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心理特征及引导对策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ck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包括知、情、意、个性、群体心理特征及其对个体的影响,尝试提出教育引导策略,旨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自媒体 大学生 网络人际交往 心理特征
  自媒体(We Media)定义最早是由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于2003年联合提出,指“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此后,国内外学者对自媒体及其现象展开大量研究。依赖于互联网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自媒体信息传播主要有两大基本特点:(1)与传统媒体不同,自媒体平台的信息制作及传播主体往往是普通大众,并非专业媒体机构或组织。(2)省去筛选、过滤、把关等步骤,自媒体平台信息传播为“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网状模式,传播速率极高。自媒体在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社会各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催生出特定文化现象(如草根文化),创新人们感知世界、互动交流的方式。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互相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联系过程,是人类活动最基本的形式之一。而网络人际交往,即个体依托网络,利用传播符号进行非面对面交往活动,以实现信息传递、思想沟通及情感交流。当前,随着网络及数字技术对现实生活不断渗透,网络人际交往已成为人际互动的重要部分,尤其对青少年来说,网络交际活动已固有化、常态化。网络社交工具的发展与更新迭代也使网络人际交往活动变得更加便捷、多元,如微信(朋友圈)、QQ(QQ空间)、微博及各类直播平台等,除了包含即时通讯功能之外,还有留言互动、信息发布转载等重要功能,从而构建起以个体为中心,规模各异的 “节点共享”信息网络,是面对面人际互动的补充及延伸。
  一、网络人际交往心理特征
  1.网络人际交往认知过程的特点。网络社交活动突破了现实人际互动的时空限制。通过自媒体平台,个体不受时空约束,以实现虚拟空间的“共同在场”,进行即时通讯、共享式交流、建立社群等活动,极大拓宽个体人际交流的范围,产生“天涯若比邻”的互动感知。另一方面,网络交往不涉及实体互动,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深度交往,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多数大学生认为网络交往的深度有限。现实互动时,交往双方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两类信息进行全面、可靠的认知判断。在网络中,虽然有表情图片等网络语言符号,视频通信、直播也实现了声像同步交流,但这些均属视、听渠道的拓展,其他感官在人际互动中的作用无法体现。个体可轻易控制自我表露的程度与形式,影响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相关研究表明,53.3%的大学生进行网络交流时,不愿意透露真实信息或仅透露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
  网络互动时,个体通过查看信息记录,能准确回忆交流内容,进行痕迹管理的同时也对交往对象形成印象。但信息失真、细节线索缺失等现象导致网络人际互动的真实性受到质疑,还可能使人们形成不合理认知或埋下安全隐患。
  2.网络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的特点。网络空间,特别是自媒体平台成为个体情绪、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一些实证研究表明,交友聊天、人际互动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他们网络社交的对象以熟人(朋友、家人、恋人等)为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动态时,以情绪表达、生活记叙等内容居多。相较于面对面交流,个体通过网络社交工具可以更及时、便利、自由地宣泄情绪和表达情感,如通过即时通讯功能向熟人倾诉,也可通过发布动态刺激人际关系中的“弱链接”,获得多元化情感支持。但与此同时,缓解不良情绪或启动积极情绪的行为会不自觉受到个体“强化”,长期沉溺于虚拟环境的情感体验,会导致个体在现实情境中的情绪、情感表达受到阻碍。
  3.网络人际交往意志行为特点。网络人际交往活动得以实现,意志过程是行为调控的关键环节。借助网络优势,个体通过积极意志过程进行人际互动,往往会取得良好效果。尤其对一些在现实情境中无法进行有效交往的大学生来说,网络社交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现实社交压力,通过对互动节奏的把握,自主设定适当心理距离。但同时,网络空间为人们提供匿名互动的可能性,尤其在自媒体传播“平民化”、“去中心化”、“自主性”的特点之下,一旦身份信息不明确,又无良好意志品质,任何个体作为网络空间的平等“节点”,容易进入“去责任化”状态,出现失控、失范言行,一方面造成网络活动“诚信缺失”现象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也会制造安全隐患,不利于网络文明建设。由此,大学生意志过程的质量,决定着网络人际交往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结果是否良好。
  4.网络人际交往个性特点。恰当的自我意识对个体心理发展至关重要,而自媒体的出现对个体自我意识产生着巨大影响。不可否认,自媒体环境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更多自我实现的机会,激发“草根阶级”的活力和创造力。但当任何一个个体都有机会进行自主表达与自我展示时,为满足“表达欲”,彰显“话语权”,他们不断投入对自我的关注,沉浸于“碎片化”、“娱乐化”的信息洪流中,在某种虚幻想象中构建自我形象,不断寻求更多关注、认同以及虚荣心的满足。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过度关注外在形象,以至通过各种技术改善自身外貌,并沉溺于取悦他人的成就感中;“网红”、“人气主播”等职业的出现,让许多想要成名的年轻人趋之若鹜,他们通过直播对自我进行深度展示,无论得到的反馈是正面还是负面,只要被关注,自恋心理就能得到满足,从而更加自我中心。自媒体社交活动不受时空限制,操作也十分便利,许多年轻人倾向于选择在虚拟环境中构建交际网络,久而久之,脱离现实情境。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在习惯于网络社交活动之后,现实人际沟通能力减弱,社交功能退化,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5.网络人际交往群体心理特点。网络中的流行元素,通过自媒体平台“圈群化”传播,成为社会焦点,同时,大众也可自由发声。网络空间的热点信息高速更新,人们一段时间不关注,便会产生“赶不上时代”的隔离感。出于“追新”、“从众”等心理特点,使用自媒体进行网络人际互动已成为时下年轻人的日常习惯。另一方面,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会放大“去个性化”心理,当受到不良暗示时,个体容易丧失同一性和責任感,做出独自或在现实环境中不会做的事情,如违反道德、反社会事件等。此外,长期接收、加工碎片化信息,个体深度思考能力下降,心浮气躁,易受操控,容易卷入网络暴力、网络犯罪。由于网络互动可以避开现实屏障的阻碍作用,人们处在“永远在线”的状态,可以随时与家人、朋友、同事联系,人与人之间精神交流的距离被大大拉近,各种生活状态的界限也逐渐模糊。然而,线下互动时,网络社交却可能成为现实互动的“隐形屏障”,“人在心不在”的现象比比皆是,人们难以进行高质量的社交活动。   二、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引导策略
  1.全面提升个体人际交往能力。
  1.1树立正确的网络人际交往意识。网络发展到今天,已全面渗透大众的生活。既然不可抗拒网络带来的影响,就要正确看待其利弊,趋利避害。网络人际交往存在于虚拟空间,是现实人际互动的拓展和延伸,但它却不能取代现实人际交往。作为大学生,应善于学习和自省,通过综合分析,理智看待网络人际交往,平衡好“线上”与“线下”人际互动,利用网络优化交往能力,同时自觉抵御网络的不良影响,防范潜在危险。
  1.2规范网络社交的行为与内容。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遵守法律、道德规范。虽然在网络中可以隐藏真实身份,但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有理由也有责任约束自身言行。在网络自媒体上进行人际互动时,坚决不传播虚假、低俗信息,文明交流,积极接收、传播正面信息,发挥正能量作用。
  1.3主动优化现实人际交往能力。即使网络自媒体能为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们最终还是生活在现实情境里。现实人际互动是每个个体的基本心理需求。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实人际互动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主动学习人际交往技巧,优化现实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自身价值。
  2.重视网络自媒体社交平台的建设与管理。随着网络、数字技术不断革新,网络平台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一些网络社交工具、自媒体平台逐渐发展为娱乐综合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众层次差距大,素质稂莠不齐。同时,自媒体信息传播缺乏“把关人”,为避免有害信息传播,应提升网络自媒体社交平台的监管力度,使用先进技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屏蔽非法信息;定期审核、清理不良内容,防止影响扩大;加强对各类平台、网站资质监管,提供监督、举报途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是现实社会得以运行的重要保障,虚拟世界也一样,需要有相关规章制度来建立规则,维护秩序。自媒体信息传播容易混乱无序,需要科学细致的法律规范进行约束和管理。
  3.加强引导与教育。家庭教育对个体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从小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利用网络进行人际互动更是家常便饭,为养成良好的网络人际交往意识,家长要尽早引导孩子建立科学恰当的网络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校除了通过专业课、通识课开展有关人际交往技能的教学,还可举办讲座、学术讨论、团体辅导、读书观影、各类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来宣传相关内容。此外,笔者在高校进行心理咨询时发现,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困扰之一,因此,要重视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知识的教授和普及。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对网络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程度较低,研究者罗列《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自律公约》、《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等五项法律法规,有58.3%的调查对象对这些法律法规一无所知。这就提示各级学校需要将网络法律规范等知识内容渗透入教育过程中,使其成为大学生基本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6,2:134-138.
  [2]王军.人际交往心理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2.
  [3]张靓雯.网络社交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极其对策研究[D].沈陽: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5.
  [4]乔木.现代网络社交工作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6.
  [5]连雪杏.大学生自媒体行为规范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6.
其他文献
摘 要:社区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阶段终身学习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社区教育的特点,分析在终身学习视野下发展社区教育的现实意义,以此为优化社会群体的综合素养和教育水平提供有效保障,为构建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奠定基础。  关键词:终身学习 社区教育 综合素养 社会发展  社区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人类成长和学习的道路中,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都是提升社会综合生活
期刊
摘 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导游英语》课程的教学重点往往是生词讲解、语法分析和句子翻译,这将导致学生“哑巴英语”现象的发生。根据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将会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导游工作中熟练运用英语为游客进行景点讲解、日常沟通交流并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ESP理论 导游英语 教学模
期刊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识教育,尤其是第二课堂教育能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为解决创新创业教育诸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探索了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以期能切实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 通识教育 第二课堂  一、引言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
期刊
摘 要:课程教学的创新重在实践,实践的核心在于教师,实践的主体在于学生,能否实现教学的创新观念的形成和贯彻重在老师的引导和探索。本文将结合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课堂的相关内容,对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和实践进行一个阐述,通过对学生、老师、教学方法等不同角度分析教学中存在问题,并从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时间和改变互动等方面对课程教学创新理论进行探讨,以期能对新时期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创新课程教育贡献一己之力。  
期刊
摘 要:足球运动是一项特殊而有趣的项目,是中小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足球运动不仅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而且还能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心理健康;更为重要的是,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活动,竞争激烈、身体对抗性强的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若处理不当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校园足球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小学生 校园足球 安全责任 规避  一、引言  根据体育总局、教育部关
期刊
摘 要:当下,创业与大学生就业选择变得更为密切。本文试图从创业所处的国内环境出发,通过对大学生在创业中所需要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的剖析,从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及团队进行解析,给予当代大学生创业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探索  一、创业的背景  创业者在整个创业过程中的角色是主导的,涵盖了对个人钱财、声誉的影响,并且有可能错过其他工作机会等风险。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创业从摸索阶段,已经开始步入正
期刊
摘 要:2004年以后,以Facebook ( 脸谱) 、Twitter ( 推特) 、YouTube、MySpace 为代表的新一代社交媒体开始出现并迅速壮大。近年来,人们公认互联网已进入全面进入Web 2. 0 时代。本文将从美国的第四十五任总统,特朗普的推特的网络用语为切入点,分析这位总统的用语特点。  关键词:特朗普 推特 网络用语  无论是在2008年参加美国总统大选的奥巴马团队,还是在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教育文件,结合学前教育现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希望能给学教育发展带来帮助。  关键词:学前教育 发展 趋势  一、国家对学前教育更加重视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国家越来越
期刊
摘 要:在新的形式和大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分别分析了人工智能对财会类职业教育人才就业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对财会类专业人才职业前景的影响,并基于此给出了考虑人工智能影响下财会类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策略与建议,试图探索出一条能够培养出合适的财会类人才,不被时代所淘汰。  关键词:人工智能 财会 人才 培养 职业教育  一、引言  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Dartmoth学会上提出。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
期刊
摘 要:在当前中职阶段数控专业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自身的学习理念和思维能力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地提升。在数控专业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切实提升人才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升数控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成效。  关键词:数控专业 教学方法 中职类院校 空间想象能力  一、引言  现阶段,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其相关教材内容中对于立体几何的设置上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