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合作“让文物活起来”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ra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为新时期博物馆做好文物资源的发掘工作指出了新的方向,做出了具体要求。作为博物馆本身,加强馆馆合作,建立馆际合作办展机制,充分利用博物馆馆藏文物,加快交流合作,提升办展水平。一方面为精品文物展、专题展览等提供了丰富的文物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整合资源,多馆联合吸引更多组织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关注和支持,促进博物馆健康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展览
  党的十八大以来,“让文物活起来”已成为众多博物馆开办展览的一种共识,并且成为社会新潮流、新风尚,为社会主义新时期博物馆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整合博物馆馆藏资源,成为博物馆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精神和文化需求日益增加。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展现中华民族历史积淀,实现文化传承等成为国家和人民对博物馆的要求。博物馆展览是目前为止最直接也是最有效挖掘和利用博物馆现有文物资源的方式,在保证文物本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举办博物馆文物展览,提高展览频率,扩大类目广度,实现文物价值的最大展现。随着人们的整体素质和文化需求提升,博物馆展览工作不能仅限于单独的、固定化的文物展,而要推出更多的“精品展览”,实现社会大众对优秀馆藏和最新发掘文物的文化共享,以达到高品质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目标。
  1 博物馆展览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的博物馆总数为5000余家,馆藏文物数量高达2300万件,整体数量庞大,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总体展出率偏低。特别是对于近年来新建的一些市、县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少、文化价值低成为普遍现象,导致其连一个基本陈列都充实不起来。这就要求博物馆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让沉睡在库房中的文物多多“苏醒”,加强博物馆间文物交流工作,使博物馆文物真正“活起来”。作为张掖市第二家国家级三级博物馆,高台县博物馆位于黑河湿地新区,为汉唐风格,建筑面积5565平方米,展厅面积2723平方米,文物库房800平方米,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33件,二级文物177件,三级文物425件。新馆于2015年5月18日正式开馆对外免费开放,是甘肃省馆藏一级文物最多的县级博物馆,也是甘肃省内首批免费开放的县级博物馆之一。
  1.1 博物馆现有资源利用度不高
  我国的文物收藏工作重点集中于大型博物馆,特别是省级以上博物馆,包括文物的发掘工作也集中于此,而我国绝大部分博物馆为市级以下中小馆和一些民间博物馆。藏品资源的过于集中,导致省级以上博物馆馆藏文物多,保管人员工作量大,众多文物资源只能在库房中进行保存。由于馆藏文物少,缺少文物发掘和保存权限,使得很多中小馆无法举办大型的、完整的文物陈列展览或交流研讨活动。
  虽然我国博物馆数量众多,但是博物馆自身宣传工作特别是开放性方面较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地方博物馆的整体陈列展览水平不高,手段较为单一,无法形成博物馆展品与观众的交流和沟通,缺乏活力和感染力,对社会的宣传教育不足。特别是博物馆主要建设在历史文化名城或历史文化景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或城镇人口稠密区博物馆设置较少。这些都直接导致博物馆的现有展品无法充分利用,因而展览质量不高。
  1.2 博物馆的整体质量不高
  我国博物馆数量庞大,但是整体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整体运行不规范、管理水平不高、陈列展览设计不合理、专业技能人士匮乏等问题。另外加上近年来城市土地成本越来越高,新建展馆基本存在場地狭小、地理位置差、分散不集中的情况,不能形成合力,缺乏历史文化传播和带动作用。
  由于受到政策的影响,对于国有博物馆,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导致其无法开办相应的文化传媒公司,获取资源手段单一,缺乏承接个人与团体业务能力,导致一些博物馆资金捉襟见肘,难以举办大型专业化的展览。在全国研学游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博物馆自身还徘徊于以往静态的展览工作,没有将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文物资源引入到我国整体研学游的氛围中来,与社会的交流合作没有有效开展。
  2 让文物“活起来”的意义
  博物馆文物“活起来”是指打破以往的博物馆展览模式,丰富博物馆展览内容,加强宣传交流,达到历史展品和文化展品交流目的,向社会充分展示中华历史文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1 提高民众兴趣
  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由于互联网语音、图形等的多重展示效果冲击,民众本身对传统的文化展览、静态的文物展示这种城市慢生活的方式日渐失去兴趣。然而,博物馆中的文物大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些文物展示了我国历史上先进的制造技术,甚至有的技术已经无法复原。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改变现有的展示模式和展示环境,提高民众参观兴趣。
  2.2 加强历史文化传播
  在对历史文化的了解过程中,普通群众主要停留在中学历史课本阶段。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一步挖掘文物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使博物馆文物进一步发挥出历史文化传播作用。博物馆除了继续坚持宣传文化历史性的传统宣传模式,更应该发掘文物的文化内涵,在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不能将文物或博物馆本身孤立起来,应从其历史属性、社会属性进行深入挖掘,采用丰富的方式和手段,将文物深层次的意义较为直观地传递或展现出来,提升历史文化传播效果,提升国民历史文化素养。
  3 让文物“活起来”的策略
  3.1 博物馆馆际合作模式
  让文物活起来,通过举办馆际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不同博物馆间资源的流动与共享。主要是采取以下三个模式。
  3.1.1 博物馆之间纵向打通模式
  博物馆之间纵向打通模式就是平衡大博物馆与中、小博物馆间的资源打通。省级以上博物馆文物资源丰富,文物数量多,将大博物馆资源下放,与中小馆实现内容共享,提升中小馆的办馆水平,促进文物推广面的提升。   3.1.2 博物馆之间横向打通模式
  博物馆之间横向打通模式主要是指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展馆,甚至于不同的文化展览主题的横向打通,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跨界”合作,跨越文化界限、历史界限、地域等,丰富博物馆展览内容,丰富区域内受众接触面。
  3.1.3 博物馆与社会资源互通模式
  将博物馆资源与社会资源进行拉通,博物馆自身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展出的文物突出的是其历史属性,而相较于社会上的展览资源,其社会属性和科学价值等方面难免有所欠缺,打通社会资源,与社会各界互通有无,提升办展水平。
  3.2 创新博物馆办展模式
  3.2.1 吸引民众参与
  在馆馆合作,资源打通过程中,通过吸引民众参与,将博物馆展览教育属性提升到新的高度,利用博物馆展品的展览寓教于乐,突破传统的说教模式与静态的历史文物展示,使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构建博物馆办馆新篇章。如:高台县博物馆于2016年5月成立志愿服务队,共有志愿服务人员10人,主要致力于文化宣传、青少年社会教育、社会关怀等。在一次以“我来画文物”为主题展览活动中,为进一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他们搭建更加广阔的文化学习平台,博物馆志愿服务队精心打造了“心连心·手拉手”走进偏远乡村小学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在展览过程中,讲解员通过VR、3D实景导览模式向学生讲解馆藏木器、壁画砖等精品文物,随后学生以所讲文物为素材,在白色T恤上绘制文物图案,通过直观、形象的绘画形式,深度了解馆藏文物及其历史背景。
  3.2.2 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博物馆展览内容,将博物馆办展主题与中华传统节日相结合,拉近人民群众与博物馆间距离,让冰冷的展品有内容更有“温度”。高台县博物馆曾结合母亲节以“步摇熠熠生辉,慈母不改容颜”为主题举办展览,由讲解员讲述博物馆馆藏发簪、步摇等女子饰品及壁画砖中的女子妆容特点。随后学生根据发簪式样,和母亲一起手工DIY发簪,送上最有心意的母亲节礼物。利用节日气氛,表达节日弘扬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展品与节日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动态立体的展示效果。
  3.2.3 紧跟时代潮流步伐
  提升办馆水平,让历史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命,需要紧跟时代脚步,与时俱进,创新理念,创新展览模式,改变社会大众对传统死板、枯燥的博物馆展览认知,通过添加时代色彩,丰富展览内容。高臺县博物馆举办以“多元融合谋发展·智慧科技促农耕”为主题的展览,由社教老师讲解中国汉代至魏晋时期的农耕水利发展历史,介绍馆藏农耕、阡陌图壁画砖,参与活动的同学通过线上视频会议形式,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农耕科技小实验。
  3.2.4 深入发掘展现历史文化
  挖掘历史文化,将文物从土中发掘出来,再由文物本身走入受众心中,一直是博物馆办馆初心和使命。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内涵,展现当时的历史文化,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是文物的现实价值。高台县博物馆在以“赏古冢丹青·品魏晋风尚”为主题的展览中,由社教老师详细介绍馆藏画像砖,引导学生探讨魏晋社会风尚,邀请专业化妆老师组织同学体验魏晋装扮并模仿典型魏晋墓葬壁画砖画面拍照,以进行古今大对比,带领同学体验魏晋社会娱乐生活,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先民的高雅情操。在以“感受长城文化·领悟遗产真谛”为主题的展览中,由社教老师讲解长城的发展历史与长城基本概念,重点介绍高台县境内汉明长城的历史信息,参与活动的同学通过学习,在老师引导下组队开展模拟长城搭建赛。通过不同的历史文化载体,丰富受众知识面,展现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
  3.2.5 展示传统工艺与技术
  所有的展品归根结底都可以反馈到工艺与技术本身。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构建创新型社会,更需要我们去了解历史,特别是了解历史传统工艺,理解传统技术脉络,感受中华文明的先进与伟大,增强对历史厚重感的理解与敬畏感,增强对历史技术的理解和借鉴,进而促进现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和进步。高台县博物馆举办以“鬼斧神工,博物馆里的手艺人”为主题的展览中,讲解员通过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馆藏精美木器,重点结合古代车舆制度向学生介绍不同时期的交通工具,感受古人高超的雕刻工艺及先民的智慧。随后学生动手制作手推车、木鲁车、木辎车等工具,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了解文物及家乡文化。在以“魏晋工艺·织出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展览中,由社教老师介绍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历史,介绍馆藏纺织品实物及有关纺织手工业的魏晋墓葬壁画砖,参与活动的学生根据老师讲解,缝制充满爱国情怀的小背包。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当前文化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加强文物保护,做好文物的抢救复原工作,更要让各种文物、历史文化遗产都展现到世人面前,提升陈列展览质量,促进文物藏品资源共享,加强展览项目交流,展现考古新成果,实现博物馆文物合理利用,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淑媚.国有博物馆与民办博物馆互补并存及合作模式研究[J].文化月刊,2019(6):126-129.
  [2]陈卓.新时代博物馆发展理念的几点思考[J].东南文化,2019(2):113-116.
  [3]曲庆玲.馆际展览合作与交流的几点思考—以东莞市博物馆书画交流展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108-112,166.
  [4]王龙,孙岱萌.展览合作“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馆际合作办展模式探析[J].中国博物馆,2017(3):98-103.
其他文献
摘 要:新时代下文物保护工作愈加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强调“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脚步加快,城市范围内建筑增加,道路硬化使城市环境与城市下垫面发生了改变。在强降雨时期,植物截留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地下水管网不畅等多种因素造成内涝,文物常常处于雨水威胁的境地。文章通过对地势、植物、下垫面及地下管网的分析,采用景观设计的方法为太
期刊
摘 要:调查、分析、总结麦积山石窟宣传推广发布的相关系列作品,结合新媒体环境,找出其数字媒体宣传推广对于数字技术、互联网、局域网等传播渠道的运用特点和不足,提出如何有效利用现有技术手段,打破固定思维模式,为麦积山石窟未来新媒体开创新的系列作品及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麦积山石窟;新媒体传播  步入21世纪,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相应提高。在
期刊
摘 要:志愿者团队为博物馆带来经验、热情和活力,他们为博物馆开展的讲解工作、咨询工作、社教活动提供支持与帮助,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补充力量。文章以“筑梦海塘”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的志愿者团队建设为例,对组建志愿者队伍过程中的实践和探索进行总结。  关键词:志愿者工作;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队伍建设;筑梦海塘  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海塘遗址博物馆,它以一段现存的明
期刊
摘 要:船棺葬是先秦时期流行于巴蜀地区的一种使用船形葬具的土葬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丧葬习俗,其发展与演变对研究古蜀文化的分期断代、族群归属等问题有很大的贡献。从先秦的巴蜀为何出现大量船棺葬导入,梳理船棺葬的历史沿革,对比前人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分析船棺葬的内涵与外延,结合区域民族志阐释船棺葬作为特定人群的文化呈现方式的意义。  关键词:古蜀文化;葬俗;船棺葬  1 船棺葬简介  从字面上理解,船棺葬
期刊
摘 要:通过探寻自原始社会至春秋战国时期古玉的发展脉络,揭示社会文化变迁对古玉产生的内在影响,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古玉,理解古人。  关键词:玉器;发现与利用;赋予神性;人性;佩饰  玉器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自蒙昧初开至文明昌盛,它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脚步,其历时之长、对中华文明影响之深都是其他器物无可比拟的。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古玉的身份和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因社会发展程度、人们意识水平的
期刊
摘 要:针对当代高校校史馆讲解员队伍存在的问题,采用麦克利兰需求理论,分析高校校史馆大学生讲解员的需求特质,提出讲解员队伍管理的激励策略:团队管理与文化引领相结合,满足和激励讲解员的亲和需求;培养提升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满足和激励讲解员的成就需求;充分放权和自主管理相结合,满足和激励讲解员的权力需求。  关键词:麦克利兰需求理论;校史馆讲解员;讲解团队建设;激励策略  1907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设
期刊
摘 要:大足石刻博物馆中心展厅陈列着一件毗卢遮那佛头像,原为大足宝顶山大佛湾14号窟内毗卢遮那佛的造像头部,原龛窟呈现的是《华严经》中描述的毗卢遮那佛七处九会的庄严场景,是我国宋代高超雕刻技艺的缩影。  关键词:毗卢遮那佛;华严经;宋代  在大足石刻博物馆一层的核心展区内独立展示了一尊毗卢遮那佛头像(图1),属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大足石刻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该头像采取“裸展”的方式进行展示,放置于
期刊
摘 要:博物馆肩负着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文化交流合作、传播中华文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文化背景下,博物馆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文物对外展览,促进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融与碰撞,提高文化的生命力与活力,真正地让文物活起来,成为博物馆新时期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主要研究、探讨博物馆对外展览工作的意义、需重视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外展过程中做好文物保护。  关键词:博物馆;对外展览
期刊
摘 要:几何名词出自明徐光启《几何原本》译本,但在此之前,中国的几何学早已产生并独立发展着,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很多成果成为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铜镜是古代留传下来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器物。尽管和仰韶文化的陶器相比,出现的时间要晚得多,发展演变的轨迹也不同步,但使用和延续的时间是任何古遗物不可比拟的。文章依据出土铜镜资料,以几何学的视角,结合铜镜形制、背部纹饰及其构图的变化特征,观察
期刊
摘 要:社会的进步让人们对文化建设更加重视,而博物馆承载着当地的文化底蕴,对于当地文化建设有着基础性的保障作用,能够对当地特色文化进行宣传,让人们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中涉及的相关工作需要被重视起来,在保护好文物的基础上做好文物陈列,宣扬当地文化,吸引更多人参观,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文章针对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更好的解决办法,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