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中,可通过示范策略和活动策略,引导学生实现思想“内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人物的行为作示范,引导深度学习;教师自身的规范行为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关键的、具有塑造性的,要发挥示范作用;也可用学生的规范行为作示范。还可以运用榜样的力量,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模仿特点采用不同的榜样策略,呈现不同的方式。教师可通过行为实践、现实的感性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内化,要把活动作为促进学生思想转变的桥梁和纽带。
一、在自主学习中内化
学习本身应该是学生自主成长、自我建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激发者、促进者和帮助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对学习方式的改变也越来越予以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越來越得到重视。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就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交往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有意识地调整自我,随时都能清醒、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存在价值,从而大力释放自身的生命潜能。因此,道法课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自由的空间和氛围,让他们在自主学习、自我评价中不断“内化”。
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道法课教师就要尽快地教会学生学习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学习技能。如对文本材料的阅读与分析,如何较快较准确的提炼出政治观念等。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突出课前预习指导、课后复习检查、课堂问题讨论等环节,努力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二、在情感体验中内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授课教师应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进而产生新的认识,以促进学生知识建构。
以成长过程中遇到并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为线索,以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我们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参与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水平和教学实际以及对客观事物的实际认知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体现,知识结构和能力技能的提升更加清晰。正确的价值观在师生思想的共同碰撞中才能“潜移默化”,师生情感在共同激荡中才能“润物无声”,积极的正能量才能发挥。学生才能放飞思想,牢固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实现深度学习,推进知识建构,发展其自身的核心素养。而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道法课进行情境教学,是推进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在一个个真实或模拟情境中,学生获得更深切的情感体验,就可得到更活跃、宽松的“内化”空间。
三、在各种活动课中内化
道德与法治课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仅仅靠课堂教学中空泛、有限的知识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独立”的运用书本知识去了解社会、分析问题,也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有效延伸课堂教学活动、拓展教学内容,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结合教材知识点和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生活,感受社会道德的约束以及各种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理性思维和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从发现和解决身边的小问题开始,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调查,提高分析与判断问题、解决和反思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培养家国情怀,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情感、验证知识、提升能力,坚定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把中学阶段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接受程度摆在第一位,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行素质,使学生达到知识内化与行为一致,实现“知情意行”的真正统一。
责任编辑
一、在自主学习中内化
学习本身应该是学生自主成长、自我建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激发者、促进者和帮助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对学习方式的改变也越来越予以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越來越得到重视。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就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交往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有意识地调整自我,随时都能清醒、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存在价值,从而大力释放自身的生命潜能。因此,道法课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自由的空间和氛围,让他们在自主学习、自我评价中不断“内化”。
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道法课教师就要尽快地教会学生学习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性的学习技能。如对文本材料的阅读与分析,如何较快较准确的提炼出政治观念等。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突出课前预习指导、课后复习检查、课堂问题讨论等环节,努力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二、在情感体验中内化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授课教师应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进而产生新的认识,以促进学生知识建构。
以成长过程中遇到并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为线索,以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我们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参与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水平和教学实际以及对客观事物的实际认知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体现,知识结构和能力技能的提升更加清晰。正确的价值观在师生思想的共同碰撞中才能“潜移默化”,师生情感在共同激荡中才能“润物无声”,积极的正能量才能发挥。学生才能放飞思想,牢固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实现深度学习,推进知识建构,发展其自身的核心素养。而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道法课进行情境教学,是推进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在一个个真实或模拟情境中,学生获得更深切的情感体验,就可得到更活跃、宽松的“内化”空间。
三、在各种活动课中内化
道德与法治课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仅仅靠课堂教学中空泛、有限的知识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独立”的运用书本知识去了解社会、分析问题,也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有效延伸课堂教学活动、拓展教学内容,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结合教材知识点和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生活,感受社会道德的约束以及各种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理性思维和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从发现和解决身边的小问题开始,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调查,提高分析与判断问题、解决和反思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培养家国情怀,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情感、验证知识、提升能力,坚定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把中学阶段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接受程度摆在第一位,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行素质,使学生达到知识内化与行为一致,实现“知情意行”的真正统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