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编写了许多色彩明丽,有着丰富情景的主题图,这所谓的主题图,就是指能反映数学课中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和掌握的知识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它大多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其意图主要也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说,新教材中运用主题图可谓一大创新和亮点,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学生学习的认知起點与教材编排的逻辑起点往往并不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学习资源必须进行重组、编排以及整合教学,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国 一、变静为动,使主题图“活”起来
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之一,教材中的主题图,在很多时候再现的是思维的结果,是静止的结论式的画面,缺少必要的思维过程,呈现静止的主题图直接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提出问题,无形中使学生产生了思维障碍,不能清楚图的含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用多媒体或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将主题图所提供的内容动态化,让学生经历主题图所描述的全过程,增加实际体验。
例如,人教版第三册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一课中,学生对1时=60分的概念并不熟悉,对于分针的运动规律更是一知半解。书中给出的钟表主题图,要求学生在分针指向所对数字的外围写依次写5、10、15、20……60。这般简单的操作,学生只是建立在1时=60分的表象,结果肯定不能令人满意。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针与时针运动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借助5的乘法口诀的知识和平时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化静为动,添加动画效果,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时与分之间的关系。再如学习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一节时,书中给出了一个三人握手的主题图,让学生单纯看图思考,能想到怎样搭配,有几种搭配方法。这时,如果老师能把这一主题图假设成一个场景,事情发生在自己班里,将同学分成小组,让学生互动表演一下,结果自然而言就出来了。这样既活跃了大家的思维,调动了积极性,又学到了知识,领悟到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善于对主题图做出灵活处理,使原本静态的主题图变成了动态过程式的演示,在紧紧把握学生思维的前提下,化静为动,丰富学生对主题图中内容和情节的表象,使数学知识的过程得以彰显。
二、适当分解,使主题图更有效
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合理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材中主题图的作用,将主题图进行适当的分解,既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使教学目标更明确,解题思路更明朗。
在新课标小学数学第一册“找规律”一课的教学时,如果按照教材编排方式直接出示主题图,学生容易受图中众多信息的干扰,我们数学教研小组就对主题图进行了科学分解,将图中小花、彩灯、彩旗这三种事物依次呈现于学生。第一次:呈现彩旗的排列图,教学例题;第二次:呈现花带的图,让学生试一试圈出每一组;第三次:呈现彩灯布置会场场景,让学生圈出规律、说出规律。对于此分解呈现,让这一教学内容信息更清晰更容易感知,让学生准确把握认知对象,淡化事物所处的背景,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感知的对象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其他信息造成的干扰,而且逐一、呈现新的认知对象,减少学生每一次的注意范围,使学生持续保持学习的新颖感,延长注意的有效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实践教学证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感知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处理教学内容,调整主题图,才能更好地着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三、灵活改编,让主题图更丰富
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标教材中的情景图多是半成品,往往以结论式的方式呈现,而少了过程,而静态的情景图又受篇幅、教学内容、目标的限制,不可能把多元的生活因素都体现在一幅情景图中,且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的学习,故此我们的新课程就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原有的知识水平,对教材内容作进一步的深化、拓展和延伸,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当然,在教材的处理时,我们也不能只简单的认为把握其中的重点、难点就行了,我们必须牢牢树立以生为本的的“教材观”。但由于我们已经步入信息时代,部分教学内容已失去时代意义,针对这一现象,删除这部分内容,增加一些新出现的信息也是很有必要的。
如人教版数学新课标第二册《人民币的认识》第一课中,期中对分的认识就应该淡化,主题图中的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我们就没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去认和辩了,而是要增加关于元的认识,特别是二十圆券,五十圆券,百圆券的认识。当然针对知识的改编,练习内容的删、减的设计也要有利于学生巩固与探究新知识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多用质疑的眼光看待主题图,本着“缘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主题图进行合理改编,使改编后的主题图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究。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个有心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由于不同地区使用同一套教材,地区的差异,教学的条件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都不尽相同,当教材上的主题情境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这个平台深入地研究教材,活用教材、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主题图,使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根本的保证,教学效果才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