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V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作用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9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和81例健康对照组MPV水平、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P),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阑尾炎患者外周血MPV 8.02±1.09%与对照组8.61±0.89%相比明显降低(P<0.05),ROC曲线分析MPV、WBC和NP在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6%和66%;83%和79%;71.2和93.8%。结论MPV在急性阑尾炎是降低的,但在诊断该病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MPV;WBC;NP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近年来研究发现血小板不仅参与血液凝固的各个环节,还与炎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PV是评价血小板功能和活性的标志。本文的主要目的初步探讨MPV水平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4年7月就诊于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并确诊的急性阑尾炎的住院病人94例,其中男50例,女44例,年龄13~80岁,平均年龄45.3岁。健康对照组共81例,为本院健康体检人群,其中男43例,女38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47.6岁。
  1.2仪器与方法使用美国贝克曼LH-750全自动血细胞五分类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仪器维护、质控均合格。患者入院后采集静脉血,经EDTA 抗凝后用血细胞分析仪自动分析,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参数,所有标本均在2小时内检测完毕。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的各组数据经t 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受试工作者特征曲线分析MPV、WBC和NP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
  2 结果
  2.1急性阑尾炎患者和对照组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尽管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略有降低,而血小板计数(PLT)稍有增加,但其增加或降低的程度并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而患者WBC和NP明显升高,MP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PV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界值值8.27fl,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6%、66%、72.9%、64.4%(AUC:0.667),其诊断的总精密度为58.3%。而WBC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界值为8.15(×109/L),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9.0%、80.%、82.1%(AUC:0.908),其诊断的总精密度为81.1%;NP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界值70.02%,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2%、93.8%、93.1%、73.7%(AUC:0.884),其诊断的总精密度为81.7%。
  3讨论
  急性阑尾炎在各个年龄段均易感,患病率约为7%[1],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如WBC、C反应蛋白的测定及影像学检查,如B超或CT扫描等。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是评价血小板大小的指标,可以通过全血细胞计数计算而来,是目前被广泛用于反映血小板功能和活化的参数之一,其大小易受炎症的影响。本文的结果表明在急性阑尾炎MPV是明显降低的,而PLT并无明显变化,其降低具体的机制还不明确。我们推测其原因可能与血小板不仅参与止血及血栓的形成,可能也参与了炎症的调控。本研究表明,MPV诊断急性阑尾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7,其诊断具有一定准确性。如果以8.27fl为临界值,则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1.6%和66%,说明MPV可以作为急性阑尾炎有用的辅助诊断手段。
  人体内WBC通常是相对稳定的,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WBC发生变化,因此检查WBC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白细胞计数经常被用来诊断急性阑尾炎,其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范围分别为67%-97.8%和31.9%-80%[2],与我们的结果类似。但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因为本文隶属于回顾性研究,而且标本数量较少。其次,尽管与对照组相比,在急性阑尾炎中MPV水平明显降低,但其绝大多数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因此,利用MPV水平来诊断急性阑尾炎其价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42-1156.
  [2]Albayrak Y,Albayrak A,Albayrak F,et al.Mean platelet volume:a new predictor in confirming acute appendicitis diagnosis[J].ClinApplThrombHemost 2011,17(4):362–36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前后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HBV DNA、cccDNA,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12例符合条件的CHB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0.5mg/d),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对治疗48周、96周时血清和PBMC中HBV DNA、cccDNA进行检测,应用SPSS19.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48周前后相比,血清中HBV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抢救的临床效果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70例进行分析,对所有患者根据病情,给予有效的心肺复苏抢救,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存活组患者在年龄因素与发病原因、合并疾病方面明显优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的除颤时间、心肺复苏时间与气管插管时间短于死亡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的效果和患者自身因素有密切相关性,必须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临床检查、影像检查和病理检查三种诊断方法中值得注意的问题,避免对软组织肿瘤的误诊以及误诊导致的误治。诊断中,应注意首次查体方法的正确性,充分结合术前活检进行确诊,了解术前活检的利弊与注意事项以及基因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在软组织肉瘤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软组织肿瘤;诊断;临床检查;影像检查;活体组织检查  软组织肿瘤是指起源于间叶组织的一大类肿瘤,其中包括纤维组织、脂肪组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骨伤消肿方合用外敷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詹氏消瘀酊喷洒患处,并配合休息、伤肢制动、抬高患肢等常规处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局部加用新伤丸粉末和詹氏消瘀酊合用外敷。治疗7天后对比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组平均消肿时间2.63±0.89天,有效率100%,对照组平均消肿时间4.37±1.48天,有效率90%。二组疗效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急性胰腺炎并发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采用ERCT联合EST术治疗的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预后方法和护理方法。结果:68例患者采用ERCT联合EST术治疗和临床精心护理后并发急性胰腺炎5例,占7.35%;高淀粉酶血症11
期刊
摘要:目的:掌握玉屏县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伤害监测资料,对伤害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共收集伤害病例18947例,性别比为2.17:1,25-64岁年龄组占58.23%,伤害发生的前3位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36.82%)、机动车车祸(22.01%)、钝器伤(17.41%);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为主(47.49%),其次为锐器伤、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两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在孕妇产前梅毒诊断和监控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采用TPPA和TRUST法同时对5880例孕妇进行梅毒诊断,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880例孕妇TPPA阳性为35例,阳性率为5.95‰,TRUST阳性为14例,阳性率为2.38‰,(其中单纯TPPA阳性为19例,单纯TRUST阳性为3例)。
期刊
摘要:静脉穿刺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穿刺时难免给病人带来一些疼痛,如何减轻病人穿刺时疼痛,为此,我科从2014年6月9日~6月13日采用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自身对照,报告如下。  关键词:静脉穿刺;角度;疼痛;穿刺;成功率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9日~13日在我科科门诊接受无痛胃镜、神志清楚的患者640例,男380例,女260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12岁,平均54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高龄患者临床麻醉状况。方法 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高龄患者(年龄≥65)进行抽样,选取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全身麻醉方式,实验组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状况与用药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较为理想,其中对照组有19例(50.00%)血压上升,12例(31.58%)血压下降,7例(18.42%)血压平稳;实验组10例(26.32%)血压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小儿支原体肺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抽样,选取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处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且护理满意(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
期刊