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在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多新思路,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讨论、共同合作、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有助于发挥学生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越来越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青睐。
[关键词]:小组合作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讲的就是与他人交流、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保守,不与其他人交流沟通,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纵观古今中外在学习中有建树者,无一不擅长结交学友、虚心向比自己优秀的人讨教。这一道理放置到今天的教学,就是强调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教师布置完学习任务之后,学生以小组形式明确分工、共同合作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新课标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为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与组员一起工作,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将合作学习引入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一)通过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在国外教育发展水平较发达的国家,学校都十分重视合作学习,然而,我国基础教育对这一学习模式的认识却相对滞后,学界普遍认为,在未来的社会里,合作要比竞争重要得多。从教育学角度来讲,学生只有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作用于与他人的交流互动,才能体现学习的意义,如果不能实际应用,拥有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是无用的,这样的教学也是不成功的。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必须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初中数学教学。
(二)小组合作丰富了多边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采用“满堂灌”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绝对支配地位,在升学率的压力之下,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应试展开,在盲目追求教学进度的同时忽视课堂教学互动。新课标颁布实施之后,部分教师开始尝试互动教学,有意识地在数学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几乎不予考虑。多边互动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增强互动,还要求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合作,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初中数学教学,有力地开发了教学人力资源,丰富了多边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三)小组合作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更加强调教学实效。过去,课堂教学的目标为应试,教学内容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感受、态度、情绪等关注较少,教学实效无从落实。小组合作有力地改变了这一面貌,教师更加关注中学生心理需求,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组员间不论成绩优劣,都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为了实现共同的任务目标,彼此激励、互帮互助、相互关心、探讨交流,不仅充分地表现了自我,还在合作中实现了自身价值。
二、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及其注意事项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从教学全过程来讲,小组合作大致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一)课前自主合作
课前准备工作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课前自主合作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根据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采取自荐与他荐相结合的方式选出各小组的组长,由组长统一调度安排组员分工。例如,在中心对称图形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根据这一课题,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要求学生甲、乙各搜集3—5个生活中的中心对称物品,学生丙、丁利用数学工具手工制作4个中心对称图形模型,通过课前自主合作,加深了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的理解,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课前活动中,学生明确分工后,自主安排时间,分别完成任务,然后将成果带进课堂,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准备。
(二)课内小组讨论
课内小组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之后,根据就近原则形成小组,围绕教师提问展开讨论,集思广益、自主研究,在小组讨论时,数学教师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来,倾听各组讨论情况,主动参与学生讨论,并对其进行相应指导,通过倾听各小组讨论,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信息,便于对各组普遍存在的问题统一答疑。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发言人”对讨论结果作出简要陈述,在“发言人”的选择上,应采取轮流担任的方式,每个人在课堂中的发言机会都是均等的,帮助消除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小组讨论后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言人”在陈述观点时,表达方式不应是“我认为……”、“我觉得……”,而应是“我们小组的意见是……”,教师对该生发言的评价也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该生所在小组的整体评价。强调小组的团队性。
(三)课后合作研究
与课前自主合作一样,课后合作研究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实出发,课后合作研究很有必要。它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其一,针对课堂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采取课后合作研究的方式展开更深层次地探讨;其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每个学生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学习理解能力也各有不同,对于知识掌握不到位的组员而言,要独立完成课后任务往往具有一定难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虚心向成绩较好的学生讨教,组员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还有助于良好的班风建设。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贯穿于数学教学过程始终,在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发挥巨大作用。然而,使用这一教学方式时应注意把握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应高度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明确科学的分组是实现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教师在分组时应重视组员间学习成绩、分工等因素,尽可能平衡各组水平,做到“组内不同、组间相似”。其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位组员在小组合作中的价值,根据学生特点,明确分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后,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但也不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善于协调合作、激发引导,控制讨论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关注合作学习,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教学的规定,规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将合作学习引入数学教学,是改革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黄文雅.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2]许楠.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
[3]朴昌虎. 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4:43-45.
[关键词]:小组合作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讲的就是与他人交流、向他人学习的重要性,“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保守,不与其他人交流沟通,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纵观古今中外在学习中有建树者,无一不擅长结交学友、虚心向比自己优秀的人讨教。这一道理放置到今天的教学,就是强调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教师布置完学习任务之后,学生以小组形式明确分工、共同合作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新课标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为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与组员一起工作,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将合作学习引入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一)通过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在国外教育发展水平较发达的国家,学校都十分重视合作学习,然而,我国基础教育对这一学习模式的认识却相对滞后,学界普遍认为,在未来的社会里,合作要比竞争重要得多。从教育学角度来讲,学生只有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作用于与他人的交流互动,才能体现学习的意义,如果不能实际应用,拥有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是无用的,这样的教学也是不成功的。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必须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初中数学教学。
(二)小组合作丰富了多边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采用“满堂灌”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绝对支配地位,在升学率的压力之下,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应试展开,在盲目追求教学进度的同时忽视课堂教学互动。新课标颁布实施之后,部分教师开始尝试互动教学,有意识地在数学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几乎不予考虑。多边互动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增强互动,还要求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合作,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初中数学教学,有力地开发了教学人力资源,丰富了多边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三)小组合作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新课标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更加强调教学实效。过去,课堂教学的目标为应试,教学内容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感受、态度、情绪等关注较少,教学实效无从落实。小组合作有力地改变了这一面貌,教师更加关注中学生心理需求,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组员间不论成绩优劣,都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为了实现共同的任务目标,彼此激励、互帮互助、相互关心、探讨交流,不仅充分地表现了自我,还在合作中实现了自身价值。
二、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及其注意事项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从教学全过程来讲,小组合作大致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一)课前自主合作
课前准备工作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课前自主合作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根据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采取自荐与他荐相结合的方式选出各小组的组长,由组长统一调度安排组员分工。例如,在中心对称图形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根据这一课题,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要求学生甲、乙各搜集3—5个生活中的中心对称物品,学生丙、丁利用数学工具手工制作4个中心对称图形模型,通过课前自主合作,加深了学生对中心对称图形的理解,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课前活动中,学生明确分工后,自主安排时间,分别完成任务,然后将成果带进课堂,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准备。
(二)课内小组讨论
课内小组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之后,根据就近原则形成小组,围绕教师提问展开讨论,集思广益、自主研究,在小组讨论时,数学教师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来,倾听各组讨论情况,主动参与学生讨论,并对其进行相应指导,通过倾听各小组讨论,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信息,便于对各组普遍存在的问题统一答疑。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发言人”对讨论结果作出简要陈述,在“发言人”的选择上,应采取轮流担任的方式,每个人在课堂中的发言机会都是均等的,帮助消除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小组讨论后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言人”在陈述观点时,表达方式不应是“我认为……”、“我觉得……”,而应是“我们小组的意见是……”,教师对该生发言的评价也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该生所在小组的整体评价。强调小组的团队性。
(三)课后合作研究
与课前自主合作一样,课后合作研究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实出发,课后合作研究很有必要。它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其一,针对课堂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采取课后合作研究的方式展开更深层次地探讨;其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每个学生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学习理解能力也各有不同,对于知识掌握不到位的组员而言,要独立完成课后任务往往具有一定难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虚心向成绩较好的学生讨教,组员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还有助于良好的班风建设。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贯穿于数学教学过程始终,在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发挥巨大作用。然而,使用这一教学方式时应注意把握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应高度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明确科学的分组是实现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教师在分组时应重视组员间学习成绩、分工等因素,尽可能平衡各组水平,做到“组内不同、组间相似”。其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位组员在小组合作中的价值,根据学生特点,明确分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后,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但也不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善于协调合作、激发引导,控制讨论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关注合作学习,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教学的规定,规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将合作学习引入数学教学,是改革基础教育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黄文雅.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2]许楠.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
[3]朴昌虎. 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0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