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新颖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教师探究的主要目标。传统教学活动中基于应试思想展开教学知识的“灌输”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树立生本理念,创新多种教学策略探究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教学。本文笔者根据自身在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探究开展探究如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推促高效课堂构建,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养成。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270-01
核心素养的有效构建与培育是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所在。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可以从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教学方法的灵活创新、阅读练习的有效巩固和写作实践的组织开展等多维角度入手,这不仅有利于深化课堂有效教学改革,对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和学生阅读鉴赏、语言建构运用及思维品质形成有重要意义。
1.尊重学生主体,树立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融合一切语文知识点的“容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是基于教材内容完成的,在课前备课时立足教材编写意图,遵循新课改倡导的生本理念研读教材,紧扣文本设计教学过程,在预设课堂的过程中生成合理教学目标,以引领课堂有序开展。
比如,在教学主题为“像山那样思考”板块中《江南的冬景》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时,教师可以在充分研读教学文本内容和学情的前提下制定教学目标:体会本文章中清新舒缓的语言特色及其营造的意境美;找出文章中表现景物特征的关键语句,分析其语言风格感受自然美;观察和发现自然景物特点,学习作者是如何应用对比修辞、避实就虚的写法将大自然的美呈现表达出来的。由于本篇文章学生诵读喜欢但却不能具体说出好在哪里,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主要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笔下“江南的冬景”的美妙,并引导学生思考欣赏,学习“怎么写”,围绕这些问题,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创新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中提升核心素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教学,机械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学生仅仅能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会磨殆学生参与课堂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深入文本自主思考知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文本内容组织创新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有效学习,在教学手段推促下实现文本的有效分析探究,以此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实现语文综合素养提升。
比如,在教学《我与地坛》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笔下地坛之美,学习文章语言特点,并找到母亲与地坛之间的同构性,领悟母爱对“我”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诵读教学、问题驱动教学及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结构,在深入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化理解文章内涵。在学生诵读课文对文章有了大致了解后,教师可以以问题布置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课文知识,如提出问题“我”是以什么精神状态进入地坛的?“我”與地坛有怎样的宿命?为什么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这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等,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小组的学生自主提出疑问并请其他学生回答,对有争议性的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适时引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思考探究。
3.布置阅读练习,习题演练中强化知识迁移
任何一门的学科都应富有教育意义,课内阅读文章的学习最终还是指向高考考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能够充分考虑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能否实现实现有效的应用迁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恰当布置阅读练习,让学生在阅读练习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
比如,在学习完《祝福》一课后,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小说三要素,能通过分析三要素内容鉴赏文章艺术特色。在学习完本课知识后,我在课后的阅读练习中节选了这篇课文描写祥林嫂的外貌、形态、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几个片段,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清晰呈现“人物形象”,在不同的角度拼凑出完整祥林嫂形象的勾勒过程中剖析祥林嫂的性格和命运,感受作者对人物塑造的高潮技艺。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其他小说类鉴赏分析,在课内外对比鉴赏中巩固学生知识技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在教学中创新多种教学策略推促教学课堂的有效构建是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也是学生学习需求实现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基于教学实践从多个角度探求如何全面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养成,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玉水.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7(12):19-20.
[2]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10):71-72.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270-01
核心素养的有效构建与培育是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所在。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可以从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教学方法的灵活创新、阅读练习的有效巩固和写作实践的组织开展等多维角度入手,这不仅有利于深化课堂有效教学改革,对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和学生阅读鉴赏、语言建构运用及思维品质形成有重要意义。
1.尊重学生主体,树立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融合一切语文知识点的“容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学生学习基础的前提是基于教材内容完成的,在课前备课时立足教材编写意图,遵循新课改倡导的生本理念研读教材,紧扣文本设计教学过程,在预设课堂的过程中生成合理教学目标,以引领课堂有序开展。
比如,在教学主题为“像山那样思考”板块中《江南的冬景》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时,教师可以在充分研读教学文本内容和学情的前提下制定教学目标:体会本文章中清新舒缓的语言特色及其营造的意境美;找出文章中表现景物特征的关键语句,分析其语言风格感受自然美;观察和发现自然景物特点,学习作者是如何应用对比修辞、避实就虚的写法将大自然的美呈现表达出来的。由于本篇文章学生诵读喜欢但却不能具体说出好在哪里,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主要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笔下“江南的冬景”的美妙,并引导学生思考欣赏,学习“怎么写”,围绕这些问题,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创新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中提升核心素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教学,机械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学生仅仅能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会磨殆学生参与课堂兴趣,也不利于学生深入文本自主思考知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文本内容组织创新多种教学方法开展有效学习,在教学手段推促下实现文本的有效分析探究,以此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实现语文综合素养提升。
比如,在教学《我与地坛》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笔下地坛之美,学习文章语言特点,并找到母亲与地坛之间的同构性,领悟母爱对“我”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诵读教学、问题驱动教学及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结构,在深入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化理解文章内涵。在学生诵读课文对文章有了大致了解后,教师可以以问题布置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课文知识,如提出问题“我”是以什么精神状态进入地坛的?“我”與地坛有怎样的宿命?为什么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这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等,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小组的学生自主提出疑问并请其他学生回答,对有争议性的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适时引导学生朝着正确方向思考探究。
3.布置阅读练习,习题演练中强化知识迁移
任何一门的学科都应富有教育意义,课内阅读文章的学习最终还是指向高考考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能够充分考虑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能否实现实现有效的应用迁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恰当布置阅读练习,让学生在阅读练习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
比如,在学习完《祝福》一课后,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小说三要素,能通过分析三要素内容鉴赏文章艺术特色。在学习完本课知识后,我在课后的阅读练习中节选了这篇课文描写祥林嫂的外貌、形态、语言和动作描写的几个片段,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清晰呈现“人物形象”,在不同的角度拼凑出完整祥林嫂形象的勾勒过程中剖析祥林嫂的性格和命运,感受作者对人物塑造的高潮技艺。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其他小说类鉴赏分析,在课内外对比鉴赏中巩固学生知识技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在教学中创新多种教学策略推促教学课堂的有效构建是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也是学生学习需求实现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基于教学实践从多个角度探求如何全面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养成,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玉水.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7(12):19-20.
[2]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1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