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核问题与东北亚政治力学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00690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朝鲜核问题而举行的六方会谈8月29日于北京结束。诚如分析家事前所料,此次会谈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六方没有形成一个会谈公报,甚至连会前期待甚殷的继续在北京举行六方会谈,似乎也没有定论。重要当事国朝鲜的一位官员在离开北京时,放言说,已经无需再召开同类会议。另一个重要当事国美国的谈判团长,尽管说“会谈良好”,但是他所能说的只是“希望最终能和平化解危机”,因此可以推断收获甚微。尽管没有媒体见证会谈过程,但是从这样的表态和结果分析,六方会谈在化解危机上,仍在原地踏步。
  中国俗谚曰: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那么也可以说,朝鲜核危机的坚冰,也不能期望经过北京三日会谈就能融化。但是,一个分析家正如一个天气预报员,重要的是把握趋势:初春的坚冰与冬天的坚冰是不同的,如果春天将近,那么坚冰就不那么重要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六方会谈为化解朝鲜核问题,准备了体制条件,这个体制使朝鲜核问题有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六方体制需要继续维持
  
  从结果来看,确实没有什么进展。与会各方只是再次明确了一贯的立场。那么,这次会谈是否一点价值都没有呢?显然不是。我的看法是,这次会谈的重要进展,恰恰就在于它的六方形式,这个形式的意义要大于其得到的结果。
  经过中国的斡旋,4月份实现了中朝美三方北京会谈。那次谈判是不成功的,朝鲜极力希望同美方直接谈判,但美国则回避。这次也是一样。美国国内主流的意见是敦促美国代表团不要同朝鲜进行任何正式的直接谈判。4月份的直接接触有中国在场,在本次会谈中的直接的接触则是在其他四个谈判方在场(“我们都能看得见”)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次也像上次一样,朝鲜代表在同美方直接接触时,抓住机会向美国“曝料”。据报道,在阐述各自的立场和短暂的双边会谈中,朝鲜代表团长金永日突然抛出了三点建议,由于美国对朝鲜的新建议没有热情,结果在第二天的会议上,朝鲜代表宣布:如果美国不答应其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要求,朝鲜将发展“防止美国入侵的威慑力量”。此言一出,谈判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形势的逆转导致原本很确定的结果付诸东流。
  朝鲜此举可以看做是对美国一再拒绝直接会谈的“回报”。但是,美国并不为所动。避免直接谈判是美国既定的立场。而且对于朝鲜的强硬,美国方面表现出奇怪的低调,甚至有些满不在乎。朝方表示今后“无需再召开同类会议”,表示了对六方会谈的不满。
  除此之外,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却都表态支持六方框架,主张六方会谈应当继续进行下去。根据报道,朝鲜在第一天的会谈中,也同意了六方谈判继续进行。俄罗斯通讯社8月28日引述俄方代表团长洛休科夫的话说,六国基本上同意在10月份举行第二轮的六方会谈,以便维持对话的势头。韩国联合新闻通讯社也引述韩国官员28日的话称,第二轮会谈可能于10月份在北京举行。
  根据人民网的报道,六方会谈的代表27日已经同意,要在两个月之内再度举行会谈。人民网28日的报道还说,虽然除了同意将再度举行会谈之外,六方会谈没有做出其他成果,但这已经算是会谈取得的一个成功。但是,这个结论显然还是下得早了些,韩国会后发布的消息说:“希望六方会谈的进程今后继续进行下去。”而中国发布的消息则是:“各方同意继续六方会谈的进程,并尽快通过外交渠道确定下一轮会谈的时间和地点。”显然,关于六方会谈,即使在时间和地点问题上,尚需展开外交斡旋。
  从目前的态势分析,对六方会谈这种形式有争议的国家,似乎仅有朝鲜一国。但是,假如其他五个国家都支持在六国框架内解决朝鲜核问题,朝鲜的选择余地实际上就很有限了。
  朝鲜谋求的是美国单方面的安全承诺,而美国则不愿意这样。客观地说,朝鲜核问题,并不只是朝鲜一个国家的问题,也不只是朝美两个国家的问题。朝鲜核问题,首先是朝鲜半岛的安全问题,其次,还涉及东北亚的安全。因此,由东北亚五国和美国形成六国机制,谈判解决朝鲜核危机,是比较恰当的安排。就目前来说,朝鲜主张的朝美双边谈判和美国主张的交给联合国安理会解决,都不是很恰当。从朝鲜方面来看,如果在六国框架中达成一项考虑了其安全关切的协议,就应当持欢迎态度。一项由集体作出的安全承诺,比美国单方面的安全承诺,更有意义。
  美国的战略中,包含着把朝鲜核问题进一步国际化的设想。著名的国际政治学家基辛格把六国模式看做是“一个重要的机遇”,他认为,这个模式有可能建立起政治约束制度,“把一个推行改革的北朝鲜纳入国际体系并由全部大国采取激励措施”,基辛格还建议:美国必须抵制住诱惑,不要把六方会谈当做美朝双边会谈的幌子,也不要引诱平壤举行有着那种可能性的会议。美国对于六方会谈这样的形式是欢迎的。在六方会谈与进一步国际化之间,中国应当坚持六方会谈。六方会谈是一个需要继续维持的机制。中国的策略应当是坚持六国框架。
  对于六方会谈,舆论的期望是很高的。虽然实际结果不是很理想,但这种形式的会谈把朝鲜核问题的解决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个框架使解决朝鲜核问题有了新的动力机制和新的方向,有媒体把这一步称作“新纪元”,尽管略显夸张,但确实堪称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东北亚的政治力学
  
  对朝鲜半岛周边国家来说,朝核问题的国际化,意味着危机程度的升级和危机规模的扩大。而国际化还包含着危机升级为战争的可能。对半岛周边国家来说,无疑说身边放了一个火药桶。正是这种对危险临头的感觉,使他们走到一起。
  从朝鲜方面建构起来的朝核危机叙事中,朝美间的冲突是问题的关键,与周边国家——中国、韩国、日本、俄国——都无涉。因此,朝鲜的一贯态度都是朝美直接对话。但是,这个建构显然不符合朝鲜半岛的基本政治现实:首先,朝鲜半岛的军事对抗是冷战的遗产,沿着三八线的分裂状态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的结果,而中国是这场战争的四个停战签字国之一。中国为此做出了重大牺牲。任何谋求调整朝鲜半岛现状的行为(包括美国的此类行为),都需要中国的参与。朝鲜谋求发展核武器是一项重大的、对半岛现状的调整行为,因此,它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周边国家的关注。
  其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所有国际裁军协定中最具普遍性的一个条约,朝鲜于1985年签署了这个条约。朝鲜周边的所有国家,都是这个条约的签字国。1992年朝鲜与韩国还签署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宣言。朝鲜在本次六国会谈中,对于半岛无核化仍然是认可的。可以说,朝鲜半岛的无核化是一个国际性的承诺。
  因此,朝鲜试图排他性地与美国单独会谈解决核问题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而现实的政策就是目前的六方会谈。朝美冲突的解决要在六国框架内进行。这是目前东北亚的政治力学所决定的。
  朝鲜半岛是东北亚地缘政治的核心。在其周围,分布着俄国、中国等陆上大国,在其东部和南部,则与海上强国相邻,在海权和陆权的冲突中,朝鲜半岛总是首当其冲。近代以前,朝鲜半岛是陆上强国中国的藩属国,进入近代以后,随着日本崛起为海上强国,朝鲜成为中日冲突的重点地区,日俄也在这里竞逐霸权,冷战期间,朝鲜半岛又成为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前线。
  随着冷战结束,朝鲜半岛地缘政治冲突的局面有了新的变化。其最值得注意的变化是:传统的强权竞逐转向了对现状的维持。日本、俄国和中国,目前都没有称霸半岛的政治经济目标。美国所追求的,也只是维持朝鲜半岛的现状和稳定,至少没有通过武力改变现状的企图(也许有通过和平演变的办法改变朝鲜半岛现状的企图)。
  从4月份到8月份,朝鲜核危机的谈判架构经历了从三方到六方的转变。三方会谈朝鲜是不满意的。通过中国的艰苦努力,发展为目前的六方会谈,这个六方框架显然比三方框架更合理一些:韩国作为半岛上的重要国家,应当参与,这是因为任何一项决定都会对韩国构成影响。日俄作为两个地区大国,加入进来,增强了会谈的公正性和安全框架的完整性。而且,六国框架凸现了朝鲜核危机作为地区安全“问题”的一面,是地区大国谋求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努力。
  解决朝鲜问题不可避免要涉及大国关系。考虑到日美联盟的现状,可以把东北亚的大国关系简化为中美俄大三角。朝鲜核问题构成了大三角中的一个点,由此呈现出以下几个重要的三角关系:中、美、朝;中、俄、朝;美、俄、朝。
  在这三个三角中,三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非对抗性:中美关系在“9·11事件”后,对抗性减少了;中俄关系在冷战结束后,已经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9·11事件”以后,尤其是从去年开始,美俄之间的对抗性减弱了。因此,在中美俄大三角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大国在朝鲜问题上竞逐的意愿降低了,朝鲜的机动余地收窄。这三个大国都不希望在根本性的战略范围之外出现重大的冲突。
  朝鲜为了扩大自己的外交空间,刻意凸显俄国的地位:本次六方会谈,是朝鲜主动提出要俄国加入进来的。1月份,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在朝核危机发生后高调接待了来访的俄国总统特使、外交部副部长洛休科夫。他和洛休科夫会谈了6个小时,并且高度评价了俄罗斯所提出的解决朝核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当时这被认为是一个不寻常的事件。但是,朝鲜谋求动摇中美俄稳定三角的战略意图似乎并没有实现。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在朝鲜核危机上的对策。从现实角度看,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绝不当头”是“推卸责任”。它的战略布局是推动中国和韩国承担更多的责任。
  就六方会谈的具体结果来看,中国与韩国确实存在着最大程度的共识。这一点从会谈结束后两国的表态上看得很清楚。
  韩国代表团团长在会后韩方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参加北京六方会谈的六方达成了四点重要共识。中国代表团长王毅则指出,此次会谈,达成了六点共识。比较两国各自表述的“共识”,可以清楚地看出,中韩两国的立场非常接近,几乎看不出分歧。两国都主张通过和平对话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维护半岛稳定,都主张半岛无核化,同时要考虑朝鲜的安全关切。两国都认为,朝鲜核问题分阶段、并行地(韩国观点)、同步或并行实施的方式(中国观点)、概括性地(韩国观点)、总体解决(中国观点),两国都主张在和谈中不要采取有可能使局势升级或激化的言行。因此,可以说,中韩两国在此问题上有着最大的一致性。
  美国的隐忍策略,首先稳定了中美俄之间的关系,稳定了与韩国的关系,朝鲜问题面对稳定的多边的框架,无法继续扩展。
  美国的战略意图之所以能够落实,主要原因是中国、俄国、日本和韩国在半岛无核化问题上有着共识。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在8月29日的记者会上评论六方会谈时说:“应该说通过这次会谈,半岛无核化的目标已经确立,和平解决的进程已经开始,并行同步的方针已获广泛认同,这些都为会谈继续下去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这个共识,是六国框架的基石,是中美俄日韩合作的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的东北亚政治力学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冷战终结后国际局势的演变,虽然还没有清除掉该地区的冷战遗迹,但是,这一地区的力量结构还是深受10余年来国际变动的影响。稳定正在成为主流共识。假如说六方会谈最后以失败告终,半岛出现了军事冲突,那么,冲突中的任何一方,都只能是孤军奋战。
  
  中国的选择
  
  中国在推动朝鲜核危机的解决方面,付出了艰苦努力,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执行了一项负责任的外交政策。从中国处理朝鲜核危机的政策中,可以看出中国未来的战略端倪。
  应当说,朝鲜半岛是与中国有着重大利益关联的地区。人们常常用“唇亡齿寒”来形容这种关系。但是,对于利益攸关的地区,中国采取了在多边框架中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的路线。
  根据现实主义的政治逻辑,随着一个国家的崛起,它一定要追求权力的最大化,因此,一定会扩张自己的利益和势力范围,从而导致与其他强国的冲突。正是在这个逻辑的导引下,国际上不断有人喊出“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围堵、遏制似乎成为世界上其他强国和中国周边国家应对中国的办法。
  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处理周边与自己利益攸关国家问题时的政策。它没有谋求扩张自己的利益,相反,它主动地用多边框架约束自己。这是一项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福的战略。
  国际上关于中国追求全球霸权的预言很多。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缘环境,中国需要明智地放弃旨在追求全球霸权的战略定位。即使“门罗主义”的地区霸权,也不应刻意追求。原因是,中国周边布满了大国,类似于朝鲜的地缘境遇。在任何一个方向上,都有强大的国家,都有强有力的潜在竞争对手。中国要实现全面的霸权,恐怕需要很多次战争。这样的霸权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不是福音,而是灾难。因此,伴随中国的崛起,中国尤其需要克服“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情节,而是稳在亚洲,更加注重内部建设,注重13亿人口的福利改善。在周边外交上,主动地通过一系列多边协议寻求稳定,中亚六国协定、朝鲜问题六方会谈等,就是这样的举措。
其他文献
在《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实施日于9月1日来临之前,8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发布了央行负责人答记者问,悬在券商头上的“紧箍咒”悄然卸下。  答记者问明确指出,《办法》规范的对象是社会公众在银行开立的用于办理资金收付的人民币活期存款账户,“股民在证券公司开立的保证金账户(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不属于银行结算账户范畴,故不纳入《办法》的调整范围……所以,《办法》的规定对
期刊
10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行部正式受理券商发债的申请,银河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等大型证券公司递交了申请,基本不出此前的市场预期。  同一天,中国证监会内部也传出消息,除了这几家已经递交申请的证券公司,将很难会有其他证券公司递交申请,原因是希望发行债券的证券公司们,未来可能得不到商业银行的担保。  “有证券公司向我们反映,说中国银监会可能会出一个文禁止商业银行为证券公司发行债券提供担保。”中国证监会机构
期刊
中国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悖论。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自1980年以来年平均增长率为8.6%,历史上从未有过任何国家在这样长的时间里保持如此快速的增长。另一方面,香港恒生国企指数自1993年至今年7月已经下跌了1/3。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如果用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比例来衡量,中国这个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没有效率的一个。在微观层面上,如果一个企业持续亏损,那么它很可能
期刊
早在1994年,林毅夫、蔡、李周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一书中最先提出了“中国奇迹”论,即中国是迄今为止最有希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一个经历了由盛到衰、再由衰到盛的大国,作者首次采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全面而深刻解释了这一奇迹。  不到10年之后,蔡与林毅夫联手正式出版了《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这既是一部具有重要创新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专著
期刊
8月13日,在北京参加“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座谈会”——此次会议因云集全部证券公司的高层而被诸多媒体称为“券商峰会”——的各证券公司代表看到了一份重要的参阅文件,题目为《关于证券公司集合性受托投资产品开发有关监管思路的说明》,其中提到中国证监会机构部正在起草《关于证券公司集合性受托投资产品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份参阅文件在会后被收回,业内普遍认为上述通知会在9月间正式下发。然而,仅仅两周之后,《财经
期刊
最近这半个多月,深沪A股市场持续走低,而且明显跌破了今年上半年形成的上升通道。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商业银行准备金比例,显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出现了拐点。而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却无法惠及股市,也算是世界少见的情况。    投资者结构有所变化    在A股的下跌中,上证指数的下跌态势更为明显。上证指数跌破了1460点之后,按照图形估算,大概有150点的跌幅,那等于是要跌到近两年来的最低点。相对来说,成份股指数表
期刊
相对于其他进入中国的外资保险公司而言,6月15日刚刚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的法国安盟保险集团公司(Groupama)引起了各界的格外关注。这不仅仅是出于对首家来到中国的法国保险公司的兴趣,而是由于安盟看中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中国农村,安盟高举的“敲门砖”农业保险显得特立独行——目前,中国的农业保险市场正在经历20年来一个最低潮的阶段。    农业保险:火光渐熄    2003年显然又是中国一个灾害
期刊
日本:收回四岛而不是两岛《朝日新闻》2004年11月17日    俄罗斯总统普京11月中旬提议,俄向日本归还北方四岛中的两座岛屿,以解决俄日两国在北方领土问题上的争端,但日本首相小泉向记者发表谈话时称,日本不会接受俄罗斯只归还北方四岛中两个岛的领土解决方案。  小泉仍坚持日本的一贯立场,即俄必须归还二战结束后所占领的鄂霍次克海临近四岛。“俄罗斯归还两座岛屿原本就是理所应当,但仅仅这一点并不能令日方
期刊
8月16日,北京地坛医院的最后两名SARS患者康复出院,中国内地的SARS病人数字自此画上句号。但也就在当天,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贝汉卫发表谈话提醒人们,SARS疫情可能会重新爆发,不能放松警惕。    京粤制定SARS防治方案    8月25日,中国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报告当前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情况时也发出警告:“尽管我们已经取得抗击SARS工作的重大胜利
期刊
在为期六天、于2003年8月27日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行政许可法》草案经过表决,以151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获得通过。  投票取向如此一致,表明此次草案的通过并无悬念。实际上,8月25日,草案还未表决,国务院法制办一位官员即告诉《财经》,全国人大新闻局已着手准备宣布草案通过的新闻发布会;而几乎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进行同步,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中国政法大学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