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博物馆精品陈列探析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ju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博物馆陈列不断引入新技术,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新型陈列。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以及音响系统已经在各类博物馆陈列中普遍运用,传统的博物馆展厅设计主要侧重于“视觉”和“听觉”,这类单一化的展示展出方式缺少创意,已经不能吸引住观众们目光。文章通过研究生命周期理论推算出博物馆基本陈列更换的周期为10~15年;学习借鉴精品陈列经验,对标精品找差距,透过回顾各大博物馆的优秀基本陈列来体会和把握现代化陈列。以中国电影博物馆为例,探讨打造精品陈列可以在互动体验的创新提升上下功夫,以博物馆藏品及其研究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博物馆功能定位,盘活用好文物资源,促进传统与科技融合,打造精品陈列。
  关键词:博物馆;精品陈列;生命周期;互动体验;信息化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和文化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打卡”博物馆,曾提出要求: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博物馆是连接历史和现代的桥梁,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等是博物馆的传统功能定位。我国博物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拓展和延伸,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陈列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陈列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①,是博物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传播文化,讲好文物藏品故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博物馆陈列不断引入新技术,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新型陈列。为了让收藏于博物馆中的文物、陈列于广阔土地上的遗产、书写于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以及音响系统已经在各类博物馆陈列中普遍运用,傳统的博物馆展厅设计主要侧重于“视觉”和“听觉”,这类单一化的展示展出方式缺少创意,已经不能吸引住观众们目光。智能化技术的进步,传统与科技的结合,深层次挖掘创新展示方式,充分发挥体感互动作用,通过提升陈列展览互动体验使文物藏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新时代陈列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借助多媒体、AR、VR、抠像和互动体验等展示手段,观众在感觉上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为观众带来更好的创造性、活跃度,触发观众的共同记忆和情感共鸣,激发人们对文物藏品的发展思考与憧憬,让博物馆展厅充满活力,从而全面提升博物馆的品质。
  1 陈列生命周期
  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接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①博物馆陈列有长期展出、基本陈列,也有短期展示、经常更换的展览。基本陈列是博物馆的灵魂,基本陈列的换展需要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的支撑,准确把握换展时间节点是避免资源浪费的有力保障,生命周期理论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生命周期(Life Cycle)的概念应用很广泛,在心理学上主要是指人的生命周期和家庭的生命周期②,并且这一概念在政治、经济、环境、技术、社会等诸多领域也经常出现,是指出生、成长、衰老至死亡的过程,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从摇篮到坟墓(Cradle-to-Grave)”的整个过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于1966年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中提出的,它从产品生产的技术变化出发,分析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对贸易格局的影响。结合这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我们可以把博物馆陈列看成一款特殊的产品,那么博物馆陈列就和产品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其先后会经历创新期、成长期、成熟期、标准化期和衰亡期五个不同的阶段。以中国电影博物馆为例,建立一个有用的框架模型,在博物馆若干定量和定性数据中,观众参观人数这一定量数据最易取得并且影响着博物馆发展周期,博物馆发展周期与陈列发展周期是正相关。可以通过对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影响博物馆陈列发展的因素,用来预见博物馆陈列将要经历的发展阶段,进一步论证博物馆陈列曾经出现的问题、现在需要处理的任务、将来要往哪个方向发展以及基本陈列更换的必要性和周期。
  从2007—2020年中国电影博物馆接待运行趋势图(图1)可以分析得出,2007—2008年属于博物馆(陈列)创新期,2008—2009年属于博物馆(陈列)成长期,2009—2010年是博物馆(陈列)成熟期,2010年入馆参观人数达到开馆以来的巅峰,为779426人次。2010—2015年步入博物馆(陈列)标准化时期,如果此时博物馆可以保持参观观众数量不递减,进入平稳状态是最为理想的发展趋势,但是2015年至今观众逐年递减,步入博物馆(陈列)衰亡期,2017年接待观众数量已经接近2007年和2008年的平均数。2018年2月10日闭馆对基础设备设施升级改造,但基本陈列未改动。2019年9月28日重新开馆,曾来参观过的观众普遍反映基本陈列和原先一样,没有新鲜感。2020年接待人数虽有所回升,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未达到预期客流量。观众长期参观同一陈列会逐渐失去兴趣,第十年后博物馆的观众数量出现急速下滑,推算出博物馆基本陈列的更换周期为10~15年。
  2 新时代基本陈列
  基本陈列(简称陈列)是指能够反映该博物馆性质,由比较稳定的主题、内容、展品和较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构成的、常年开放的陈列体系。①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吸引观众的关键,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纯静态的展藏品陈列布展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观众的精神诉求。怎样利用有限的资源将展藏品的文化内涵全面展示,目前来说需要有直观可视的动态化场景,让观众真正做到从实际情境中去看、去听、去感受,从五感体验逐步上升至精神体验。
  2.1 陈列互动体验
  按照陈列手法分类,我们可以将陈列分为静态陈列、动态陈列、操作演示陈列、活体陈列、多感官陈列。②伴随多媒体技术的发展,2010年以来博物馆开始大量采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这些动态展示手段的出现增强了陈列的趣味性,更加吸引观众。按照观众是否参与可以将陈列分为参与型陈列和非参与型陈列,进一步细分则可以分为被动型陈列、主动型陈列、互动型陈列。被动型陈列指在展柜中展示的展藏品;主动型陈列指在展示的模型和机器,观众可以看、听、闻,但不可以去触碰;互动型陈列指观众可以直接动手参与、探索的展品。提升基本陈列的互动体验,体现以人为本,满足观众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打造“会说话的展藏品”是博物馆的未来发展趋势。基本陈列的互动体验就是鼓励观众对互动型展品直接触碰,探索其内涵和价值。   在策划博物馆基本陈列时,我们要学习借鉴精品陈列经验,对标精品找差距,通过回顾各大博物馆的优秀基本陈列来体会和把握现代化陈列的观念。截至2019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已举办17届,2019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文件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全国各博物馆积极推陈出新,举办了许多反映时代主题、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文物陈列展览精品。2019年度评选出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可谓精品中的佼佼者,总结分析部分获奖基本陈列的展示特色及方式,其体现了国内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最高水平,代表了目前最先进的陈列技术,采用了最科学的布展方式、最人性化的方案设计,对文物内涵做了深刻的阐释。这些基本陈列布展在创意、设计、制作等方面有一个共同特点:围绕博物馆建筑机构、藏品特征引进新理念,加大互动性体验,力图使“有限空间无限化”、让文物说话;调动声、光、电等手段,强化对观众视觉、听觉、触觉的冲击力;借助多媒体、AR、VR、抠像和互动体验等展示手段,使观众主动参与,在体验和交互过程中产生共鸣。
  2.2 陈列设计要素
  一个优秀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应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如果非要用一个角度去评价陈列展览设计优劣好坏的话,那么最有发言权的就是来馆参观的观众。这就要求博物馆人在策划陈列时围绕博物馆功能定位,以观众为中心,向观众展示藏品文化的当代价值。打造基本陈列精品,提升互动体验展品的耐用性和吸引力,将是设计者的策展重点。基本陈列互动体验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①明确目的性,以吸引什么类型的观众群体为目的。这就需要对来馆观众进行研究分析:按照年龄层次可以将观众划分为老年观众、中年观众、青年观众、儿童观众;按照观众参观博物馆目的可以将观众分为科研型、学习型、休闲观光型。基本陈列的互动设计要根据观众的需求设定功能,专业还是非专业,答疑还是解惑,寓教还是娱乐。
  ②具备直观性、可操作性、挑战性。好的基本陈列互动,观众在体验时有直接的、明确的操作及时反馈,有清晰的目标鼓励观众通过身体接触参与操作,促进观众与展品、观众与观众的交流,感受博物馆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和知识。互动展品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程度上要拿捏到位,不能过度,有助于观众在参与过程中树立自信。
  ③精准把控互动时间,太长(5分钟以上)不行,太短(2分钟以下)也不行。互动时间太长易造成其他参与互动人员等待时间长、观众疲惫、设备资源浪费;时间太短知识不能充分传达,观众不能尽兴。顺应观众行为规律,保持观众的参与度,这就要求规划合理的互动时间。如果我们可以了解观众在互动展品上花费多长时间或者多久观众会对某一互动失去兴趣,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信息合理地策展和布展。通过操作互动项目及观众回馈,最佳互动时间应该控制在2分钟到5分钟之间。
  ④要有安全性、耐用性、稳定性。安全性是最根本的要求,具有一票否决权,指观众参与互动过程中的安全。耐用性要求每一件互动展品要坚固耐用且方便维修,尽可能采用日常生活中可以方便找到的通用零件,这就要求策展时要全盘考虑采用统一型号的零部件。稳定性主要指在互动操作中保证使用的软件性能稳定,保障观众可以流畅地完成某一互动项目。
  3 传统与科技融合,打造精品陈列
  传统与科技融合,提升互动体验,打造精品陈列,切勿重数量、轻质量,重视细节处理。利用数字化展示手段,结合博物馆网站、数字博物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文物藏品的数字化展示;利用虚拟现实、3D、AR、VR等技术,增强虚拟展示效果,丰富数字展品数量、展示信息及体验手段。以中国电影博物馆为例:中国电影博物館于2005年12月29日建成,2007年2月1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数字技术已全面融入电影产业,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推动着电影的发展,电影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应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引领电影文化的潮流。馆内设有21个展厅和对外公共活动及展示区域,展览展示总面积约为13000平方米。在研究陈列生命周期理论时,引用了中国电影博物馆十余年来接待运行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基本陈列的升级改造迫在眉睫。
  四层展厅11-20展厅为电影技术博览区,参与性和互动性是博览区的突出特色,由“电影拍摄”“电影美术”“电影特殊摄影”“传统电影特技”“数字特技”“电影录音”“电影剪辑”“电影洗印”“电影动画”“形形色色的电影”等十个展厅组成。进入博览区,就像走到了电影的幕后博览电影科技,这一展区的设计初衷就是让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可以亲身体验电影的拍摄、剪辑、洗印等过程,并引进了当时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数字技术进行陈列布展。四层展厅承担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的重要功能,十余年来吸引了大批观众的驻足体验及青少年科普教育交流,展厅互动展品老化、损坏也是最为严重的,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文化需求的提高,互动展品的吸引力也在急速下降。
  打造精品基本陈列,考虑的要素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要在突出博物馆特色的同时满足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首先要了解观众喜好。若对四层博览区陈列进行改造,通过对展厅的巡视巡查,四层展厅所有互动项目中观众喜欢并且停留时间较长的互动项目有“摄影棚(农家小院)”“电影《林家铺子》江南小镇‘商业街’场地外景”“人身弹着点(机枪)”“倒拍(汽车)”“银幕合成(火车)”“蓝屏抠像(摩托车、飞毯)”“对白配音”“参与剪辑”“什么是动画(走马盘、手翻书、幻盘)”以及“环幕电影”等十个项目,这些项目可以作为打造精品陈列提升互动体验的重点项目。
  目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受空间、财政资金及时间等的限制,大修大改的需求近期一般是实现不了的,但是为了提升博物馆的服务品质、满足观众需求,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策划陈列改陈时可以在不改变陈列主体内容的前提下重点考虑提升观众互动体验,打造互动型精品陈列,可以将陈列改造划分为修缮类互动项目和升级类互动项目。   3.1 修缮类互动项目
  修缮类互动项目主要是指对于老化不能使用的互动设备恢复其互动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在策展时修缮类互动项目很容易被忽视,表现在资金投入、时间分配、人员配备上。其优势恰恰正是资金量小、时间短、技术因素影响小,小投入得到大回报,基本陈列通过修缮可以正常使用,达到互动效果。如对四层展厅中“上海电影摄制基地”“电影拍摄人物触摸查询”“模拟蚊子叮人拍摄现场”“显微影像再现”“蚁穴探秘”“绘画合成”“双路镜”“倒拍(汽车撞树)”“动态模型合成”“听音综合测试”“动效配音”“配光”“动画为什么会动(走马盘、手翻书、幻盘)”“木偶拍摄示意”“观众互动展区”“魔毯电影”等故障类项目进行修复。需要指出的是,“动画为什么会动(走马盘、手翻书、幻盘)”是青少年观众最喜欢的互动陈列项目,要着重考虑其安全性、耐用性并且要易于短时间内修复。
  3.2 升级类互动项目
  升级陈列的目的不是让其更炫、更先进,而是更好地展示文物藏品,发挥博物馆的功能,突出陈列特色,吸引观众来博物馆参观、学习,为来馆观众提供高品质的视觉体验。陈列升级需要投入的资金量较大、时间周期较长并且技术因数影响大,所以前期的升级论证是十分必要的。升级类互动项目要陈列新颖、推陈出新,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等科技手段,鉴于是基本陈列互动策划要尽可能全盘考虑,整体考虑信息化,突出特色局部升级。
  3.2.1 信息化全面升级改造
  陈列展示信息化建设可以极大地发挥文物藏品的文化影响力,满足人们文化需要,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博物馆藏品所体现的文化魅力。基本陈列互动展品的信息化需要整体考虑,提倡共享理念,建立博物馆数据库,线上线下相融合。首先要增加展品信息二维码,让观众通过数字化展示手段可以自主参观学习,从而了解文物、触摸文物、倾听藏品背后的故事,并将参与过的互动项目带回家观看或上传到互动平台打卡留念。其次,打造用户行为分析系统。上文提到的观众喜爱程度分析是多年来巡视展厅的管理员主观判断积累的数据,使用用户行为系统则可以精准分析每个参观人员在展品前的驻留时间及观众数量等信息,从而精准识别观众对于展品的兴趣程度(低、中、高),并根据兴趣程度来优化陈列。最后,构建智慧导览系统。基于前面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不断优化陈列位置、方式,规划用户体验的参观路线;基于导览系统的智能终端,可以建立与展品VR、AR的互动体验,同时利用电子标签实现展藏品的信息化管理,保护展品安全。需要指出的是信息化全面升级改造适用于各类陈列,包括静态陈列,比如四层公共区域展示的放映机藏品就可以设计成让观众拆解放映机的小游戏,让观众通过游戏方式了解其工作原理。
  3.2.2 局部特色升级
  为避免“千馆一面”,展现博物馆特色,局部突出更重要。在局部升级时,以馆内展藏品为基础,符合博物馆功能定位,挑选出观众喜欢并且升级空间大的特色陈列进行考虑,下面结合中国电影博物馆四个特色陈列进行具体论证说明。
  摄影棚的策展空间非常大,摄影棚内可以搭制各种电影场景。农家小院摄影棚位于电影博物馆四层十一展厅,是以北方风格农家院布景的。在这里能够体会到北方农村特有的乡土气息,摄影棚能够人工操作一天的时间变化和风、雨、雷、电等天气景象,吸引大量观众在此拍照留念。但是随着设备的老化、手法的落后及场景的陈旧,营造气象、时间和气氛等拍摄已经不能满足电影博物馆的定位及观众的需求。在升级改造时,应重点升级灯光效果,配以投影、背景音效等,充分利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营造氛围。空间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推出场景实时更新,当季主打电影的摄影棚场景随时切换。
  12展厅电影美术厅展出的是为电影《林家铺子》搭建的主体场景“小镇商业街”的模拟仿制景。其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商业文化的一些旧貌,呈现出影片主题商人的生活气息。路的两旁是商铺,每一家都有一块匾额,迎风招展的幌子,楼上还有晾晒的衣服。其中一家是烟铺,摆满了明星封面的烟盒,这是电影主人公林老板的杂货铺—林源记,也就是林家铺子。目前能为观众提供的主要是场景拍照,然而由于陈列展品的老化及灯光昏暗等问题,观众参观体验不佳,没有达到最初的布展设想。“小镇商业街”的策展应尊重民俗文化,保持氛围融洽,可以结合“网红打卡地”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打卡地点。通过声效、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结合智能语音讲解、场景游戏展示手法打造智能实景沉浸式互动体验,同时开发符合电影博物馆功能定位的新互动项目。
  位于15展厅的摩托车、飞毯是观众来中国电影博物馆参观必打卡互动项目之一,展现的是电影蓝屏数字合成技术。由于互动频率高,本互动项目于2014年进行过升级改造,目前摩托车可以正常开放,飞毯维修中。观众体验时,等待时间较长、馆内运行成本高,摩托车、飞毯互动项目需要两名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并且只能用观众手机拍摄电视画面进行留念。调研“索尼探梦科技馆”“CG梦工厂—属于我的‘微电影’”互动项目,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选择要拍摄内容场景并自己操作完成拍摄,现场大屏可以看到合成的视频,获取视频二维码,回到家中登录官网“我的CG动画下载”板块下载合成的电影视频。借鉴这一思路,本项目升级改造时要有适合中国电影的视频片段结合现有摩托车、飞毯实物让观众自主完成选择视频片段、拍摄和下载的功能。
  16展厅的“对白配音”一直深受观众喜爱,但由于设备老化,2015年起就未对外开放,其作为观众最为喜爱的基本陈列互动项目之一是应该精心策划的。现有对白配音设备采用的是较为专业的配音设备,需要博物馆展陈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录制,录制成的配音音频刻录成光盘方能带走。较为复杂的操作流程及存储方式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新的对白配音可以设计为“配音室”,将互动设备简单化,话筒配合可触摸的屏幕让观众自主操作配音,通过扫描二维码方便将配音带走。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连同16展厅的“动效配音”“听音室”进行整体改造。
  中国博物馆事业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殿堂,推动着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多元与包容”的今天,博物馆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发挥阵地作用,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毫无疑问,博物馆的形象取决于陈列,打造博物馆陈列体验是博物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必然结果,是文旅融合发展的趋势,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能否引起观众的兴趣则取决于博物馆如何展现文物藏品以及如何利用文物藏品发挥其功能,陈列互动体验是博物馆创新发展的转折点。陈列互动体验的创新提升要符合博物馆功能定位,以博物馆藏品及其研究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盘活用好文物资源,推进传统与科技融合,打造精品陈列。然而我国大部分博物馆受空间、时间、资金的限制,基本陈列互动体验的提升需要循序渐进、精准定位、整体规划、全盘考量,如何创新提升博物馆陈列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策展人研究的主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姜涛,俄军.博物馆学概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6.
  [3]黄洋,陈红京.博物馆陈列设计十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4]百度百科.生命周期[EB/OL].(2020-02-15)[2020-07-09].https://baike.baidu.com/historylist/%E7%94%9F%E5%91%BD%E5%91%A8%E6%9C%9F/9878142.
  [5]刘艳艳.生命周期视角下企业信息化建设探究[J].北方经贸,2018(7):129-130.
  [6]张旻新.社会历史类博物馆陈列的现状与对策浅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9(8):206-209.
  [7]张红灵.博物館陈列展示信息化服务工作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9-101.
其他文献
摘 要:调查、分析、总结麦积山石窟宣传推广发布的相关系列作品,结合新媒体环境,找出其数字媒体宣传推广对于数字技术、互联网、局域网等传播渠道的运用特点和不足,提出如何有效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打破固定思维模式,为麦积山石窟未来新媒体开创新的系列作品及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麦积山石窟;新媒体传播  步入21世纪,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相应提高。在
期刊
摘 要:志愿者团队为博物馆带来经验、热情和活力,他们为博物馆开展的讲解工作、咨询工作、社教活动提供支持与帮助,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补充力量。文章以“筑梦海塘”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的志愿者团队建设为例,对组建志愿者队伍过程中的实践和探索进行总结。  关键词:志愿者工作;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队伍建设;筑梦海塘  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海塘遗址博物馆,它以一段现存的明
期刊
摘 要:船棺葬是先秦时期流行于巴蜀地区的一种使用船形葬具的土葬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丧葬习俗,其发展与演变对研究古蜀文化的分期断代、族群归属等问题有很大的贡献。从先秦的巴蜀为何出现大量船棺葬导入,梳理船棺葬的历史沿革,对比前人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分析船棺葬的内涵与外延,结合区域民族志阐释船棺葬作为特定人群的文化呈现方式的意义。  关键词:古蜀文化;葬俗;船棺葬  1 船棺葬简介  从字面上理解,船棺葬
期刊
摘 要:通过探寻自原始社会至春秋战国时期古玉的发展脉络,揭示社会文化变迁对古玉产生的内在影响,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古玉,理解古人。  关键词:玉器;发现与利用;赋予神性;人性;佩饰  玉器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自蒙昧初开至文明昌盛,它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脚步,其历时之长、对中华文明影响之深都是其他器物无可比拟的。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古玉的身份和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因社会发展程度、人们意识水平的
期刊
摘 要:针对当代高校校史馆讲解员队伍存在的问题,采用麦克利兰需求理论,分析高校校史馆大学生讲解员的需求特质,提出讲解员队伍管理的激励策略:团队管理与文化引领相结合,满足和激励讲解员的亲和需求;培养提升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满足和激励讲解员的成就需求;充分放权和自主管理相结合,满足和激励讲解员的权力需求。  关键词:麦克利兰需求理论;校史馆讲解员;讲解团队建设;激励策略  1907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设
期刊
摘 要:大足石刻博物馆中心展厅陈列着一件毗卢遮那佛头像,原为大足宝顶山大佛湾14号窟内毗卢遮那佛的造像头部,原龛窟呈现的是《华严经》中描述的毗卢遮那佛七处九会的庄严场景,是我国宋代高超雕刻技艺的缩影。  关键词:毗卢遮那佛;华严经;宋代  在大足石刻博物馆一层的核心展区内独立展示了一尊毗卢遮那佛头像(图1),属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大足石刻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该头像采取“裸展”的方式进行展示,放置于
期刊
摘 要:博物馆肩负着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文化交流合作、传播中华文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文化背景下,博物馆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文物对外展览,促进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融与碰撞,提高文化的生命力与活力,真正地让文物活起来,成为博物馆新时期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主要研究、探讨博物馆对外展览工作的意义、需重视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外展过程中做好文物保护。  关键词:博物馆;对外展览
期刊
摘 要:几何名词出自明徐光启《几何原本》译本,但在此之前,中国的几何学早已产生并独立发展着,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很多成果成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铜镜是古代留传下来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器物。尽管和仰韶文化的陶器相比,出现的时间要晚得多,发展演变的轨迹也不同步,但使用和延续的时间是任何古遗物不可比拟的。文章依据出土铜镜资料,以几何学的视角,结合铜镜形制、背部纹饰及其构图的变化特征,观察
期刊
摘 要:社会的进步让人们对文化建设更加重视,而博物馆承载着当地的文化底蕴,对于当地文化建设有着基础性的保障作用,能够对当地特色文化进行宣传,让人们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中涉及的相关工作需要被重视起来,在保护好文物的基础上做好文物陈列,宣扬当地文化,吸引更多人参观,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文章针对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更好的解决办法,推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为新时期博物馆做好文物资源的发掘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做出了具体要求。作为博物馆本身,加强馆馆合作,建立馆际合作办展机制,充分利用博物馆馆藏文物,加快交流合作,提升办展水平。一方面为精品文物展、专题展览等提供了丰富的文物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整合资源,多馆联合吸引更多组织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关注和支持,促进博物馆健康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展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