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代学子饮圣泉,古老名黉展新貌。在闻名遐迩的长江三峡之神女峰下,一所百年名校正焕发着青春与活力,这便是重庆市巫山县南峰小学。
在学校百年文化墙上,我们见证了南峰小学丰厚的人文底蕴:学校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已有109年历史。其前身是巫山圣泉书院,由时任县令、著名训诂学家段玉裁先生为其更名而来。学校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李季达的母校,也是巫山县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所在地。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重庆市原副市长甘宇平先生等曾为学校题字勉励。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领导及首届“国家级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究班”的校长们曾来校考察、讲学。
漫步校园内,便让人联想起“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幽径、凉亭、喷泉、假山,掩映在树与树之间,别有一番苏州园林的曼妙风情。而更感染我的是校园内最为醒目的五个大字——让教育快乐。
绿色课堂,老师和学生心之所向
南峰小学是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学校,地处巫山县县城中心,虽在闹市,却有着世外桃源般的鸟语花香,这一切都源于南峰小学内近15亩的植物园,在这15亩的植物园中,每一处都是一个小小的课堂。
学校喜树,更喜爱种树,从老师及家属、学生及家长到社会人士,大家都踊跃参与到“捐种一棵树”的公益活动中,于是“成长树”“亲情树”“爱心树”“友谊树”“奥运树”等便开始在校园内绽放生机,这些树都挂着属于自己的“名牌”,不锈钢的名牌上写着树名、科属、种树人、种植时间。
为捐种树木挂牌,一方面是对种植者环保意识、爱校意识、爱心意识的高度认可和赞扬,便于树木的管护、保养,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动手能力。有学生告诉我,每当看到自己种植之树的状态不及四周,便会绞尽脑汁想办法让它好起来,松土、浇水、清除虫害、查阅资料、了解树木的生活习性,有的还请家长帮忙为树木输营养液。
不仅树,每一棵小草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殊待遇”。学校组织教师统计出现行教材中提到的植物,最大可能地丰富校园植物品种,现如今,学校已拥有珍稀植物和普通植物近200个种类,小学科学教材涉及的植物在学校植物园基本都能找到,并让其服务于教学实践,在植物园内种植和观察,学生更能深入懂得植物生长的奇妙。相较于照本宣科,阳光下的绿色课堂是老师和学生的最爱。
学校在注重打造植物园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人文景观的建设,亭台、幽径、喷泉、假山、景观池更增添了学校的文学氛围,加之学校百年的历史积淀,让整个南峰小学充满了浓重的人文气息。
校园内“禁止干某事”的标牌被极富个性的小提示所取代,诸如“我护花儿竞吐妍,花儿夸我心灵美”“芳草依依,大家怜惜”“爱护脚下的绿色,珍惜头顶的蓝天”等。这样的提示语都集合了全校师生的智慧,让刚硬的条款一下子变得柔和温馨起来。
从办公楼到教学楼,走廊两侧悬挂的不是名人画像,而是学生作品,每一次在定期举办的艺术节上获得一等奖的书法、绘画作品,学校都会按统一规格进行统一装裱,最后统一挂到走廊最显眼的地方。一学期后,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带回家珍藏或是自愿赠送给学校陈列室收藏。
教室门外的走廊上悬挂着各班“全家福”照片,照片上摘录“教师寄语”“学生寄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理想,却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进。由长长的钢丝绳拉起的简易班级展示栏上,优秀作业、优秀作文、手抄报、征文、书法、绘画作品将南峰小学学生们的活力和想象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优美的校园环境仿佛是一本多彩且富有吸引力的书,既赏心悦目,又能陶冶情操。南峰小学便是这样的一本书,在让每一个老师和孩子从这本书中获取快乐的同时,成为这本书的一部分。
独特“走班”:南峰小学的快乐育人特色
在南峰小学,教学区内只有两栋楼房,教室、功能室、办公室都在这两栋楼内,整个学校有54个教学班,3500余名学生。显然学校的校本课程辅助活动课没有受到场地的限制,依旧进行得如火如荼,课程涵盖趣味数学、绘本阅读、艺术剪纸、少儿口才、手风琴、手工制作、巫山诗韵等,多达35个科次。
和传统的校本课程辅助活动课一样,相关课程都是以班为单位开设,不同的是,南峰小学选择了“走班”和“一班双牌”。
所谓“走班”,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年级内灵活选择、自主参与校本课程辅助活动课。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知识、心理等各方面的巨大差异,学校决定以年级组为单位,统整年级组内的优势教学资源,既为每个教师提供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展示个性专长的舞台,又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个性塑造和潜能开发的良好平台。年级走班,盘活了校本课程辅助活动课教学的传统僵局。年级走班时,即便是特别优秀的任课教师,也不敢保证自己班级的孩子会全部选择自己任教的校本课程辅助活动课,因此,有的老师把年级走班时没能吸引住本班学生的现象形象地称之为“短暂的流失”。
以六年级为例,擅长手工制作的老师执掌手工制作班,整个年级的学生对手工制作有兴趣的孩子均可报名参与,其他科次亦然。35个科次,并不是要求每个年级组必须开设齐全,而是根据年级组师生的兴趣特长仔细斟酌,谨慎选择而出。
同时,学校为避免孩子们对个别科次的酷爱或盲目跟风导致某一科次人满为患的情况发生,学校采取了报名时分填一、二、三志愿的方式予以调剂,调剂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兴趣保持。老师会在调剂时通过志愿填报、现实状况、发展前景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配合耐心细致地说服,让孩子们真心实意地去接受。
因受到场地因素制约,学校对现有教室资源进行了统整,采取了“一班双牌”,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各种校本选修课程牌,规整到每间教室的门口,与班牌并列悬挂。教务处对常规课与活动课的时间段进行严格划分,仔细标明,确保了年级走班的有序管理。 一班双牌、因人设课、年级走班的校本课程辅助活动课的实践方式,对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弘扬学生个性大有裨益,也是教师自觉改进工作、提升素养的无声鞭策。
共同成长,老师们的幸福“约定”
在南峰小学,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同事之间,你都能感受到谦和的力量。这一切源于1991年的一条“约定”。
自1991年开始,学校倡导、实施老师在被评为校级以上先进后,三年内不再被举荐享受同级先进评选的制度(自己申报、参与竞争获得的先进除外),并且评校级先进不限名额,只讲条件。这一约定,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评优中来,做到“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激励人人创优争先。
学校还支持教师凭成果(赛课、论文、科研课题等获县一等奖以上奖励)外出考察学习。不断搭建展示平台,展示教工风采,促进教师职业素质提升。在学校设立的教师光荣榜上,除了有教学教研成绩突出教师的事迹,还有教工中的好人好事。南峰小学毫不吝啬自己的赞扬和骄傲,老师们每一份付出对于学校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对于老师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
二十多年来,南峰小学一直保持着一个传统——三年一次的“三杯”竞赛,青年教师“希望杯”、中年教师“成才杯”、老年教师“奉献杯”征文、演讲赛,似一场教师们的盛宴,全体老师参与,思想和灵魂在这里得到碰撞、激发。老师们回顾三年来的点滴,从成绩贡献到寻常小事,并将这些写出来、说出来,互相激励和学习,共同分享和进步,引领教师比敬业,比奉献,比业绩。
近几年,学校提出将“三杯竞赛”的主题确定为“我与南峰同发展”,重视自身的发展,关注学校的发展,努力促使教职工自己与学校共同发展。
南峰小学在着力构建“教师人际文化”的同时,不断加强“和谐团队”建设。
以年级组为单位,每学期以师生的管理、教育、教学、活动情况进行年级组的“和谐团队”达标评比,达到标准的年级组会获得学校颁发的和谐团队奖励。全校教职工分成七个团队,由年级组长兼任团长。通过“和谐团队”达标评比,促使教师间做到沟通、包容、豁达、诚信、共赢。
让教育快乐,让快乐育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在一次调研中对南峰小学赞不绝口,当即决定将自己夫妇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50万元积蓄捐建南峰小学科技图书馆。
自重庆直辖以来,南峰小学获得了重庆市文明单位等各种荣誉,南峰小学是巫山县迄今为止唯一获得“重庆市市容整洁先进单位”称号的单位,这些成绩无不时刻激励着南峰学子奋发向上。
圣泉百年,桃李芬芳,现在的南峰小学正着力打造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南峰”,我们期待着这所渝东名校再创辉煌!
在学校百年文化墙上,我们见证了南峰小学丰厚的人文底蕴:学校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已有109年历史。其前身是巫山圣泉书院,由时任县令、著名训诂学家段玉裁先生为其更名而来。学校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李季达的母校,也是巫山县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所在地。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重庆市原副市长甘宇平先生等曾为学校题字勉励。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领导及首届“国家级小学骨干校长高级研究班”的校长们曾来校考察、讲学。
漫步校园内,便让人联想起“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幽径、凉亭、喷泉、假山,掩映在树与树之间,别有一番苏州园林的曼妙风情。而更感染我的是校园内最为醒目的五个大字——让教育快乐。
绿色课堂,老师和学生心之所向
南峰小学是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学校,地处巫山县县城中心,虽在闹市,却有着世外桃源般的鸟语花香,这一切都源于南峰小学内近15亩的植物园,在这15亩的植物园中,每一处都是一个小小的课堂。
学校喜树,更喜爱种树,从老师及家属、学生及家长到社会人士,大家都踊跃参与到“捐种一棵树”的公益活动中,于是“成长树”“亲情树”“爱心树”“友谊树”“奥运树”等便开始在校园内绽放生机,这些树都挂着属于自己的“名牌”,不锈钢的名牌上写着树名、科属、种树人、种植时间。
为捐种树木挂牌,一方面是对种植者环保意识、爱校意识、爱心意识的高度认可和赞扬,便于树木的管护、保养,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动手能力。有学生告诉我,每当看到自己种植之树的状态不及四周,便会绞尽脑汁想办法让它好起来,松土、浇水、清除虫害、查阅资料、了解树木的生活习性,有的还请家长帮忙为树木输营养液。
不仅树,每一棵小草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殊待遇”。学校组织教师统计出现行教材中提到的植物,最大可能地丰富校园植物品种,现如今,学校已拥有珍稀植物和普通植物近200个种类,小学科学教材涉及的植物在学校植物园基本都能找到,并让其服务于教学实践,在植物园内种植和观察,学生更能深入懂得植物生长的奇妙。相较于照本宣科,阳光下的绿色课堂是老师和学生的最爱。
学校在注重打造植物园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人文景观的建设,亭台、幽径、喷泉、假山、景观池更增添了学校的文学氛围,加之学校百年的历史积淀,让整个南峰小学充满了浓重的人文气息。
校园内“禁止干某事”的标牌被极富个性的小提示所取代,诸如“我护花儿竞吐妍,花儿夸我心灵美”“芳草依依,大家怜惜”“爱护脚下的绿色,珍惜头顶的蓝天”等。这样的提示语都集合了全校师生的智慧,让刚硬的条款一下子变得柔和温馨起来。
从办公楼到教学楼,走廊两侧悬挂的不是名人画像,而是学生作品,每一次在定期举办的艺术节上获得一等奖的书法、绘画作品,学校都会按统一规格进行统一装裱,最后统一挂到走廊最显眼的地方。一学期后,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带回家珍藏或是自愿赠送给学校陈列室收藏。
教室门外的走廊上悬挂着各班“全家福”照片,照片上摘录“教师寄语”“学生寄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理想,却都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进。由长长的钢丝绳拉起的简易班级展示栏上,优秀作业、优秀作文、手抄报、征文、书法、绘画作品将南峰小学学生们的活力和想象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优美的校园环境仿佛是一本多彩且富有吸引力的书,既赏心悦目,又能陶冶情操。南峰小学便是这样的一本书,在让每一个老师和孩子从这本书中获取快乐的同时,成为这本书的一部分。
独特“走班”:南峰小学的快乐育人特色
在南峰小学,教学区内只有两栋楼房,教室、功能室、办公室都在这两栋楼内,整个学校有54个教学班,3500余名学生。显然学校的校本课程辅助活动课没有受到场地的限制,依旧进行得如火如荼,课程涵盖趣味数学、绘本阅读、艺术剪纸、少儿口才、手风琴、手工制作、巫山诗韵等,多达35个科次。
和传统的校本课程辅助活动课一样,相关课程都是以班为单位开设,不同的是,南峰小学选择了“走班”和“一班双牌”。
所谓“走班”,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年级内灵活选择、自主参与校本课程辅助活动课。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知识、心理等各方面的巨大差异,学校决定以年级组为单位,统整年级组内的优势教学资源,既为每个教师提供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展示个性专长的舞台,又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个性塑造和潜能开发的良好平台。年级走班,盘活了校本课程辅助活动课教学的传统僵局。年级走班时,即便是特别优秀的任课教师,也不敢保证自己班级的孩子会全部选择自己任教的校本课程辅助活动课,因此,有的老师把年级走班时没能吸引住本班学生的现象形象地称之为“短暂的流失”。
以六年级为例,擅长手工制作的老师执掌手工制作班,整个年级的学生对手工制作有兴趣的孩子均可报名参与,其他科次亦然。35个科次,并不是要求每个年级组必须开设齐全,而是根据年级组师生的兴趣特长仔细斟酌,谨慎选择而出。
同时,学校为避免孩子们对个别科次的酷爱或盲目跟风导致某一科次人满为患的情况发生,学校采取了报名时分填一、二、三志愿的方式予以调剂,调剂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兴趣保持。老师会在调剂时通过志愿填报、现实状况、发展前景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配合耐心细致地说服,让孩子们真心实意地去接受。
因受到场地因素制约,学校对现有教室资源进行了统整,采取了“一班双牌”,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各种校本选修课程牌,规整到每间教室的门口,与班牌并列悬挂。教务处对常规课与活动课的时间段进行严格划分,仔细标明,确保了年级走班的有序管理。 一班双牌、因人设课、年级走班的校本课程辅助活动课的实践方式,对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弘扬学生个性大有裨益,也是教师自觉改进工作、提升素养的无声鞭策。
共同成长,老师们的幸福“约定”
在南峰小学,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同事之间,你都能感受到谦和的力量。这一切源于1991年的一条“约定”。
自1991年开始,学校倡导、实施老师在被评为校级以上先进后,三年内不再被举荐享受同级先进评选的制度(自己申报、参与竞争获得的先进除外),并且评校级先进不限名额,只讲条件。这一约定,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到评优中来,做到“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激励人人创优争先。
学校还支持教师凭成果(赛课、论文、科研课题等获县一等奖以上奖励)外出考察学习。不断搭建展示平台,展示教工风采,促进教师职业素质提升。在学校设立的教师光荣榜上,除了有教学教研成绩突出教师的事迹,还有教工中的好人好事。南峰小学毫不吝啬自己的赞扬和骄傲,老师们每一份付出对于学校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对于老师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
二十多年来,南峰小学一直保持着一个传统——三年一次的“三杯”竞赛,青年教师“希望杯”、中年教师“成才杯”、老年教师“奉献杯”征文、演讲赛,似一场教师们的盛宴,全体老师参与,思想和灵魂在这里得到碰撞、激发。老师们回顾三年来的点滴,从成绩贡献到寻常小事,并将这些写出来、说出来,互相激励和学习,共同分享和进步,引领教师比敬业,比奉献,比业绩。
近几年,学校提出将“三杯竞赛”的主题确定为“我与南峰同发展”,重视自身的发展,关注学校的发展,努力促使教职工自己与学校共同发展。
南峰小学在着力构建“教师人际文化”的同时,不断加强“和谐团队”建设。
以年级组为单位,每学期以师生的管理、教育、教学、活动情况进行年级组的“和谐团队”达标评比,达到标准的年级组会获得学校颁发的和谐团队奖励。全校教职工分成七个团队,由年级组长兼任团长。通过“和谐团队”达标评比,促使教师间做到沟通、包容、豁达、诚信、共赢。
让教育快乐,让快乐育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在一次调研中对南峰小学赞不绝口,当即决定将自己夫妇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50万元积蓄捐建南峰小学科技图书馆。
自重庆直辖以来,南峰小学获得了重庆市文明单位等各种荣誉,南峰小学是巫山县迄今为止唯一获得“重庆市市容整洁先进单位”称号的单位,这些成绩无不时刻激励着南峰学子奋发向上。
圣泉百年,桃李芬芳,现在的南峰小学正着力打造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南峰”,我们期待着这所渝东名校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