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被》中的男性中心主义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m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日本私小说的典范之作,同时也是自然主义在日本的反射,山田花袋的《棉被》一直被置于举足轻重的位置。重读这部小说,在当今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主宰下,人们更容易看到作品中的性差意识和男性中心主义的话语权、主导性和欲望诉求。所谓的“新女性”的时代并没有到来,以男性为主导的观念支配下的社会对于女性的独立与自主,仍是微乎其微的,男性中心论在《棉被》里无形渗透。
  【关键词】 《棉被》;男性中心主义;“新女性”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9-0033-03
  1907年,也就是明治40年,山田花袋的《棉被》发表,并对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的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小说的笔触大胆、冷静,“告白”式的心理描写给当时社会的“世纪末”思潮带来巨大冲击,人性的虚伪、丑恶,欲望的无休止,社会与个人的矛盾冲突,均在这部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是以作者本人和其女学生冈田美知代为原型,描写了作为老师的竹中时雄和其学生横山芳子以及学生男友田中秀夫的复杂关系。
  说其复杂,主要表现在男主人公竹中时雄反复的心理活动,一面要维持谦谦君子的老师形象,一面又要面对作为已婚男性的私密欲望,不断徘徊于欲望与道德之间的痛苦之中。
  其实,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出这篇小说是以第三人称视角叙述的、反映一段未成的、痛苦的“婚外恋”的、真人性的作品,然而,这里所反映的自然主义的真实,也是有立场的主观的真实,是男性中心主义下笼罩的真实,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叙述视角与立场中的男性中心主义
  首先,这部小说的叙述视角和立场从来都不是客观的,而是以男性为中心而展开的,是男性中心主义的反映。
  一方面,小说本就是第三人称视角叙述(夹杂第二人称视角的旁白),故事的情节是淡化的,很难看到小说情节有很大的起伏,基本都是比较平缓的,叙述节奏缓慢,所能把握的也无非是作为男主人公的欲望的产生、隐藏、扭曲、爆发和崩溃的几个事件,围绕男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开情节。
  因此,无法只通过看到的书中情节来还原真实的事件,这在于人们的视角并非全知,作为读者可以得知的仅有竹中时雄反复挣扎的思想状态和心理变化,连女主人公芳子的心理都没有给予反映,更别提文本基本完全忽略了的田中秀夫、妻子、妻子的姐姐这些形象了。
  主人公时雄“看着妻子一成不变的脸,吃饭、睡觉,生活是如此单调乏味”,这使他诞生了婚外情的设想;面对年轻貌美的女学生芳子,他的道貌岸然显露无遗,内心的欲望和尚存的道德良知使冲突发生,“有时候他想让她寄张照片过来,并用小字把请求写在信纸的角落,最后却又把它抹黑涂掉”,他为社会道德所约束,将自己内心肮脏的欲望隐藏;但是,当芳子有了男友,时雄醉酒后在姐姐家再见到芳子时,“内心感到一种无可名状的满足”,并且暗自认为“虽然有一个强大的情敌,只要把她据为己有,才会觉得心安,这是恋人常有的心态”,他甚至是以为自己是多了一个情敌,这是他的假想敌,占有欲使他逐步心理扭曲;得知芳子与男友发生了关系,“既然那样——既然她乐意把自己的身体给那个男的,自己又何必尊重她处女的贞操呢?早知如此,自己应该大胆出手,满足自己的性欲”,他的性欲爆發,仅有的内心挣扎的枷锁被解脱;最后,嫉妒心使他告发了芳子,将芳子的故事告诉了她的父亲,既然得不到,就不如活在怀念之中,“把脸贴到被领——污迹最多的天鹅绒被口上,尽情地嗅着想念的女人的味道”,至此,他内心的欲望得以崩溃。
  另一方面,作品中的审美就是站在男性的视角下来进行的。读到说芳子的美丽,并不是一种广为人知的、普遍认可的美,她的美是在竹中时雄的审美观照下呈现的。无法判别芳子是真的美若天仙,还是因为时雄一时的新鲜感。竹中时雄正对妻子厌倦、不满,妻子怀了第三个孩子,“新婚的欢乐就此结束”,或许是因为妻子过多地将精力转移到孩子身上,使他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失衡,故而觉得妻子失去了作为一个女性个体的美感。在时雄的眼中,妻子不仅不美了,甚至产生了“当时有孕在身的妻子,如果意外地难产死去……”的恶毒幻想,这种幻想在男性中心主义下有可能发生,对于女性则是很难的。
  婚姻的失落感让主人公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在他眼里,连在路上遇到的陌生女子也是比妻子漂亮的,也会对她产生非分之想。更别提年轻、漂亮又富有学识的女学生了。
  小说中,对于横山芳子的外貌并没有进行非常深入的描写,芳子的美丽是在和妻子的无趣、无知和冷漠中对比显现出来的,她的新式发型、走路方式和一颦一笑都让时雄觉得漂亮,这是新鲜感在作祟,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起作用了,当自己不再是妻子生活的重心,强烈的失落感使他放弃内心道德的召唤,一步步走向不伦的婚外恋。
  不仅如此,他还自作主张地认为芳子“爱美,培养理想,虚荣心强”,一边贪恋着芳子的年轻活力,一边又在批判这种个性。这些种种审美也都不是客观的描写,而是主观的心理活动,是站在男性中心主义的角度去评判的:符合男性审美和要求就是美丽,不符合、厌倦了就是丑陋。甚至一边享受着、欣赏着这种美丽,一边又调转过头来批判这美丽背后的种种不堪。
  二、人物形象中的男性中心主义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完全是以男性为中心而服务的。
  毫无疑问,竹中时雄是小说的男主人公,也可以说是真正的、唯一的主人公。整部小说都是以他的思想和心理活动作为中心的,他的人物形象也是理所应当的丰满。他一直处于原始性欲和生活准则之间摇摆,他的内心是如此渴望不道德的婚外恋,厌倦了已经孕育的妻子、琐碎的生活和编辑这份工作,但是在明面上他又得维护自己高贵的、正直的文学兼人生导师形象,要伪装成爱家顾家的好丈夫、爱岗敬业的好员工角色,在现实与幻想之间来回徘徊。内心尽管有无尽的欲望,却也一直被锁在道德的牢笼里无法释放。   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在心理与社会的双重矛盾下刻画的,同时尽管身处矛盾,他仍然掌握着其他女性角色的人生的把握权:对于妻子,他的厌倦不仅表现在心里,更外化为行动,他可以对其他的陌生人产生性幻想,甚至可以将女学生带回家正大光明地实施“照顾”,他还可以对妻子不加理睬、随意出气。
  这一形象完全是对妻子的不尊重,是男性中心主义下大男子主义的充分体现。他认为自己才是社会的中心,是家庭的中流砥柱,他可以无视妻子为家庭的付出而随意蔑视为他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糟糠之妻,可以不在乎妻子的配偶身份而光明正大地爱慕她人,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他是男性,他可以忽略女性的眼光,他在乎的仅仅是社会上对于他道德的评价(特别是同为男性的芳子的父亲对他的信任感给了他极大的压力),苦于此,才迟迟不敢开始对芳子的正式追求;对于横山芳子,他完全将自己的思想观念灌输给她,贪恋她的年轻活力,却也不肯放任她的天性,只希望芳子受自己的教诲和控制,并且在她不听劝告、违背自己的意图而和男友发生性关系时,向芳子的父亲告密,他深知父亲对于芳子有着绝对的控制权,而他迫于道德压力得不到芳子的人,也失去了对芳子内心想法的把控权,干脆玉石俱损,间接导致了芳子的回乡,芳子的命运似乎也通过芳子父亲交到时雄的手上,他对于芳子的来说,心灵上必须是绝对领導的导师,生理上还必须受他安排,拥有至高无上的能力。
  对于小说中的配角,妻子的姐姐就更别说了,时雄嫌弃她的粗鲁、小心眼,完全是站在一个至高的角度进行批判,并没有将其视为亲长的尊重和平等,有的只是男性对于女性的绝对控制权力。
  就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横山芳子来说,她也是为男性的中心主义而支配的。芳子在乡下,一直被父亲管教着,那些所谓的新式的学习也是在父亲授意下进行的,她并没有主动选择权。如果父亲要求芳子不准谈恋爱,那么芳子可能就连与田中秀夫进行交往的可能性都没有了。
  父亲把芳子交给了时雄照顾,那么对芳子的支配权力就从父权转为了变态的师权,一方面,竹中时雄掌控着对芳子文学与写作、编辑能力的教授和学习权利,另一方面,他还变态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评判芳子,在他眼里,芳子也是女性,不单纯是女学生,他也是自己可以随意臆想的对象。
  他认为芳子美,在于其年轻、有知识、思想新,在与妻子的对比更是如此,他享受着这种新鲜感,却又以学习为理由限制芳子的社交,芳子结交男朋友的权力也是通过向他求饶才可以获得,希望可以隐瞒家里关于交男朋友的事情。稍有一些不顺心,他就可以告发芳子将其送回乡下,同时他的虚伪、肮脏还在于对芳子的师生恋。
  师生恋在当今社会或许没有什么,但是时雄一边不想背负社会不认可、违反社会道德的骂名,不愿承担和芳子在一起的风险,一边又对芳子进行监视,偷看她的信件,还美其名曰“温情忠实的保护人”,变相的和芳子保持着这种暧昧的关系。
  他既要求芳子要做新式女子,又让她保持贞操,同时只允许自己道貌岸然、心怀龌龊地对芳子展开一些幻想。这种双标准、无所谓性差公平的要求完全体现了男性中心主义。
  妻子、妻子的姐姐也都摆脱不了时雄的控制。妻子不满于丈夫的精神出轨但也无可奈何,但求不要肉体出轨,芳子住进家里尽管不乐意也无能为力。她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只能生子孕育,同时还被嫌弃。妻子的姐姐更是如此,为了妹妹的婚姻,接纳芳子住宿,时刻都受时雄的控制。可以说,这部小说里,所有的女性都是受时雄这个男性控制的,以其为中心,身心都无法摆脱。
  三、主题中的男性中心主义
  这部小说的主题众说纷纭,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包含了男性中心主义。
  如果将这部小说的主题概括为人性的真的话,那么它主要揭露的就是竹中时雄的真实人性,因为只有他的形象和思想是最为复杂的,有变化的,既有平静又有扭曲,本就是以他的视角来进行描写和心理活动,当然呈现一种始终真实的人性,尽管丑恶,但是他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而小说中其他的人物心理都没有正面表现出来,也没有复杂的矛盾纠葛,作品的主题毫无疑问就是以男性竹中时雄的人性来展开的,其他女性配角甚至都没有正面的、复杂的心理描写;
  如果将这部小说的主题看作是社会和人性的矛盾的话,那么作为男性的时雄的矛盾之处当然表现得更突出,尽管社会对“新女性”的知识、思想以及贞操的要求有矛盾之处,但是时雄的道德伦理观和男性欲望之间的矛盾更鲜明。
  小说中竹中时雄对于女性角色来说也一直是社会压力的来源,女性基本不具备反抗的权力,只能听之任之。
  而作为小说中大写的“人”,时雄的人性复杂,作为小说中“社会的中心”,他的矛盾主要来自于内心,强烈的欲望和暗藏的道德感一直不断斗争,矛盾冲突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果说这部小说主题是私密的告白、自传,那么理所当然以时雄为主角,他的心语才是小说的内在核心。他的内心独白是最多的、最普遍的,也是最复杂、最有戏剧性的。故事围绕他展开,所有矛盾、人物命运,都是由他的心理变化而展开变化的,他的自我剖析式的心理明显比任何一个女性都更强烈,也更重要,一切都为以他的心语为中心,因为他作为男性,就是这部小说的中心。
  无论如何,在《棉被》里可以无时无刻可以看见男性中心主义的影子,在这种话语权的主导之下,产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无法评判这究竟是好与坏,只能说这样的创作指导思想或许会比较片面,但也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性差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张力,《棉被》依旧是一部很伟大、很细腻的小说。
  参考文献:
  [1]宋丽丽,徐竞.解析《棉被》中的人物形象[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0(9):31-32.
  [2]王莹.出轨的灵魂 扭曲的心智——山田花袋的《棉被》中男性欲望解析[J].时代文学(上),2010,(10):171-172.
  [3]肖霞.《棉被》中的“新女性”形象[J].外国问题研究,2011,(3):40-43.
  [4]王梅.男性欲望与叙事——试比较山田花袋《棉被》与郁达夫《沉沦》[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3):110.
其他文献
【摘要】《孙子兵法》在兵学之外彰显的善德力量,有着鲜明的时代价值。学校应拓宽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发挥该经典著作的文化功能,通过在内心中尚德、在互学中养德、在实践中悟德等途径进行艺德培养。  【关键词】《孙子兵法》;善道;艺德;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3-0085-02  基金项目:邵阳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期刊
【摘要】 近些年来突发的公共事件给人们的语言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尤其是当下的抗疫救援中,语言应急服务机制的建立与发展表现出了紧迫性和重要性。突发公共事件中,语言必须负载真实信息,并经过精准传递才能发挥及时有效的“救援”功能。同时,社会舆情的正向发展离不开理性、温暖的语言表达,而针对特殊人群的语言服务更是社会治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 突发事件;语言应急;语言服务  【中图分类号】 H00
期刊
【摘要】 行旅过程中所出现的气候物象的改变推动了方拱乾笔下家乡意象的瓦解与重构,使得“思乡”这一文学主题获得了家国情怀。此外,不同地域间自然气候与人文气候的巨大落差也促进了方氏将历史与自我相互融摄,并借助思乡主题的写作来从更深层次的维度上审视自身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 气候;物候;流人;方拱乾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
期刊
【摘要】 戴蒙德改编的《最蓝的眼睛》重设了部分故事场景和情节,采用了白脸戏剧策略,创造性地设置了白色玩偶场景。这种设置运用视觉化艺术效果,有效处理了黑白概念,揭示了白人性的对黑人群体的伤害,质疑和批判了白人性及其社会结构的荒谬性。  【关键词】 白色玩偶;白人性;社会结构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9-0016-02  
期刊
【摘要】 “异化”主题在卡夫卡的《变形记》和安部公房的《砂女》中都有鲜明的体現,作家在作品中表现了人在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中被异化的现实,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但作品中的主人公在被“异化”后却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作家个人的人生理念。因此,本文将以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两部作品中“异化”的比较,感知两位作家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注和不同的人生观。  【关键词】 变形记;砂女;异化  【
期刊
【摘要】 诗歌与声律的关系从出现开始就非常紧密,但直到南朝沈约“四声八病”声律论的提出才将其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化。本文从沈约理论的提出,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中所表达的文学观等方面,通过他们的不同态度,论述了他们与声律论的关系。  【关键词】 沈约;刘勰;钟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9-0029-02  沈
期刊
【摘要】 儒勒·凡尔纳是西方公认的“科幻小说之父”,刘慈欣在国内被誉为“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的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中的领军人物。二者作为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科幻作家,前者从某些方面更是充当了后者的启蒙老师。本文通过对儒勒·凡尔纳与刘慈欣科幻作品进行横向对比,论述二者作品间的共通性与差异性,并以二者间时代背景、阶级地位等方面分析其成因。  【关键词】 凡尔纳;刘慈欣;科幻;理念  【中图
期刊
【摘要】 苏童,当代作家。本文从爱情的悲剧矛盾、人性的悲剧色彩、意象的悲剧意蕴三个标题来探究苏童《妻妾成群》的悲剧意识。通过对苏童《妻妾成群》悲剧意识的分析,蕴含着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人性泯灭的哀叹。  【关键词】 苏童;《妻妾成群》;悲剧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9-0025-02  苏童,原名童忠贵,中国当代文
期刊
【摘要】 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传统言情小说家,张恨水先生在写作时多将目光集中于青年男女的婚恋问题,其小说常以悲剧结局收场。张恨水的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文章内容和文体雅俗共赏,人物形象时常表现出新旧时代交替时的复杂性。作品内容通常反映人物的婚姻观,折射出社会历史的深层原因。张恨水的代表作《啼笑因缘》和《金粉世家》讲述了两种爱情悲剧,评论者普遍认为前者是“钱色交易”式的悲剧,后者是“遇人不淑
期刊
【摘要】 美国犹太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美国三大犹太文学大师之一的马拉默德则被认为是“犹太味”最浓厚的作家。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作家所塑造的“父辈”形象之中。他们对苦难的忍受、对信念的坚守和对未来的希望透视出了犹太宗教文化的核心内涵。作为犹太精神的坚守者和传播者,他们身上所具备的犹太民族性和超越民族和宗教的普世性特征表达了作家对犹太精神回归的呼吁,以及对现代化社会中犹太民族如何确认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