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标题的辞格艺术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评论的标题一般要求传达意见性信息,虚题较多,容易陷入格式化、呆板单调的窠臼;恰当地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可以使庄重严肃的新闻评论标题焕发出生动的光彩。本文以《人民论坛》《人民时评》的评论标题为例,探讨新闻评论标题的辞格艺术。
  关键词:评论标题 辞格 《人民论坛》 《人民时评》
  
  一、前言
  
  “看文先看题”是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对新闻评论的阅读也是如此。一个好的新闻评论标题往往可以吸引读者,起到“导读”“导听”“导视”的良好作用;反之,标题的平淡无奇会让读者“望题止步”,进而影响新闻评论作用的发挥。
  “修辞格”又叫“辞格”“修辞方法”等,是指“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和语用常规之后,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特定模式”。熟练掌握各种辞格的特点和修辞效果,巧拟评论标题,可以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本文以《人民论坛》《人民时评》两栏目2007年1月至9月的评论标题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辞格运用的特点和规律,以期对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人民论坛》是《人民日报》的一个重要言论专栏,由评论部主办,在第4版(要闻版)右上方固定位置刊出,发表千字左右的时评政论。该栏目曾三次蝉联“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桂冠,也是中宣部主办的历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节目)得主,还是唯一一个每次都捧走名专栏奖杯者,令国内其他新闻栏目望尘莫及。
  《人民时评》被誉为“网上第一评”,是人民网创办的我国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网络时事评论。它围绕舆论关注的焦点、百姓关心的热点发表评论,评述权威、有力,语言明快、犀利,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因而点击率高,转载率高,网友反馈率也高。这两个栏目的评论作品具有典型的示范性和代表意义。本文截取的评论标题共计200余条。经考察分析,这些评论标题中使用的修辞格有比喻、设问、借代、比拟、顶针、对照、仿拟、双关、引用、排比、对偶、飞白、警策、呼告、异语、移就、拈连、列锦等,如下表:
  辞格   举例
  比喻  《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人民论坛》2007年8月17日)
  设问  《“短信圈钱”何以叫停》(《人民时评》2007年9月24日)
  借代  《土坯房赞歌》(《人民论坛》2007年8月22日)
  比拟  《香港,你好》(《人民论坛》2007年6月30日)
  顶针  《在读书中升级,升级才能生存》(《人民论坛》2007年4月23日)
  对照  《感性过年与理性做事》(《人民论坛》 2007年3月1日)
  仿拟  《医改,不仅楼梯响还要人下来!》(《人民时评》2007年1月10日)
  双关  《搞研究的人该与大地贴得更近》(《人民论坛》2007年3月21日)
  引用  《“十有五而志于学”对现代人能有启发吗?》(《人民论坛》2007年8月29日)
  排比  《抓末端 抓细节 抓经常》(《人民论坛》2007年7月3日)
  对偶  《倾听群众的声音,改进我们的工作》(《人民时评》2007年1月25日)
  飞白  《电脑时代如何“击”活书法教育》(《人民时评》2007年9月6日)
  警策  《这个“轻松”,得来着实不轻松……》(《人民论坛》2007年3月13日)
  呼告  《请把体育课还给学生!》(《人民时评》2007年1月26日)
  异语  《一起来“乐活”》(《人民论坛》2007年7月9日)
  移就  《谁来为“外部不经济”埋单》(《人民时评》 2007年7月2日)
  拈连  《红楼秀,秀出泡沫秀不出华彩》(《人民时评》2007年1月17日)
  列锦  《呼声·回声·掌声》(《人民论坛》2007年5月10日)
  
  二、评论标题中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一)比喻
  “比喻”又叫“譬喻”,俗称“打比方”,就是根据心理联想,利用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另一个事物来描绘所要表现的事物的修辞方法。在截取的标题中,有20多则标题使用了比喻辞格,例如:
  (1)《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人民论坛》2007年8月17日)
  (2)《浮躁不是一个筐!》(《人民论坛》2007年8月7日)
  例(1)《大自然不需要早熟的果子》针对社会上儿童“早熟”的现象,分析了其危害性。标题中“大自然”“早熟的果子”是喻体,分别代指社会和过早成人化的儿童,使用的是借喻辞格。例(2)范敬宜先生的《浮躁不是一个筐》矛头所指是“浮躁成了一个筐,什么问题都往里装”,即人们常常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各种社会现象统统归咎于“浮躁”。作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很可能会掩盖一些实质性的东西。这里采用的是反喻辞格,即用否定语气构成的比喻。“浮躁”是本体,“筐”是喻体,针对别人“浮躁是个筐”的错误认识,“浮躁不是筐”从反面来说明本体,强调的是本体和喻体的相异之处。
  (二)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提出问题的一种修辞方式。评论标题中设问的运用为的是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印象,因此提出的问题要求明确具体,能够凝聚评论的中心论题。在截取的标题中,有50多则标题使用了设问辞格,例如:
  (3)《“短信圈钱”何以叫停》(《人民时评》2007年9月24日)
  (4)《监督领导是犯傻吗?》(《人民论坛》2007年4月20日)
  例(3)《“短信圈钱”何以叫停》针对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近日发出的选秀节目“禁止手机投票、电话投票和网络投票等场外投票方式”这一通知展开,分析了短信场外投票“滥用民主”的负面影响。标题以提问的方式摆出了评论的新闻由头,既突出了标题内容的新鲜性,又体现了一定的思辨性。例(4)《监督领导是犯傻吗?》认为腐败案件深刻的教训之一就是对领导疏于监督、失去监督,提出领导者要闻过则喜,监督者要敢于直言。评论论述的是严肃的话题,但评论标题针对性强,直指群众所思所想,很容易抓住读者,丝毫不显沉重呆板。
  (三)借代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法。在具体的运用中,可以用特征代本体、用部分代整体或者用具体代抽象、专名代泛称等。在截取的标题中,有10多则标题使用了借代辞格,例如:
  (5)《土坯房赞歌》(《人民论坛》2007年8月22日)
  (6)《领导干部该少些烟酒味,多点书卷气》(《人民论坛》2007年7月20日)
  例(5)《土坯房赞歌》中的“土坯房”和高大豪华现代的办公楼形成对比,作者批判了那种认为“高大豪华现代的办公楼才能显示领导机关的权威、威信”的错误认识,“土坯房”实际上代指简朴的办公条件和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用具体代抽象。例(6)《领导干部该少些烟酒味,多点书卷气》一文针对部分领导干部应酬多、玩风盛、读书少的现象,提出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真正把心思用在有益于党和人民的工作上。“烟酒味”代指吃、喝、玩、乐之类的应酬,“书卷气”代指阅读、思考、调研之类的学习,这里是用部分代整体。
  (四)比拟
  “比拟”是利用心理联想机制,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的修辞方法。它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比拟是一种移情寓意的手法,它偏重的是感情的抒发。在截取的标题中,有10多则标题使用了比拟辞格,例如:
  (7)《香港,你好》(《人民论坛》2007年6月30日)
  (8)《伸出公仆的“触角”》(《人民时评》2007年6月14日)
  例(7)《香港,你好》写于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标题采用了拟人化手法,这种亲切的招呼一下子就拉近了香港和我们之间的距离,富有极强的感染力。例(8)《伸出公仆的“触角”》批评某些领导干部蜷缩在豪华的办公室内、不深入民间和基层,不能真正体味民间疾苦。“公仆”的形象变成了长着“触角”躲在壳里的动物,采用了拟物的形式,作者感情的褒贬倾向一目了然。
  
  三、辞格的综合运用
  
  另外,在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过程中,同一标题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标题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也是常见的做法。一般情况下,辞格的综合运用包含三种情况。
  (一)辞格兼用
  辞格兼用,指的是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一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另一种辞格。例如:
  (9)《如今重提菜篮子》(《人民时评》2007年8月20日)
  (10)《“创新是企业的饭碗”》(《人民论坛》2007年10月9日)
  例(9)《如今重提菜篮子》使用了借代和双关。“菜篮子”在文中代指农产品供应情况,“提”在标题中使用了语意双关,既可理解为“垂手拿着”,又可理解为“谈起、谈到”,这样,“提起”菜篮子,“掂量掂量”其中的份量,产品是否丰富,质量是否安全?“重提菜篮子”显得寓意深长。例(10)中的“创新是企业的饭碗”是一位做门户网站的企业家在谈到创新的感受时的原话,标题是一种引用。另外,该评论的中心论点是强调创新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饭碗”比喻“创新”,又是一种比喻辞格。评论作者直接引用企业家的话作标题,浅显通俗,形象生动,很恰当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二)辞格连用
  辞格连用,指的是一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例如:
  (11)《“十有五而志于学”对现代人能有启发吗?》(《人民论坛》2007年8月29日)
  例(11)中“十有五而志于学”出自孔子的《论语》,标题采用了引用辞格,接着借引用设问,“对现代人能有启发吗”?关照现实,引发人们去反思现实生活中的“六岁而志于学”,乃至三岁上英语班、四岁上唐诗班、五岁上奥数班等社会现象,提问发人深省。
  (三)辞格套用
  辞格套用,是指一个语句,从整体上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例如:
  (12)《干事的反而“有事”,混事的反倒没事?》(《人民论坛》2007年4月19日)
  (1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心灵鸡汤”》(《人民时评》2007年6月5日)
  (14)《电脑时代如何“击”活书法教育》(《人民时评》2007年9月6日)
  例(12)是一个双关、对照和设问的巧妙组合。评论中“干事”的是指那些敢于坚持原则处理歪风邪气的领导干部,混事的是指那些充当老好人只图太平的庸官。“有事”既指有事情做,又暗指有麻烦,属双关。干事的和混事的截然不同的处境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给人以深刻印象,再加上形式上采用了设问,读者自然会在心里问个“为什么”,再到文章中去寻找原因和答案。例(1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心灵鸡汤”》一文从我国第一家“心灵超市”产品热销反思国人心理调解渠道的不畅通,标题中的“心灵鸡汤”比喻“精神慰藉”,通俗形象。该标题在辞格使用上设问套借喻,形象生动,发人深省。例(14)《电脑时代如何“击”活书法教育》一文谈到电脑时代整个社会对文字书写的疏离,强调要激起国人对书法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新认同和好感。标题在设问中套用了飞白。作者借用电脑打字“敲击”的特性故意将常用的“激活”错用为“‘击’活”,顺理成章,形象生动。这种“飞白”辞格将错就错,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加上设问,“如何‘击’活”?作者对于电脑打字对书法艺术推广负面影响的担忧也浮现出来,通常只是引人注意的设问在此处也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总之,新闻评论体裁的属性,决定了新闻评论的标题必须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而相对新闻标题来说较为抽象,虚题较多,重在对论题、论点的准确提炼,或概括论题范围、或昭示中心论点,且要求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倾向,因而在“炼字炼意”上要求更为严格。大量实例证明,恰当地使用各种辞格艺术,会增加新闻评论标题的文采和吸引力,让其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进而让新闻评论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标题的形式是千变万化的,语言和各种辞格方法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于新闻评论标题制作艺术的探索也将是永无止境的。
  
  参考文献:
  [1]秦硅.新闻评论写作[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朱丽,湖南省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2009年网络流行语“杯具”为例,从用语的求新求变,时代对新词的影响,网民对网络新词的态度,以及谐音折射出来的不同情感等方面,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度及其相关规范问题。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杯具 生命度    网络流行语是最有代表性的网民意见表达,是网络文化的缩影,具有很强的网络语言代表性。本文以2009年最火的网络流行语“杯具”为例,借助搜索引擎进行网络检索,并进行删选归类和整合
期刊
摘要:“连X也/都VP”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文章首先从史的角度考察“连X也/都VP”结构的发展,然后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即句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来分析这一结构。  关键词:“连X也/都VP”结构 句法 语义 语用    “连X也/都VP”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前人已经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三个平面理论进一步分析这一结构。     一、史的考察    “
期刊
摘 要:2009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虽然没有签署任何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但是它对于整个世界对环保的关注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宣传这次大会的一组多模态的海报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研究多模态语篇的互动意义要通过接触、社会距离、态度这三个方面进行。通过对这三方面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这则海报的互动意义,从而实现最佳宣传作用。  关键词:多模态语篇 互动意义 接触 社会距离 态度    一、引言    哥本
期刊
摘 要:南北朝江淹《别赋》“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各类文学作品鉴赏,对“御”有两种注释,一种以李善《文选·别赋》注“御,进也”为代表,一种以大学语文教材注“御,饮用”为代表。两种注释并存是因为“御”具有相反为义特点,以及古汉语语法规律影响所致。本文从古代风俗方面分析入手,认为应综合两种注释,释“彼此劝酒”较为合理。  关键词:御 反训 进也 饮用 辨析    《文选·别赋》:“掩金觞而谁御
期刊
摘要:本文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讨论了网络聊天语的社会性、功能、新词产生途径等,并从语言是符号系统这个角度论述了网络聊天语的特点。  关键词:网络 聊天语 普通语言学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全球网民数量日益增长,随之带来的是一种新的语言变体——网络聊天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持不同语言的网民们都有独具特色的网络聊天语。每种语言的网络聊天语都各有特点,当然也有很多共通之处。本文拟从普通语言学
期刊
摘要:以比喻的功能为标准,将比喻分为“象喻”“情喻”和“理喻”,是一条不同于传统修辞学的“喻学”研究新路,为“喻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好的“理喻”可以化繁为简,将抽象的道理变为有形可感的体验,其中“化理入喻,以喻说理”,是“理喻”运用的关键。在我们的心智都为现代语言——抽象的技术术语所麻痹的今天,对“理喻”的发现和运用,将会对提升思维、开启智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喻学” “理
期刊
摘 要:动介融合构词是多因素共同条件下的共同结果,本文以“加以”类形式动词为例,从句法、韵律、语用和认知等角度概括了动介融为一体的动因和机制。  关键词:动介融合 构词 动因    一、引言  从语言类型学看,大多数语言中的动词和介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表现为词组,或直接融合为词。现代汉语中的“加以”类形式动词就是典型的动介融合构词,如“加以”“给以”“予以”“致以”等。英语中除存在大量动介合
期刊
摘要:PSC朗读中语调是测试和培训中的难题,测试员和教师需要科学合理的评分依据来指导测试和培训。在测试中,我们通过朗读中语调偏误的实际表现,结合造成“语调偏误”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来判定等级。  关键词:语调偏误 普通话水平测试    PSC朗读中语调是测试和培训中的难题,测试员和教师需要科学合理的评分依据来指导测试和培训。由于“语调”概念的模糊性和对测试中“语调偏误”的实际表现没有一个统一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从语词和主题等不同的层面上讨论了喜剧小品文本在语词之间、主题之间的相互借鉴与利用,并着重揭示了这些因素是如何激活文本的内在生成机制。旨在通过对喜剧小品中互文“狂欢”实践的研究,能够更深入、全面地反映其本质特征及其意义。  关键词:互文性 狂欢 喜剧小品    一、前言    互文性是一个重要的批评概念,最早由法国批评家克里斯蒂娃(Kristeva)提出,她认为,“语词/文本是众多语词/文
期刊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亲属称谓语也不例外。本文从英汉亲属称谓语的主要差异、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的文化因素、英汉亲属称谓语之差异对于交际的要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英汉两种语言都源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尤其是在称谓方面都蕴含着浓浓的不同的文化内涵,也受到不同文化的制约。必须在文化教学和交际时注重这一点。  关键词:英语 汉语 亲属 称谓语 差异    前言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和运用外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