产品则是很清晰的产品品牌,如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  在这种权力结构下,联通每个地区、每个县的产品基本上是千奇百怪,其销售渠道模式也是“创新”不断,纷乱复杂。我们且不说自主营业厅、大客户销售这些自有渠道,单是社会渠道,
期刊
一般说来,经销商的货损主要有以下原因:  1.存放不当,堆叠过高,相关温度湿度及防虫防鼠未认真落实,导致货损或挤压变形,失去商品价值;  2.部分商品库存时间太长,过了保质期,变成废品;  3.库位混乱,某些商品多处库存,调货装车时,找小到货;  4.没有精确计算各商品安全库存,盲目进货,部分商品积压过多;  5.盗窃,尤其是库管人员监守自盗;  6.库工装卸不规范,没有轻拿轻放,妥善安置,增大了
期刊
这里的渠道对价格变动敏感度高,要的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单品销售利润,厂家在一、二级市场得心应手的中长期政策,如年底返利等,在这里几乎不起作用。这样的渠道怎么开发,又怎么管理?    营销模式要以渠道为核心    在三、四级市场,不管你市场支持力度多大,都必须依靠本土代理商去执行。因此在这里开发市场,掌握渠道主动权是关键。我们必须构建以渠道为核心的营销模式,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都必须围绕渠
期刊
关于“短线操作”这个话题,我与一位在一线战斗了十几年的资深销售经理有过这样一场快问快答:  ■短线操作,如何选择产品及其定位?  □让对手为我们定位,模仿他卖得最俏的一款产品,因为它经过市场检验,最符合消费者需求。  ■如何定价?  □让对手为我们定价。功能稍多一点儿,价格与对手持平;功能完全一样,价格略低。  ■如何选择渠道?  □走成熟渠道。最关注对手的除了厂家,还有经销商。哪个对手的新品俏,
期刊
在开拓三、四级市场、流通业变革(包括零售和批发)等渠道热点现象中,有一个基本而核心的问题: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管理未来的渠道?  通过与大量渠道管理者的沟通,以及对市场一线的调研,我们归纳出几方面的素质要求:    综合经营能力    为什么要提升这种能力?因为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厂家对销售组织多采取企业内部市场化之道,放权很多,俗称“一脚踢”模式。而从90年代末到现在,则进
期刊
知名品牌为“精耕末端”,纷纷向区域市场派驻业务员协销。厂家用心可谓良苦,孰料这些“御林军”下来没几天,协销工作没做好,市场反而搞得鸡飞狗跳。    区域来了“御林军”    张老板是S县的一个食品经销商,从十年前的一个小门市部发展到今天,旗下代理了十余个大小品牌,同时网络也覆盖了全县四十个乡镇,这样的经销商在S县可为数不多。  张老板的“硬件”装备精良:仓库宽敞整洁,大货车、小货车、三轮车一应俱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